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交往的36条心理学原理升级版)/人人都用心理学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陌生”就是人际心理的距离,你越是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就越差,与别人的人际心理距离就越大。而如果懂得交往之道,生活中碰到的那些陌生人都可能成为一生的朋友,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

苗一梅等编著的《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总结了36条人际关系心理学原理,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人际交往的真实内涵,以期能帮助不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人们突破心理压力,洞悉陌生人的真实心理,从而有效地与陌生人建立友谊。《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旨在用心理学总结出来的智慧,将你武装成社交场上所向披靡的社交强人。

内容推荐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可能走出自己的房间或者办公室,去认识新的朋友、与陌生人谈判、结识新的商业伙伴,而对那些从事销售或者营销工作的朋友这样的情况就更加普遍……

苗一梅等编著的《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阐释了与陌生人交往的40多条心理原则,结合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进行人际交往的实际指导方法。比如细节迷惑效应认为,在你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前三分钟,你需要顺利完成三件事:第一,让别人认识你;第二,让别人对你有好印象;第三,让对方对你有兴趣。而无论你要做到哪一点,都必须让对方在这三分钟内保持对你的注意力。而要让对方保持注意力,你就必须尽可能地传递某些关键信息,而且你必须集中话题,不要过多地关注细节。

再比如著名的“莱斯托夫效应”指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地阐释自己的见解或者某些观点,选择一个自己最突出的特征,你就可以在对方的心目中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

总体上看,《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一书既阐释了我们如何克服自身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的心理障碍,同时更深入地阐释了我们在改善自身人际关系时可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行动。

目录

升级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突破心灵阻力/1

 1.社交焦虑——社交中的紧张感是一种本能反应/2

 2.习得性无助——被拒绝的经历会成为社交恐惧的根源/8

 3.自我妨碍——畏首畏尾只是为了保护自己/14

 4.恐惧亲近——关系太近让人感觉不舒服/19

 5.社会交换——我们为满足需求而与人交往/24

 6.赞赏需求——他人的赞赏是成就自我的最强动机/29

 7.平衡理论——与陌生人交往是一场跷跷板游戏/34

第二章 三分钟决定成败/4l

 8.首因效应——人最难忘的是第一印象/42

 9.自信法则——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名片/47

 10.中心品质原理——热情是最容易吸引对方的品质/53

 11.“美女”效应——明朗的形象更容易打动对方,/58

 12.名人效应——名人可助你吸引对方的注意力,/63

 13.莱斯托夫效应——让最突出的个性成为对方记忆的焦点/68

 14.请求实验——你的语气决定了对方的回应态度/73

第三章 掌握关键细节/79

 15.细节迷惑效应——主导对方的注意力/80

 16.调味品效应——闲聊是消除陌生感的良方/84

 17.移情效应——多为对方着想,对方也会考虑你的感受/89

 18.投射效应——与人交往不可盲目揣度/95

 19.握手研究——正确的握手传达正确的心理信息/99

 20.坐向效应——尽量不要面对面地“座谈”/105

 21.7±2法则——有条理的谈话会让人印象深刻/109

 22.瀑布心理效应——小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114

第四章 攻心为上/119

 23.暗示效应——利用暗示进人对方的内心/120

 24.情境同一性——创造与对方共鸣的情境/125

 25.相似相惜定律——投其所好,寻找共同点/130

 26.顺序效应——人的思路容易受到信息顺序的影响/135

 27.登门槛效应——交往不可操之过急/141

 28.紫格尼克效应——适时中断,营造“好事多磨”的气氛/146

 29.继时对比效应——先苦后甜,创造惊喜的效果/151

第五章  摘掉陌生的帽子/159

 30.多看效应——见面长不如常见面/160

 31.刺猬效应——无须靠得太近,也不能离得太远/164

 32.趋利避害本能——互惠双赢才能友谊长青/170

 33.补偿效应——用另一种需求满足对方的愿望/175

 34.青蛙效应——温和地、不知不觉地说服对方/180

 35.睡眠效应——时间可以美化一切/185

 36.关系金字塔——良好的关系是通过步步深入来实现的/190

试读章节

1.社交焦虑——社交中的紧张感是一种本能反应

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与陌生人打交道:你可能需要和重要人物交谈,需要在公众场合发表你的看法,或是出现在谈判、酒会、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每到这时,平时挥洒自如的你,就会感觉不安,表现失常。其实,这是“社交焦虑”在作怪。

社交焦虑与社交恐惧症

社交焦虑是一种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产生的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是恐惧的情绪体验。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多少都会产生紧张的感觉,这是人类正常的反应,是一种本能。它可以提高我们的警惕性,有助于我们远离危险。不过,这种正常的紧张往往是短暂的,随着交往加深,熟悉度增强,大多数人会逐渐放松,开始享受交往带来的乐趣。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对这些人来说,社交中的焦虑感是持续的、显著的,面对陌生人时的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是一直存在的,而且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得到缓解。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表现,那就意味着他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我无法在不熟悉的上司面前清楚地表达我的意思,而且越想表达,就越不知所措。”

“每当我在公众场合说话时,就会紧张得发抖,恨不能马上离开。”

这是两位被社交恐惧症所困扰的女士的自白。

社交恐惧症在心理学上又称为社交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自我封闭、不敢交友、害怕社交。这样一来,社交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焦虑、孤独的感觉,不敢面对挫折,逃避现实,觉得只有躲在没人的地方才安全。此外,社交恐惧症的表现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手足无措,严重时还表现为不敢在公共场合打电话,不敢在公众场合与人共饮,不敢单独和陌生人会面,不能在有人注视的情况下工作等较为极端的行为。在这些恐惧、焦虑的情绪出现时,常伴有心慌、颤抖、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理学家认为,产生社交恐惧的原因在于,过于在乎和顾忌他人的评价,其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太看重外界的影响、害怕别人批评自己、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某方面如外貌没有信心等。

心理学家科特雷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组织一个小组进行活动,同时安排一组观众,并将这组观众的眼睛蒙上。结果发现,与可以自由观察的观众不同,被蒙上眼睛的观众对活动者的影响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个试验证明,顾虑别人的评价是使人产生社交焦虑感甚至患上社交恐惧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面已经说过,社交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那些神采奕奕的政界人士和大明星,也有手心出汗、词不达意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卡特、电影明星凯瑟琳·戴尼维等,他们都曾表示在公众场合讲话时会感到紧张。但是,社交恐惧症却是不正常的,它会让患者从此逃离或不再进入社交场合。两者关键的区别是,明星们懂得如何调适自己的内心,使自己在极短的时间内回到自如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是否心存恐惧并不完全在于外在环境如何,也在于我们的内心。大部分时候外在环境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内心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性,让自己充满自信,克服焦虑心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典型案例: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夫人艾莉洛出身名门,照理说,她应该是个非常自信的女孩子,其实不然。正因为家中关女如云,她的母亲、婶婶都是社交界名媛,相形之下,她一直自认为是个笨拙的丑小鸭:长相平凡、举止羞涩,上流社会的一切热门活动都和她无缘,简直一无是处!她终日生活在自卑感以及他人的阴影之下。所以,她非常恐惧参加各种舞会,即使参加也只是孤单地待在某个角落里。

在一次圣诞节舞会上,一位叫做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年轻人注意到了艾莉洛,他翩然上前邀请羞涩的艾莉洛跳舞,艾莉洛迟疑着答应了。但就从这一次邀请之后,艾莉洛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打开了心扉,终于成为一个拥有自信笑容的魅力女人。

艾莉洛对社交活动的自卑与自信,只在一线之间,一句话、一个邀请,便改变了艾莉洛的一生。

艾莉洛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时候,阻碍你与别人交往的并不是你平凡的相貌、简朴的衣着,而是你内心强大的阻力,只要冲破这一阻力,一切社交难题都将迎刃而解。现在,请跟我们一起,迈出摆脱社交焦虑阴影的第一步吧!P2-4

序言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可能走出自己的房间或者办公室,去认识新的朋友、与陌生人谈判、结识新的商业伙伴,而对那些从事销售或者营销工作的朋友这样的情况就更加普遍……这既可能是一件充满了乐趣的事情,同时也可能是充满了挑战和苦恼的事情。

我们知道,一般人对参加聚会或其他会暴露在公共场合情境都会感到轻微紧张,虽然这并不会影响到我们,但是我们的表现有时候并不能让别人感到满意,甚至连自己都会感到相当的不满意。比如,当我们在业务合作中参加工作会议,很多人经常犯的错误是要么很激烈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要么一声不吭,事后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并不如预期的好;再比如,一位销售员去销售自己的产品,当他鼓起勇气与顾客交谈时,很可能因为忽略了对方所说的话背后的真实信息,而遭到拒绝,等事后琢磨过来的时候,已经于事无补。

公务员、推销员、业务工作者甚至于演员等公众人物,各行各业的人都会遭受到类似上述的心理考验,而且同样的错误经常以不同的形式一遍遍地重复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人际关问题上产生苦恼的原因。

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为什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类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我们在与人打交道的同时其实就是人与人的心理较量的过程。

本书阐释了与陌生人交往的40多条心理原则,结合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进行人际交往的实际指导方法。比如细节迷惑效应认为,在你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前三分钟,你需要顺利完成三件事:第一,让别人认识你;第二,让别人对你有好印象;第三,让对方对你有兴趣。而无论你要做到哪一点,都必须让对方在这三分钟内保持对你的注意力。而要让对方保持注意力,你就必须尽可能地传递某些关键信息,而且你必须集中话题,不要过多地关注细节。

再比如著名的“莱斯托夫效应”指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地阐释自己的见解或者某些观点,选择一个自己最突出的特征,你就可以在对方的心目中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

总体上看,《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一书既阐释了我们如何克服自身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的心理障碍,同时更深入地阐释了我们在改善自身人际关系时可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行动。

这不是一本心理学的专业书籍,而是一本指导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指导和实战读物。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您通过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学会更多人际交往的有效的心理技巧,最终拥有更多的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同时也让您品味到,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您的生活中应该是让您产生更多快乐的事情,而不是让您产生更多的苦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交往的36条心理学原理升级版)/人人都用心理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苗一梅//孙海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79836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7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