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新媒体科技传播案例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研究室2021年课题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剖析,同时辅以案例信息的补充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新媒体科技传播案例集。本案例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公共卫生行动中的新媒体科学传播(模式)研究案例、媒体融合视域下科普媒体产品未来形态研究案例、县级融媒体中心科技传播能力研究以及科普中、短视频内容分析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研究,以期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技传播提供新的发展方向与思考。 作者简介 钟琦,女,中国科普研究所媒体科技传播研究室研究员。从事科普研究14年,主要参与过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研究、科普信息化研究等,2009-2014年创立并连续举办六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个人研究方向:科普场馆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围绕社会热点开展的科普活动及评估、媒体科技传播等。主要研究成果:2002-2008年出版共7本《中国科普报告》;2009-2013年出版共5本《(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报》;2007-2010年出版共4本《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评估报告》;并出版了《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理论探索》《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文集》《馆校结合·科学教育与新媒体》等。 目录 第一章 科普产品新形态 在地资源助力科普夜游,打造地域专属科普景观 格致论道:科普讲演新形式,超媒叙事强联动 创新设计与技术融合,塑造科普文创新形态 依托前沿大科学装置,搭建科普与研究中控平台 娱乐与教育有机平衡,实现科普与游戏无界融合 技术驱动虚实场景融合,构建沉浸式科普展演空间 第二章 科普短视频 共青团中央:结合热点,运用新形式、新手段传播科学精神 不刷题的吴姥姥:在悬念与互动中讲解科学知识 果壳视频:实验展示,科学解读 妈咪说:设置共鸣,完善认知,巧辟谣 没啥用科技:以诙谐幽默的话术讲述严谨理性的科学知识 模型师老原儿:结合社会主题日,填补公众认知空白 李永乐:一块黑板玩转科学知识 科普中国:四步法则让科技知识成为流行 第三章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科技传播 以新媒体发力,平战结合开展科技传播 织密科技传播网,新媒体服务教育名城创建 三项硬核举措,助推全国科普示范县成功创建 打好科技传播组合拳,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聚焦疫情防控,做好“融媒+科技”大文章 找规律定措施,科学精准传播疫情防控知识 勇担防震减灾使命,科技传播惠民生 借力援疆资源,科技传播服务百姓入民心 加大媒体与业务融合,成功孵化“黄埔政法融媒” 视科技传播为己任,彰显新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媒体科技传播案例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钟琦 |
绘者 |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51505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0 |
出版时间 | 2023-02-01 |
首版时间 | 2023-02-01 |
印刷时间 | 2023-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76 |
CIP核字 | 2023002831 |
中图分类号 | G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