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北京相声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近年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一部创新之作。全书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核心观念为切入点,来观照当下中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情况。作者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声为个案,全面考察其在当代北京文化市场中的传承状态、生产过程与社会效应,挖掘其对于当下民众的多元意义,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在与《公约》的对比中揭示国内非遗保护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描绘出民间社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有的理想状态。全书突出展示了民间文化资源介入公共文化建设的可能性,对于推进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的社会参与不无裨益。
作者简介
祝鹏程,男,汉族,1985年生于浙江绍兴。201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民俗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1月出站留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曾任神奈川大学非文字资料中心访问研究员、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口头传统、曲艺、谣言、民间文化的现代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表论文十余篇,译有《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
目录
绪论
一 从物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更新
二 研究个案的确立:市场化进程中的北京相声
三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四 本书的研究方法
五 本书涉及的主要相声术语
第一章 从市井到庙堂:前非遗时代的相声
一 市井相声:内生驱动型传承(1850—1949年)
二 外力改造型传承:成为寓教于乐的民族艺术(1949—2000年)
三 民族艺术·庙堂遗产:相声经典化之路的得与失
第二章 成为非遗后的相声:多元主体的保护实践
一 政府主导式保护
二 市场化经营式保护
三 民间自发式保护
四 传承方式的变化
五 多元主体保护实践模式的形成
第三章 想象民族传统:小剧场相声的言说与实践
一 “本真性”与小剧场相声的相遇
二 周末相声俱乐部:展演民族精华
三 德云社:再现“国粹”
四 本真性:一个神话的功能与悖论
第四章 从“打内”到“打外”: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相声生产
一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
二 大众传媒影响下的艺术生产
三 从“打内”到“打外”:文化多样性的可能性与困境
第五章 让民间发声?:作为公共言论的相声
一 作为公共言论的相声:回顾和展望
二 当代相声的言说境遇:在对话与“喉舌”之间
三 非主流相声:狂欢与民粹
四 理性言说的漫漫长路
结语
一 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主体保护实践的可能性
二 工具理性引导下的保护实践:忽视人的权益
三 “社区赋权”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性
四 反思《公约》的制度设计:对非遗保护有效性的反思
五 国内非遗研究的局限与克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北京相声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祝鹏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717883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23-04-01
首版时间 2023-04-01
印刷时间 202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488
CIP核字 2023065037
中图分类号 J826.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