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都四千年
内容
内容推荐
一部中国古都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选定一个都城,不但要从政治、地理、军事等方面考量,还要考虑其经济基础、生态环境、交通物流、人口流动、文化演变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历史上,曾确立过大大小小200多座都城,有的兴盛千年,有的则昙花一现。为何中国历史上会出现这么多的都城?历朝历代选择都城的依据是什么?这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何关联?
本书从时间到空间,从历史到地理,以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成都为切入点,分析这十大古都的变迁,探寻中国建都条件的演变,以及中国历史的内涵和走向。
目录
序 中国十大古都变迁的奥秘与中国历史
西安:在中国历史上火了3000年
洛阳:中国唯一的神都,几经兴衰
南京:一座有着70多个名字的城市,悲情而坚韧
北京:700年来,中国第一城
开封:曾经的世界第一
杭州:中国最浪漫的城市
安阳:中国的七朝古都,一片甲骨惊天下
郑州:中国第八大古都,可不是火车拉来的
大同:什么是天下大同?
成都:中国最风流的城市
后记 探索历史的永恒之美
参考文献
导语
1. 500万+粉丝追更的历史头部自媒体团队首部图文作品!
头部历史自媒体“最爱历史”团队的同主体账号“锦绣人文地理”首部图文作品,锦绣人文地理致力于发现中国之美,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重新解读4000年中国。
2. 一部中国古都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
在中国古代,80%的历史事件都发生或缘起于十大古都,一本书带你快速掌握中国4000年历史的脉络与精华。
3. 多维度、全景立体式讲述中国十大古都!
从历史到地理,从时间到空间,从经济到文化,从古代到现在,从文字到图片……多维度、全景式讲述中国十大古都的历史变迁。10座都城,横跨2000公里;70多个大小政权在此兴衰更迭,100多位帝王在此走向人生巅峰;4000年中国人文底色在此得以沉淀。
4. 重新发现中国古都之美!
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拥有如此多的历史名都!中国古代都城的兴起与变迁,左右着中国历史、经济的走向,也奠定了中国人口、文化的格局。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始终一脉相承,绵亘不绝,也全赖于这些都城前后连接,未尝或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重新发现中国古都之美!
精彩页
序 十大古都变迁的奥秘与中国历史
在平定殷商遗民叛乱后,公元前 1000 年前后,掌握西周朝政大权的周公旦,决定在东方营建洛邑,以加强对殷商故地的控制。
进行占卜后,周公旦命人将传国重宝九鼎迁到洛邑。对于为何选址洛邑,周公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意思是说,位处今天洛阳境内的洛邑,处于迅速扩张的周国的中央,便于四方来朝。
当时,西周在今天的西安一带营建了国都镐京,称为宗周;而东方的洛邑则称为成周,成周在当时有点类似于陪都。
公元前 770 年,来自西方的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随后继位的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侵扰,决定将国都东迁到洛邑。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两座都城之一,位处今天西安地区的镐京和位处今天洛阳地区的洛邑,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王权选择国都的重要理念,即寻求在国家范围内的地理中心建立国都,以制衡四方。对此,《吕氏春秋》有言:“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尽管周朝迁都洛邑有出于防范侵扰、避免战争的考量,但考诸中国历史上的国都建设,应该说,选择地理中心立都,是中国先秦时期建都的重要考量因素。
中国历史上,西安和洛阳是最为闻名的古都,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成都等城市也曾经做过中央王朝或地方政权的都城。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由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兴建的都城先后有200 多个。其中,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先繁盛然后陨落,有的则兴盛千年。古代王朝选择建都于这些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都城的魅力又在哪里?
我们试着选择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成都等十座古都,来阐释此中的奥妙。
洛邑作为天下之中,既相对远离西方的部落族群,又便于周朝控制东方,这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衡量,实际上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尽管今人对于郑州是否称得上“中国十大古都之一”仍有争议,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表明,位处今天郑州登封境内的王城岗古城,正是传说中的夏朝早期国都“禹都阳城”。传说大禹之后,夏朝的国都曾多次迁移,例如今天的洛阳偃师二里头,也曾经作为夏朝中晚期的国都。
大概公元前 16 世纪,商人攻灭夏朝,此后商朝国都也和夏朝一样,曾经多次迁移,一直到公元前 14 世纪,商王盘庚主持迁都到殷,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后,商朝国都才算稳定下来。
从夏朝国都“禹都阳城”(今郑州),到商朝国都殷(今安阳),再到东周国都洛邑(今洛阳),其共同点是:夏商周时期的国都变迁,核心始终是在这三个王朝的中央地带——黄河中游。 对处于不断拓展中的华夏先民来说,“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是王朝开拓者均衡四方、开疆拓土的早期需要。
中国古都变迁的“十字”现象
考察中国历朝历代国都的变迁,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十字”现象,即都城的迁移走向呈现一个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十字交叉趋势。
西向东,西安、洛阳、开封,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沿着黄河流域摆动的走势。
从北向南,北魏的大同、辽金元明清的北京、东晋南北朝的南京、南宋的杭州,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南北走向。
这种“十字”式的分布走向,意味着在经过夏商周时期“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早期思想后,中国历史开始进入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
随着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开始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面对诸国日益激烈的攻战,为了稳固根本、谋略东方,公元前 5 世纪,秦国先是将都城从雍城(今陕西凤翔境内)迁到泾阳(今陕西泾阳境内),随后又于公元前 383 年将都城迁到位处今天西安境内的栎阳,此后,公元前 350 年,秦国又迁都到咸阳(今属西安)。
在战国七雄之中,与当时的东方六国相比,位处西方的秦国选择迁都位处关中平原的咸阳,本质是着眼于战争和军事地理需要。
作为西周、秦、西汉、隋、唐等王朝的国都,西安坐落于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之上。它北边是黄土高原,南边是秦岭,西有陇山,东有黄河,可谓山河环绕、易守难攻;而从关中平原向东越过崤山,就可以指向关东、挥兵中原。这种在冷兵器时代无可比拟的地理条件,使秦国从战国时代开始,就拥有了其他诸国难以超越的天然军事地理优势。
另外,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由渭河冲积而成,沃野千里,加上渭河、泾河等河流灌溉,秦国更是占据了农业生产的天然优势。
秦人依据关中平原“形胜之区、四塞之国”的地理优势和农业优势,最终逐渐攻灭东方六国,在公元前 221 年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但西安的政治早熟,也造成了它的生态早衰。在经济地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作“消聚性衰退”,说的是一个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由于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开始衰落,而西安正是这种消聚性衰退的典型案例。
在秦汉以前,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本是沃野千里、森林密布的生态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都四千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锦公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76266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23-03-01
首版时间 2023-03-01
印刷时间 202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1066
CIP核字 2022219167
中图分类号 K928.5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3: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