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术美学的传统绵延与中西镜鉴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艺术美学理论著作,为作者自2005年以来陆续发表的艺术美学与比较美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的结集与修订。所述内容包括艺术批评方法论问题、叙事艺术的抒情伦理问题、中国美学的抒情传统问题、表演艺术的仪式性问题及其与抒情论的关系、美育史的重新认识与开发传统美育思想资源的问题、中西美育话语比较,等等。本书以个案研究为主要特点,每一个个案都被置于中西理论视野和贯穿古今的历史视野下予以参照审视,以求在具体鲜活的美学经验中得出有益于批评实践与美育实践的思想内容。
作者简介
徐承,1980年出生于浙江长兴县,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高等音乐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文艺学博士、美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兼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学科专家组成员、浙江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特聘教授等。
目录
上编 抒情传统的是与非
“五四”学人的中国文学史观与“抒情诗正统论”的形成轨迹
方东美、徐复观美学思想对观——兼论海外华人中国美学研究的两种模式
陈世骧中国抒情传统论的思想方法
论高友工对中国抒情美学体系的规范性建构
中编叙事作品的情与理
叙事艺术的抒情伦理
“中国话剧诗化传统”命题的美学阐释
中国美育史中的仪式原型——从《牡丹亭》中的《关雎》公案说起
下编 美育话语的言与诠
当代艺术批评的归途与人的审美发展
中国心性论美育传统中的准“民主”经验
从人文教育到审美教育再到公共艺术教育——西方美育史的话语变迁
“创造力”美育话语的源与流
“想象力”美育话语的公共性诉求
后记
序言
对艺术美学的当代建构
而言,如何认识传统、理解
传统并从各种传统中汲取尚
有生命力的因子是一个重要
课题。研习传统并不是要“
复古”,也不是要皈依某一
个特定的传统。每一个生活
在当下中国的审美个体,无
不身处古今中外、大小远近
各种文化传统的纵横交错之
中;而每一个文化传统都有
其自身的优长,也有其不足
之处,有促进当下审美生活
的潜能,也可能包含着消极
、负面的内容。学术研究如
能帮助人们辨识这些传统的
来龙去脉,领略其各自的特
点,从中汲取能充实当下审
美生活的积极经验,远离其
陈腐、朽坏的部分,则功莫
大焉。
本书的各个篇章主要对
艺术美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
文化传统给予辨析,并在中
西比较的视野下对这些文化
传统中的美学经验加以研判
,从而在对照中获取思想的
镜鉴。其中着墨最多者,是
中国古典美学的所谓“抒情
传统”,以及“五四”以降“抒
情传统”的现代言说谱系。
有关抒情美学传统及其中西
学术话语的是是非非,构成
了本书上编的论述内容。中
编则以抒情美学为镜,对叙
事艺术尤其是戏剧艺术的抒
情血脉给予隋理之辩,并尝
试做出价值判断。下编更把
研究范围扩展至美育这一颇
具实践性和现实关怀的领域
,辨析、对比了中西多个美
育传统,并在叙述过程中澄
清了一些观念和立场。上中
下三编,既有写作方式、语
言风格方面的一致性,也有
理念的递嬗和关注点的逐步
转移。读者如能在跟随笔者
的文字一起思考的同时体会
到笔者思想的一些发展变化
并有所共鸣,那笔者在茫茫
人海、滚滚红尘中也就不乏
知音了。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术美学的传统绵延与中西镜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3066478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3-11-01
首版时间 2023-11-01
印刷时间 202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12
CIP核字 2023198118
中图分类号 B83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