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的战场:中国减贫英烈口述史
内容
内容简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生命的战场:中国减贫英烈口述史》选取十一位在脱贫攻坚战中牺牲的扶贫干部,聚焦用生命践行扶贫使命的扶贫英烈群像,通过一手田野调查采访、口述历史收集整理等方式,全方位、多层面展现献身扶贫主战场的英烈事迹,从微观视角讲述精准扶贫这一伟大故事,真实刻画扶贫英烈为扶贫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殷切深情和坚定信仰。
目录
吴应谱1
樊贞子32
黄文秀68
姜仕坤106
蓝标河142
李保国170
苏庆亮206
王新法230
吴国良276
程扶摇312
曾翙翔370
精彩书摘

《生命的战场:中国减贫英烈口述史》:
  知道要去扶贫,吴应谱是修水县人民政府第一个报名参加的。去的还是距离县城最偏远的深度贫困村修水县复原乡雅洋村。
  修水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山水交融、生态优美。门前万重山,抬脚行路难。连绵不绝的大山,像拦路虎,一度阻断了人们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步伐。
  2014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为11.9%,全县有贫困村13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1个。
  2017年底,修水县调整了深度贫困村的帮扶单位,要求把政治素质最强的干部派下去担任第一书记。吴应谱第一个递交了申请书,还特意到县政府办主任齐军的办公室聊了很长时间。“吴应谱说,他是党员,从小在农村生活,而且有过基层工作经历,到政府办以后一直对口联系分管农口的副县长,情况熟悉……”齐军回忆道。
  “去扶贫之前,爸爸问他,怎么要去这么远的地方啊?他对爸爸说,我不光是吴家的儿子,也是党的干部啊!您保重身体,明年还要帮我带孩子呢!”吴应谱的二姐回忆说。
  他给父亲做思想工作时说:“爸爸,复原乡很远,扶贫工作会很忙,以后可能很少时间陪您。我是国家干部,国家需要我去哪我就去哪,我要对那里的乡亲们负责,您要理解我。”
  吴应谱把年迈的父母托付给姐姐、姐夫照顾,自己则以村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担任修水县雅洋村第一书记不到一年,他走遍全村14个自然村,写满8本工作日志,对263名贫困户的情况摸得很透。村里各项工程项目,他总是亲力亲为、全程参与。
  吴应谱有5个姐姐,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45岁才生了他。出事之后,70多岁的老父亲受不了打击,病倒在床,母亲因为思念儿子整夜整夜合不了眼;樊贞子的母亲一直无法走出悲痛;樊友炳(樊贞子父亲)在处理完女儿女婿的丧事后,主动问游承自还有多少鸡没卖,他想帮女儿完成心愿,他还成立了仁爱助学基金,这位坚强的父亲用自己的方式思念着女儿。
  “应谱说要去复原乡扶贫,我们不想让他去。我说,仔,去跟领导说说,父母年纪大,身体不好,你不去了。可我仔说,妈妈,我是你的仔,也是单位的人、党的人呀……”吴妈妈哀哀地哭着。对比两年前和儿子、儿媳的合影,老人消瘦、苍老了很多。
  吴应谱和樊贞子的婚房是一套简朴的三室两厅,婚房装修全是吴应谱的大姐夫一手操办的。可是,这对新婚夫妻在这里共度的时光只有7天!
  吴应谱的三姐说,为了不让父母伤心,家里一度把弟弟、弟媳妇的婚纱照都藏了起来。可是母亲到处翻找照片,她要看着他们,就好像他们还在身边。
  衣柜里有好几件未拆封的衬衫,那是樊贞子买给吴应谱的,吴应谱还没来得及穿;门边的衣架上挂着吴应谱生前爱穿的几件衣服,其中有一件熨烫得笔挺的西装,西装左胸中间位置端端正正地别着一枚党徽。
  “马迢哦,你回来哦,你哪里去了哦……”
  从吴应谱去世那天起,70多岁的父亲眼里失了神,终日沉默不语,唯一开口说的话,就是反复喊着小儿子吴应谱的乳名,喃喃自问他究竟在何处。
  老父亲当过兵,做过人民教师,也经历过人生起落,是个性格开朗、为人好客的通透人。在人生的古稀之年,他怎么也无法接受吴应谱的死。他把自己彻底封闭起来,不同任何人交谈。几乎每个深夜,他都会起身推开家门,在外长时间地徘徊。
  家人害怕他出事,隔三岔五地在漆黑的夜里寻他。三年里,家里人带他去做心理咨询,去看医院的精神科,也确诊不了任何确切的病种。
  “应当是受了打击导致的。”
  医生这么说,所有人都束手无策。因为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无法黏合起自己那颗破碎的心。
  吴应谱的母亲成日以泪洗面,身体每况愈下。原来和美的夫妻相谈甚欢,时常在村头的家中招待村里的朋友们,但现在房子空无一人,夫妇俩几乎再无交集。凡是有探望他们的人来,一提起吴应谱,两人的情绪就滑落至崩溃边缘。
  吴应谱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是独子。他出生时,父母四十多岁,五个姐姐轮流把他抱在怀里,亲了又亲。吴家吃饭的嘴巴多,家庭经济状况吃紧,照顾吴应谱的重任就落在了比他大二十多岁的大姐和大姐夫头上。
  大姐夫李杨军那时做些小生意,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还是能够负担吴应谱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开支。
  李杨军夫妇视其如己出。吴应谱上初中时校长对他的评语、工作后领的第一份薪水、和樊贞子喜结良缘的那一天,都印刻在李杨军的脑海里。
  想到这些,他忍不住抹了抹眼角的泪水。他为“儿子”取得的成绩骄傲,为他将来的工作、生活操心。“辈分上,我是他姐夫。实际上,长兄如父,他就是我的小孩啊。”
  吴应谱去世的消息传来,李杨军当场吐了一口鲜血,晕厥过去。醒来以后,得知自己被诊断出心脏病,他根本来不及有什么情绪,就立刻投入到了照顾吴应谱父母中。
  “这个家里,没有我就真的塌了,我不能再倒下。”
  吴应谱死后,家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中年男人,吴应谱的其他姐姐们多离异,收入微薄,还有一个家庭远在香港,照护老人有心无力。李杨军只能停下在他乡的生意,回乡做些建造房屋的苦活。
  有好心人过继给吴家一个两岁大的孩子。这个孩子并不能够挽回什么,但却给了吴应谱父母一种微小的慰藉。正当两位老人从伤痛的缝隙中获得一丝喘息机会的时候,吴应谱的母亲又因高血压和中风住进了医院。
  李杨军觉得压力倍增,他刚刚做完心脏手术,还在恢复期,而此刻他依然必须担负起经济重担。他不知道往后的日子会如何走下去,但他记忆中的孩子吴应谱依然如此鲜活,像一个典型的、诚实的中学生那样。想到这里,他仿佛又坚强了一些。
  雅洋村的干部们都不敢相信,他们平时跟吴应谱一起下基层,一半的工作时间都一起待在老百姓家里。王诗勇表示,在吴应谱来之前,“我们都没有听说过驻村第一书记这个词”,村里的干部最多是高中学历,很少有大学生。吴应谱是第一位过来帮扶的第一书记,改变了村“两委”的办公态度和方式,引进无纸化办公,调整坐班制度,带来了崭新的思维。
  “他是真正的队友,真的感情很深。这么年轻(就出了事),谁都接受不了。”王诗勇说。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的战场:中国减贫英烈口述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联口述历史整理研究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913366
开本 16开
页数 436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6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