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哲学与人生(Ⅱ)(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

傅佩荣在教学、学术研究、写作、演讲等方面皆有卓有成就,著作甚丰。其作品深入浅出,擅长说理,范围涵盖哲学研究与入门、人生哲理、心里励志等。 此次结集的著作,体现了傅佩荣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能使读者吸取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丰富自我的人生。

《哲学与人生(Ⅱ)》将中西儒道会通,探寻人性本质与心灵自由。

内容推荐

人生就好像航海一样,如果你没有罗盘,就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罗盘就是哲学,哲学是对人生的经验做全面的反省。

我们可以向别人借这样的一个罗盘或指南针,参与许多伟大的哲学家的见解,也可以在自己的内心里启发这样的智慧。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这样的一个罗盘,只不过他不一定找到。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如果离开哲学的话,人生是盲目的,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目录

自序: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引言:中国有哲学吗?

 中国哲学之起源

 中国哲学的特质

 结论:使传统智慧再现生机

第二章 儒家的风格

 人文精神的觉醒

 人性向善论

 择善固执论

 儒家的价值观

 结论:人生的横向与纵向

第三章 道家的智慧

 儒家与道家的差异

 老子的道

 结论:以儒道思想作为生活准则

第四章 艺术与审美

 艺术家的界定

 创造力与潜意识

 艺术之审美效果

 结论:透过艺术了解生命

第五章 宗教与永恒

 对宗教之批判

 从信仰出发

 宗教的条件

 宗教之高级与低级

 迷信的特色

 结论:观想永恒的奥秘

第六章 教育与自我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

 人生四大领域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

 结论:活在当下,珍惜高峰经验

第七章 文化的视野

 文化之界定

 文化之内涵(结构)

 现代人的考验

 中华文化的理念

 结论:文化的未来展望

试读章节

其次,到了春秋时代,传统的政治结构开始崩解,于是好学深思的人勇于提出新的理念来说明宇宙与人生是怎么回事。庄子(公元前369—前286)是战国时代的道家代表,他的著作申有一段话,描写“古代”(哲学家出现之前)的状况。他说:“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庄子·天下》)意思是:“古代的人真是完备啊!他们配合神明,取法天地,抚育万物,调和天下,恩泽推及百姓,明白治国的根本原则,也不疏忽法度的末节,不论时间空间上的任何领域,事情上的小大精粗,他们的功用都无所不在。”

随着此一理想世界幻灭之后,各家各派的学者竞相发表言论,意图引动风潮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当时声势较为显赫的有六家,就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其中又以前三家特别值得留意。譬如,儒家以理性而温和的态度,希望通过经典的诠释而“承先启后”;道家则有“革命派”之称,因为他们主张“以道取代天”,由此避开天与天子(人间帝王)之间的复杂纠葛,重新恢复自由思考的无限领域;墨家则有“保守派”之称,因为他们依然坚持相信“天志”,认为上天希望看到人间和乐,同时人们必须学习“兼爱”,以无私与无差等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墨家团体不仅保守,并且强人所难,以致到了秦汉之后就失传了。

法家思想在战国末期大为盛行,最后还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不过,此派的重点在于取得现实世界的成功,侧重手段之效用,而忽略“以人作为目的”的立场。秦朝二世而亡,亦与此直接有关。譬如,法家以韩非为代表,他一方面师承儒家的荀子,另一方面以《解老》、《喻老》来诠释道家老子的思想,这两种不同体系的哲学糅杂之后,无法形成一套体大思精的系统,以致在谈及宇宙与人生的问题时,程度既有限,说法又牵强,到了后世就无法持续吸引人才,加以发扬光大了。

此外,名家强调名实关系与修辞辩论,虽有趣味但大多止于“言谈”层次,对实际人生并无影响。而阴阳家在汉代虽有辉煌时期,但其思想局限于具体形质的宇宙,却又辅以灾异之说,以致在天象与人事之间逞其聪明,乃日益远离理性之途,成为历史陈迹了。

因此,只有儒家与道家演变而为中国古代两大学派,从此一路左右并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基本心态。直至今日,一谈到中国哲学,立刻跃上舞台的即是儒家与道家。不过,这两派哲学并非凭空出现,在它们之前的一千多年,中国已经拥有两套思想系统,可以称为中国哲学之“起源”。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中国哲学之起源

关于中国哲学之起源,我服膺业师方东美先生(1899—1977)的主张,认为早在儒家与道家出现之前,中国人在理念上已经肯定了一套永恒哲学与一套变化哲学。这两套哲学有如火车的双轨,使中国民族长期存续发展。那么,它们如何构成相辅相成的双轨?

首先,人为万物之灵,其灵在于觉知自身的处境:一方面是在时间之流中,思索如何面对刹那生灭的变化;另一方面,又想辨明自身存在的意义,亦即理解此一短暂人生究竟有何目的。一个文化传统,如果侧重前者,就会强调因应变化,顺势而行,求取今生今世最大的成就与利益。历史上许多帝国皆在极盛之时,种下败亡的因素,最后沦为考古学所研究的遗迹。那么,如果侧重后者,情况又会如何?会凸显其信仰层次的建构,争千秋而不争一时,因为企盼来世之报应而能够忍受此世一切苦难。这样的民族往往具有鲜明的宗教性格,但是也因而可以绵延不绝。印度人与犹太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印度人的传统信仰是印度教,配合种姓制度的社会结构,相信轮回转世之说,因而在承受苦难的能力上高人一等。他们重来世而轻此世,重修行而轻享乐,不易与人为敌,自然也没有亡国灭种之虞。犹太人相信惟一真神,更深信自己是真神之选民,因此历经三千多年的颠沛流离,还惨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浩劫”,却依然存续下去,并且多难兴邦,培育出来的杰出人才,在人类心智与灵性的领域闪耀光芒。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重永恒而轻变化。试问:谁愿意保有宗教信仰而在现实世界一筹莫展?谁不希望两者兼顾,相互搭配而持盈保泰?中国古代就达成了此一理念。或者更可说是:中国能够从文明古国一路发展,历经数千年而不坠,正是因为先圣、先贤以其高明的智慧,在这两方面有所建树。代表永恒哲学的,是《尚书》中的《洪范》,代表变化哲学的,是《周易》。我们以下分别介绍之。在介绍这一部分的资料时,将会引述不少原典,若能耐心读完,则所领悟的不只是古人的智慧,也将是我们省思自己人生时的美好借鉴。P5-8

序言

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谁来上是重要的。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于次要地位,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他是一个证人,学生看见他便相信了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这样一个教师当然不会拿着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给学生上课,他必须自己编教材,在其中贯穿着他的独特眼光和独立思考。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我还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没有门户之见,在他的课程中做到了两个打通。一是打通各个精神领域,讲哲学而不局限于哲学学科,分别列出专章论述神话、艺术、宗教、教育对于人生哲学的特殊贡献,把人生问题置于文化的大视野中来考察。二是打通中西哲学,西方的重点放在苏格拉底和存在主义,中国则着重阐述了儒道二家哲学的内在理念及其价值,博采众家之长,在建构现代人生哲学时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

人们是否赞同本书中的某些具体观点,这丝毫不重要。一个优秀哲学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我对哲学课的最低和最高要求是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使他们约略领悟到哲学的爱智魅力,但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哲学教学的结果是南辕北辙,使学生听见哲学一词就头痛,看见贴着哲学标签的门就扭头,其实那些门哪里是通往哲学的呢?因此,在向读者推荐本书的同时,我期待我们通识课程的改革,从而出现一批真正能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的哲学教师和哲学教材。

周国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哲学与人生(Ⅱ)(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佩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37727
开本 32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3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3
14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