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形式句法研究--走向新描写主义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秉承新描写主义精神,以现代句法语义学为理论工具,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对汉语论元的分布与选择、话题与子话题结构、名动之分、量化、体貌、否定、疑问、焦点与辖域、孤岛现象、反身代词约束与指称、完句条件及显著性和局部性运算等问题做了微观句法语义分析和研究。研究对象除现代汉语外,还包括上古汉语。本书以新描写主义的“解剖麻雀”之法,从多个侧面对上古汉语传世文献中的一些疑难语句所涉及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等问题做了细颗粒度的刻画描写和分析。
本书适合语言学专业,特别是对理论语言学、句法语义学、汉语语法学、上古汉语句法、跨语言比较句法、语言获得、句法语义接口等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和学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胡建华,语言学专业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云山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领域涉及理论语言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儿童语言获得、心理语言学、跨语言比较句法、上古汉语句法等。论文刊于Nature Human Behaviour、Linguistics、The Linguistic Review、Journal of Pragmatics、Lingua及《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世界汉语教学》《外国语》《现代外语》《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语言研究》《汉语学报》《外语研究》《外国文学》等期刊。最近出版的英文著作有:Prominence and Localityin Grammar: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Wh-Questions and Reflexives(Routledge,2019)。
目录
第一部分 作为经验科学的形式语言学:走向新描写主义
第一章 作为经验科学的形式语言学:思想与方法
1.柏拉图问题
2.儿童语言获得与可学性问题
3.归纳法与类推法在解释上的局限性:抽象的必要
4.经验科学中的数据与理论
第二章 什么是新描写主义
第二部分 论元的分布与选择
第三章 题元、论元和语法功能项:格标效应与语言差异
1.汉语主宾语的选择自由
2.格与语言差异
3.格与主宾语的浮现和解读
4.结语
第四章 论元的分布与选择: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
1.理论思考
2.原型理论及其问题
3.题元的允准与连接:局部性与显著性之间的交互作用
4.非常规语序与题元
5.进一步的讨论
6.结语
第五章 “他的老师当得好”与论元的选择: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
1.引言
2.移位分析的一些问题
3.基础生成还是转换生成?
4.复杂谓语与受事主语句
5.南北差异与主宾不对称
6.论元选择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
7.结语
第六章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论元和宾语:从抽象动词“有”到句法-信息结构接口
1.问题
2.一个形式处理方案:从动词的句法投射到句法和信息结构接口
3.讨论
第七章 宁波话与普通话中话题和次话题的句法位置
1.引言
2.宁波话和普通话中与次话题有关的语言事实
3.次话题与VP嫁接
4.话题的允准与语言间的差异
5.结语
第八章 孤岛条件与话题化中名词词组的允准
1.引言
2.孤岛条件
3.反例
4.名词词组的允准
5.结语
第三部分 名动之分
第九章 句法对称与名动均衡:从语义密度和传染性看实词
1.引言
2.语义密度与传染性:汉语是一种形容词性语言
3.名动之分的内在性
4.结语
第四部分 量化与焦点
第十章 否定、焦点与辖域
1.引言
2.否定的辖域
3.否定的对象
4.普通话否定词“不”的句法地位:从与东干话否定结构比较的角度看
5.结语
第十一章 完句条件与指称特征的允准
1.引言
2.完句成分的范围
3.指称特征的允准
4.结语
第十二章 焦点与量化
1.“都”和“只”的右向量化与焦点
2.右向量化与事件变量
3.“都”和“常常”的句法位置与量化对象
4.结语
第十三章 A-不-A疑问算子与量化副词的转城
1.VP嫁接
2.INFL嫁接
3.在INFL和VP之间
第十四章 量化副词与动态助词“了”和“过”
1.量化副词与“了”和“过”:问题的提出
2.量化副词和动态助词的量化对象与辖域
3.结语
第十五章 指称性、离散性与集合:孤岛中的疑问句研究
1.引言
2.孤岛内疑问词的解读
3.疑问句的形成
4.结语
第五部分 约束与指称
第十六章 约束B原则与代词的句内指称
1.引言
2.约束B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
3.约束B原则的作用范围:题元结构
4.结语
第十七章 NP显著性的计算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指称
1.引言
2.基点度、主题性与反身代词的指称
3.题元等级与反身代词的指称
4.新格莱斯语用理论与反身代词的指称
5.自我归属与反身代词的指称
6.NP显著性的计算与反身代词的指称
7.结语
第十八章 汉语复合反身代词与英语反身代词比较研究
1.引言
2.汉语复合反身代词与英语反身代词的约束特性
3.显著性和局部性
4.汉语与英语中的限制等级
5.阻断语
6.结语
第六部分 上古汉语句法
第十九章 “因不失其亲”的句法及其他:从句法语义分析到语用推理
1.引言
2.“因不失其亲”的句法
3.从关联理论看所谓的错简——“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辨惑
4.结语
第二十章 《秦风·无衣》篇诗句的句法语义及其他:对一种以并联法为重要造句手段的动词型语言的个案分析
1.引言
2.“袍、泽、裳”是动词
3.附着词与“无衣”的句法结构
4.“與、同、偕”也是动词
5.“岂日无衣”之言外之意的否定
6.余论:并联法造句
第二十一章 从跨语言比较视角看《诗经》“于V”结构:“王于兴师”“王于出征”的句法语义及其他
1.“于”有无语义?
2.解读“于”的关键之一:王是否亲自出征?
3.解读“于”的关键之二:王是否等于天子?
4.“于”与GO
5.“于”与英语中的a-前缀
6.结语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形式句法研究--走向新描写主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建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232067
开本 16开
页数 4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4-01-01
首版时间 2024-01-01
印刷时间 202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618
CIP核字 2023215406
中图分类号 H146.3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5: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