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人间词话/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以传统词话的形式,融合西方哲学、文学和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了精彩而独到的点评。本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学界巨擘之一。在文学、史学、哲学、美学、考古学、小学等领域均有建树。梁启超盛赞王国维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王国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王国维以他的《人间词话(全本名家注评无障碍阅读)》终结了中国传统文论;与此同时,又以他的《红楼梦评论》开启了中国现代文论。而且,王国维还开创了中国文学理论领域里的阐释研究法,即“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凡属文艺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因此,王国维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祖师爷”“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山鼻祖”。 目录 王国维及《人间词话》/林庚 卷上 人间词话正编(一至六四) 卷下 人间词话未刊手稿(一至五〇) 序言 王国维及《人间词话》 林庚 一、忧生忧世的人生观 终其一生,王国维都处 在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当中 。 22岁之前,他在家乡接 受的是传统教育,却在科 举考试时弃时文帖括八股 而不为,“不终场而归”,弃 绝了传统的仕进之路。 30岁之前,他醉心于西 方的哲学美学,深受叔本 华、尼采、康德等人哲学 思想的影响,尤其服膺于 叔本华唯意志论的悲观主 义哲学,借哲学“探索宇宙 人生之真理”。 30岁之后,他深感“哲学 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 信,可信者不可爱”,渐由 哲学转入文学,“而欲于其 中求直接之慰藉也”。 《人间词》《人间词话 》是他寻求心灵之慰藉、 灵魂之安顿的实践与理论 的产物。《人间词》多摆 脱了抒写离情别绪、宠辱 得失的俗套,重在展现个 体的人在苍茫宇宙中的悲 剧命运,是对生命与灵魂 的拷问。“往往以沉重之心 情,不得已之笔墨,透露 宇宙悠悠、人生飘忽、悲 欢无据之意境,亦即无可 免之悲剧”,流露出深沉的 忧生忧世的生命色彩。忧 生是对生命的忧患,抒写 个体对生命的理想、焦虑 、追求、失望。有一种无 法排遣的孤独感贯注其间 ,它的情调总是悲怆的。 忧世是对人世的忧患,以 抒写人情世态、展示人世 百相为底本,揭示人世的 困厄、艰难、凋敝。它所 面对的大多是人世的痛苦 。《人间词》对生命与灵 魂的拷问,对人世困厄的 反思,大大拓宽加深了传 统词境的表达。 《人间词话》是对历代 词学创作的理论反思与总 结。词话中对忧生忧世之 作大加褒扬。他认为李后 主之词高于宋徽宗,就在 于前者跳出了一己之悲欢 ,“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 类罪恶之意”。他认为诗有 政治家之眼与诗人之眼之 别,“政治家之眼,域于一 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 古今而观之”。他认为“我瞻 四方,蹙蹙靡所骋”“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表现了诗人之忧 生。这两句诗,表现的都 是个体在苍茫宇宙间孤独 地寻找的主题。“终日驰车 走,不见所问津”“百草千花 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表现的是诗人之忧世。这 两句诗表现的都是天地苍 茫,人却失路的无措无力 感。 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 在人生志趣和治学方向上 又一次发生了转折。文学 中寻求慰藉不可得,灵魂 无法得到安顿,他转而埋 头于古文字、古器、古史 研究,陷入纯粹的考据之 学中,于喧嚣的人世里在 考古中寻求最纯粹的寄托 。 与文学上超越时代相反 ,在政治上他却越来越趋 于保守。他以清朝遗老自 居,对逊帝溥仪向有国士 知遇之感,他以秀才身份 ,被溥仪破格召见,并任“ 南书房行走”。当溥仪被逐 出宫,他视之为奇耻大辱 ,欲投河自尽而不得。在“ 君辱臣死”心灵阴影的笼罩 下,他最终以自杀而“完节” 。王国维之死因,众说纷 纭。与他精神相通且为至 友的陈寅恪先生说:“凡一 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 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 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 ,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 ;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 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 安而义尽也。” 以一遗民绝望于清室的 覆亡,以一学者绝望于一 种文化的式微,一介书生 又生无所据,茫茫宇宙, 唯有一死。王国维最终以“ 死”结束了他带有悲剧色彩 的一生。 二、境界说 王国维被誉为“中国近三 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 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 史上,他既是古代向现代 过渡的桥梁,也是东方与 西方融合的开拓者。《人 间词话》集中体现了他学 贯中西、融汇古今的思想 特色。它既是中国传统词 话的终结,也是中国现代 词学的开启;既具有浓厚 的东方思维特色,又闪辉 着现代西方哲学的异彩。“ 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 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 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 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 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 也。” 王国维从创作手法的角 度,将境界分为造境与写 境两个方面,他认为二者 之间并非截然对立,而是 有机统一的。此说既融汇 了十九世纪西方“理想”与“ 写实”两派的文学创作理论 ,又结合了盛行于二十世 纪二三十年代国内的“浪漫 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 同时与“为理想派”“为人生 派”两大新文学创作潮流相 契合。可见其理论既有对 西方理论的借鉴,又有对 中国文艺理论的继承与创 新。 诗境的构造方式,从创 作手法来看,无外乎王国 维所说的两种:写境与造 境。所谓的写境,偏重写 实,合乎自然者多,是作 者通过对自然或人生忠实 地描写或再现而创造出来 的意境。作者极重视客观 的真实,极逞状物写景之 才,力求摄自然之魂魄或 神理,随物赋形,“与花鸟 共忧乐”。所谓的造境,偏 重虚构,合乎理想者多, 作者用想象、虚构、夸张 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符合 作者理想或情感的图景。 此时作者的主观感情、欲 念成分居多,万物为我驱 遣,像我的“奴仆”一样,而 不是以物为本, 导语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很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书评(媒体评论)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 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 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 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 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 光而永光。 ——陈寅恪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学者 关于文学批评的著作,就 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 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 话》为最精到。 ——朱光潜 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 来,《人间词话》是最好 的文学批评 ;开发性灵, 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 ——傅雷 精彩页 人间词话正编(一至六四) 词以境界为最上①。有境界则自成高格②,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③。 【注释】 ①境界,指土地的疆界,原是佛教用语。如果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词语,从客体角度来看,指事物所能达到或表现的程度。从主体角度来看,指个人感受或精神上所能达到的境地。②高格,作品取意高妙,或格调高雅。③独绝,空前绝后。 【评析】 “境界”论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理论。此书前九条是对“境界”二字的理论阐发,其余各条则大多结合唐五代以降各代词人的创作实际,作片段化感悟式的点评,这些点评都围绕着“境界”论。“境界”在全书中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王国维开宗明义地指出,境界是评价词之思想艺术成就的最高标准。有境界的作品,或取意高妙,或格调高雅,或自有名句。而五代北宋的词既是有境界作品的典范,其思想艺术也是空前绝后的。 显然王国维是在中国传统的“意境”论外,另立新说,提出“境界”论。在此之前,“境界”说在中国诗学领域已有发展,但都是片面、碎片化、感悟式的表达。王国维受西方美学理论影响,欲融汇中西,学贯古今,自铸美学体系,这是他的雄心,也是他颇为自喜的地方。那么,“境界”到底作何解释呢?结合后面八条对“境界”的阐发,可以略知其貌。王国维认为,境界有造境与写境之别,但二者又不能截然分开。所谓的造境,大致相当于以浪漫主义手法为主创造出的对象世界;所谓的写境,大致相当于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创造出的对象世界。此处“境界”侧重文学表达对象,“境”亦可相当于“景”。 境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有我之境,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可以理解为以“抒情”为主;无我之境,则物我浑化为一,难分彼此,可以理解为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难分彼此。此处“境界”包含“景”与“情”两个方面。 境界中的“景”不只是指自然之景,也指人心中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由此可见,“境界”除客观存在之外,还有作者的主观,二者缺一不可。 境界有大小之分,无高低之别。所谓的大小,是指作品所呈现出的审美效果,相当于崇高与优美之别。显然王国维融汇了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与“优美”之说,认为有境界的作品,境界所呈现出的审美效果有差别,但绝对没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 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其实也不外“情”与“景”二个因素。从客体角度来看,境界指事物所能达到或表现的程度。从主体角度来看,境界指个人感受或精神上所能达到的境地。 所谓文学艺术的“境界”,实际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真正的“境界”是客观的景物与作者的主观精神人格和谐统一的产物。二者和谐统一,并借助于鲜明、具体、典型的意象呈现出来,才能产生有“境界”的作品。 P3-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间词话/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国维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022871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3 |
出版时间 | 2023-04-01 |
首版时间 | 2023-04-01 |
印刷时间 | 202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小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74 |
CIP核字 | 2022164753 |
中图分类号 | I20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