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的世界(普及本)/传统宗教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禅并不一定是什么,也不肯定或否定什么,禅是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本书是著者近十年来,在世界各地弘扬禅法的实录和缩影,共收文稿二十九篇。文中介绍的禅修观念可帮助你放松身心,调整自我,消融自我,获得安心喜悦。

内容推荐

本书共收文稿二十九篇,长的约一万余字,短的二、三干字,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禅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禅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着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从三分钟的放松身心,到平常日用中的照顾身心,更见简便实用的禅修方便。

目录

自序

禅坐的基础方法

四念处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禅修方法的演变

禅是什么

禅的智慧

智慧与福报

禅——自我的提升

禅——自我的消融

禅与人生

禅与生活

禅的心灵环保

禅的知与行

禅与艺术

生命的圆融

生命与时空

理性与感性

提得起·放得下

提起与放下

无常与无我

提升人品的佛教

积极的人生观

现代佛教与生活

现代佛教青年应有之人生观

人心清净·环境清净

绿化大地·净化人间

从佛教看我们的居住环境

人间净土

附录:圣严法师谈“禅的知与行”  斯碧瑶

试读章节

(一)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脚在那里,你的心就在那里——身心不可分离,身心一致。例如:

1.在厨房中烧水、挑水、拣菜、切菜、洗菜,心就放在动作上,心中不起其它念头。

2.如果在炒菜,手在动,心也要专心地在炒菜,头脑里没有其它的杂念。

3.如果喂小孩食物、饮料,则一心一意地只想到喂小孩牛乳等食品,而没有其它的念头。自己的头脑非常的清楚、轻松、愉快。

先计划知道要做什么,已经计划好的事情,在做的时候就不须用头脑想了,特别是在平常生活之中,有些是经常性的动作,譬如,漱口、刷牙、刮胡子、洗脸、穿衣服等动作,不知做过多少次了,就不必用脑思考。但是要思考的事就必须思考,若不须思考之事则不必用脑想了再做。

 往往有些惯性的动作,不须加以思考,一般人就胡思乱想地想其它的事。其实根本不用乱想,只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扫地时,一扫把一扫把地扫,而且扫得很清楚,洗碗筷、吃饭等都应如此。

但是,第一次做的动作或处理事情,或者是对动作及事情根本不熟悉,首先必须思考,然后再想一想怎么做。正在做的时候,如果不清楚时,还是要想。这样就不会动妄念,而是一心一意地在做工作。

例如,一位母亲剪了一株花拿在手上,思考着将花插在什么位置较适宜,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插好,在此过程中就是心无二念,不是在打妄念。反之,如果对剪花、插花的动作太习惯,结果手上拿了花,心里却在想着:“小孩在那边做什么?嗯!奇怪呀!为什么他那么安静,到底他在干什么?咦!小孩在动了,他走路的声音为什么那么的响呢?”请问这是不是妄念呢?是妄念。所以做任何一件事,均应将心放在那件事情上,心为那件事在做,就是正念而非妄念。因此,要经常保持身体的动作和心的念头在合一的状态。

(二)心口一致

譬如,我正在说话,一句接一句地讲给你们听,如果我脑中却又在想另外一件事,请问我是不是会语无伦次?当然会,因为口说心想,根本是两回事。如果正在讲这一句话,结果心里在想刚才讲的第一句、第二句话,这也是在胡思乱想。

因此,说一句话就是这一句话,说什么事,就是什么事,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讲完一句,下一句话自然出来,不过在讲话以前,先考虑要说些什么,不是想讲什么就随便脱口而出,那是胡说八道,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或许也没什么话可讲,就是想用嘴巴不停地讲,这就是妄想,不是心口一致。

心口一致必然知道自己要讲什么,表达出来以后也是清清楚楚的,这是修行人对自己身体的动作、语言的行为,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如此就不会做错事、说错话了。

(三)心眼一如

胡思乱想的人可从其眼神窥见,因为眼神飘忽不定,心中无主。不知看什么,表面上好像什么都看,事实上没有集中焦点的对象,更不明白自己的眼睛为什么要看,就不知道将眼睛定在何处,只是脑中的思想不断地动,所以眼神也似幽浮般地飘动。因此之故,可从人的眼神中,观察出此人是否思想集中、稳定。

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对自己的任何一个动作负责,也就是“一步一个坑”,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走路步步为营,讲话也是步步为营,任何动作都该步步为营。不是杂乱无章,不是东一锒头西一槌,而是要身心合一、心口合一。  少一些妄想,加一点正念,则智慧日增,可开慧眼。慧眼开了,必然是烦恼和困扰的消除。唯有心得稳定,才能减少烦恼。唯有练习身心合一、心口一致,心中的烦恼才能必然日减。当外在的境界扰乱时,你只要注意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眼睛在看什么、耳朵在听什么,如此,注意观看、听闻等,烦恼就不存在,结果是该听的听到,该看的也看到。

比如,对方打来一拳,如果注意对方打出来的动作以及自己被打的感觉,那么心里就不会起烦恼。如果听到别人骂你,清清楚楚地听到声音在骂,也知道自己是被骂的人,这时心中没有烦恼。但是如果你心中起了波浪——我为什么被骂?他为什么打我?如此想的话,烦恼一定会展现出来,这是因为注意对方的缘故。反之,清清楚楚的注意自己的心念,则烦恼必定不存在。

P8-12

序言

在本书之前,我曾出版过类似的三册书:《禅的生活》、《拈花微笑》、《禅与悟》,都跟禅修的方法及禅修的观念有关,十年以来,颇受许多读者的喜爱。这也反映出禅修的风气已在海内外的华人社会,渐渐地推展开来,我深感欣慰。

有关禅修的书籍,今天能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相信也跟国内的社会结构及经济开发有关,所以我能连连出书,也为我们的国家,倍感高兴。

本书共收文稿二十九篇,长的约一万余字,短的二、三干字,多是从我在国内外东西两半球的演讲录音整理出来,也多曾在《人生》及《法鼓》等刊物发表。我很感谢那些为我整理录音带的僧俗弟子,如果不是他们已把稿件写出,我是不可能将之撰写成书的。

不过,我的演讲用语及其组织,距离文章的要求,是相当远的,弟子们费心整理出来的讲稿,多半虽曾经我过目,却也多半未能多花时间亲自予以润色补充。我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四日来美之时,东初出版社的丛书执行编辑刘德如博士,将她搜集到的一大包稿件交给我随身带到了纽约,一直置于案头,总是无暇伸手去碰它们。

到了十二月十二日,我才下了决心,将这包稿件细心阅读一遍,然后逐篇、逐句、逐字,给予删修增订。往往一篇四、五千字的稿子,也要花我四、五个小时的时间修改,几乎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文句,都是重新写过。仅有少数几篇,文字颇为通顺,虽然不太像是我的文章,也让它们保留了原样。

本书的各篇之间,只有思想与目标的统一性,并没有篇与篇之间的连贯性;可以连续逐篇地读完,也可以单篇前后地抽读。正因为本书所收各篇,是在各地不同的场合讲出,每篇各有其特色,但是也有若干资料内容,在全书的各篇之中,重复出现了一至两次,以保持各自成篇的完整性。

本书的内容性质,是以禅法的观念及禅修的方法,通过深入的体验及简明的介绍,推广到人间的现实生活中来,以期使得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层次、教育程度的社会大众,都能分享得到禅法的利益。若能定时禅修者,本书中提供了基本的禅坐方法;若是忙碌异常的人士,也不妨试着用本书中介绍的禅修观念,调整自我、消融自我。从三分钟的放松身心,到平常日用中的照顾身心,更见简便实用的禅修方便。

本书的目的,是通过禅法的功能,来推动心灵环保、生活环保、自然环保,以期实现法鼓山的理念:“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

本书是我近十年来,在世界各地弘扬禅法的实录和缩影;读完本书,也等于陪着我作了几年护法、闻法、学法的努力。其实,除了无法感受到临场的气氛之外,本书各篇的内容,都比讲出之时更加明朗与充实。这也正是我要在繁忙中,抽出十天的时间,夜以继日地亲自修订改写的主要原因,为了对我自己的演讲负责,心血的投入还是值得。

最后要谢谢数年来各地方的善友们给了我演讲的机会。谢谢尤果会、卢果乘等几位居士为我誊稿,姚果庄居士在这十天之间,不眠不休,以惊人的抄写速度及校阅速度,完成了本书的清稿。当然,青年名画家陈永模在百忙中为我作画,使本书增光;东初出版社的代主任果在沙弥尼、主编潘果崧、美编许荣发及丛书编辑张敏琪等人,都为本书的出版奉献良多,一并在此申谢。

一九九四年元月,我将书稿带回台北,四月十七日自序于农禅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的世界(普及本)/传统宗教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圣严法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2310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30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