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下)
内容
编辑推荐

《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下)》由奥利弗·斯通、彼得·库茨尼克著,内容推荐:

★连续10周高踞亚马逊分类畅销书榜首!

★近百年来最具颠覆性的图书之一!

★本书纪录片历时5年,耗资千万打造而成,荣膺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作品

★美国最具世界主义良知的自我批判之作!

★前苏联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倾情推荐!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ILOOK》杂志主编洪晃热推!

★帝国源起:战争是笔大生意!

军火是他们的股票,政府是他们的客户,最终的消费者既有敌人,也有同胞。

“一战”战场上每1名敌军倒下,美国就有25000美元入账……

“二战”初期,美国仍在与纳粹德国做生意,250家美国公司拥有价值4.5亿美元的德国资产;“二战”结束后,美国利用37.5亿美元贷款打开了大英帝国的市场……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公司在伊拉克等国大肆敛财。2008年,哈里伯顿伊拉克分公司的利润超过240亿美元……

“基地”组织花了区区50万美元策动的“9·11”恐怖袭击,居然导致美国经济出现1万多亿美元的赤字……

内容推荐

《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下)》由奥利弗·斯通、彼得·库茨尼克著,讲述:波澜壮阔的美国百年扩张史,超级帝国崛起的黑暗征程!

★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操纵美国参战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苏联出兵在即,日本彻底投降已是板上钉钉,为何美国仍执意投下两颗原子弹?

★奥巴马秉持新冷战思维,把战略核心转向亚洲,夸大中国威胁,到底意欲何为?

100年前,美国只是欧洲老牌帝国的跟班,而今天它却跃居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短短百年间,美国何以变化如此巨大?纵观20世纪,美国是唯一连续打了多场战争的国家,好战是其本性使然?本书却给出惊人的答案:战争是美国的发财良机!

从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交战国提供军火,到冷战时视苏联为假想敌恶意挑起核竞赛,从“阿伊战争”中为能源肆意侵略他国,到以反恐为名横行全球……凡是战火燃起之地,就有美国做大生意的机遇。

《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下)》基于最新解密文件、世界上最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以犀利的笔触,对一战至今17位美国总统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揭开美国本性中最阴暗的一面。

美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躁动百年的帝国又将何去何从?本书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

目录

致中国读者信

奥利弗·斯通简介

权威推荐

第1章 帝国转轨从“越战”泥潭到拉美政策

 1.总统易人,对越政策大扭转

 2.逐步升级战事是否会刺激中国

 3.纳粹式秘密警察战术

 4.10万吨炸药换来政治惨败

 5.扶植拉美独裁“走狗”

 6.印尼政策:不听话就不给糖吃

第2章 尼克松和基辛格当“疯子”遇上“神经病”

 7.开启报复性政策时代

 8“.越战”胜负关键:谁耗得起时间

 9.打着民主的幌子清除美洲“毒瘤”

 10.美中关系绊脚石

 11.亚太战略:内战还是美国侵略

第3章 缓和梦碎重新引爆冷战

 12.培养“‘反共’盟友”

 13.“让美国当好最优秀的老二”

 14.鹰派心腹如何设计卡特外交思维

 15.攻击苏联人权,支持伊朗专政

 16.苏联入侵阿富汗,掉进越南式圈套

第4章 里根浩劫民主敢死队

 17.史上“最不靠谱”总统

 18.罪恶经济政策

 19.招募雇佣兵,纵容敢死队

 20.疯狂研发新武器,谁是核战赢家

 21.秘密扶持伊朗反政府武装军

第5章 冷战结束指缝间溜走的机遇期

 22.从军事经济过渡到裁军经济

 23.“老布什”忽视苏联,续打“中国牌”

 24.苏倡议民族自决,美趁机钻空第三世界

 25.苏联解体,美国一家独大吗

 26.“小布什”实现单边霸权政策

第6章 布什—切尼灾难伊拉克的地狱之门打开了

 27.“9·11”是布什的机遇吗

 28.新型战争:不是打击某个国家,而是打击一种战术

 29.布什政府如何兜售伊拉克战争

 30.伊拉克只是盘开胃菜

 31.伊朗才是最大赢家吗

 32.中美苏核力量孰优孰劣

第7章 奥巴马泡沫接管伤痕累累的帝国

 33.奥巴马是美国人民的救星吗

 34.政治反讽剧:希拉里谴责中国干涉互联网自由

 35.外交重点转移到亚洲

 36.新技术推进机械化,降低开战门槛

 37.阿富汗把美国拖向破产边缘

 38.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新秩序

试读章节

1 总统易人,对越政策大扭转

当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得知肯尼迪遇刺的消息时,他正在和法国记者让·丹尼尔共进晚餐。他忍不住连声惊呼了3次:“真是个坏消息!”记得就在前一天,他还对丹尼尔说:“肯尼迪可能会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是突然之间,一切都改变了。他以先知般的口吻预言道:“你看着吧,我太了解他们了,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把这件事赖在我们头上。”卡斯特罗看到报刊杂志纷纷把奥斯瓦德称为“亲卡斯特罗的马克思主义分子”,不禁心生忧虑。他问丹尼尔:“约翰逊对猪湾事件怎么看?他对中情局施加了什么影响?”

赫鲁晓夫听到消息后,简直要崩溃了,他忍不住痛哭起来。此时离他恢复职务还有一些时日。美国驻苏大使馆的一位官员向白宫新闻部长皮埃尔·塞林格透露道:“一连好几天,他都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整个人魂不守舍。”之后,赫鲁晓夫前往美国使馆,在吊唁簿上亲手写下了悼词,他还派苏联副总理米高扬亲赴美国,代表他本人参加肯尼迪总统的葬礼。米高扬在迎宾队伍中找到了总统夫人杰奎琳·肯尼迪,他颤颤巍巍地走上前慰问。总统夫人深受感动,紧紧握住他的双手。至于她当时说了些什么,坊间流传着两个版本。不过,她记得自己说过:“请代我转告主席,一直以来他和我丈夫都在为世界和平奔波,如今,恐怕要麻烦你们二位继续担此重任了。”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迪安·腊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听到总统夫人说:“我丈夫去世了,和平大业就交给你们了。”杰奎琳·肯尼迪还致信赫鲁晓夫,她在信中表示,尽管他和她丈夫互为“敌手”,但他们都有共识,认为“应该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宣誓就职。这位美国新总统与其前任的处世作风大相径庭。

不论从何种角度看,林登·约翰逊似乎都与其前任截然不同。1908年,他出生在得克萨斯州斯通沃尔县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他的父亲曾先后5次在得克萨斯州众议院任职。约翰逊从西南得克萨斯州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一路苦心经营,最终得以在得州政坛崭露头角。1937年,他成功当选美国联邦众议员。1948年,参加完“二战”的约翰逊重返政坛,当选联邦参议员。之后,他很快成为参议院多数党的领袖,在那里,“约翰逊处世法则”一度成为传奇。专栏作家罗兰·埃文斯和罗伯特·诺瓦克撰文写道:“约翰逊每碰到一位参议员,他都要拉着对方说话,时间短则10分钟,长则4小时……语调或恳求,或指责,时而曲辞谄媚,时而相谈甚欢,时而语带嘲讽,时而老泪纵横,还不乏抱怨或暗示性的威胁……总之,在约翰逊与人的交谈中,人类所有的情绪展露无遗……对方很难有招架之功,更别说还手之力了。因为往往他们还没开口,约翰逊就已经料到他们要说什么了。”他以自我为中心、傲慢、缺乏安全感,而且不拘小节。他喜欢邀请同事一块儿进卫生间,然后坐在马桶上与人交谈。他并非深谋远虑的外交政策思想家,而是一名狂热的斗士。他喜欢这样打比方:“如果你放任恶霸闯进你家的前院,那么第二天他就会得寸进尺,占用你的走廊,第三天他就会躺在你的床上强占你的妻子。”约翰逊时刻强调,他“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美国失去越南”。然而,他的本意并非想在远离美国本土的地方进行一场吃力不讨好的战争,他更想做的是推进国内社会改革:“我并不奢望成为一位建立霸业、开疆拓土、让邻国都前来俯首称臣的美国总统。我只希望自己能教育好年轻一代,能帮助人们摆脱饥饿、贫穷,使得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每位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美国外交家、政治家埃夫里尔·哈里曼曾断言,要不是因为美国身陷“越战”泥潭,“他恐怕就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总统了”。遗憾的是,约翰逊未能如愿。

P2-4

书评(媒体评论)

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介绍了过去几十年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概况。书中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内容,在人类历史中,这种反思必不可少……它提出的悬念是美国将继续充当世界警察,还是与其他国家携手共创更加安全、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I LOOK》杂志出版人兼主编洪晃

美国导演斯通在上海电影节放映了他刚完成的纪录片,讲述了美国历史中的一些谎言和真相,很受中国观众欢迎,有人说:“你应该拍中国历史。”斯通说:“不,你们应该自己拍。”

《外滩画报》

作者揭示,真正令日本投降的原因并不是原子弹,而是苏联宣布对日本作战,因为苏联红军令日本人闻风丧胆;而杜鲁门之所以同意使用原子弹也不是为了逼日本投降,而是为了在波茨坦会议前夕向苏联示威,以此主导战后世界格局。此类“大翻案”,在本书中还有不少。

《亚洲周刊》

斯通和库茨尼克对奥巴马首任任期的政绩表示失望,认为他不仅没有继承和发扬罗斯福、华莱士和古巴导弹危机后肯尼迪的政治与外交理想,亦未铲除布什和切尼的黩武政策,反倒继续在阿富汗用兵。奥巴马不但未改善公民自由权利,甚至加强对人民的监视和压制公民权利。

中国新闻网

对于自己出书和拍摄纪录片致力于还原美国现代史的举动,斯通介绍说:“布什政府感觉到,回到美国帝国主义原点进行思考十分重要,而这个原点正是原子弹爆炸。”

英国《金融时报》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撰稿

美国国家安全局现在拥有东德秘密警察只有在梦里才会有的监听设备……奥巴马坚持不懈地在全球追捕斯诺登,只是令美国耻辱的最新例证。奥巴马极为无情地强迫绝食抗议者进食,并起诉泄密者。在为曾经引人自豪的美利坚共和国钉上最后一颗棺材钉之前,奥巴马有必要三思而后行。

美国《星条旗报》

斯通建议日本脱离与美国的防务协定。他说:“他们首先应当为自己曾经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以及在那里杀戮过的人们向中国道歉……之后中国会以不一样的眼光看待日本。”

《一分为二》(DrawingtheLine)作者卡罗琳艾森博格

很多书描述过美国干涉他国和进行军事侵略的具体事件,但主流的历史观点仍然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坚持认为美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国家,全世界的人民和国家都仰仗美国维护和平和捍卫自由。本书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打破这种成见,让读者重新定义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每个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学到一些新知识,并且审视很多已成定论的观点。

国际著名政治心理学家、《思想变革和全能主义心理学》(ThoughtReformandthePsychologyofTotalism)作者罗伯特杰利夫顿

作者大胆地回顾了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段经历。他们对于核威胁的论述尤其发人深省。他们指出,我们曾经差点利用自己发明的技术毁灭整个人类,这种荒诞令人震撼。借用启蒙运动的格言:“勇于求知”,我们从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将成为智慧的源泉。

《牛仔共和国》(CowboyRepublic)作者玛乔丽科恩

《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纠正了大众误解,我们以前总认为美国一直是促进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记录了美国

帝国主义的严重后果、美国犯下的战争恶行、以“反恐”为名侵犯公民自由的真相。当美国人准备毫不犹豫地接受美国唯我独尊的见解时,这本书给人们泼了盆冷水。

《纽约时报》畅销书《大洪水》(TheGreatDeluge)作者道格拉斯布林克利

本书勇敢地揭开了外交政策的神秘面纱,深入剖析了美国丑陋的军国主义……你的书架上应该放一本如此生动的左派读物。

美国著名时政脱口秀主持人比尔梅尔(“彪马叔”)

终于盼来了一本敢于挑战美国近代史公认版本的秘史。这是近百年来最具颠覆性的图书之一。

经济政策分析员、《收购美国》(TakingAmerica)作者杰夫马德里克

如果我们不知道美国的过去,就无法掌控美国的未来。在《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中,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揭开了20世纪美国历史的层层神秘面纱。有人将感到惊讶,也有人将觉得愤怒。大部分人将理解自己的国家能够变得更美好,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世纪继续前进。

美国前军事分析师、“五角大楼文件”泄露当事人丹尼尔埃尔斯伯格

美国左翼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肯定会喜欢这本关于“美利坚帝国人民历史”的书。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实在精彩绝伦,堪称一流杰作!

普利策奖得主、《美国普罗米修斯》(AmericanPrometheus)合著者马丁舍温

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的《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历史著作。

《越南战争》(TheVietnamWar)作者玛丽莲杨

库茨尼克和斯通充满激情地讲述了美国的一段秘史,披露了美国唯我独尊和主导全球行为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本书思路清晰、文字优美、论证全面,绝对让你手不释卷。

著名朝鲜战争史专家、《朝鲜战争》(TheKoreanWar)作者布鲁斯卡明斯

这是一部很有思辨性和吸引力的作品。它大胆、清晰地描述了美国历史和维系美帝国的基础,是同类书中里程碑式的巨著。本书描述的重要历史以民为本,旨在维护人民利益,更应推而广之。

和平运动研究专家、《统一世界或毁灭世界》(OneWorldorNone)作者劳伦斯惠特纳

本书聚焦美国过去鲜为人知的历史,以及当政者面临的抉择。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对民族主义所谓的历史论述进行了批判。他们提醒我们,除非美国鼓足勇气面对现实,否则永远只能生活在幻想之中。

《通往塔利尔广场的道路》(TheRoadtoTahrirSquare)作者劳埃德C。加德纳

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做到了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们描述了20世纪美国的政治历史,清晰地描绘美国如何通过有所意图的决策发展成一个帝国,即使在不同党派当政时他们也从未放弃捍卫帝国权益。本书精彩地阐述了美国不为人知的历史。

《原子外交》(AtomicDiplomacy)作者加尔阿尔佩罗维茨

庄重对待历史的人们应该直面书中意义深远的挑战,而不是刻意回避或试图诋毁。斯通和库茨尼克不仅提出尖锐的问题,还回答了所有正确的问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奥利弗·斯通//彼得·库茨尼克
译者 潘丽君//张波//王祖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73725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3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48
CIP核字 2013310260
中图分类号 K712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9
165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中资出版社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