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九世纪英文期刊儒学译介与传播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在期刊选取上,以学界公认为19世纪聚焦中国且代表西方汉学萌芽、发展、成熟的《印中搜闻》《中国丛报》和《中国评论》为中心,兼及同时期的《教务杂志》《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会刊》《北华捷报》和《布莱克伍德杂志》等;在内容安排上,既整体梳理各刊所载关于儒学的译介、研究、阐释的刊文,又重点选取各刊中最丰富最具有特色的议题,将其置于儒学西传的整体框架下,大致参照上古儒学、原始儒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以及现代新儒学的分类,具体分为儒经圣王、原始儒学、朱子、理四个专项,对儒学人物、学派、核心概念的译介研究与传播展开点、面、线的考察,以钩沉儒学西传主题与面向突破及由隐而显、由渐到快的历史轨迹。
作者简介
蔡慧清,湖南株洲人,历史学博土,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韩国湖南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
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国际推广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先后主持中西文化交流史、国际汉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与调研报告三十余篇,已出版对韩汉语教材一部、中国学生通识课教材两部、英译汉作品一部。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本书的写作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与内在问题概说
第三节 本书的期刊视野、研究内容与论述结构
第一章 儒经圣王形象的西方世界公众传播
第一节 “信古”:西班牙修士“出使报告”中的先声
第二节 “证古”:耶稣会士护教“书”中的雏形
第三节 “疑古”与“释古”:新教传教士“刊”中的转型
第四节 传播转型的主体动力与文体基础
第二章 原始儒学议题的大众化与精细化
第一节 儒学译介早期议程设置的导向与动因
第二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印中搜闻》中的发生
第三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中国丛报》中的发展
第四节 大众化与精细化在《中国评论》中的深化
第五节 欧德理:儒学西传专业化与精细化的“异域之眼”
第三章 朱子学英语世界公众传播的构型
第一节 朱子学最早西传英语世界诸说辨析与探讨
第二节 英语世界公众传播朱子学的动因
第三节 朱子学英语世界公众传播的汉学语境
第四节 朱子学英语译介与公众传播的具体形态
第四章 “理”概念译释与理学西传的面相(上)
第一节 译“理”之争:马礼逊与米怜
第二节 “理”与“太极”之踌躇:麦都思
第三节 “理精于神”:湛约翰的译释拓展
第四节 因“译”之名而争“理”之实:湛约翰与麦丽芝
第五节 译释变通:理雅各的“理”译实践
第五章 “理”概念译释与理学西传的面相(下)
第一节 汇通与就简:卜道成与卜德的共相
第二节 “语义法”还是“官衔法”:卜德与卜弼德等的争议
第三节 无限接近“理”本体:20世纪的译释
余论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启示与新世纪实践
第一节 客体在场与主体缺席:19世纪儒学西传的历史遗憾
第二节 以孔子学院为中心的21世纪中国文化新型国际传播实践
第三节 孔子学院建设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在场路径
附录一 《印中搜闻》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二 《中国丛报》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三 《中国评论》儒学主题刊文
附录四 《教务杂志》儒学主题刊文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九世纪英文期刊儒学译介与传播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慧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63162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23-09-01
首版时间 2023-09-01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2
CIP核字 2023153588
中图分类号 B22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