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运河长子的担当(扬州牵头大运河申遗记忆)/扬州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冬冰主编的这本《运河长子的担当(扬州牵头大运河申遗记忆)》以细腻精致的文学语言辅之以短小精悍的生动故事,全面记述了自2004年扬州市政协呼吁保护古运河以来,特别是2006年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启动及2007年扬州担任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直面挑战,勇于担当,扎实工作,奋力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奉献的全过程,为申遗成功所做的全部努力。该书在记录大运河全民申遗的广阔背景书写上,突出记述了扬州作为牵头城市为大运河申遗成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其间记录的很多鲜活的人和事,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悸动。

内容推荐

“扬州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丛书”系统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历届扬州市委、市政府带领扬州人民在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方面走过的光辉历程。

丛书共分为五册,各分册紧扣新世纪以来的扬州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这一核心线索,用扎实的史料、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全方位、多梯次地介绍了近年来扬州各相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在古城保护和发展、大运河申遗、文化博览城建设和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还特别介绍了隋炀帝陵发现和考古挖掘的经过。

冬冰主编的这本《运河长子的担当(扬州牵头大运河申遗记忆)》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丛书序言/洪锦华

引言

第一章 缘起·扬州“申遗”第一声

 第一节 让古运河成为扬州的“绿色走廊”

 第二节 扬州市政协为扬州古运河保护呼吁建言

 第三节 媒体助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

 第四节 “运河三老”访问扬州

第二章 牵头·花落扬州,偶然之中的必然

 第一节 运河史上最大考察团来了

 第二节 杭州会议,扬州市长引人注目

 第三节 砥砺前行,扬州成为领头羊

 第四节 “申遗”集结号,一群外行的加入

 第五节 从国家队到地方队,后援强大

 第六节 三十五座城市共襄盛举

第三章 路径·三项“申遗”,交汇点城市的选择

 第一节 瘦西湖,“申遗”之“结”

 第二节 大运河,情缘千载

 第三节 海上丝路,风帆再起

第四章 奔跑·扬州牵头“申遗”的内外兼修

 第一节 当好牵头,服务大运河全线保护与“申遗”

 第二节 练好内功,做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样板和探路者

 第三节 城市策应,“申遗”主题下的交响与齐奏

第五章 大考·八年梦圆

 第一节 现场考察,世界遗产专家姜束辰的扬州之旅

 第二节 世界遗产大会,柳暗花又明

 第三节 遗珠之憾,大运河“申遗”再回眸

 第四节 后续列入遗产点,未来值得期许

第六章 收获·我们为什么要“申遗”?

 第一节 审视扬州,从在山看山到国际视野

 第二节 城市嬗变,掌舵者的理念提升

 第三节 民生福祉,环境改善与全民遗产保护意识形成

 第四节 尚方宝剑,固化法规争取支持

 第五节 人才核心,队伍培养和专家智库

附录 大运河(扬州段)保护与“申遗”大事记

后记

丛书跋/王克胜

试读章节

王虎华在文昌西路的“帝一大酒店”旁接到客人。郑孝燮先生坐在车上,身边倚着拐棍,说“十几年没来了”。罗哲文先生则极为活跃,站在一旁抽烟谈笑。朱炳仁先生相对年轻一些,一路照顾着郑、罗二老。

陪同“三老”的《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齐欣对王虎华说:“你是18个城市中第一个给专家写信的,他们收到书和信都很高兴。”

19日下午,“三老”考察了保障湖、邗沟、古运河、吴道台宅第、宝塔湾。对于古运河,郑孝燮先生一再问:“还有没被改造的河段吗?”他关心的是古运河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在当天的晚宴上,三位先生议论了“运河流域”的概念。他们认为,作为文化意义上的运河,不只是一条“线”,而是一个“面”,从南到北,是一条文化的宽带。郑老说:“比如山东运河的意义,就在于将孔孟之道流播南北。”

次日上午,郑孝燮和朱炳仁先生考察了瘦西湖和个园。

92岁的郑孝燮拄着拐杖,大步流星,精神矍铄,令人歆羡。而他所到之处,俯仰之间,妙语连珠,更是令人惊叹。

郑老以运河水系和运河流域文化的观点,充分肯定瘦西湖及其水系在扬州古运河水系中的地位和价值。他说:“瘦西湖是扬州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好就好在‘瘦’,却又瘦而不单薄。”他提醒陪同的扬州人:你们看,湖两边的植物与建筑,层次是多么分明和丰富。他说,园林建筑是交响乐,由每个乐章和音符组成。以郑老的标准衡量,瘦西湖堪称一组优美和谐的交响乐了。

在瘦西湖内“月观”,郑老在“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楹联前久久伫立,频频点头说:“月光如水,云起如山。”在个园,他说,叠石和中国山水画的道理是一样的,以写意为主。“叠石理水”,石是要“叠”的,水是要“理”的。又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主人的构思比匠人的操作重要得多。

罗哲文先生则去了隋炀帝陵,他念念不忘为这位皇帝“翻案”。

他在扬州一再说到隋炀帝,常常是说着说着就说到隋炀帝的功过是非上去了,足见他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这位曾主持修复八达岭等处长城的老人说,对秦始皇筑长城的功劳大家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隋炀帝不但筑长城,而且开运河、修驰道、建园林等等,贡献很大。他说,郭沫若当年在为武则天“翻案”以后,曾打算做正确评价隋炀帝的文章,可惜后来力不从心了。罗老送给王虎华一篇尚未完成的文稿,题目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工程长城与运河的价值》,其内容主要是如何正确评价隋炀帝的功过是非。文中说:“长城和运河这两项中国和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工程,可以说是一个姐妹篇。”他说,对隋炀帝责骂的典型语句出自李密的檄文:“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而李密恰恰是一个先反隋、后瓦解瓦岗寨、再后又投降唐朝、最后又谋反被杀的反复无常的人,其评价人物的公正性可想而知。

专家们在扬州提出了不少重要概念与观点。比如,关于“运河流域”的概念,他们特别重视将运河作为一个流域的范畴,而不是作为一条孤立的河道来研究。扬州作为运河河道边的一座城市,更作为运河流域的一座重要城市,它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郑老说,扬州处在运河与长江交汇点上,决定了它与北京、杭州都不同。那两座城一个是京城,一个是省会,扬州在中间,是个运河大都会。扬州人五方杂处,汇集了南北文化。

扬州电视台记者抓住时机采访郑老,当记者说到各地都在打“运河牌”时,郑老果断地打断了他的话,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不是“打牌”,这不是商品,这是文化。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这是一条根,一条文脉。我们是《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那就要履行义务。保护大运河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对人类负责。

P15-16

序言

扬州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漫长的历史给扬州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厚重的底蕴。这座“通史式城市”数度繁盛,创造了廛闸扑地、歌吹沸天、商贾如织、富甲天下、名动四海的辉煌。然而,在经历了清康乾时期的繁华和喧嚣之后,由于丧失了盐运的独有优势,加上交通格局的多元化,扬州的枢纽城市地位迅即失却,经济日渐式微。从此,扬州似乎逐步远离了世人关注的目光。

祸福倚伏,近代扬州衰落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份价值无法估量的历史文化遗产。1982年,国务院公布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赫然在列。

扬州无愧于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这固然缘于她拥有辉煌的历史以及前人慷慨馈赠的文化遗产,但同时也缘于后人对这段光辉历史的敬畏以及对这份宝贵遗产的精心呵护。建国之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滚滚车轮的急骤节拍中,历届市委、市政府以敬畏历史、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踏实而从容地迈着前行的步伐,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在不断叩击着构建现代文明的崭新梦想。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进入新世纪,扬州以一座风格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再度引起世人的瞩目。是什么让我们又一次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感到自豪?千头万绪,归根结底,是我们坚守了文化名城保护和复兴之路,是我们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努力传承和彰显的那固有的特质和个性,使我们在“千城一面”的城市特色危机中化茧成蝶、脱颖而出。扬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因为放射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光华而再次享誉世界。

古城保护与改造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举目四望,有的大拆大建,丢失了城市固有的历史文脉与价值;有的固守传统,却不能充分绽放出对现代人的吸引。扬州对古城的成功保护,源自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发展思路。简略言之,可以浓缩为十二个字:“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实践有力地证明,加强古城保护,彰显古城特色,激发古城活力,促进古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文化古城是市民的共有家园,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以说,全面保护古城,业已凝聚为扬州的“城市意志”。历届市委、市政府都严守一条“铁律”:规划古城修缮与改造,必须广泛倾听各方意见。正因为如此,扬州古城历史格局才得以基本完整保留,这在全国13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甚为少见。

市委决定由市政协牵头组织编撰这套《扬州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丛书,主要是出于这么几点考虑:

首先,对名城保护与复兴做一次回望具有重要意义。编撰一套丛书,其重要性在于:通过回望,记述名城保护与复兴的起因、过程与艰辛,可以为这座名城的后来人知晓这段经历提供依据。

其次,对名城保护与复兴做一个总结很有必要。扬州的名城保护与复兴,在全国堪称典范。长期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批文化人和广大市民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名城保护与复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是我们几十年努力的结果。认真总结名城保护与复兴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可以为同类城市提供借鉴。

第三,对名城保护与复兴做一个记录很有价值。当代人口述和记录当代史,其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扬州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的伟大事业而言,有完整的资料,可以查阅引用;很多当事人都在,可以提供鲜活素材;很多人既是当事人,又是见证人。这样,可以既写得客观公正,又写得生动可读。丛书由市政协来牵头组织,以文史书籍的形式编辑出版,也是考虑对历史负责,使丛书尽量具有权威性。

丛书力求体现几个核心思想:一是敬畏意识,注重表达我们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二是传承品德,注重记述我们届届传递,“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信念;三是工匠精神,注重总结我们力争做到精细、精致的主要做法;四是舍得投入,注重反映我们保护与复兴古城的坚强决心;五是市民参与、社会参与,注重记录我们对全体市民为古城保护所作贡献的崇高敬意。

地域文化的优秀传统、丰厚遗产,是一个地方精之所存、气之所蕴,我们保护的目的是将历代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扬州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丛书的编纂,既是阶段性总结,也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积跬步以至千里。扬州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的千秋伟业,任重而道远,只有里程碑,没有终点站。

(作者为扬州市政协主席)

后记

大运河“申遗”成功已过去了两年。作为参加“申遗”的一群亲历者,用带着温度的笔,记录下当年的激情岁月,是一次重温,也是对走过的路的回望和再认识。

扬州这座城市,以其牵头大运河联合“申遗”的具体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它的眼光、它的内涵、它的拼搏意志、它反哺母亲河的作为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这座城市对自我身份、价值特别是坚持以文化为魂、特色发展路径的进一步认同,实现了城市建设管理者的理念升华、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全民普及、城市形象及美誉度的极大提升。参加“申遗”工作的团队,也在这一过程中拓展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结交了朋友,接受了锤炼,增长了才干。能参与大运河“申遗”,是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本着由当事人记录当代史,本书编撰人员主要是参与“申遗”工作的人员。全书各章节初稿撰写人员为:第一二章陈跃,第三章孟瑶、谢青桐、光晓霞,第四章光晓霞、韦艾佳、刘尚杰、文啸,第五章刘尚杰、孟瑶、光晓霞,第六章孔茜,大事记和配图文啸。孟瑶对全书初稿进行了统筹、修改。冬冰主持了本书编撰并最后统稿。

成书过程中,顾风带着眼疾对书稿进行了修改,王虎华、华德荣、姜师立、徐国兵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徐亮、杨萍、孙明光、张益、张芸、吴益群、汤颖、杨家华、殷天适、高南建等同志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许多帮助,在这里一并致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书是从扬州牵头角度对大运河“申遗”相关工作的记述,因而,这一举国关注的文化工程总指挥国家文物局,以及国家相关部委、沿线各省(市)、各运河城市所做的工作,在本书中着墨不多(在陈跃已出版的《韵河——扬州牵头中国大运河“申遗”八年纪实》中有较多这方面内容),毫无疑问,这项工作绝不是扬州独立完成的。没有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有力指挥和协调组织,没有全线城市的共同努力,扬州完成不了牵头的任务。同时,即使是在扬州市内,各相关方面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所做的工作不胜枚举,本书也没有能够全面铺陈,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在本书出版之际,对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这一重大文化复兴工程付出辛苦劳动和汗水的全体同志,致以深深的谢意!

同时,由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纷繁复杂、战线漫长和成书时间紧迫等原因,本书也一定存在着不少疏漏和不够准确的地方,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运河长子的担当(扬州牵头大运河申遗记忆)/扬州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冬冰
绘者
出版社 广陵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406778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2016292038
中图分类号 K928.4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3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