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纸铐
内容
试读章节

他微微点点头:“你们到水库工地体验生活之后,我接着来体验了一阵子。我担任过两年工程指挥部的党委书记,这你不知道吧?……你说的许屏,是你们这批美院毕业生中,唯一要求留在水库的,不是么?”

我点点头。

“你有许多年没有和许屏往来了吧!”

“打从分手之后,就没有来往过。”

“许屏以后的情形你都不清楚哕?”

我从李燃的目光里,品出了一点蹊跷。

“这位许屏很有艺术才气吧!”

“在我们班上,他是高才生。艺术感觉极好!”

“这个评价不是你现在当上副市长之后,有意表示的豁达大度吧?”

“我还有点儿自知之明。”

“既然是你心里佩服的一个人才,而你自己又是他的班长和领队,居然三十年来一点儿也不知道他的情况?”

我怎么解释呢?迎着李燃的带点儿责备的目光,我只好歉疚地苦笑了一下。

沉默了半晌,李燃用很轻但却很沉重的声调说道:“许屏犯了罪!”

我一怔:“他犯了什么罪?”

“行凶杀人!”

我头脑里嗡地一响,手脚顿时有点儿发冷,许屏和我尽管不是太熟的关系,但怎么也无法把他和杀人行凶联系在一起。我讷讷地不知道该如何问,问什么。

“幸亏没有把人杀死,但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

“是在六七十年代那场运动中?”

“如果是那个时候发生的事情,我还能为他说上几句话。”

“那是在什么时候?”

“偏偏在‘运动’之后!”李燃轻轻叹口气,声音很苍凉,夹着点儿歉然,“嘿,偏在那场大动乱刚刚结束之后不久!不久!……”

“许屏现在在哪儿?”

“你想去看望你的老同学?”李燃的目光很奇特,似乎在追索我的心理的真伪。

“允许我去探望他么?”

“一个副市长想看望一个犯人还能不允许么?”

我和他的目光对视了片刻,至少他看出了我的真心诚意,便抬起手,指指水库中一个影影绰绰的岛子:“许屏就在那个岛上。”

汽艇驶进了一个壶形的山口。

汽艇朝湖心驶去。本来清澈的湖光山色被浪涌搅得一片混沌,正如我此时的心思。我已经没有了游兴。

P12-13

目录

《纸铐》赋

A.副市长丁南北

B.朱兢芳

C.副市长丁南北

D.朱兢芳

E.副市长丁南北

F.钟 嫂

G.副市长丁南北

H.朱兢芳

I.副市长丁南北

J.洪总工程师

K.朱兢芳

L.伍素碧

M.副市长丁南北

N.李 燃

O.钟 嫂

P.朱兢芳

Q.副市长丁南北

R.朱兢芳

若干年后的两封信

S.朱兢芳

钢锉将军

序言

萧马先生的小说《纸铐》即将出版,要我写一篇序。

我与萧马先生是忘年交,这序是不可以不写的,所以我承诺得特别爽快。

步入中年以后,我大约已写过七八篇序了。既为名人书写过序,也为当年的知青朋友、文学新人以及各行各业热爱文学创作的人士们的书写过序,还为自己大学老师的小说写过序。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为萧马先生的小说写序,却是非常情愿而且非常高兴的事。

因为我们之间的友情在那儿摆着。

友情之于性情中人,是没法儿排除不论的呀。

他说:“我已金盆洗手多年了,竞忽然地心血来潮,重操旧业,既不图名,也不为利。只不过心中仍有些对世事的感慨,渐渐积成块垒,也就重新踱上一吐为快的老路了。除了台湾方面的编辑,你是大陆第一个,也肯定是唯一接触这校样的人。我希望听到你坦率的评价。”

他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

而我,确实也想看这位沉寂了近十余年,曾经是中国文坛中的老作家究竟写了些什么,怎样写的,写得如何……

粉碎“四人帮”后,大陆文坛复苏,各省作家很快集结为阵容,纷呈风骚。故当年文坛上有“湘军”、“陕军”、“鲁军”、“皖军”之说。

“皖”,自然是指安徽。

而安徽作家中的三位代表人物,是陈登科、鲁彦周、萧马。

我当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任编辑,曾到安徽组稿。陈、鲁、萧皆北影文学部密切联系的作家,我与他们亦都有友好的接触。

记得三十余岁的我,还曾陪萧马先生到安徽某煤矿体验过生活。午夜惊逢矿井下瓦斯爆炸。突闻警报声凄厉,立即起身加入营救。在黑漆漆的、危险还可能随时发生、瓦斯的有毒气味儿尚浓的深井下,我接近了塌方现场。在我前边一人,因身躯胖大,不易从塌方后尚存的空隙钻过,正欲奋力搬起一巨大的煤块……

我说:“我瘦,让我先钻过去!……”

那人一回头,是萧马。

我钻过去后,劝他不要再往我这边钻了,而他却终于将那一巨大的煤块搬开了……

我们是最先到达井下事故现场的人中的两个,营救工具便是双手……

自此,我们的关系更友好了。

萧马落户北京后,不知何故,竟悬笔不“耕”了。这一悬,就悬了十几年。

不都说“大隐隐于市”么?给我的感觉,他是决心要隐个终生了。初时,他住北影家属区,我住北影院内,见着的时候很多。每见,他必说又读了我的哪一篇小说,并坦陈他的读后感。他对世事看得很深,很准确,常有精辟之语。而反问他在写什么时,他则淡淡地,业外人似的一笑:“不当作者了。只想当一个有水平的读者。”或说:“我热爱生活本身甚于热爱文学创作。”

他爱养花、爱收集工艺品、爱听音乐、爱养鱼。他竞能将几条手掌大的热带鱼养到一尺多长!像观赏鱼之精!我每到他家去,听着音乐,一边与他聊天,一边观赏他家巨型鱼缸里的大鱼。

我调儿童电影厂后,去他家的次数少了。但我们的家仍离得很近,也就是十分钟的路。每年的春节,照例互相通电话拜年,或者,我去他家看望他……

悬笔十余年的他竞又写起小说来!这是我万万料想不到的。  坦率地说,我心里甚至还有点儿挺不是滋味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呀!

近年,其实我心里一直暗暗将他当做榜样,思忖着哪一天也学他,彻底罢笔,也来个隐于市,平平静静地过市民生活,了却一生……

他怎么突然地就又写起小说来了呢?而且一出手便是长篇!

这萧马!

萧马先生这一篇小说内容并不复杂,没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人物也相当集中,属于娓娓道来的那一类——今天,一个当年毕业于美术专科学校,叫丁南北的男人,被任命为某市副市长。新官踌躇志满,意欲在一项旅游工程的开发中大显身手。旧地重至,引出了对他的同学许屏的回忆。许乃当年宗教徒般酷爱雕塑艺术的青年。气质和艺术观上,都有那么点儿接近米开朗琪罗。万万料想不到的是,三十年间许屏一直未离开当地,并且“文革”中一直是“思想劳改犯”。“文革”后又成了杀人未遂的刑事犯。副市长丁南北的惊诧,自然比我对萧马先生又写小说了这一事实产生的惊讶更甚。于丁南北,岂止是惊诧,还是惊愕。这是小说的一个悬念。围绕这个悬念,通过包括许屏妻子在内的几个人物多角度多侧面的回忆,剥出了“文革”中一位艺术青年苦难遭遇的真相。由这真相,又抖出一个“文革”中的事件,那就是,当年不少人都被戴过“纸铐”……

什么是“纸铐”呢?——一张纸,撕两个圆洞便是了。

“自己把手伸进去!”

于是人就失去了自由。从形状上讲,“纸铐”似乎更接近“纸枷”。京剧《苏三起解》里苏三戴过的那种枷。当然,武松、林冲也戴过。但当年人人都是苏三,不见武松,不见林冲。人人都比苏三还苏三。因为,想那苏三,屈打成招之后,是一直要翻案的,一直不肯承认有罪的,一有机会就要力陈清白的。而当年那些戴“纸铐”的人,却是都要装出罪有应得的样子的。那些人中有艺术家、大小官员,还有倔强不屈的许屏。“文革”结束了,获得了“解放”的形形色色的人们,竞皆对“纸铐”事件讳莫如深,闪烁其词。因为“纸铐”的“发明”者又官居要位,大权在握了。这使戴过“纸铐”的某些人,宁肯一相情愿地想象那只不过是当年的一场“游戏”。有一个人不愿如是想象,便是许屏。他认为自己有权讨个说法,并且冲动地那么做了。结果与人扭打起来,使对方受了皮肉之伤。而对方是“纸铐”之“发明”人的儿子,于是成了“杀人未遂”的刑事犯……

正当副市长丁南北以及市长李燃“策划”使许屏获得释放,以用一技之长之际,许屏死在了服刑中……

“纸铐”这一作为小说题目的细节,使我联想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陆名著《红旗谱》中的一个细节——农民的暴动失败了,暴动参与者朱老星逃亡天津途中,被警察纠拿住了。他被处死前所受的刑罚是“举高粱秆儿”——高粱秆儿自然是很轻的东西,人的双手将它举平并非难事。但是,人又能举平它多久呢?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稍一举斜,便有皮鞭抽身,那又是怎样的情形?终于手臂麻木,垂落无力再举时,便要被拉出去砍头了——当谁被明明白白地告之此点,那么所受的就不仅是体罚,也是精神的虐待了……

戴过“纸铐”的人们,也遭受过类似的虐待。没有皮鞭抽身,也断不至于被拉出去砍头。“纸铐”是自己用纸撕成的,双手是自己伸过纸窟窿去的,而且并没人监视。命自己戴上的人的声音,也并不凶吼厉喝。而是那么的平静,仿佛商场售货员指点顾客应该到哪里去付款……然而人人都失去了自尊。都唯恐听到“自己戴上”的话后,戴之太迟,戴之不久。怕它被雨淋湿了,怕它被腕挣破了,怕纸窟窿撕得大了,戴着的双手比戴铐自由。于是,竟有人预先预备下可撕成“纸铐”的结实的纸,练习撕成标准的、真铐之环那么大小的纸窟窿。为的是一听到“自己戴上”的话,即刻以绝对顺良的态度戴之……

而这,无疑是戴过“纸铐”的人们三十年讳莫如深的原因。

悬笔多年的萧马先生,又写出了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

然而,我认为,更加发人深省的,是戴过“纸铐”的今人,对当年事的种种复杂的心理。当他们明白旧话重提显然影响着自己现在的利益时,便对当年事不但变得态度暧昧不明,不但变得讳莫如深,而且企图掩盖真相了。尤其发人深省的是许屏的儿子在他死后给生母写的一封长信。那信又可以看成是中国大陆第一代“新新人类”的“异类宣言”,玩世不恭的宣言。既对历史玩世不恭,也对现实玩世不恭。只有一点显出超乎寻常的“成熟”,那就是对地位和金钱的占有。与父亲许屏那种过去时的中国青年相比,下一代真是老谋深算极了啊!老谋深算极了乃是因为人生理念简单极了。那理念可以一言以蔽之日——恶者全胜,恶者通吃,只要恶得高明。

许屏是艺术至上的。

朱兢芳是爱情至上的。

这样的一对夫妻,生出一个玩世不恭的儿子,是否遗憾呢?

假如有人认为遗憾,那么我认为,他或她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规律,太缺乏常识。

那规律是这样的——一个企图靠乌托邦式的理想支撑的社会,一旦遭到人为的苦难之劫,其后往往必然有一个精神虚无的时期。玩世不恭的一代,将普遍在这种时期诞生和繁衍。重新结构起一个社会的精神的骨架所需的年头,注定了比原先编织那种鸟托邦式的理想的年头,以及其后所遭到的苦难之劫的年头——加起来还要长……

悬笔十余年间,显然的,萧马先生仍是一个思想者。

而他向我们奉献发人深思的小说,便也是注定的了。

他这一代中国作家简直难以写出别种样的小说。

这是他们的文学之“命”。

也是他们的文学中“毒”现象。

他们肯欣赏别种样的文学,但是他们几乎从来也没有过创作别种样的文学的经验。《纸铐》的问世是我预料之外的;《纸铐》的内容是我预料之中的。

幸而萧马先生尽量未写得过于沉重……

内容推荐

《纸铐》由萧马所著,《纸铐》内容并不复杂,也不存在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人物描述相对集中,文中用娓娓道来的语言讲述着一个叫丁南北的男人,被任命为某市的副市长,新官上任踌躇满志,意欲在一项旅游工程的开发案中大显身手。重回旧地的丁南北,也使他回忆起了过去那段特殊岁月里所遭遇的人和事。那个年代所特有的产物也跃然于纸上,浮现在读者的面前。

编辑推荐

《纸铐》由萧马所著,透视动荡岁月下的人格颠覆,剖析一代人的精神苦痛与彷徨,命运蹉跎,轮回几度,激荡起一幕人生起伏的悲欢大戏。

一个叫丁南北的男人,被任命为某市的副市长,新官上任踌躇满志,意欲在一项旅游工程的开发案中大显身手。重回旧地的丁南北,也使他回忆起了过去那段特殊岁月里所遭遇的人和事。那个年代所特有的产物也跃然于纸上,浮现在读者的面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纸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11582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3: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