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华夏传播研究(第10辑)
内容
内容推荐
“华夏传播研究”是由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发起,是以探讨传播学中国化研究的旨趣,致力于建构有中国话语,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播学理论体系,以建构“华夏传播学”为根本目标。本书是“华夏传播研究”系列2022年的第二辑,也是整个系列的第十辑。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将联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继续在本书推出华夏传播史研究、华夏政治传播研究、华夏国际传播研究等栏目,全书拟收录10篇业内权威专家的相关论文和研究成果。该书对华夏传播学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福建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文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编有《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中华老学》等集刊,并主编有《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华夏传播学文丛》《经典与传播研究丛书》《两岸关系与海峡传播研究文库》《华夏传播研究论丛》等五套丛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华夏文明传播的观念体系、理论体系与当代实践研究”等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项目4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华夏传播学引论》《华夏传播研究:媒介学的视角》等著作30部,5次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华夏传播研究刍议》与《华夏传播研究丛书》出版二十周年纪念(主持人:谢清果)
传播学本土化早期的创新探索
传播存在论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再议
——《华夏传播研究刍议》发表二十周年近思
作为讽谏传播的物媒介、人媒介、讽谏环境媒介
——从《说服君主——中国古代的讽谏传播》谈起
华夏传播史研究(主持人:赵晟)
宋代的官方传播与基层社会控制——以榜文、粉壁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形式与功能:民国河北文学类期刊出版特色探析
华夏政治传播研究(主持人:张丹)
在讲好中国红色故事中构建中国红色文化国际话语体系
流动的“人民”——以清末民初杨度为中心的观念史考察
华夏国际传播研究(主持人:王婷)
“中国脸”的他者定义:西方时尚文化对中国面孔的再现偏好及其影响
共情传播视域下“象群北迁”的国际传播效果研究
——基于Twitter主流媒体用户评论的情感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
“外文缩略词”的跨文化衍生与传播:一个符号学试推
华夏传播思想研究(主持人:田素美)
罗盘有信:华夏科技传播媒介特性及时空观
眉目传情:人际交往中的华夏非言语传播论
华夏文艺传播研究(主持人:王皓然)
楚简书法艺术语言传承研究
老庄自然论及其影视传承
华夏“两创”研究(主持人:张宏峰)
数字技术赋能背景下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优化路径
文化传播:对话、路径与新文科建设
——以《文化与传播十五讲》为考察中心
媒介化时代礼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播
——以《中国礼中国乐》为中心的考察
华夏非遗传播研究(主持人:李海文)
廿年回顾:情感视域下中国非遗传播研究及其探索展望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综述
华夏传播课程思政案例(主持人:杜恺健)
从祭祀法器到权力象征:青铜鼎的媒介化考察
“家丑不可外扬”:中国传统家庭传播规训之诠释
“落叶归根也有期”:文化创伤、移民传说与想象重构
——洪洞大槐树传说的历史记忆研究
华夏传播学术动态(主持人:王婕)
从人到众、由人及物的媒介圣贤
——兼评《作为媒介的圣贤:中华文化理想人格的传播学研究》
在返本开新中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
——第十二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赓续精神继往开来
——2022年陈元光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播学术研讨会综述
精彩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会议上最引人瞩目的话语创新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同时,习总书记还多次强调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两相结合地看,需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指的正是全方位地落实好中国式现代化。就我们所从事的新闻传播事业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曲折征程与伟大成果凝练为好故事、好报道,通过各种媒体工具做好宣传工作,以期凝心聚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这也是我们统合国内人民群众的“四个自信”应对“两个大局”的最好依仗。当前的世界格局波谲云诡、暗流涌动,在许多政治经济学者看来“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已是正在进行时,以美国为首的一派势力正利用互联网媒介针对中国施加愈发肆意猖獗的认知战、思想战,其战场囊括从政治舆论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不断撕裂社会共识、制造矛盾对立。面对这样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扎好篱笆”做好对内的舆论宣传与统一战线工作,是我们应对各种舆论攻势的最有效手段。此外,习总书记还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路、富强路,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致富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康庄大道。”可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故事,也是面对世界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叙事的可靠路径,更是与西方势力争夺国际话语权并击溃其颠覆图谋的最有力武器。一言以蔽之,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故事讲好讲透,就是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真正实现了面向世界的中国式文明传播。
那么究竟应该哪些角度切入去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故事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学科的使命,正当从这五点概括出发,分别进行对应话语体系建构。话语当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建构,但出于前文述及的应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现实需要,笔者认为应当采取竞争性构建方法——即围绕五点概括指向的客观事实,用借鉴并超越西方式现代化所使用的概念来解释,在竞争性的中西对比中得到属于中国全新实践所对应的结论。通过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来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近现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所认知的现代化都是西方化的同义词或至少是近义词,换句话说只有亦步亦趋地模仿西方的政治经济体制,执行社会思想的改造方能实现现代化发展。但事实是西方式现代化的现有话语体系,是自其城邦制、小国寡民、单一民族文化等相关历史而来的。西方自身以“比较优势”“市场经济”“金融霸权”组成的西方式现代化话语,其形成的世界是人不断以肤色种族、性别对立、宗教背景而分裂的社会现实,是资产阶级隐没其中始终把持权柄,统治离散人口的世界。相比较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则是扎根于中国数千年广土巨族所形成的宏大叙事,是道德与规则协调统一的观念下形成的国家治理传统在新时代中国的重生。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不断统一、凝聚一体的规模带来的巨量正面效应。在此巨大规模的持续性发展之内,必然蕴含着关于民族团结、协调发展、应对危机的种种智慧与相关表述符号,借助中国特有的传播媒介如金石刻印、家训书信、礼物流动等方式形成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将其创造性地发掘并系统性地整理,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应有之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华夏传播研究(第10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谢清果//韩立新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516455
开本 16开
页数 3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23-02-01
首版时间 2023-02-01
印刷时间 202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692
CIP核字 2023025549
中图分类号 G219.2-53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