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国藩家书(精)/名家名作精华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内容推荐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目录

禀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评点:破天荒翰林

禀祖父(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评点:一个不同凡庸的乡村农民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为学譬如熬肉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评点:读书之要在格物致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评点:戒烟写日记主静

致温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感春诗慷慨悲歌

致诸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致温弟沅弟(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评点:盈虚消息之理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评点:作如火如荼之文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评点:治学以有恒为主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评点:以杜门谢客为好

禀祖父(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评点:连升四级

禀父母(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曾府的五个千金

禀父母(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接续家风的大功臣郭筠

禀父母(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评点:升授礼部侍郎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评点:不存做官发财之念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官宦之家与孝友之家

致诸弟(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评点:直言上疏

致诸弟(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

评点:因贺女庶出而暂缓亲事

致诸弟(咸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老父训斥侍郎儿

谕纪泽(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

禀父(咸丰三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由侍郎变为湘军统帅

禀父(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评点:让人快速致富的战争吸引乡民

致诸弟(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守耕读之家本色

致诸弟(咸丰四年五月初九日)

评点:百年旧档重见天日

致诸弟(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评点:只做了七天署理湖北巡抚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评点:享荣名而寸心兢兢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夜)

评点: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评点:忍辱包羞屈心抑志

致诸弟(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评点:让儿孙一无可恃

谕纪鸿(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评点:愿子孙做君子不做大官

致澄弟(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评点:不妄取丝毫公款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夜)

评点:将才四大端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评点:人才第一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评点:在江西郁郁不得意

致沅弟(咸丰八年正月初四夜)

评点:去机巧求笃实

致沅弟(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评点:脚踏实地克勤小物

致沅弟(咸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评点:善事的三种做法

致沅弟(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评点:长傲多言为凶德

致沅弟(咸丰八年三月三十日)

评点:以“平和”养德保身

致沅弟(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评点: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

致沅弟(咸丰八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由程朱到申韩到黄老

谕纪泽(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评点:读书之法与做人之道

谕纪泽(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评点:读书宜体察涵泳

致诸弟(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评点:祸福由天善恶由人

致诸弟(咸丰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评点:得意之时与失意之事

致诸弟(咸丰九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一门忠义”竟成谶语

致澄弟沅弟(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以“拖”来对付朝廷

谕纪泽(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冰鉴》不是曾国藩所著

致澄弟(咸丰十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江南大营崩溃与湘军腾飞

谕纪泽(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文章当珠圆玉润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八日)

评点:终于有了地方实权

致季弟(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致沅弟(咸丰十年七月十五日)

评点:与人相处疏疏落落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由高亢渐归平实

致沅弟(咸丰十年九月初十日)

评点:为何发这么大的火

致沅弟(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评点:庸人以惰致败才人以傲致败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十月初四夜)

评点:深以子侄辈骄傲之气为虑

谕纪泽纪鸿(咸丰十年十月十六日)

评点:戒轻易

致澄弟(咸丰十年十一月十四日)

评点:坦然怡然对待生死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评点:资夷力师夷智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持以谨静专一之气应付危局

致澄弟(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立身处世之“八本”

谕纪泽纪鸿(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文人的遗憾

致沅弟(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凡办大事半人力半天事

致澄弟(咸丰十一年六月十四日)

评点:情意与钱物

谕纪泽(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

评点:以二百金办女儿奁具

致澄弟沅弟(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

评点:礼之厚薄与八君子辅政

致沅弟(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朝廷着意笼络老九

谕纪泽(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评点:有常是第一美德

谕纪泽纪鸿(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评点:以廉谦劳三字自抑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日)

评点:如何使用有才无德者

谕纪泽(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

评点:持身可学王陶而不可学嵇阮

致澄弟(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评点:对父母官宜若远若近

致沅弟(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

评点: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花未全开月未圆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

评点: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致沅弟(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豁达光明之识与恬淡冲融之趣

致沅弟(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以方寸为严师

致沅弟(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评点: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致沅弟(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日)

评点:为文宜专从“简当”二字着力

致沅弟(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评点:识为主才为辅人谋半天意半

致沅弟(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评点:避挟长市恩之嫌

谕纪鸿(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不可挂大帅旗不可惊动官长

致沅弟(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

评点: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

致澄弟(同治二年九月十四日)

评点:鼎盛之际宜收敛

致澄弟(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子侄辈不能坐四抬轿

致澄弟(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四日)

评点:欧阳夫人带头纺纱

谕纪瑞(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评点:勿忘先世之艰难

致沅弟(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致澄弟(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日)

评点:艰苦则强娇养则弱

致沅弟(同治三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互劝互勖互恭维

致沅弟(同治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评点:每日总须略有抽闲之时

致沅弟(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

评点: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致沅弟(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

评点:八百里驰奏打下金陵

谕纪鸿(同治三年七月初九日)

评点:进身之始务知自重

谕纪泽(同治三年七月初十日)

评点:兄弟同日封侯伯

致沅弟(同治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评点:老九遭各方攻击郁郁不乐

致澄弟(同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评点:老九开缺回籍

致沅弟(同治三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新的使命

致澄弟沅弟(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评点:不望富贵愿代代有秀才

谕纪泽(同治四年闰五月十九日)

评点:夜饭不用荤为养生之道

谕纪泽纪鸿(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气势识度情韵趣味

谕纪泽纪鸿(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评点: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

谕纪鸿(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谕纪泽纪鸿(同治五年三月十四夜)

评点:不宜过于玲珑剔透

致澄弟沅弟(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评点: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谕纪泽纪鸿(同治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评点:风流名士曾广钧

致沅弟(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评点:求强在自修处不在胜人处

谕纪泽(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

评点:大家名作自有一种面貌神态

致沅弟(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评点:自请开缺辞爵

致沅弟(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夜)

评点: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评点:悔字诀助老九过难关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二日)

评点:波平浪静与掀天揭地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湘淮两军曾李两家联为一气

致沅弟(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评点:乱世处大位乃人生之大不幸

谕纪泽(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评点:二十三四聪明始小开

致沅弟(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评点:咬牙励志勿因失败而自馁

致沅弟(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评点:逆来顺受面对百端拂逆

致沅弟(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

评点:平生四次受人讥笑

谕纪泽(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评点:变柔为刚化刻为厚

致欧阳夫人(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评点:有盛必有衰

谕纪泽(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夜)

评点:散财最忌有名

谕纪泽纪鸿(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安排后事

致澄弟沅弟(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日)

评点:养生六事与为学四字

谕纪泽纪鸿(同治十年十一月)

评点:“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

试读章节

曾氏家书之精华在于与诸弟书及训子书,其为世所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曾氏的这两类家书,决非世人所常见的报平安道家常的书信,作书者乃抱着极大的责任心和殷殷企盼之情,以书信为函授教材,将自己的学问识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子弟。元好问诗:“鸳鸯绣取从头看,不把金针度与人。”而曾氏恰恰是在把“金针”度与子弟。世人在阅读这些书信的同时,也便轻易地获得了“金针”。二、曾氏的子弟几乎个个成才成器,日后或成为其事业的得力助手,或成为其家族的薪火传人。他们以自己的业绩验证了曾氏所传“金针”的效用。正如良师的光彩要靠高徒来衬托一样,父兄的家教也要靠子弟的成就来增添说服力。

在这两类书信中,数量多内容丰富的部分又属与弟书。它不仅展示了曾氏望弟成才的苦心,更表现了其儒家文化忠实继承者的道德风范。

在中国的家庭伦理中,长兄是负有保护教育弟妹的重大责任的,故历来有“长兄当父”之说。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长兄并非如此。他们爱子亲子,却对弟妹缺少关爱之心。因为儿女不仅是其财产事业的继承人,也是其生命的延续,亲与爱,是发自内心的,并不需要伦理的约束。而弟妹长大后,将自立门户,关系和情感只会越来越疏远。曾氏在大量的与弟书中所溢流出的兄弟之情,恰为世人所淡漠而为伦理所提倡,故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他的这些书信便成了极好的教材。

曾氏有四个弟弟,依祖父辈的序列排,分别为四弟国潢字澄侯、六弟国华字温甫、九弟国荃字沅甫、季弟国葆字贞干,与长兄相比,分别小十岁、十二岁、十四岁、十八岁。在后来的岁月里,除四弟在湘乡原籍经营家业外,其余三弟均投笔从戎。六弟在三河之役中战死,季弟在围南京时染瘟疫病死,九弟则成为打下南京的首功之人。从现存的照片来看,曾氏与其九弟面相极为相似,都是瘦削的长脸、鼻翼两边的法令既深又长、三角眼、扫帚眉。两兄弟同日封爵开府,又都死于南京两江总督任上。在中国近代史上,这种事实属独一无二。

这封信写在道光二十二年秋天,是曾氏全集中所收与弟书的第一封。此时曾氏依旧在翰林院供职,兼任国史馆协修,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小京官。

来到京师三年半了,曾氏的官位虽没多大迁升,长进却甚大,这长进主要体现在学问和见识上,而促成这种长进的,一来自师友间的启迪切磋,二靠个人的自觉自律。

中国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在获得功名之前,读的几乎全是八股试帖等闱墨文字,与真正的学问无甚关联。考取后便去做官,依仗的是手中的权力,腹中有无真才实学并不重要。所以中国封建官员,尽管绝大部分都经历过十年寒窗,但有真本事的人却微乎其微。李鸿章曾经这样评价过他的一个下属:“此人连官都不会做,可见无用。”虽说得刻薄了点,却是大实话。

曾氏中式后有幸在翰林院做官,给了他读书再学习的宝贵时间,也因为他较为明智,能够清醒地知道自己身上所存在的读书人所固有的这种弊病,从而自觉地加以深造。在朋友们的引荐下,他拜了两位老师。

一是湖南善化人唐鉴,即信中所说的镜海先生,此人当时官居太常寺卿。唐鉴给曾氏最重要的指导有两点:一为如何读书。唐鉴告诉曾氏,读经当专精一经,一经通则诸经通。又说,文章、义理、考据三门学问中,义理为首,义理精则文章精,经济之学亦在义理中。第二,唐鉴向曾氏指出,“静”字功夫最是要紧。若不静,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唐鉴又将所著《畿辅水利志》送给曾氏。这书属当时的所谓经济之学,即实实在在的于国计民生有用的真正学问。P9-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国藩家书(精)/名家名作精华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曾国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73530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53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2014147083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8
16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9: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