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时代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精)/深圳这十年改革创新研究特辑
内容
内容推荐
在短短四十年里,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成长为国际领先的创新热土,塑造了人类城市发展历史的奇迹。是什么推动了如此惊人的经济增长?深圳是否走出了一条区别于经典“硅谷模式”的“深圳模式”?进入新科技技术革命时代,深圳如何续写出更多、更精彩的“春天的故事”?这些将成为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书俯瞰全球近半个世纪以来创新格局的嬗变,从全球产业链和全球创新网络的角度解读深圳创新从跟跑到并跑与领跑并存的非凡追赶历程。本书从国内创新网络展示深圳地位的不断攀升,从湾区合作网络中刻画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从产业创新网络中描绘深圳企业供应网络的活力,对数字化背景下的产业融合及政府鼓励创新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面向未来,深圳在科学引领的时代与绿色低碳的道路上继续先行先试,携手湾区城市共同走向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肩负担当、有大作为。
作者简介
唐杰,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空间(区域)经济学、低碳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等。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九年产业工人生涯后,进入南开大学学习经济学并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16年,其间作为富布赖特教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与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合作进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与著名空间经济学家藤田昌久合作进行中国空间经济均衡研究。1994年,进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四年后进入深圳市政府先后从事研究与领导工作17年。同时,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兼职教授。讲授宏观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在国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等,中文期刊《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运筹与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变动中的全球创新版图
第一节 半个世纪以来的全球创新经济地理格局:集聚与扩散并存
一 集聚与扩散背后的力量
二 来自统计数据的证据
第二节 走向全球创新网络:全球创新科技合作新趋势
一 全球创新网络的崛起:从全球价值链到全球创新网络
二 全球创新网络的特点和趋势
第三节 全球创新网络中的中国:一些新的趋势
一 中国科技创新合作整体趋势及其动因
二 中国创新网络的演变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深圳
第一节 四十年的经济发展
一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型增长:深圳赶超的四个阶段
二 是什么驱动了深圳的经济增长?
三 探索深圳的创新增长的动因:来自创新生态系统和全创新网络的新证据
第二节 深圳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变迁
一 从跟跑到并跑与领跑:深圳由模仿者升级为创新者
二 深圳的技术轨道变迁:通往全球领先的ICT产业集群之路
第三节 密集的研发投资为深圳的创新增长提供燃料
第四节 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创新网络助力深圳赶超
一 深圳深度嵌入全球合作创新网络
二 深圳技术知识从哪里来?来自专利引用的证据
第五节 本土民营企业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体为创新增长提供最重要的支撑
一 深圳创新主体的地理分布
二 民营部门在深圳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
三 国内民营企业的崛起推动了深圳的创新升级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创新网络中的深圳
第一节 中国创新增长的奇迹
一 从数量到质量: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二 从沿海到内陆:高质量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第二节 产业创新升级的步伐
一 从传统到新兴:产业创新取得突破进展
二 从简单到复杂:向价值链上游不断攀登
第三节 合作创新网络的发展
一 从连接到网络:合作创新培育生态系统
二 从拿来到自主:合作创新与国内为主
第四章 湾区创新网络中的深圳
第一节 城市群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
一 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与城市群
二 从单一 城市到城市群:分工、合作、网络
三 从珠江三 角洲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与前景
四 两大城市群的发展对比:收入趋同还是集聚?
第二节 湾区科学创新网络中的深圳
一 大湾区科学论文发表及学科分布
二 深圳科学论文学科演变及机构合作网络
第三节 湾区内部的创新趋同
一 创新趋同理论分析
二 大湾区创新趋同检验
三 发展政策效应检验
第四节 创新趋同背景下的深圳定位
一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二 大湾区产业聚集情况
三 都市圈分工与深圳定位
第五章 产业创新网络中的深圳
第一节 深圳产业链与创新链
一 有关产业特征
二 多元化产业链分工
第二节 深圳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案例
一 深圳数字产业崛起的回顾
二 深圳数字产业的创新关联
三 深圳数字产业的空间溢出
第三节 政府在产业创新网络中的作用
一 产业政策是否有效
二 深圳创新政策的实践案例与内容
三 多样化创新政策及统计检验
四 支持创新融资的新政策工具
第六章 走向科学引领的深圳
第一节 基础科学知识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一 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革命重要推动力
二 加强产学研是科技自主创新实现的重要路径
三 提升认知能力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
第二节 突破性创新、国际竞争新趋势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一 突破性创新内涵特征
二 国际竞争、新技术趋势与突破性技术创新
三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突破性创新技术发展主要载体
第三节 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汇聚顶尖科技资源经验
一 国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经验
二 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三 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的外部环境仍在不断完善
第四节 深圳以应用基础研究为导向的大科学装置建设
一 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二 深圳基础科研装置建设进程
三 深圳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优势与不足
四 深圳自主建立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未来展望
第七章 走向绿色低碳的深圳
第一节 深圳的双碳之路
一 国际都市经验借鉴
二 碳市场改革创新
三 绿色金融标准的国内外对比
第二节 深圳实现碳排放达峰研究
一 深圳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趋势
二 深圳分领域发展现状及排放特征
三 深圳市碳达峰情景分析
四 深圳碳达峰实施方案
第八章 深圳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总结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深圳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第二节 深圳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走向未来的深圳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 科学引领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三 绿色是中国和中国企业高质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时代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精)/深圳这十年改革创新研究特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杰//尹德云//戴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710495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28
出版时间 2023-01-01
首版时间 2023-01-01
印刷时间 202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678
CIP核字 2022220176
中图分类号 F127.653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