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满城尽带黄金甲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唐玄宗到宋太祖,一场席卷晚唐五代的乱世风云。《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作者再掀新史书阅读狂潮。本书并非唐朝的帝王将相史,而是以公元880年黄巢进入长安为引子,选择相关的人和事,来真实地还原唐朝衰落直至灭亡的历史。生动通俗的语言,华丽流畅的文笔,富有情感的描述,大气恢弘的气度。其中既有精彩的故事,又有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对人性的剖析,使读者在好读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步入中国历史的长河。

内容推荐

晚唐风云,残云动荡,罕见盛事,预览危亡。大业未成支离破碎,再现晚唐极盛至极衰的转折点。日薄西山的唐朝末世,跌宕起伏的风雨悲情,权臣相斗的险恶嘴脸,哀鸿遍野的乱世悲怆,莫测难解的痴情枭雄,演绎苍凉雄放的时代悲歌。

目录

第一编 风雨之飘摇

第一章 脚底抹油的天子

一 僖宗出逃:黄巢起义

二 玄宗出逃:安史之乱

三 代宗出逃:吐蕃入侵

四 德宗出逃:泾原兵变

第二章 皇帝的宝座不好坐

一 僖宗与田令孜:从阿父到对手

二 玄宗与高力士:是君臣也是伙伴

三 代宗与李辅国:该用时用该杀时杀

四 文宗与王守澄:是君臣也是仇人

第三章 进退两难的大臣们

一 侯昌业之死

二 欲挽狂澜的王叔文

三 被刺杀的大唐宰相

四 郁闷的李商隐

第二编 生死之较量

第四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

一 黄巢的理想

二 被逼上梁山的庞勋

三 王仙芝起义

四 黄金甲下的长安城

第五章 黄金甲渐黯渐淡

一 长安血战

二 朱温情爱之谜

三 黄巢的败亡

四 朝不保夕的唐昭宗

第六章 为龙为虎亦成空

一 万里烽火灭的张义潮

二 英雄立马起沙陀

三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四 天下角逐兴亡中

后记

本书大事简要年表

附表

试读章节

在李训出逃的同时,仇士良指挥宦官率禁兵千余人,对在京师的公卿百官与吏卒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中书、门下两省及没有逃走的金吾士卒被杀死六百多人,皇宫内“横尸流血,狼藉涂地,诸司印及图籍、帷幕、器皿俱尽”。宰相舒元舆等也被逮捕下狱,遭到严刑拷打,被逼自诬谋反。李训家被劫掠一空,京城的无赖们也趁火打劫,整个长安鸡犬不宁,京师被搅得天翻地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

李训出离京城后,投奔终南山僧人宗密。宗密与李训有旧交,欲给他剃发为僧,但众僧徒不同意,李训只得离开山寺,在奔往凤翔的途中,被盏屋镇遏使宗楚所擒获,械送京师。押送到昆明池的时候,李训怕被送到神策军中受到酷刑折磨,最后一次施展了他的滔滔口才,成功地说服押送者,斩下他的首级送往神策军。之后,宰相王涯等与甘露之变毫无关系的人也都被杀,死者达几千人。

长安血流成河的时候,郑注正带着亲兵依照约定出发。行至扶风县境时,听说李训已经失败,郑注立即返回凤翔。

我们可以分析下郑注此时的心理。显然,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他的下场将会跟李训一样。其实,郑注此时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赶紧逃跑。然而,郑注却没有跑。不但没有跑,反而在家里静静等待,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

仇士良控制了京师局势后,立即派人持密敕给凤翔监军张仲清,命他立即杀死郑注及其亲信。张仲清也是一个大宦官,他得知京师发生了巨变,心中恐惧,六神无主。押衙李叔和为他献计,建议以召郑注议事为名,将其诱来,事先设下伏兵,一举杀死。张仲清依计而行。

郑注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不会不知道这是一场鸿门宴。出人意料的是,他不但欣然赴行,而且当李叔和要求他将亲兵留在外面的时候,他还完全照办。这只能说明一点,郑注来之前就完全想好了,他是来讲和的,也就是说,他想象以前投靠王守澄那样,重新投靠张仲清。他本来就是个江湖人物,是个赌徒,为了身家性命,他愿意再赌上一把。而且他有这个自信,也有这个本事,他滔滔不绝的口才不但曾经使他化险为夷,而且平步青云。

郑注进来后向张仲清恭顺地见礼。张仲清也很客气,请他落座,然后叫人上茶。这让郑注看到了希望,他礼节性地端起茶,打算喝完一口就开始大展辩才。然而,就在他举杯饮茶之际,他身后的李叔和抽出刀来,当场杀死了他。郑注临死前的心理,应该是壮志未酬的悲哀吧?他的一生,经历了不少惊涛骇浪,他原本靠宦官进身,之所以孤注一掷,是希望靠诛杀宦官获得更大的晋身。然而,到头来他也没能闯过这最后一关。

P85-86

序言

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唐朝历时二百八十九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久而又特别重要的朝代,它对之后中国的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唐朝连同宋朝,是继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达到了最顶峰,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全盛”景象。“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百官各有职守,诸事各有仪程,唐玄宗每日临朝审断是非曲直,如同流水一样顺畅。天下大治,海内歌舞升平。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丝绸之路可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由四川、西藏、云南可进入南亚;由河北经辽东可到达朝鲜。广州和泉州则是沟通日本、马来半岛、阿曼湾和波斯湾的两大港口。亚洲各国的商人、僧侣和学者不断来到中国学习,当时的长安成了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无不受到唐朝的深刻影响。可以说,开元盛世不仅在唐朝,甚至在古代中国,都是公认的黄金鼎盛的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君德消政易,宰相专权误国,边将包藏祸心。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持续达八年之久。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境况因之而急转直下,从此一蹶不振。

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割据,内廷宦官专权,朝中朋党相争,边疆报警不已。唐宪宗重振皇权、削弱藩镇,出现短暂的“中兴”。然而,在纷繁的矛盾中,藩镇连兵可使朝廷流亡,宦官弄权能够废立皇帝,强盛的唐帝国没有能够再度辉煌起来。自唐懿宗起,“国有九破,民有八苦”的状况愈演愈烈。民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唐朝廷步入了名存实亡的绝境。各地节镇相互兼并,形成新的瓜分格局。

唐朝末年,局面日益恶化,以致民变蜂起。公元880年,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杀入唐朝京师长安,即所谓“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黄金甲”过后,长安这个曾经包容万千的城市,已经变得支离破碎,人心也在惶恐不安中变得游离。公元884年,黄巢兵败身死,大业未成。然而,他的“黄金甲”却引发了一系列的动乱与战争,中国陷入历史上又一次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中,各路藩镇军阀混战,暴力决定一切,黑暗不见天日。等到一切重新安定下来的时候,唐朝已步入日落黄昏。

当唐帝国国力鼎盛时,连西方罗马帝国也无法望其项背。罗马帝国覆灭后,就再也没有罗马。而唐帝国灭亡后,中国还在,后面还有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这现象无疑值得思考,正如钱穆先生所言:“这是中国历史最有价值最堪研寻的一个大题目。”

本书并非唐朝的帝王将相史,而是以公元880年黄巢进入长安为引子,选择相关的人和事,来真实地还原唐朝衰落直至灭亡的历史。人始终是历史的主体。本书并非从常见的描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视角来直接展示唐王朝的波澜壮阔和风云变幻,而是选择了唐朝末年农民大起义和藩镇割据混战作为大背景,选择了大背景下有代表性和关联性的人物,以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发展为主线,通过讲述在动荡的局势下人物的喜与悲,来展示唐朝灭亡的前因后果,从而折射出历史长河中那些不能湮灭的时代特色。

值得强调的是,本书的侧重点是还原唐帝国覆亡的经过。在日薄西山的唐朝末世,在那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人物都登台亮相,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然而,他们最后无一不是以失败的命运收场。读者看到的内容可以说是一本人物大失败的总结,悲而不壮,只有悲剧、悲哀、悲凉和悲怆。这些必然与偶然因素结合下导致的失败,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失败,还折射出大时代的气息,个体无不成为大背景下的牺牲品。

生动通俗的语言,华丽流畅的文笔,富有情感的描述,大气恢弘的气度,是本书的几大特色。其中既有精彩的故事,又有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对人性的剖析,使读者在好读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步入中国历史的长河。

特别要提到的是,后世史书始终只是冰山一角。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本书有大量作者自己的推敲,包括历史人物的心理变化、当时局势戏剧性演变的内因等。本书的定位是介于正史与历史小说之间的小品文,作者在完全尊重正史的前提下,力图通过更人性化的角度来讲述一段人的历史,借此来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徐江

2006年8月于北京

后记

我前年(甲申年)完成了一部关于明末清初风云历史的书,这便是去年2005年出版的《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书面世后,许多读者给予我热情的鼓励,这使我这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倍受鼓舞,也给我之后的创作以极大的信心。

我去年写过一本关于“安史之乱”的历史书。因为这一段治乱兴衰的历史,历来为人所重视。唐玄宗在位的前期,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他在位的后期,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社会大动乱爆发。在唐玄宗的身上,充分表现出一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安史之乱”实际上是唐朝由极盛走向极衰的转折点,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说,也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自从安史之乱后,从整体文治教化的辉煌而言,中国就开始了长期的向衰,即使后来的朝代曾有短暂的武功强盛或疆土扩大,但于整体却是不足道的。书成之后,心绪一直难平。唐朝是封建王朝最鼎盛的朝代,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朝国力最鼎盛之时,连罗马帝国也无法比拟。但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帝国覆灭后,就再也没有罗马。而唐朝灭亡后,中国还在,后面还有宋、明、清。这显然证明,唐朝超越罗马帝国的,还不仅仅是国力,应该还有更深层的东西。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开始关注“安史之乱”之后的历史,想再写一本关于唐朝灭亡的书。无疑,黄巢大起义是最好的切入点。

黄巢年轻时曾多次参加科举,却名落孙山,他由此题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以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充满豪阔的英雄不羁之气,气势之大,为诗中所罕见。公元880年,黄巢终于率农民起义军杀人唐朝京师长安,实现了他“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理想。

尽管黄巢没能只手摧毁唐朝,但唐朝却在他失败后急剧崩溃,并由此而引发了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南北朝、十六国以来的又一次社会大动荡。可以说,黄巢是唐朝的直接掘墓人。于是有了这本《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里要特别感谢刘太荣先生对我创作的鼓励,感谢吴海涛、傅跃龙编辑专业而细致的工作,感谢海南出版社领导和杨力虹女士的热心指导和关照,使本书顺利付梓;同时还要感谢那些在我博客上留言的热心读者。

吴蔚

2006年8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混乱的历史在作者的笔下清楚地表达出来,且时有新意,让人感到阅读历史也是轻松的事情。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徐葆根

有史有实有激情,吴蔚的作品非常耐读。

——书生网总监 熊军

这本书清晰地写出了乱世的风云和沧桑,苍凉和悲怆倏然而来,令人感慨万千。

——中央电视台制片人 徐江

向来史书都为男子所著,女子作史往往流于细节,过于主观。这位吴蔚女士则不然,其视角之全面,思维之深刻,远非寻常著史人能及。

——网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满城尽带黄金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318457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9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29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