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好教师形象与教师成长机制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课程价值观念为视角,透视好教师形象的百年变迁,随着课程概念从“一套规范和作为教材的教科书”到作为过程的课程观念日渐流行,再到对课程的“学程”的强调,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也经历了从“教师教课程”到“教师研课程”,再到“教师研课程”的深化的变迁;与之相呼应,好教师形象也经历了“教书匠”、“研究者”和“反映的实践者”的更迭。本书旨在突出教师的研究与反思机制,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更多的新时代好教师。 作者简介 汪明帅,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改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多部,在《教育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全球教育展望》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 目录 引言 研究缘起与研究设计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第一章 好教师形象百年变迁与“反映的实践者”的提出 一、“教师教课程”与教师作为“教书匠” 二、“教师研课程”与教师作为研究者 三、“教师研课程”的深化与“反映的实践者” 四、“反映的实践者”何以可能 五、指向“反映的实践者”的教师成长机制模型建构 第二章 准入机制:让更多的好教师进入教师队伍 一、基于标准的教师准入机制 二、教师准人机制中的“教育天赋” 三、为什么选择当教师:学生时代教师的影响机制 第三章 渗透机制:从日常实践中找到成长的助力 一、师徒结对与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 二、基于“诱变事件”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研究 三、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员“桥梁”隐喻研究 第四章 动力机制: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教师“被发展”何以成为问题 二、教师“被发展”的可能表现形式 三、走向教师自主发展之路 四、让教师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 第五章 研究机制:让研究不断加速教师的成长 一、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组改进 二、合作的教育行动研究 三、教师研究中的“理论”想象 第六章 保障机制:营造好教师不断涌现的氛围 一、教师抗拒成为保障机制中的关键议题 二、教师抗拒这个问题的研究思路 三、研究结论与分析 四、教师“日常抗拒”的应对之道 结语 “反映的实践者”的诞生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好教师形象与教师成长机制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汪明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23855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1 |
出版时间 | 2023-06-01 |
首版时间 | 2023-06-01 |
印刷时间 | 202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00 |
CIP核字 | 2023095363 |
中图分类号 | G45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