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学句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你想了解国学典籍的经典文化时,你可以打开这本书!当你对浩如烟海的古籍望洋兴叹时,你可以打开这本书!当你埋头在历代著作中寻章索句时,你可以打开这本书!当你为一字一句做何解释而苦恼时,你可以打开这本书!

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书为读者再现了国学文化的浓缩智慧!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国学当中诸多的经典语句,共收集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包括诸子百家、正史笔记、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戏曲杂著等各类题材作品的名言佳句近万条,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满足希望了解和学习国学的读者们的需要。

无论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还是书桌前正襟危坐的阅读,这本书都是你的最佳选择。

目录

哲思

规律

辩证

变化

条件

发展

见识

修身

志向

操守

德行

爱国

战功

济民

言行

诚信

谦虚

清廉

耿直

自律

待人

寡欲

政论

兴亡

治国

治政

制度

民心

君臣

赏惩

用人

纳谏

误国

经济

农时

农业

农政

经商

百工

税收

财富

节俭

事业

立业

惜时

勤苦

恒心

务实

团结

果断

善终

严谨

生活

人生

衣食

性情

疾病

养生

衰老

福祸

人情

世态

处世

观人

交友

学业

学习

读书

专心

勤学

好学

善学

教育

方法

尊师

才能

人才

用才

识才

培养

求才

显才

感情

爱情

相思

分离

相逢

思乡

愉悦

愁绪

文学

文论

观察

平易

锤炼

创新

状物

人物

山水

风雨

四季

草木

鱼鸟

星辰

节日

试读章节

[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人有同样的归宿但所走的道路不一样,同到一处但各自的想法多种多样。归:归宿,结局。殊涂:不同的道路。涂,同“途”,道路。虑:考虑。致:到达。

[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语出《淮南子·说山训》。看见一片叶子凋落,就可以知道一年即将结束;看见瓶中的水结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说明以小可以见大,见微可以知著。暮:晚。这里指一年的尽头。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 语出《列子·说符》。看见出去的就知道将要进来的;观察过去,就知道未来。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知此可知彼。

[种麦得麦,种稷得稷] 语出《吕氏春秋。用民》。种麦子,收获的就是麦子:种谷子,收获的就是谷子,比喻因、果一致。在哪方面下工夫,就会在哪方面有收获。稷:粟,谷的一种。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语出明代刘基《司马季主论卜》。湍急的水流下面,一定会有深潭;高大的山丘下面,一定会有深谷。激湍:湍急的水流。丘:山丘.浚谷:深谷。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语出《老子》二十三章,狂风不会刮上一个早晨,暴雨不会下上一个整天。意思是说来得猛,就一定去得快。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语出《庄子·大宗师》。把我的生看作是好事的,也应该把我的死认为是好事。反映了对待生与死的一种态度:生死是新陈代谢,是客观规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语出《吕氏春秋·尽数》。流动的水不腐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被外物所侵蚀,可以历久不坏。尸枢:门的转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千无] 语出《老子》四十章。意谓天下的万物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而具体的事物是从抽象中的“道”产生的。

[大德灭小怨,道也] 语出《左传·定公五年》。大的恩德消除小的怨恨,是符合道理的。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语出《庄子·秋水》。从自然规律来看,万物没有贵贱的差别。意思是说物各有所长,人不应存有偏见。

[树欲静而风不止] 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要静下来而风却不停地吹。比喻事不遂人愿,或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语出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丛丛草木是野火永远也不能烧绝的,一经风吹拂,它们又会焕发生机,成长起来。二句诗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野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富于哲理意味。

[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 语出元代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杂剧第二折。用心种花,花却没有成活,随便在地上插上一枝柳条,却长出了柳树,有了树荫。比喻用心办的事没办成,无意中的行动却产生了结果。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语出唐代李白《日出入行》诗。是谁挥舞着鞭子驱赶着一年四季不停转换?世间万物的兴衰荣枯都是自然规律使然。二句诗反映了作者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举事有道,计其入多,其出少者,可为也] 语出《韩非子·南面》。做事,有一定的原则,要计算一下,凡是收益多而付出少的事情就可以办。意思是说做事要权衡利弊得失。

[盈把之木无合拱之枝,荣泽之水无吞舟之鱼] 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五。一只手能握起的树不会有合抱粗的树枝,坑洼里的水中不会有能吞进船只的鱼。盈把:满把,一手能握起。合拱:两手合围;合抱。荣泽:小水洼.吞舟之鱼:比喻大鱼。

[钩曲之形无绳直之影,参差之上无整齐之下] 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像钩子一样弯曲的东西不会有笔直的影子,上面高低不平那么下面就会杂乱不齐。钩曲:像钩子一样弯曲。绳直:像绳子一样垂直。

[所种者谷,虽瘠土惰农,不生稗也;所种者稗,虽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语出宋代苏轼《广成子解》。你种的是谷子,即使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人懒得管理,它也不会长成稗子;你种的是稗子,即使是肥沃的土地,人勤于耕作,它也不会长成谷子。原作是比喻真正的好人在任何困难条件下也不会改变其正直的天性,邪恶之人即使有各种优越条件也难改变其邪恶本性。瘠土:不肥沃的土地。稗:与谷物并生的杂草。

[牛蹄之涔,无尺之鲤;块阜之山,无丈之材] 语出《淮南子·倣真训》。牛蹄洼的积水中,长不出一尺长的鲤鱼;小的土丘上,长不出一丈长的木材。说明事物的发展受其环境条件的制约。涔:路上的积水。块阜:小土丘。

[卉茂者土必沃,鱼大者水必广] 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清鉴》。花卉茂盛韵地方土质一定肥沃,鱼儿大的地方水面一定宽阔。

[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 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论仙》。用眼睛看百步以内的东西,还不能看得清清楚楚,而要把自己亲眼看见的认为是存在的,看不见的认为是不存在的,那么天下不存在的东西也就很多了。说明人受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眼目睹天下万物,但天下万物依然客观存在。

[凫胫虽短,续之财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语出《庄子·骈拇》。野鸭的腿虽然短,续上一截就会使其忧伤;鹤的腿虽然长,砍去一段就造成悲痛。后以“断鹤续凫”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凫:野鸭。胫:小腿。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语出汉代刘向《新序·节士》,山坡太陡峭,山就不会很高;水面太狭窄,水就不会很深。锐:细尖,此指陡峭。狭:狭窄。

[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喻蔽》。乌云厚实的,雨一定下得大;弓弩强劲的,箭一定射得远。

[吹峋呼吸,吐故纳新] 语出《庄子·刻意》。张口呼吸,吐出体内的浑浊气体,吸进新鲜空气。后以“吐故纳新”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峋:张口吐气。纳:吸进。

[但为老去年遒,盛固有衰不疑] 语出晋代陆机《董逃行》诗。只是因为老已逼近,盛极而衰,这本是无可置疑的规律。遒:迫近。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语出唐代孟浩然《晚春》诗。林木间的落花扫去了,又接着落下;小道上的野草踩死了,又重新长出来。两句诗形象地说明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草不谢荣手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语出唐代李白《日出入行》诗。草木不因为春风的吹拂使之滋生、盛长而致谢,也不因为秋天的霜气使之凋零、枯落而怨恨。意思是说草木荣落、四季变化是自然规律。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语出《老子》七十六章。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之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之类。说明事物都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的道理。

[必然者有时而不然,而不必然者有时而或然也] 语出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卷二。一定要发生的有时并没有发生,不一定能发生的有时却真的发生了。说明事物的产生有其偶然性。或然:或许又成了那个样子。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语出《庄子·大宗师》。人的死和生,是不可避免的,它就像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一样,是自然的规律。

[千斤之石,置之立坂之上,一力可以落九仞;万斛之舟,溯子急流之中,片帆可以去千里] 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千斤重的石头,放在十分陡直的山坡上,稍一用力就可以使其滚落到最低的地方;满载鮑大船逆行于湍急的水流中,挂上一片帆布就可以一下子行千余里。立坂:陡直的山坡,仞;一古时八尺(或七尺)为一仞。斛,一量器名,古时十斗为一斛,后又以五斗为一斛。溯:逆水而行。P2-4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犹如浩瀚无边的海洋,深不可测。上下五千年,创造出来的文化精品俯拾皆是、数不胜数。在中国传统文化各种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精彩的语句犹如大海里的珍珠,给人深刻的启迪,让人们受益匪浅。

不过,有很多国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了解得并不多,大家都知道孔子,都知道老子,但真正看过《论语》和《道德经》的没几个。大家都会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都会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但是其中真正的含义恐怕很少有人能说明白。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有理由更有义务对老祖宗代代相传下来的文化进行继承、传播和发展,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品都不熟悉、不知道,实在是愧对先祖。

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建设,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宣传媒介都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开始逐步升温,人们开始回归本源,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心灵上的支撑和抚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原则。这一切,如今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鉴于此,我们策划出版了这样一本书籍,汇集了国学当中诸多的经典语句,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包括诸子百家、正史笔记、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戏曲杂著等各类题材作品的名言佳句上千条,并且把这些语句进行归类。此书共分为十二大部分:哲思、修身、政事、经济、军事、事业、生活、学业、才能、感情、文学、状物,并且根据情况,又将每一个大类分为若干小类。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满足很多希望了解并且学习国学的读者们的需要。

无论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还是书桌前正襟危坐的阅读,这本书都是你的最佳选择。阅读这本书,既会让你学到国学的知识和典故,又会让你出口成章或者下笔生辉,既让你自己颇为受益,也会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在一本书当中,汇集如此众多的经典名句,可以称得上是给读者准备了饕餮大宴,让读者大快朵颐,一睹为快。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之余,也给我们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我们使这本书不断走向完美,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从中得到知识和国学的精髓。

拜读这些代代相传的文化经典,感受古代先贤们的哲思与智慧,会让我们这些现代都市人得到更多的启迪和教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学句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少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5187
开本 16开
页数 4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6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36.3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