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精)/中国史略丛刊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由民国经学家刘师培的两部著作组成,《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和《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梳理了我国中古时期,即汉末至宋齐梁陈文学变迁的历史,例举其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如王粲《登楼赋》、嵇康《声无哀乐论》、沈约发明声律说等,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独具的风貌和盛况,以褒扬藻韵的文学观,肯定了这一阶段尤其六朝文学的审美流变以及积极意义,是近现代中古文学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选择汉魏及六朝影响深远的文学家,深入分析其传世作品,如《史记》《汉书》《辨亡论》等,阐释了撰写文章的忌讳与方法,其中忌讳有“奇僻”“驳杂”“浮泛”“繁冗”等,方法有“树意义定篇”,两段相接“转折自然”等,可谓我国断代文学史的奠基作品。书稿引用资料丰富,文质兼美,对相关研究者和学习者有积极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刘师培(1884-1919),近代著名学者。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今扬州)人。清学者刘文淇曾孙。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后参加革命团体光复会,与章太炎交密。又参加国学保存会、同盟会。后为端方所诱投清廷。民国初又参加筹安会。晚年为北京大学教授。政治上遭人非议。学术上成就卓著。有《左盦集》、《外集》、《诗录》、《词录》及各种专著共七十四种,收入民国二十三年(1934)宁武南氏刊本《刘申叔先生遗书》。
目录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第一课 概论
第二课 文学辨体
第三课 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
第三课 附录
第四课 魏晋文学之变迁
甲 傅嘏及王何诸人
乙 嵇阮之文
丙 潘陆及两晋诸贤之文
丁 总论
第五课 宋齐梁陈文学概略
甲 宋代文学
乙 齐梁文学
丙 陈代文学
丁 总论
附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
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
弁言
一 绪论
二 各家总论
三 学文四忌
四 论谋篇之术
五 论文章之转折与贯串
六 论文章之音节
七 论文章有生死之别
八 《史》《汉》之句读
九 蔡邕精雅与陆机清新
十 论各家文章与经子之关系
十一 论文章有主观客观之别
十二 神似与形似
十三 文质与显晦
十四 文章变化与文体迁讹
十五 汉魏六朝之写实文学
十六 论研究文学不可为地理及时代之见所囿
十七 论各家文章之得失应以当时人之批评为准
十八 洁与整
十九 论记事文之夹叙夹议及传赞碑铭之繁简有当
二十 轻滑与蹇涩
二十一 论文章宜调称
附录:甲辰年自述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精)/中国史略丛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师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94500
开本 32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3
出版时间 2023-06-01
首版时间 2023-06-01
印刷时间 202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56
CIP核字 2023109232
中图分类号 I209.3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4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