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声”系列:林忆莲·野花
内容
商品特色

详情-01.jpg

内容简介

在李宗盛写下那些脍炙人口的歌之前,林忆莲在香港就已出版过一系列理念、风格和制作都很前卫的音乐专辑。本书聚焦于1991年12月林忆莲出版的专辑《野花》,这是一张非常完整的概念化唱片,以花的灵魂比喻女性,国语粤语兼收,东西方风格杂糅。有意思的是,专辑出版后,业内好评如潮,却遭遇商业销量上的惨败。当年大多数听众这样评价:这张大碟“太前卫了”“太难懂了”。

作者通过对专辑企划等相关人士的采访、专辑作品的全景式分析,以及近年来新揭晓的有关专辑不为人知的故事,三十年后再现了这张前卫、实验、艺术性达到当时华语流行乐高峰的概念专辑的全貌。

目录

前言 ∣ 001

第一章 序曲 ∣ 011

第二章 野姜花 ∣ 025

第三章 风信子 ∣ 045

第四章 荷花 ∣ 065

第五章 夜来香 ∣ 079

第六章 蔷薇之恋 ∣ 099

第七章 牡丹 ∣ 117

第八章 野百合 ∣ 133

第九章 昙花 ∣ 145

第十章 紫丁香 ∣ 155

第十一章 野菊 ∣ 177

第十二章 主题再现 ∣ 193

后记 ∣ 205

参考资料 ∣ 213

前言

这几年,似乎只要谈到李宗盛或者林忆莲的时候,很多人就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年少不懂李宗盛,长大方知林忆莲”。

每次听到,我都很羡慕说这句话的人,因为在我眼里,李宗盛写给林忆莲的那些歌,无一不是最直白最浅显的标准商业流行曲,要“长大”才能听懂这些歌,只能说明这些人依旧还保有“年少”心态。

但在我自己年少的时候,倒真有一张林忆莲的专辑让我“不懂”,待“长大”后方知。这张专辑出在林忆莲遇到李宗盛之前,因此和这位金牌制作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国语流行歌曲没有关系。和这张专辑有关的是香港、粤语、“Cantopop”(粤语流行曲)、欧美流行摇滚、中国传统音乐、林忆莲在李宗盛之前的爱情、上海等等,它就是林忆莲出版于1991年12月的第十二张个人专辑、第十张粤语专辑:《野花》。

当《野花》问世的时候,我只是千千万万“不懂”这张专辑的人中的一个—以当时华语流行音乐的标准而言,这张专辑实在太过艺术和前卫,超出了绝大多数普通听众的理解能力。《野花》是一张高度概念化的专辑,其中每一首歌都对应一种花,而这种花又用来比喻现代都市女性在生活或者情感中的一个面向。专辑的音乐则彻底贯彻“东西方音乐融汇”理念,混搭节奏布鲁斯、灵歌、放克、说唱、电子舞曲和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时代曲、传统乐器甚至戏曲元素。从各方面上来说,《野花》都有着极强的艺术企图心,但由此也拉开了和普通流行文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市场接受度不高。及至十年后的新世纪,“长大”的人们才渐渐懂得了《野花》,他们重新挖掘出它的概念化和艺术性,并将其奉为“华语流行专辑经典”之一。

《野花》是我听林忆莲的一个分水岭。

我从1990年开始听林忆莲的唱片,其时她正推出三张一套的《都市触觉》系列专辑的第二张《逃离钢筋森林》。当时我已经明显感觉到她和大多数香港歌手的风格不太一样,比如《逃离钢筋森林》里充满着欧美成人流行、黑人节奏布鲁斯、欧陆浩室舞曲、世界音乐和爵士乐等曲风,这些曲风极少能在那时的港乐中听到,林忆莲明显在音乐上比其他人走得更前更远。另外,《都市触觉》系列专辑和一般香港那种找十首歌拼合起来出的专辑也不同,有主题上的统一性,听来让人若有所悟—后来我才知道那种专辑有专门的名字:“概念专辑”。还有,林忆莲的专辑不像一般香港的流行乐专辑那样只是歌手唱歌的一个传声工具,她的专辑反而是反过来为歌手本人服务的,《都市触觉》系列就完整地烘托出了林忆莲个人的都市女性形象,而这种形象又经过音乐录影带以及她平时的着装打扮等得到了强化。总之,林忆莲给我的感觉,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她都是香港最具品位的女歌手。

听《野花》初期的“不明觉厉”过去后,这张专辑开始在我心中慢慢“发酵”出“神专”的味道。在整个香港流行文化产业走向“娱乐至死”顶峰的同时,《野花》却达到了一张流行音乐专辑在音乐上的艺术性和制作上的概念性的巅峰。再继续深入地听《野花》,甚至有了“花香四溢”的感觉:林忆莲在专辑中几乎能用自己的嗓音表现出不同的花的香气来,声乐能力已臻化境,完全不能想象仅仅五六年前她还因为自觉不会唱歌而差点决定放弃歌手生涯。至此,林忆莲已经被我引为华语流行乐坛最具格调的音乐人,足可冠名“艺术家”。多年以后有了互联网,当我在上面发现天南海北的歌迷、媒体甚至音乐和文化专业人士,很多人都与我有同感,才真正意识到,林忆莲和她的《野花》,在流行音乐里划时代的意义。

因此毫无意外,《野花》影响了我的人生。从1992年年初我在上海海宁路胜利电影院旁的小弄堂里买的“拷带”(用空白磁带复制原版磁带内容,加上黑白复印的磁带封面作地下销售的专辑,是中国内地文化资讯欠发达时期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开始,历经引进版磁带、香港版磁带、香港版CD,以及新世纪后各种再版CD、mp3、网络下载、复刻黑胶一直到今天的流媒体播放,三十年来我用以上各种介质听过的《野花》专辑的次数已经完全无法计数。我对《野花》的每一首歌、每一个音符、每一个编配和每一句歌词都熟稔于心,它是我对音乐和文化的认知基础,同时它也用它的音乐构建了我的人生框架和道路。我自认,《野花》是催熟我“长大”的催化剂之一,通过它,我不单懂了林忆莲,也懂了社会、世界、爱情和生命。

这辈子,我都要感恩于《野花》那种混于血液之中、流淌在全身血管里的滋养,因此我一直有个愿望,想要为《野花》做点什么,比如说,为它写一本专属于它的书。

非常幸运,在《野花》问世三十周年的2021年,这个愿望竟然真的达成了—此刻,在读者手里的这本《林忆莲:野花》,就是我的梦想成真。如果您愿意读下去,读完这本书,您将看到一张华语流行音乐专辑从企划到制作的完整经历,了解这张经典作品从面世时受质疑到十年后受追捧的传奇过程,探究爱情和友情对艺术创作的巨大影响。还有,您可能将会看到一个和“年少不懂李宗盛,长大方知林忆莲”这句话所描绘的完全不一样的林忆莲—当然在本书中您也会发现,“年少不懂李宗盛,长大方知林忆莲”这句话如果真的成立,同样也是肇因于《野花》这张专辑。

在您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还有几句话想说。首先,《林忆莲:野花》自然是一本针对林忆莲和《野花》写的书,不过,鉴于这二十年来关于她的文字已经流传不少,我在这本书里便不再过多地去赞颂她那些人尽皆知的事,而把主要精力放在《野花》专辑背后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企划,比如说制作,又比如说影响,等等,这些才是所谓“神专”最该被挖掘和分享的地方。为此,我为这本书做的前期采访集中在了《野花》最大的幕后功臣之一—制作人许愿身上。从许愿的角度,您会真正理解《野花》的诞生和“封神”之路。第二,我试图把《野花》专辑拉出林忆莲个人的艺术生涯,放进更大的粤语流行音乐乃至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叙事里,从而折射出这张专辑在文化、社会和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当我们在《野花》发行三十年后的今天回望,它的理念和制作所烙印的时代印记以及制作团队对此的锐意突破依然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第三,这本书是以《野花》专辑的十二首歌的曲目为线索撰写的,所以它不是一本按时间线性发展的书,或许这样的文字在阅读上会有些难度,但我希望,这本书能和它所写的那张专辑一样,是有点“前卫”的、与众不同的。

以及,这本《林忆莲:野花》里所叙述的某些历史,很可能和您以前从媒体上或者口耳相传中获取和熟知的版本有所不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声”系列:林忆莲·野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哲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80363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86000
出版时间 2021-08-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05.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