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首饰的收藏故事/收藏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李云祥、石静编著的《老首饰的收藏故事》讲述了作者自己收藏中的心得及所见所闻所感,本书既有作者成功时的快乐,又有作者遭遇挫折时的苦恼;流露出作者对老首饰品、收藏老首饰品格和心态,在当今赝品横行的收藏环境下,应如何迅速地掌握基本的老首饰收藏技巧,如何购藏老首饰,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那就敢快来看本书交你如何收藏老首饰。

内容推荐

李云祥、石静编著的《老首饰的收藏故事》是一本很好的老首饰收藏的书籍。

《老首饰的收藏故事》具有通俗性、普及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由于作者的人生阅历、年龄、性格、收藏老首饰专长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作者将相关的文物知识融入了收藏老首饰实践,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目前的民间收藏老首饰状况。初涉收藏老首饰的朋友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学习、借鉴作者的成功经验,并循序渐进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收藏老首饰门类和收藏方法。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章 老首饰的概念

 一 原材料首饰

 二 实落件首饰

 三 花丝镶嵌首饰

 四 清末至今花丝、镶嵌首饰的演变

第二章 首饰的历史变迁与分类

 一 时代变迁

 二 老首饰的分类

第三章 老首饰市场的形成历史

 一 明清的首饰市场的发展

 二 老首饰的辉煌期——清代

 三 古玩店、金银楼、挂货铺子中的老首饰

第四章 老首饰的辨伪

 一 时代风格是第一要素

 二 真品完整的少,“改镶”、“攒活”故事多

 三 “改镶”首饰与“攒活”首饰的概念

 四 “改”与“攒”的老首饰的鉴定与欣赏

 五 “再精、再细也不对头”,从一件仿明代“金风首头簪”谈鉴定老首饰

 六 辨别老首饰不但要“练眼”,更要提高道德品质

第五章 老首饰的收藏门道

 一 收藏理念

 二 收藏系列

 三 小钱也能买到好东西

 四 新手入门

 五 收藏老首饰也要躲避风险m

 六 从“真赛假”的一副明代花丝耳坠子说起

第六章 收藏百态

 一 “假坑古玉”

 二 “隆福镇店之宝”与隆福商场失火

 三 真好,“真损”的象牙首饰件

 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记一件明代“紫牙乌”戒指美国之行

 五 台湾诗人席慕容女士“淘宝”老首饰的感伤情怀

 六 老首饰的收藏、鉴别传承与修养

第七章 当代老首饰市场

 一 常见宝石鉴定小常识

 二 收藏老首饰的养护及小修

 三 首饰公司门市、文物商店、古玩商店及地摊“淘宝”老首饰

 四 港台地区的“攒活”、“改活”老首饰的市场

 五 老首饰的价格

 六 老首饰的投资潜力

 七 目前老首饰的市场动态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二实落件首饰

实落件首饰是专指金、银原材料加工制成的首饰而言。金银首饰制品在加工过程当中是要损耗原材料的,计价方法是除去耗材,以纯重量来定价。如果是来料加工,也要按照损耗来计算加工费用。

实落件首饰的加工工艺也很讲究,制作工艺基本包括熔、捶、制模、打磨工艺等流程。在早年间,加工工艺有着严格区分,纯金银制作的技术人员称为金匠,镶嵌的和掐丝的技术行当是两种传授门类。直至民国到解放后才统归为首饰厂,但技术部门也有所划分,镶嵌师傅与掐丝、“锼活”师傅的加工方法还是有所区别。

在清代实落件首饰很盛行。妇女追求纯金镯子,男子则是金镏子(男士戒指)。有素活和花丝活之区分,清晚期至民国初年直至解放后都盛行戴金银饰品,这主要是由于国人追求金的贵重价值,使得实落件首饰成为市场的主流,并且在购买或赠与礼品时,常听到一句“是金的吗”。

金银首饰原材料的使用与加工交易,早在明朝就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从开采到投入市场,官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用以规范市场。这个机构由朝廷指派官员任职,所设机构在当时称为“银监局”。

明朝的实落件首饰与市场及银监局的故事,我们在后面再作详细介绍。

实落件首饰使用金、银的方法与计价方法不仅专指贵金属而言,其中也包括花丝工艺与镶嵌工艺首饰中的使用金银制品的计价方法。三花丝镶嵌首饰

镶嵌与花丝件首饰是老首饰收藏门类中主要的品种,镶嵌与花丝活是首饰工艺历朝历代艺术表现的主流,是我国传统工艺的结晶。

镶嵌与花丝工艺,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其雏形。明清这两朝代是镶嵌与花丝首饰工艺发展的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花丝首饰历史流长,源自北方。远自唐宋期间,花丝工艺早已经应用在当时的妇女发饰上。至元代,更有专门工匠专业生产,重视程度尤其可见。

明代花丝工艺主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艺,到清代增加了点翠和烧蓝工艺。

花丝是在金银饰片上,用金、银加工成丝,再经过盘曲,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可制成不同纹样的花丝,如拱丝、竹节丝、麦穗丝等,然后用不同样式的丝,掐制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统称为花丝。

花丝首饰的制作工艺流程,是采用金银材料,将材料压片、拉丝,然后采用花丝工艺的垒、捶、攒、搜、镂、叠、掰弯儿、焊、织、编等工艺手法焊接而成。凡是以此种工艺制作的首饰统称为花丝首饰。

花丝拉制前,要将金银料放在“轧条机”上反复压制,直到成为粗细合适的方条状后,才能开始正式的拉丝。手工拉丝是几百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也叫拔丝。拉丝板是专用的拉丝工具,上面由粗到细排列着四五十个不同直径的眼孔。眼孔一般用合金和钻石制成,最小的细过发丝。在将粗丝拉细的过程中,必须由大到小依次通过每个眼孔,不能跳过。有时需要经过十几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细丝。最初拉制的银丝表面粗糙,要费很大力气,经过几次拉制后才逐渐变得光滑。

掐丝:就是将用花丝制成的刻槽,掐制成梅花、牡丹花、飞鸟、龙凤、亭台楼阁等各式纹样。

填丝:是将撮好扎扁的花丝填在设计轮廓内。常用的种类有填“拱丝”、填花瓣等。 攒焊:是将制成的纹样拼在一起,通过焊接组成完整首饰的过程。 堆垒:是用堆炭灰的方法,将“丝”码放在炭灰上,垒出各种形状,并用小筛子将药粉筛匀、焊接的过程。

织编:是将细丝编织成边缘纹样和不同形状的底纹,在底纹上再粘接上各种工艺方法制成的不同花形纹样,通过焊接完成。

镶嵌首饰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它将各种珍珠、宝石或其他有机宝石、无机宝石等,镶嵌在金银等贵重金属制成的托或是饰件上。

镶嵌工艺分工更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清代全行业分为实作、镶嵌、錾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串珠等10个专业。其中“镶嵌”和“攒作”是行业的主要部分,有独立完整的生产过程,其余工种均属加工类型,但是协作关系非常密切。清代宫廷里的金银首饰风格与明代不同,较深厚,以錾、嵌为主。

镶嵌首饰工艺过程很繁复,首先要制胎,以便造型;再用堆、垒、编、织方法,将花丝成型,加以烧焊;再咬酸(酸洗)后烧蓝或镀金银,再提亮。这是半成品,半成品上再“镶宝”(珍珠宝石)。有的首饰还需要装饰“点翠”。“点翠”不是点缀翡翠,而是把翠鸟的“绿中闪蓝”的羽毛,贴在花丝的空白点上。

镶嵌工艺要求镶好、镶平、镶俏,同是一块宝石、翡翠,安放的角度不同,就会直接影响外观俏丽与否,就能够导致价格上的悬殊。早年多为“抱镶”,饰品底胎采用“开金”配方,因其质地坚硬能够将石面抱住。以后钻石砾兴,“抱镶”不能胜任,则改为采用白金(铂),“凿”、“挤”、“镶”、“固”工艺,名为“挤镶”。

其中表现少数民族工艺的代表工艺叫蒙镶。蒙镶工艺涵括了许多少数民族首饰工艺的艺术表现形式,像藏族、蒙古族、壮族、云南诸多民族地方风格的首饰表现形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代表着灿烂的首饰艺术文化。

最常见的镶嵌方式是包边儿镶,也叫包口镶。石碗的制作,行话叫“圈石碗”,是重头戏。另外  其他镶嵌方法也多种多样,分别为“包镶”、“齿  镶”、“群镶”、“铲钉儿镶”、“组合镶”。

包边儿镶嵌。先要将铜片压制成合适的厚度,而这个度全由师傅们凭着经验掌握。把压好  的铜片剪成条状,用来隈成碗边儿。每块石料的  形状都不一样,所以与之对应的石碗形状也各不相同。碗沿儿和碗底儿是焊在一起的,然后再焊到作品上。嵌石料倒不是很难,把石料放进石碗里,然后用力将石碗的边缘向中间按压,固定住石料就可以了。行话叫“扣边儿”。这时候就看出石碗的重要了,大了进不去,小了嵌不牢。有经验的工人制成的石碗,会恰到好处地把石料包住。包边儿镶通常用于普通石料,像钻石、红宝石等小巧珍贵的石料,如果装进石碗会损失原有的魅力,由于有金属边的包裹,透入宝石的光线相对要少,而且所看到的宝石面积也较原石有所减少。因此不利于较透明以及颗粒较小的宝石镶嵌。

齿镶。也称为爪镶,是传统的镶嵌方法,工艺上是利用金属齿牙来包住宝石。其制作方法是将金属齿向宝石方向弯下而“抓紧”宝石。主要用于弧面形、方形、梯形的宝石和玉石的镶嵌。P17-P23

序言

老首饰的古老概念很难定义,老首饰在当代的分类概念更难界定。何谓老?何谓新?怎样去收藏?又如何来鉴赏?老饰品新“攒活”,旧宝石新镶嵌,老花丝活新件再组装,这里面尽是门道,这里面全是故事。

再说老首饰在当代的时尚表现也有了新的课题。“首饰”二字是对能佩戴的装饰品的泛义称谓。从字面上理解,凡是戴在头上或颈上的有艺术形式表现的饰品都为首饰。那么按照此逻辑也麻烦,不怕麻烦举例说,当代时髦女郎缠在腰上的饰品叫腰饰?还有当代收藏老首饰的标准,佩戴老首饰的时尚性,老首饰风格的类分,“改镶”、“后攒”的老首饰如何定义?所以当代老首饰的收藏与研究,要有新概念、新认识、新理解。但是无论是老首饰的收藏研究,或是老首饰市场的动向与发展,或是老首饰的价格评定,还是怎样辨别老首饰,都要从头谈起。

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已懂得美。他们在与自然博斗中创造了劳动工具,提高了生存的能力,改善了生存状态。他们在生活劳动当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太阳月亮及野兽动物的存在魅力。他们将这些感受到的灵感画在岩壁上,与此同时又发现了自然界中美丽的贝壳、石头之类的物质,将这些物品穿上孔,串接起来挂在身上,佩带起来。

这就是首饰的起源,也是有形式装饰品萌芽期。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这种有形式的装饰物丰富起来,直至明、清两代,这种有艺术表现形式的装饰品变得复杂起来。人们所能撷取到的贵金属,软硬宝玉石,都拿来做首饰,并且首饰的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到了清晚期至民国全国已形成颇具规模的首饰市场。在晚清首饰制造加工业空前繁荣,首饰的工艺更加精美,人们对首饰的追求已成为时尚,并成为人们文明生活的主流。

晚清的首饰受当时经济和人文主义个性的表现形式影响,追求整体和谐的美,这便是清晚期老首饰的时代风格,也是首饰在繁荣时代的表现。

首饰在民国直至解放初受外来文化审美观的影响而注入了新的内容表现,此时的首饰加工工艺,手工与半机械加工盛行。工艺表现更加精致,更时尚,艺术性更强烈,出现了西洋与东洋款式,并且有专门的店铺经营。此时的首饰从题材到工艺设计都注入了新的内容。像晚清的点翠首饰、烧蓝首饰、景泰蓝首饰、工艺首饰、花丝活首饰,这些传统工艺被表现的更加精致,将人文主义民俗文化的喜兴故事,作为题材反映在首饰上。

到了民国,人们追求形式美的首饰,并注重实落件首饰的价值,贵重金、银首饰盛行。并且出现了字号款识。字号意味着工艺、质量与款式的新颖程度。我们在收藏近代老首饰中要注意字号,字号也是辨伪的时代特征。像北京的恒丰、上海的凤祥等。

老首饰的收藏标准至民国止。新中国成立后,老首饰有了新的内容。由于首饰业的改型,古玩商人与首饰行商人与新中国古玩业的经济体制特殊性,导致老首饰发生了两次巨大变化。

第一次是在公私合营,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

在当代,收藏老首饰很复杂,很难。真正原汁原味的老首饰,廖若星辰。值得庆幸的是当今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富裕了,收藏爱好者也有了很好的首饰市场与收藏交流场所。并且随着人们收藏素质的提高,老首饰的收藏已形成群体,这群体并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应当说改革开放以后,才是老首饰的最繁荣时期。

后记

《收藏的故事》丛书是北京新浪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的收藏类图书。从约定合作到正式出版,历经了较长的周期。其间,我们反复商讨图书规模、构建书稿框架、制定撰稿体例、设计样稿版式,最终确定了该系列丛书的出版规格。

本系列丛书原本预想为全四色印刷,由于图像来源较广,未能全部达到彩色印刷的要求,囿于丛书统一体例的考虑,采用了单色印刷。为此,有些质量较高的图片也因单色印刷而牺牲了原有的精彩,颇为遗憾。

本丛书的作者为北京新浪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精心遴选,均为文物收藏界较有影响的收藏家。他们将自己在收藏过程的见闻和感受,以流畅的文笔、通俗的语言介绍给广大读者。尤其是作者那些对于相关文物和其收藏的独家见解,代表了他们长期实践后的观点,可以说是他们用时间、精力和财富换取的。

本系列丛书虽为单色印刷,但大量的图像可以充实内容,说明观点,图文并茂。适合文物和收藏爱好者品鉴。

编辑部

二0一一年十二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首饰的收藏故事/收藏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云祥//石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402392
开本 16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7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