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菲特投资金律
内容
编辑推荐

巴菲特被喻为“当代最成功的投资者”,他创造了纯粹靠投资成为巨富的股界传奇。吕叔春编著的《巴菲特投资金律》将为读者奉上巴菲特最有价值的8条投资商律,系统地阐述他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实践,并结合大量投资界案例加以分析,极具可读性。此外,巴菲特精辟而深刻的言论,也会在瞬间激发读者的灵感,读者定能从中获得启发,学到更多的投资经验。在本书的最后,我们精选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投资法则和获利秘诀等,文字简洁而深刻,可谓字字珠玑!

内容推荐

《巴菲特投资金律》由吕叔春编著。

《巴菲特投资金律》讲述了:沃伦·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玛哈市,被称为“股神”、“奥玛哈的先知”、“奥玛哈的圣贤”。他从小就极具投资天赋,十几岁的时候,对股票的敏感程度就超过了他的父亲——位非常富有经验的股票经纪人

19岁时,沃伦·巴菲特遵从父命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老师——著名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1962年,巴菲特与人合伙的公司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是巴菲特的私人资产。1964年,巴菲特的私有资产已经是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1965年,巴菲特收购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企业,从这时起,巴菲特正式开始缔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伯克希尔王国

巴菲特目前拥有约620亿美元的净资产,曾问鼎全球首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不按常理出牌

 一、不预测市场走势,不相信股评家

 二、不担心经济形势,不理会股票市场的每日涨跌

 三、忽视所谓的多头和空头市场

 四、相信直觉,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

 五、在别人小心谨慎时勇往直前

第二章 利用市场的非理性

 一、市场决非总是有效

 二、战胜市场先要战胜自己

 三、战胜市场的秘诀:忽视短期波动,购买未来

 四、利用市场情绪,把握投资机遇

 五、应对保险业的非理性

 六、高明之处在于从通货膨胀中获利

第三章 选择超级明星企业

 一、把自己看成企业分析家

 二、寻找回报率高的企业

 三、投资升值潜力大的杰出企业

 四、投资消费者独占型企业

 五、能力圈原则:不熟不买,不懂不做

 六、重视投资企业的管理层品质

 七、寻找卓越企业简单而有效的三种方法

 八、集中体现巴菲特选股原则的企业:吉列与可口可乐

第四章 评估企业价值,做价格合理的生意

 一、安全投资智慧: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

 二、经济商誉比有形资产更“值钱”

 三、公司越稳定,估值越可靠

 四、越保守的价值评估越可靠

 五、投资永不亏损的秘诀:安全边际

 六、理想价位买进

 七、买价决定回报率高低

 八、乘虚而入,优秀公司的危机是投资的好时机

第五章 集中投资,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一、精心选股,集中投资

 二、准确评估风险,发挥集中投资的威力

 三、集中投资,快而准

 四、集中投资的秘诀:估计成功的概率

 五、集中投资的最大优势:长期收益率高

第六章 “短炒”变“长持”——巴菲特的投资智慧

 一、巴菲特长期投资的动机

 二、持有优秀股票的时间越长,总收益越大

 三、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决定持有的态度

 四、“长持”让交易成本变低

 五、长期投资的关键:借助复利的威力

 六、“长持”让税后收益最大化

 七、频繁交易造成巨额财富损失

八、警惕长期投资的盲区

第七章 抓住恰当的套利机会

 一、移花接木,从中取利

 二、评估套利条件,慎重地采取行动

 三、格雷厄姆的套利公式

 四、通过并购套利使小利源源不断

 五、把握套利交易的原则

 六、巴菲特规避套利风险的方法

 七、巴菲特式风险套购概率论

第八章 进退之道——在买之前就知道何时卖

 一、巴菲特卖出股票的法则

 二、在买之前就知道何时卖

 三、退出时机

 四、甩掉损失,让利润增长

附 录

 一、成功投资者必须具备的10个条件

 二、巴菲特投资的条法则

 三、巴菲特十大非常投资理念

 四、“5+12+8”的获利秘诀

 五、巴菲特的止损理念

 六、巴菲特年谱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不预测市场走势,不相信股评家

分析市场的运作与试图预测市场是两码事,了解这点很重要。我们已经接近了解市场行为的边缘了,但我们还不具备任何预测市场的能力。复杂适应性系统带给我们的教训是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

——沃伦·巴菲特

任何对沃伦.巴菲特略有所知的人都知道他对预测的立场是清楚明了的:不要浪费你的时间,不管是经济预测、市场预测,还是个股预测,巴菲特坚信预测在投资中根本不会占有一席之地。在他投资生涯的四十多年里,他获取了巨大的财富和无与伦比的业绩,他的方法就是投资于业绩优秀的公司,与此同时,避免因推测未来的市场走势而给投资者造成诚惶诚恐甚至是灭顶之灾。巴菲特说:“事实上,人的贪欲、恐惧和愚蠢是可以预测的,但其后果却是不堪设想的。”

格雷厄姆说:“离华尔街越远,你就越会怀疑那些所谓的股市预测或时机。”伯克希尔.哈萨威(Berkshire Hathaway)所在的奥玛哈离纽约那么远,巴菲特不相信所谓市场预测是很合理的事。巴菲特无法预知短期内股价的变动,也不相信有谁可以做到这一点。长久以来,他对预测的感觉是:股市预测专家存在的唯一价值,是使算命先生更有面子而已。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88年的股东大会上说:“对于未来一年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预测。我们深信对股票或债券价格所做的短期预测根本是没有用的,预测本身只能够让你更了解预测者,但对于了解未来却毫无帮助。”

“我不知道股市明天、下周或者明年会如何波动。但是在未来的10年甚至20年里,你一定会经历两种情况:上涨或下跌。关键是你必须要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利用,千万不要让市场误导你采取错误的行动。查理和我从来不关心股市的走势,因为这毫无必要。也许这还会妨碍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铺天盖地的股评中,股评家经常说股市或某只股票有上涨的动力、下跌的压力等,巴菲特建议投资人千万不要相信股评家:“投资人期望经纪人会告诉你在未来两个月内如何通过股指期货、期权、股票来赚钱完全是一种不可能的幻想。如果能够实现的话,他们也根本不会告诉投资人,他们自己早就赚饱了。”

巴菲特认为,市场与预测是两码事,市场是在变化的,而预测是固定不变的,预测的固定不变只会给分析市场的人以错觉感。

许多投资者仅使用历史评估方法或模式来决定股票什么时候便宜,什么时候贵。但历史评估方法的缺陷是他们对周边一切的依赖性。这就是说对个股的衡量取决于某一特定经济环境:某股的资本回报,某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战略实施。换句话说,历史模式只有在公司和行业发展的环境与评估方法建立之初的环境相似的条件下才会奏效。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与以前相比,不仅各个公司本身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投资者用来比较他们的指数也截然不同了。

股票市场里有成百万的投资者、商人和投机家,他们做出几十亿个决策,而股市就是对这些决策累计行为的反映。所有决策都是独立于他人做出的。每个人对市场的看法都是片面的,但都基于大致相同的信息。当所有这些能因彼此相互作用时,一个市场就形成了。但我们无法仅依照对个案调查而对市场的未来进行预测。在复杂适应性系统里,总体的力量比部分之和要大得多。有时,部分行为形成一种趋势。然而,由于每个单一能因仅有有限的知识,每个人都看到了趋势,但没有人能解释趋势是由什么引起的。由于市场上的所有能因都彼此呼应,一个价格趋势就形成了。正是这个趋势带领人们进行各种预测。

投资人能否依靠猜测市场走势而获利?基金经理人关注市场、分析个股,能否胜过股市整体表现?过去多年众多研究报告已经证明,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美国基金经理人输给了指数。换言之,投资人只要买入指数基金而不必去管它,每年还会胜过大半的全职基金经理人。这也难怪最近几年来“指数基金”在美国逐渐流行。毕竟,如果给钱请人来全职管理、分析之后,还输给简简单单的被动性指数投资法,为什么还要花费昂贵的基金管理费呢?

微小的变化总是在悄无声息地改变市场。令投资者感到害怕的是,旧的趋势的崩落丝毫没有预兆。投资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被卷了进去,因为所有的信息投入都小到不足以引起投资者的重视。

投资者总是信心十足地认为某种股票或某种市场从整体上将回落到平均域(平均域是一数学概念)——它将跟随某种可预测的定数格局走。但平均域是不稳定的,它基于众多投资者的不同预测的决策之上,而这些投资者又根据其他决策不断调整自己的决策,所以平均域总是在不断移动变化。巴菲特说:“许多投资者认为市场只是一个简单的域性状态,但实际上市场是非域性的、复杂的、适应性的。只有当市场突然停止运作时,预测者的系统才有用武之她。”P3-5

序言

沃伦·巴菲特(Warren E·Buffett)被喻为“当代最成功的投资者”。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富豪,比如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以及软件大王比尔·盖茨,他们的财富都来自某些产品或发明。巴菲特却是个纯粹的投资商。他白手起家,仅仅依靠股票和企业投资,就成为当今世界顶尖级的富豪。

从巴菲特1965年接手伯克希尔·哈萨威至2006年的41年间,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到布什执政,无论经济是繁荣还是不景气,无论股市是牛气冲天还是低迷疲软,巴菲特在市场上的表现从总体而言是非常优秀的。二战后,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投资组合的年均收益率却达到了28.6%的水平。巴菲特奥秘无穷的独特投资哲学和投资理念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每年都有许多人像圣徒朝圣一样赶到奥玛哈,聆听巴菲特的投资分析,把他说的每句话都奉为经典。仅仅为了取得与巴菲特共聚午餐的机会,段永平就付出了六十多万美元的代价。巴菲特的投资动向一直被许多投资者视为不可多得的财富。

令许多投资者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巴菲特本人并没有写过一本专门的著作来详细而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投资理念及其投资实践(虽然曾有人整理过他的一些投资观点及年报汇编,甚至有很多美国的作者曾专门收集巴菲特的言论出版发行。研究巴菲特的著作也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真正懂得巴菲特的人有多少呢?)。巴菲特将自己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做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巴菲特从一文不名到富可敌国,依仗的是对“基本面”的分析利用,是他的“老实本分”(他的同行们却热衷于发明数理模式,甚至聘请天体物理学家,用两个星体相撞的计算方式来进行“赌博”),而不是技术分析、内幕消息的巧妙利用。市场对巴菲特的理性投资行为也予以高额回报。

一位具有哲学家气质的投资人,多年以来一直特立独行,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蔑视并回避了许多常人难以抗拒的诱惑(这些诱惑后来大都被证明是巨大的灾难),他拥有的金钱数额足以让世人疯狂,而他仅把钱当做实现他梦想的副产品,这就是巴菲特——个被上帝赋予了黄金头脑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菲特投资金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叔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0607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4.8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