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字本论(汉字基因密码解读)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论述汉字的根本——字形,追溯字形的演变历史,分析汉字的形义关系,说解汉字的意义发展,破译汉字基因密码,求索中华传统文化与历久弥新的汉字之间“互释互证”的深层关联。
作者简介
王业奇,河南商丘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年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今在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汉语教学和汉字形体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横向项目4项,主编或参编著作、教材6部。作为参与人获得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奖1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发展及性质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与意义
第三节 汉字的形体与文化
第二章 汉字的构件与构形
第一节 汉字之本——字形
第二节 汉字的构件
一、构件的特征
二、构件的分类
第三节 汉字的构形
一、汉字构形的延续性和变化性
二、汉字构形的系统性
第四节 因义构形——汉字永远鲜活的生命力
第三章 表形构件——汉字的意义所在
第一节 构形相似,意义相关
一、巳,已
二、戉,戊,戍,戌,戎
三、母,毋,每
四、电,申
五、月,夕
六、孕,包
第二节 构形不同,意义不同
一、目,臣
二、由,田
三、玉,王
四、人,入
五、天,元
六、左,右
第四章 形义构件——汉字的意义依托
第一节 构件相同,意义相关
一、斤——断,斧,斩
二、皀——即,既,卿
三、耳——取,聝(馘)
四、豕——豬,豚,逐,逐
五、曾——甑,层,罾
六、辛——宰,罪(阜),辞,辩
七、辰——蜃,农,辱,晨
八、攵——败,散,赦
九、玄,充——毓,疏,流,弃
第二节 构件相同,意义不同
一、构件位置不同而造成的意义不同
二、构件方向不同而造成的意义不同
三、构件功能不同而造成的意义不同
第五章 形体变化——汉字形义的统一
第一节 形体借用,调整字形,分化形体
一、来,麦
二、丑,扭
三、而,耏
四、亦,腋
五、七,切
第二节 意义增加,添加构件,分化形体
一、益,溢
二、丽,俪
三、寺,持,侍
四、景,影
五、新,薪
第三节 形义疏离,改变字形,统一形义
一、射
二、辜
三、皇
四、望
第六章 文化——汉字形义之根
第一节 文化:汉字的依托
一、羊,狗,马,牛——物质文化的影响
二、国,王,京,秦——制度文化的影响
三、西,南,春,秋——心理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汉字:文化的体现
一、衣食住行
二、婚姻嫁娶
三、祭祀刑法
第七章 结语
引述古典文献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
就有了所谓小学这一门学
问,代表这门学问的最主
要的集大成之作,当然就
是东汉许慎所写的《说文
解字》。今天看来,《说
文》这部书的科学性至少
有下面两点可说。
一是以小篆出字。就
性质论,《说文》既是我
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
形和考究汉字字源的文字
学著作,又是我国首次采
用部首编排因此具有开创
意义的一部汉字字典。但
问《说文》写作目的,实
是为了读经。古文经都是
用先秦文字写成,许慎初
作《说文》时,隶书已在
实行,但终因小篆为秦并
天下后唯一制定的文字,
所以出字以篆文,正可承
上启下,广大其用。《说
文·叙》云:“今叙篆文,
合以古、籀。”段玉裁注
曰:“小篆因古、籀而不
变者多,故先篆文,正所
以说古、籀也。隶书则去
古、籀远,难以推寻,故
必先小篆也。其有小篆已
改古、籀,古、籀异于小
篆者,则以古、籀附小篆
之后,曰‘古文作某’‘籀文
作某’,此全书之通例也
。其变例则先古、籀后小
篆。”又于“皆取《史籀》
大篆,或颇省改”下注曰
:“则许所列小篆,固皆
古文、大篆,其不云‘古
文作某’‘籀文作某’者,古
、籀同小篆也。其既出小
篆,又云‘古文作某’‘籀文
作某’者,则所谓‘或颇省
改’者也。”不难看出,此
处段玉裁注所想说明的,
都是关乎篆文字体演化方
面的背景事实。对此,王
国维评论道:“此数语可
谓千古卓识,二千年来治
《说文》者未有能言之明
白晓畅如是者也。”
二是以六书为纲。《
说文·叙》云:“《周礼》
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
,先以六书。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
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
形。象形者,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
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
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
类合谊,以见指?,武信
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
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
事,令长是也。”六书之
说起自周秦,但向无确称
,自许慎为之定名,再无
更改,连同班固次序,一
直沿用至今。值得注意的
是,在中国文字的演进上
,六书里面除了极少数的
指事和转注,只有象形和
会意的字是直接拿一个“
形”配一个“义”的。象形
如“水”字,虽然跟“川”字
差不多同义,但“水”字不
能认为是“川”字,“川”字
不这么写;会意则如“杲”
“杳”,“日”在“木”上会明
亮,“日”在“木”下会幽暗
,字义恰正相反。不待说
,六书之中使用最便捷者
当属“从某,某声”之所谓
形声;只是形声字中,有
相当多数的情形,是用了
假借的手段以全所谓“以
事为名,取譬相成”这一
形声造字之名的。如“求”
字。“求”本来就是“裘”,
即皮衣,象形字;但因假
借为祈求的“求”,要跟本
来作皮衣讲的“求”区分开
来,便在皮衣“求”下面加
个“衣”字,结果本来简单
的其实是“裘”字本字的“
求”只作了抽象的祈求的“
求”,“裘”以此被认定为
形声字。再如“益”字。“
益”本义是器中水满溢出
,从水,从皿,会意字;
但因假借为益处的“益”,
要跟本来作满溢讲的“益”
区分开来,便在满溢“益”
左边加个“三点水儿”,结
果本来简单的其实是“溢”
字本字的“益”只作了抽象
的益处的“益”,“溢”以此
被认定为形声字。顺便指
出,“益”和“溢”在深州方
言里的分别,不止在义,
而且在音,具体说, “益
”只读[i],“溢”则有二音
:在“洋溢”读[ni],在“溢
出(尤指汤食熬制过程中
突沸漫出)”读[Gi]。“溢”
字读音的这种微妙变化当
与元代北方汉语古“影”“
疑”母合流有关,这里不
论。此处想要指出的是“
裘”“溢”这一类的字其实
不是真正意义的形声字,
虽然这样产生出来的字在
汉字形声字总量中占了不
小的比重。
王业奇和马遂莲二君
都是好学深思、专心致志
的汉语语言学教师。近数
年,两人志同道合,一起
在熟读《说文》的基础上
,精研甲骨、金文,切磋
琢磨,取得了不少成就。
值得称道的是,两位结合
汉字教学,注意观察和分
析古今造字之法,逐渐形
成了他们的汉字形本思想
,并且出色完成了现在的
这本颇具妙思的专著《字
本论》。汉字形、音、义
,形为根本。其论证也,
条分缕析,思路缜密,兹
概说如次。
……
读过全书,感觉《字
本论》整体研究上之最可
称赞处,是作者对于《说
文》中个别释义不够明朗
的字,冥思孤往,欣然忘
倦,旁搜远绍,有所发现
。譬如对“兴”(典)字本义
的考证,分析工作就做得
扎实可信。《说文》:“
兴,起也。从舁,从同。
同力也。”“舁”也是个会
意字,《说文》解释为“
共举也”。准此,则“兴”
字似以释作“多人共举一
物”为安。事实上,曾经
就有学者根据“兴”字的甲
骨文形态,做出过诸如“
众人抬盘”“众人抬船”乃
至“众人绕盘歌舞祭祀”等
不同原始字义的推测。对
此,本书作者另有看法。
具体说,作者通过对自己
熟悉的乡村传统盖房过程
的联想,认为“兴”字
导语
《字本论——汉字基因密码解读》这本书的初衷是为广大对外汉语教师、中小学教师、在校大学生及汉字爱好者讲解汉字的形义关系、分析汉字的构形规律;宣传汉字中包含的中华文化信息。本书为汉字教育、教学提供了简明而通俗的科学理论原则。
书评(媒体评论)
《字本论——汉字基因密码解读》这本书以汉
字的形体为出发点从三个部分对汉字形体进行了分
析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第一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
汉字的产生、发展、性质以及汉字的形体与意义、
汉字的形体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至第五章为
第二部分,这三章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分析汉
字的形义关系。构件是汉字的构形单位,构件,尤
其是表形构件和表义构件,无论是独立构字或是组
合构字时,都能体现一定的构意;汉字在发展演变
过程中,其形、义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形义理
据不够清晰时,人们会重构字形,建立新的形、义
关系,以维持汉字的表意特征。第六章为第三部分
,主要分析汉字的形体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分别从
衣食住行、婚姻?嫁娶、祭祀刑法等方面阐释汉字形
体中的文化信息。整本书,有理有据,见解独到,
吸收了古文字学术的有关成果,当然也有作者自己
的认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字本论(汉字基因密码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业奇//马遂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0062973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22-09-01
首版时间 2022-09-01
印刷时间 202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378
CIP核字 2022158013
中图分类号 H1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3: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