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鏖战菲律宾
内容
试读章节

我打算血战到底

1942年1月25日夜间,在科雷希多岛中央地带的隧道中,麦克阿瑟将军正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狮子来回踱着步子。现在,这个隧道已经不仅仅是岛上守军躲避日军轰炸的防空洞,而且也是美国远东陆军司令部所在地和麦克阿瑟的家。同时,战地医院也搬到了这里,甚至各种物资和弹药也运了进来。在这个巨大的“仓库”之上,日军的炸弹正密集地爆炸。

1942年2月,科雷希多岛上空的乌云越积越厚。终日不见阳光的隧道内更是阴森寒冷,这让藏身于此的菲律宾总统奎松的心情更加抑郁。他本身患有肺结核病,倒霉的天气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使他逐渐地产生出一种自己已经“时日不多”的念头。

种种迹象表明,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是太平洋战场的“磨盘”。美军希望在菲律宾的守军能牵制日军“南下”的战略意图,从而可以着手安排F一步的战略计划。

2月4日,根据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的命令,在队长费比恩上尉的率领下,白开战就一直部署在科雷希多岛上的美国海军“卡斯特”密码破译分队,将一箱箱机器装入美军“海龙”号潜艇,撤离了科雷希多岛。这是最早,也是唯一完整地撤出巴丹半岛一科雷希多岛战线的美军部队。

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萨瑟兰将军从巴丹半岛返回来,汇报了美军第1军和第2军在第二道防线的战况。在十几天的惨烈攻防战中,双方短兵相接,彼此的阵地犬牙交错,战斗十分血腥。

美菲联军第二道防线的位置是由麦克阿瑟亲自敲定的。他相信,这道固若金汤的防线一定能够挡住日军的攻势。在发给马歇尔将军的电报中,麦克阿瑟写道:“我打算血战到底,与阵地共存亡。”

在巴丹半岛的第二道防线上,美菲联军重整旗鼓。他们凭借有利的地形.用密集的火力封锁日军的突破口,再对突人的日军进行反冲锋,杀伤了大量日军。战斗持续到2月5日,日军第16步兵师团下辖的部队出现了推进过于深入而断了补给的局面。日军几次派出运输机打算为这些几近陷入弹尽粮绝的日军空投补给,但丛林过密,飞行员无法找到目标。日军不得不杀掉军马充饥,甚至只能啃树皮为生,百余名重伤员奄奄一息。  2月8日,在美菲联军第二道防线碰得头破血流的日军终于停止了进攻。日军第14军参谋部召开会议,认为日军第16步兵师团和第65步兵旅团的伤亡太大,兵力空虚,而且补给也跟不上了。在已经陷入胶着状态的战局面前,继续进攻也没有什么胜算。日军大本营批准了日军第14军停止进攻的请求,第16步兵师团和第65步兵旅团后撤到了安全地带,准备休整完毕之后再与麦克阿瑟一决高下。2月22日,日军第14军向后撤退了几千米,美菲联军趁势收复了一失地。

在随后的6个星期里,巴丹半岛的主战场呈现出异乎寻常的平静状态。日军被迫停止了全面进攻,双方只进行了小规模的冲突和相互炮击.谁也没有发起主动进攻。

此时,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甚至整个盟军的各条战线都在日军的打击下频频失利。巴丹半岛顽强不屈的抵抗给了同盟国阵营极大的鼓舞。美国国内掀起了“麦克阿瑟热”,各州议会、各市市长和市民团体都通过电报向巴丹半岛的守军表达了敬意,对麦克阿瑟表示了崇高的赞誉。菲律宾政府则授予了麦克阿瑟优异服务勋章。

然而,无论如何,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都有被日军一举拿下的可能。美国总统罗斯福和美国各界人士都请求麦克阿瑟撤往澳大利亚。对此,麦克阿瑟回答:“身在陆军,长在陆军,一生习惯于遵从命令,可是这个命令,真的难以遵从。”参谋长萨瑟兰将军劝解麦克阿瑟,去澳大利亚重整旗鼓,待反攻之时.便可率援军卷土重来,光复菲律宾。在副官们的劝说下,麦克阿瑟终于同意撤离,但坚持要推迟撤离的日期。他不想让官兵们过早知道自己即将离开科雷希多岛的消息,以免造成守军的混乱。

1942年3月12日,麦克阿瑟和家人以及数位美国远东陆军军官,登上4艘PT-34型鱼雷艇前往棉兰老岛。当天,月黑浪大,船身摇摆不定,很多人都晕了船,弄得狼狈不堪。后来,麦克阿瑟称这是“在混凝土搅拌机里的旅行”。4艘鱼雷艇躲开了日军巡逻舰,在35个小时之后安全抵达棉兰老岛的卡加延。在这里,棉兰老岛的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夏普将军准备了丰盛的宴席为麦克阿瑟接风洗尘。  麦克阿瑟一行乘坐飞机离开棉兰老岛,飞往澳大利亚的艾丽斯斯普林斯,从那里乘火车前往墨尔本。在阿德莱德港以北的特劳伊火车站,桀骜不驯的麦克阿瑟向记者发表了演说。面对人生中的首次重大失败,他毫不气馁:“总统命令我从菲律宾撤退到澳大利亚,目的是让我组织力量对日本进行反攻,最终解放菲律宾。我脱险了,但我将回来。”

麦克阿瑟的这句“我脱险了,但我将回来”成了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名言……

P47-49

目录

第一章 日军突袭

第二章 兵败菲律宾

第三章 最后的防线

第四章 重新崛起

第五章 反戈一击

第六章 莱特湾大海战

第七章 血战莱特岛

第八章 日军的最后的疯狂

第九章 剑指吕宋岛

第十章 林加延湾登陆

第十一章 激战马尼拉

第十二章 空降兵大显神威

第十三章 扫荡吕宋岛

第十四章 走向胜利

序言

1942年3月11日,菲律宾,马尼拉湾。月黑,风高,浪大。面容憔悴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带领家人和所有指挥官撤退。麦克阿瑟恋恋不舍地叫望了一眼身后的菲律宾群岛,怀着复杂而沉重的心情登上了负责护送他撤退的美军第41号鱼雷艇。远方仍有隆隆的炮声传来,也许此刻还不断有自己的士兵倒下,每一声都锤击着他的神经,让他心痛不已。在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一向骄傲自负的麦克阿瑟没有在关键时刻及时做出正确选择,现在不得不撤出菲律宾,转往澳大利亚积蓄力量。麦克阿瑟一行避开了日本巡逻舰的重重封锁,后又转乘飞机辗转飞往艾丽斯斯普林斯,在那里改乘火车前往目的地澳大利亚墨尔本。途中经过阿德莱德时,面对着人生中的首次重大失败,骄傲而自负、骨子里充满着钢铁般军人血液的麦克阿瑟发表了演说:“总统命令我从菲律宾撤退到澳大利亚,目的是让我组织力量对日本进行反攻,最终解放菲律宾。我脱险了,但我将回来。”

麦克阿瑟一生发表的演说无数,但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却是最具号召力的,这句话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对他的部下、对菲律宾的热爱,以及对日本法西斯的憎恨。他当然还要回来,他必须反败为胜,拯救他的士兵,拯救菲律宾,拯救正义。

“我将回来”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句名言和鼓舞士气的战斗口号,它被写在海滩上、涂在墙壁上、打在邮件上,成为将士们心中的寄托。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麦克阿瑟要胜利,要回去,回到巴丹。

巴丹,让麦克阿瑟的心深受折磨,一直是他内心一个无法解开的结。他经常向所能见到的每一个人谈起巴丹,对他而言,巴丹既是失败的象征,也是他发誓返回的承诺。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终于率领着20多万美军和700多艘舰船铺天盖地地杀回了菲律宾,来兑现他当年的承诺。登陆的那一日,天下着雨,麦克阿瑟拒绝了随行人员递来的雨伞,也没有乘坐登陆艇,而是涉水上岸,对他而言,这次登陆,是践行铁的承诺,实现军人的誓言。

无论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之间有着多大的矛盾,但是每逢关键时刻,他们总能劾力同心地协同作战。此时的日军,已经不再是瓜达尔卡纳尔岛上那些只顾拼命发起刺刀冲锋的日军了。在占据绝对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日军早已学会了“躲起来再打”的战术。日军士兵残忍而狡诈。他们躲在椰子树上,藏在“蜘蛛洞”中,潜伏在伪装良好的暗堡内,静静地等着美军开过去,然后从背后射杀他们,或者浑身捆着炸药与美军坦克同归于尽。面对潜藏在暗处的杀机,美国海军给予了陆军最大程度的火力支援。大口径舰炮掀起的烈焰风暴让日军胆战心惊。对此,“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的对策,就是将日军主力撤向内陆,避开美军海空火力的锋芒。在菲律宾群岛的山地和丘陵,美军坦克和步兵与日军炮兵和暗堡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激战。在这片丛林密布的血腥之地,惨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9个月。

然而,对于太平洋战争来说,控制岛屿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控制岛屿周边的海域。当菲律宾的炮声渐渐隐去,西太平洋的航线也尽数落人美军手中。日军在东南亚地区的运输线被彻底切断。在星条旗的照耀下,“毒辣的太阳”已经被逼回了狭窄的列岛上。盟军即将剑指日本本土了!

内容推荐

马晓奕的《鏖战菲律宾》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二战目击者》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从二战的起源开始,以目击者的角度出发,让这些对战争和战场有着最真切感触的人来告诉世人真正的战争究竟是什么。

本书不同于以往的战争史图书,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领袖身上,试图以全方位的视角,展现炮火纷飞、风云变幻的战争场面。本书在编纂是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战后回忆录,从战争亲历者的角度讲述真实的战争,读者可以与普通士兵一起摸爬滚打,也可以与将军一起运筹帷幄。这无疑是观察战争、理解战争的最佳方式。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鏖战菲律宾》语言精练,文字流畅,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学欣赏水平;也可以满足喜爱历史的读者正确认识历史人物,追求历史真相的需求。

编辑推荐

马晓奕的《鏖战菲律宾》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通过士兵、指挥官或将军的视角,用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结合大量资料、文献,为读者全景式地再现了菲律宾之战的全过程,细致入微地对战争场面和战争幕后的故事以及参战人员的心理进行了描写,是军事历史图书中的创新之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鏖战菲律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晓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16425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3277352
中图分类号 E341.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