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泰山/世界遗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1987年12月11日,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全体会议上,泰山的独特性得到了各国专家的认同。泰山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表明,泰山既具备文化遗产的所有标准,同时也满足自然遗产的一项标准,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对泰山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历程。

内容推荐

大自然的恩赐,成就了泰山拔地通天的外在形象以及难得的地质资源与生态环境:而泰山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成为一个民族精神与文明的象征。

这是一个民族的财富,同样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1986年10月,泰山有关部门开始编写申报世界遗产材料。同年12月,《世界自然遗产——中国泰山》报送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1987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世界遗产专家卢卡斯先生考察泰山。泰山最初是作为自然遗产上报的,卢卡斯的考察重点也是泰山的自然遗产特征。但他在审阅申报材料时,就预感到泰山将对世界遗产的评价带来新的标准。接下来的实地考察,更验证了他的判断。这位见多识广的联合国专家,深深沉醉于泰山灿烂而古老的文化之中。

卢卡斯考察后的结论是:泰山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典范。他在《泰山题词》中写道:“泰山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人与自然的概念上开阔了眼界,这是中国对世界人类的巨大贡献。”他认为,泰山遗产将使国际自然保护协会的委员们大开眼界,进而重新评估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目录

一、概述

二、“造化钟神秀”——泰山的自然遗产

 1.高耸的空间结体

 2.独特的地质资源

 3.神奇的气候物象

 4.富殖的生态环境

 5.苍雄的古树名木

 6.壮丽的自然景观

三、“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的文化遗产

 1.泰山崇拜的缘起

 2.泰山封禅与祭祀

 3.泰山的祭器珍品

 4.泰山的建筑杰作

 5.泰山的石刻精华

 6.泰山的名士情结

 7.泰山庙会与民俗

四、泰山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试读章节

来到泰山,人们的视觉所及,首先是山体的形态。泰山的高耸雄伟,来自它所独有的地质构造。

从地学上讲,构造作用对塑造泰山的地貌发挥了独特作用。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以岩层的断裂为主。其构造特点以断块掀斜抬升为主要特征。从区域构造看,自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以近东西方向对欧亚板块的强烈俯冲,使泰山地区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东东向泰前断裂发生强烈掀斜活动,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地质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得十分普遍和强烈,它们对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着主导性的控制作用。

在泰山南坡分布着三大断层,即云步桥断层、中天门断层、泰前断层。这三大断裂呈阶梯式降落,从而形成了南天门、中天门、一天门的三大台阶式地貌景观。三大台阶的高差对比强烈:泰前断裂是泰山和泰莱盆地的天然分界线,地貌特征明显:牛天门(海拔847米)比泰安城(海拔150米)要高出近700米,而玉皇顶(海拔1545米)比中天门又高出近700米。在泰山山顶有一处刻石,题曰:“拔地通天”,就形象地道出了泰山的空间结体的基本特征。

在占人看来,泰山是一座最高最大的山。“泰山”之称。最初见于《诗经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鲁国为西周时期周公的封邑,其北境的泰山举目可望。“岩岩”二字,就是鲁国人对泰山的空间结体的直观感受。

在中国古代众多典籍中,泰山又被称为“岱”、“岱山”、“岱宗”。所谓岱,就是大山:所谓岱宗,就是大山中的大山。

目前所知最早的泰山游记,是东汉时期曾任泰山郡太守的应劭在《汉官仪》中所引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其云:“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关,如从谷底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如无道径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门,交辽如从穴中视天。”作者登泰山途中,对天关、天门只可“仰望”,是言泰山之高耸,“石壁窗窱”,则是指岩体的断裂特征。

如果说”泰山岩岩”是鲁国人从远处瞻望的角度来评述泰山的形体特点,那么马第伯的描写则形象地表现了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与心理体验。

高耸雄伟,拔地通天,是泰山空间结构上的基本特征。这种使众山小的气势,来自泰山的相对高度。主峰玉皇顶海拔高度1545米,从山脚到主峰,在6~7公里的水平距离内,与其山前平原相对高差达1300米以上,给人以“高山仰止”的视觉冲击。而泰山四周是较平缓的齐鲁丘陵平原,较高的山峰如鲁山、沂山、蒙山、徂徕山等都大大低于泰山,使泰山异峰突起。

从一幅局部放大的卫星图像上可以看到,在方圆数百公里内,泰山一山独尊。这种一山突起的空间结构,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地质新构造运动的活跃,对泰山其他自然景观的形成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它所形成的“夷平面“(即在山体上所存在的较平坦的峰顶或台面),使山体陡缓富于变化,而这些平台的存在给人文建筑的融入提供了理想的场地。由于构造运动的作用,泰山有着众多的瀑布。而受构造运动的问歇性和岩性的影响,又导致瀑布的多级性等,从而形成了泰山丰富、奇特的微地貌景观。

如果徒步登山,过红门不远就是醉心园地质园区。其主体标志“醉心石”,就坐落在红门景区红门宫之北的溪谷中。

古人将“醉心”二字刻在一个巨大的圆柱形岩体的横断面上,而这个断面以岩心为中心,由众多的同心圆包裹着,其特殊的岩体构造为世界所罕见。这种岩体被称作辉绿玢岩,呈暗绿色,风化后为浅褐色,质地十分坚硬,比重较大。据同位素年龄的初步测定,这种岩体经历了近18亿年的漫长岁月,但它的成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类似”醉心石”这样的地质现象,在泰山还有很多,由此构成泰山所独有的地质资源。

泰山的地质科学意义十分重要,自1868年起,已拥有130多年的地质研究的历史。这在国内外诸多名山中是少有的。

据地质学界的研究,泰山的形成漫长而复杂,先后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主要地质历史阶段的改造。其问,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奠定了泰山山体的基础,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建造了山体的基本轮廓,而新构造运动及地球的内外地质动力又进一步成就了泰山今日的自然景观面貌。从时间的慨念上说,泰山的群岩形成于距今28~29亿年前,在距今3000万年前有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高耸雄伟的山体。

泰山几经沉浮,几度沧桑,成为地球早期演化的窗口之一。在这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中,其科学的价值在某些方面独领风骚:

莲花山科马提岩,是中国唯一公认的具有鬣刺结构、块状构造的太古代超基性喷出岩,是研究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带和探索地球早期历史奥秘的重要依据。

不同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质岩石的大规模存在,为探索太古宙巨量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极佳的研究对象,在建立早前寒武纪地层系统中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张夏寒武系标准剖面,因地层发育齐全而典型,是华北地壳演化历史早古生代阶段的重要地质记录,至今仍是国内外进行相关对比的经典剖面。

泰山杂岩、寒武纪地层等众多典型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是地壳发展五大历史阶段的缩影和最好例证,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华北地壳演化历史的认识。

太吉宙至古元古代地质构造及发育,有多期的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为主要特征。它们彼此叠加,相互改造,构成了极其复杂的构造地貌,对它们的成因机制研究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元古代辉绿玢岩中发育的“桶状构造”(如“醉心石”结构),为国内外所罕见,同样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泰山称得上是一个天然的地学博物馆。2006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会上。泰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保护成就,第一个获得所有评委的一致认同,成为世界地质公园。这为人们全面科学地认识、欣赏泰山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P8-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泰山/世界遗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慧//郑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289467
开本 16开
页数 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3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8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9: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