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银的收藏故事/收藏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云开编著的《老银的收藏故事》讲述了作者自己收藏中的心得及所见所闻所感,本书既有作者成功时的快乐,又有作者遭遇挫折时的苦恼;流露出作者对老银品、收藏老银品格和心态,在当今赝品横行的收藏环境下,应如何迅速地掌握基本的老银收藏技巧,如何购藏老银,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那就敢快来看本书交你如何收藏老银。

内容推荐

云开编著的《老银的收藏故事》是一本很好的老银收藏的书籍。

《老银的收藏故事》具有通俗性、普及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由于作者的人生阅历、年龄、性格、收藏老银专长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作者将相关的文物知识融入了收藏老银实践,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目前的民间收藏老银状况。初涉收藏老银的朋友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学习、借鉴作者的成功经验,并循序渐进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收藏老银门类和收藏方法。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章 历史起源和分类

 一 历史起源

 二 老银首饰的分类

第二章 收藏老银的故事(上)

 一 唐钗

 二 宋钗

 三 明簪

 四 扁方

 五 单双尖

 六 点翠累丝镶宝簪

 七 徽扁

 八 如意簪

第三章 收藏老银的故事(中)

 一 宋镯

 二 清中晚期江南人物镯

 三 东北火车道手镯

 四 风藤手镯

 五 福建手镯

 六 卡口手镯

 七 马蹄镯

 八 嵌宝手镯(链)

 九 压模手镯

 十 錾刻花手镯

 十一 戒指

 十二 指甲套

第四章 收藏老银的故事(下)

 一 江浙锁

 二 结婚用锁

 三 山西锁

 四 锁片

 五 帽后饰

 六 莲子羹勺

 七 小银梳妆匣

第五章 新手入门和价格引导

 一 新手入门

 二 价格引导

第六章 淘宝贝去:藏品市场

 一 上海

 二 江苏

 三 浙江

 四 安徽

 五 山西

 六 北京

 七 其他地区

第七章 银楼记述

 一 上海

 二 江苏

 三 浙江

 四 安徽

 五 江西

 六 北京

 七 天津

 八 河北

 九 河南

 十 辽宁

 十一 黑龙江

 十二 吉林

 十三 山东

 十四 山西

 十五 湖南

 十六 湖北

 十七 四川

 十八 陕西

 十九 甘肃

 二十 广西

 二十一 福建

 二十二 云南

编后记

试读章节

一 历史起源

人们对金银器的认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早期人类装饰品,均在距今4-1万年之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有石、骨、牙、贝、蛋壳等五种质地,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金银为何物。

中国的金制品至迟在商代(距今3000多年前)出现,银器较晚,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很可能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出现金银制品了。

在早期,金制品大多为装饰制品(其他器物上的饰件或人身上的佩饰)。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即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一般而言,这个时期的金器制作工艺比较简单朴素,器形小巧。

在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与技术条件下,青铜工艺的繁荣,为金银器的发展作了很大的铺垫,春秋战国时期,银器粉墨登场了,金银器皿也出现了,从技术特色和制作工艺来看,南北风格迥异。

在有限的出土陪葬物中,已能证明秦代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搓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纹饰简约,多为压印与铸造。而在汉代,最重要的一点,是金细工逐步走向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掌握了熔金为珠的技法和拉金成丝的编缀及堆累技巧。

在各民族相互融合的魏晋南北朝,对外交流的扩大及佛教艺术的传播,在金银器的形制纹样上打下了清晰的印记,忍冬纹是当时出现的新花纹,这些金银器既有汉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有北方和西方的风格特点。

隋代历史很短,但从李静训墓中出土的金饰品便可管窥隋代金银器的辉煌,这个时代的金银器工艺,主要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我们的目光停留在唐代金银器的时候,发现金银器皿在那时开始兴盛起来,在唐代,出现了第一批在历史上留下名款的工匠。神化了的幻想动物(龙、凤、天马、摩羯——印度神话中的龙首鱼身)和现实中的动物、写实或图案化的植物(折枝花、宝相花、团花、缠枝花、串枝花、小簇花、花结)在器物上的多彩丰姿,让人感受到唐代日常生活的豪放与瑰丽。银饰从汉代的独立发展到唐代,已达成熟的顶峰。

城市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使宋代的金银器行业十分兴旺,有铭款的金银器显著增多,金银器皿的使用,也从贵族阶层发展到市民阶层,甚至下层妇女也开始使用银质饰物。虽与唐代工艺一脉相承,宋代金银器的特点却趋向典雅秀美、轻盈奇巧,表现内容更为宽泛和世俗化,除龙凤外,唐代金银器上常见的神怪异兽不再出现,其图案,还常常出现人物亭台楼阁或诗词文章,意境高雅而恬淡。

元代矿冶业的空前发达,使金银器的品种、形制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时代风格。

明代金银器纹饰逐渐趋于细致繁复,虽某些有宝石过于堆砌的毛病,但仍未脱尽生动古朴。与之相比,清代金银器则多工整华丽,其艺集浇铸、锤镍、炸珠、焊接、镌镂、掐丝、累丝、镶嵌、鎏金、珐琅、点翠、压模、切削等之大成,并与珍珠百宝相配使用,造型、纹饰与色彩的整体设计,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民国的风格基本沿袭清代,只是到了后来,女子的剪发,客观使金银首饰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更由于军阀混战、列强侵略等原因,银楼业陷入绝境,纷纷歇业与改业,勉强维持下去的,也在解放后公私合营变成国营,但旧有的款式与工艺基本与民国一脉相承。P12-P14

序言

对老银的爱好,源自于血液里外公给我的热爱古董的遗传,从6、7岁时,我便从在工艺美术厂工作的表哥那得来了小锁和帽饰等零碎银件——那是我最早的收藏,及至成长,便去古玩地摊兜兜转转,等上网发现论坛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很感谢在老银道路上指引过我的人,比如小华、比如台湾的范能先生——当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峡两岸中看到介绍他的专题时,我压根也没想到有一天能得到他的亲自指点。可以说他的出现,是大陆老银界的福音。还有台湾的三年先生,他总是不吝分享他的藏品照片,让我们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眼界。

由于水平有限,此书参考了不少人如范能、扬之水、孟晖、孙机等各位前辈的经验,还有《妆匣遗珍》、《海上银楼简史》等等老银书,网上的资料更是借鉴了不少。个人感觉,这是本整理多过创作的书。我想,只要能给初学者提供一个有益的、基本的概念,这书的写作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是我目前交出的最大的一份试卷,谢谢各位好友提供的照片和资料,谢谢家人长久以来的支持,只是此书错漏之处定为不少,能否及格,心中终是忐忑。

谢谢耐心看过此书的朋友——你们的宽容和陪伴,是我最大的安慰。

后记

《收藏的故事》丛书是北京新浪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的收藏类图书。从约定合作到正式出版,历经了较长的周期。其间,我们反复商讨图书规模、构建书稿框架、制定撰稿体例、设计样稿版式,最终确定了该系列丛书的出版规格。

本系列丛书原本预想为全四色印刷,由于图像来源较广,未能全部达到彩色印刷的要求,囿于丛书统一体例的考虑,采用了单色印刷。为此,有些质量较高的图片也因单色印刷而牺牲了原有的精彩,颇为遗憾。

本丛书的作者为北京新浪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精心遴选,均为文物收藏界较有影响的收藏家。他们将自己在收藏过程的见闻和感受,以流畅的文笔、通俗的语言介绍给广大读者。尤其是作者那些对于相关文物和其收藏的独家见解,代表了他们长期实践后的观点,可以说是他们用时间、精力和财富换取的。

本系列丛书虽为单色印刷,但大量的图像可以充实内容,说明观点,图文并茂。适合文物和收藏爱好者品鉴。

编辑部

二0一一年十二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银的收藏故事/收藏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云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402385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