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在山野(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精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先平是中国国内第一位在大自然探索40年的作家,他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誉为“东方之子”,他被尊为“中国现代大自然文学之父”。在四十年的探险中,经历了重重危险,但也见识了普通人所不能见识的动植物、大自然的奇特和优美。

《爱在山野(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精品集)》里配有刘先平夫妇所拍摄的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景色,堪称一绝。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在让孩子获得文学阅读的愉悦的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这对日渐远离自然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尤为重要。

内容推荐

刘先平所著的《爱在山野(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精品集)》是一部适合儿童阅读的中篇儿童文学作品。一对热恋中的黑麂伴侣为了爱情,“竟以生命相许”,生命的光华拂去了视野的盲区,让我们看到了野性钟爱的纷繁、热烈、无私、崇高……绮丽的风光下,似水的柔情让我们见识到了动物之间同样有着伟大的爱与取舍。这是一部讴歌大自然、讴歌野性之美的大自然文学作品集,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壮美。

目录

黑麂告状

发现长脚的蛇

是女王领导相思鸟迁徙?

遭遇浩浩荡荡的野猪群

猪蛇大战

重阳岭上人家

小张不像猎人

女贼很漂亮

发现情况

狼嗥惊心

月夜狩猎

野兽找药

粪粒中的情报

跟踪的学问

刻在树干上的宣言

决斗

下吊弓

双重间谍

我最喜欢猜心思

爱的呼唤

刘先平四十年大自然考察、探险主要经历

试读章节

我连忙拿起报纸,头版上果然有条大标题:《黑麂告状》。该版报道了前天傍晚,突然有只黑麂一头闯进了某县长的家中。家人的惊叫,引得下班在家的某县长连忙出来察看。

原来是一只浑身是血的黑麂在客厅气喘吁吁,东躲西藏。县长一边叫家人赶快关门,不要再惊动它,一边打电话给野生动物保护站。

不久,保护站的人到了。这时,黑麂已摇摇晃晃地靠在沙发边上,呼吸急促。保护站的王工程师小心翼翼地靠近,轻轻地抱住黑麂,黑麂也乖巧地躺到了他的怀里。

据王工程师初步检查:黑麂后腿、臀部有三处伤口,以臀部的一处伤口最大、最深。从伤口的状况来看,这只黑麂是在遭到豺狗的袭击后,无奈中,采取了最本能的办法——冲向居民区,以求得人类的保护。动物学家说,动物原本和人类就是朋友,弱小动物在危急时刻,这种记忆在遗传密码中常被激活,让它们投向人类寻求友谊的庇护。

黑麂是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常绿阔叶林带和落叶常绿阔叶林带,喜爱那里郁闭良好、地面潮湿、耐阴植物较多的环境,以及丰富的食物资源。

这只黑麂为何在这个季节突然来到了低山区?难道又遭到豺狗的围攻啦?据王工程师说,原因可能是原栖息地的森林遭到破坏,迫使黑麂到低海拔地区觅食;再者就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禁猎后,草食动物的种群逐渐得到恢复;对肉食动物来说,食物丰富了,这几年豺狗的数量一直呈增长的趋势,使黑麂、梅花鹿等草食动物天敌增加,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

意味深长的是,这位县长正好是分管林业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群众在评论这件事情时,有的说是“黑麂上访”,有的说是“黑麂状告生态失去平衡,给它带来灾难”。

据悉,某县长已指示保护站尽快调查有关生态情况,并将于近期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受伤的黑麂经过治疗后,已于昨晚送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享受特护。王工程师说:“黑麂只是受了皮肉之伤,目前尚无生命之忧,估计一两星期就可康复。”

李老师知道我曾参加过对黑麂的考察,有着一段特殊的因由。去年5月,我们还一道去过s县,准备去与江西交界的南山探访古杉木群落和黑麂。县保护站的人员说,那边封山后,这两年五步龙、金环蛇、眼镜蛇又多了起来,你的《蛇趣》写的就是那边,还不知道那些家伙的凶险?这个草木葱茏的季节,路都没有,谁敢进去?

我不死心,准备和李老师单独去。李老师虽然有时胆小,但这么多年随我在山野中跋涉,只要是我定下的事,她到最后总是说“嫁鸡随鸡嘛”,绝对与我同行。  但最后他们还是想尽了办法没有让我们去成。

这只勇敢、机智的黑麂,以及那位记者的文思,成了我们俩一晚的话题,我们同时决定,尽快赶到S县去参加考察。这主要是因为它勾起了二十多年前我和黑麂的一段缘分。

P2-P4

序言

生态道德的缺失,是造成生存环境危机的肇因之一。

感谢大自然!在四十年的山野跋涉中,大自然给予了我最生动最深刻的生态道德教育。因而无论是我创作的描写在大熊猫世界、相思鸟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还是我描写的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的奇遇,我都在努力宣扬生态道德,呼唤生态道德在人们的心间生根、发芽。

环境危机重压着这个世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人们纷纷追究其原因,并寻找济世的良方。实际上,环境危机就是生态危机。

建设生态文明可以让中国为世界树立榜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呼唤着生态法律的完善、生态道德的树立,以从根本上消解环境危机,保护、营造良好的生态。

法律和道德是一切文明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几千年来,我们已拥有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法律及道德规范,却缺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辞海》对“道德”的释义是:“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论和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手段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态。”这足以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根本未纳入“道德”的范畴,生态道德缺失;抑或可以说,生态道德根本没有进入我们的观念。这是认识的失误。

“生态”一词的出现,至今不过二百来年的历史,而对生态与人、与生存环境的紧密关联的讨论,在时间上则是更近的事情。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认识人与环境方面的重大失误,更加说明了树立生态道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果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道德的观念,就无法建设生态文明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正是生态道德的缺失带来了环境危机。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根本没有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法律也严重滞后。因而,人们对大自然进行无情的掠夺,无视其他生命的权利,任意倾泻垃圾;没有预后评估、监测的科技滥用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让生态失去了平衡。这些行为招来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直到危及人类本身的生存时,人类才迫不得已地去重新审视其与自然的关系,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和生态道德的重要性才得以凸显。生态道德与其他道德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它强调、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亟须建立人类针对自然的行为规范,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消解环境危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命题之一。

相比较而言,树立生态道德比制定、完善生态法律,有其更为艰巨的一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而道德则是公民应具有的修养和品质,是自觉的自我约束。当然,对法律的遵守,也是完善修养和道德的表现。法律可以明令从哪一天开始执行或终止,但同样的方法并不适用于道德。例如,有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却并不违背法律。这大概也就是媒体纷纷设立“道德法庭”的原因。生态道德在全社会的树立,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任务,需要经历启蒙和培养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甚至可能是终生的。它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和努力。

四十年来在大自然的考察,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让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树立生态道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四十年前我所描写的青山绿水,现在已有不少变得面目全非: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了,很多小溪小河都已退化或干涸,有些物种消亡了……

记得1981年我第一次到西部去,云南的滇池,四川的岷江、大渡河、若尔盖湿地所具有的美丽而壮阔的景象,让我心潮澎湃。现在,滇池早已被污染,变臭。2007年10月,我再去川西,走过岷江、大渡河流域,看到到处在建水电站,层层拦江垒坝。在一个山村水电站工地,村民忧心忡忡地诉说:“大坝建成后,村前的小河就会干涸,到哪里去找吃的水啊?”这种只顾眼前的利益,无序、愚蠢地“改造自然”的行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早有显现。我国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泥炭层最深达9米,它在雨季吸水,枯季溢水,l000克干泥炭可吸蓄8千克至12千克的水。它是黄河上游的蓄水库,蓄水量相当于三个葛洲坝。枯水季节,黄河水的30%(一说40%)由这里补给。但在20世纪人类曾挖沟沥水采掘泥炭,现在湿地已大面积退化为草原,沙化、鼠害严重。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有摄制组在这里拍摄红军战士过草地的场景时,竟然无法找到可以让演员深陷其中的沼泽,只好人工制造。如此,黄河屡屡断流,当然不足为怪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污染给整个生物链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让人类的健康、生命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中国五大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的代表,是人口最为密集地区的生命线,号称“鱼米之乡”。但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其中的太湖、巢湖已是一湖臭水,根本无法饮用。其他的也都面临着湖面缩小、水质被污染等生态恶化问题。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缺失了感恩,缺失了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对自然缺失了道德,自然也会还之以十倍的惩罚!

我曾立志要为祖国秀丽的山河谱写壮美的诗篇,但只是短短的二三十年,我所描写的山川河流不少都已成为“历史”和“老照片”。

我曾冒着种种的危险和艰难,在野生动植物世界探险,无论是描写滇金丝猴、梅花鹿、黑叶猴,还是红树林、大树杜鹃,都是为了歌颂生命的美丽,但总是见证着生命的悲壮——它们在人类的猎杀和砍伐下苦苦挣扎。就连每年要进行一次宏伟生育大迁徙的藏羚羊,或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麝,或是山野中呼唤爱的黑麂,都无可避免地遭受着厄运。它们生存的空间正被人类蚕食、掠夺。

这使我产生了无限的忧伤和愤怒,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呼唤生态道德的树立,也更寄希望于孩子——他们是人类的未来。

正是大自然的生存状态,激起我决心在一些作品之后写下后记,为过去,为未来,立此存照。

四十年来,大自然以真挚、淳朴和无比的热情,接纳了我这个跋涉者,倾听我的诉说,抚慰我的心灵,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是山川湖泽,还是野生动植物世界的生灵,都是我的朋友。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是生态道德最基本的范畴。

我们来自于自然,与自然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早期的人类对自然是顶礼膜拜的。很多的部落,将动物的形象作为图腾。我们的祖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曾有过很多智慧的表述,如“天人合一”、盘古开天地的创世记传说等,至今仍是经典。

从世界教育史考察,对自然的认识,一直是教育的最基本、最经典的内容,它为我们讲述天体、气象、山川、森林、环境和资源等。我们的祖先曾以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作为人生的启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培植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但这种优良的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淡化或消失。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活生生地切断了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系。现在城里的孩子不知稻、麦为何物已不是怪事,甚至连看到蚂蚁也会发出惊呼。缺失生态道德的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自然失去了“自然”,更为可怕的是使孩子们也失去了自然。

我希望用大自然探险奇遇,还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激活人类曾有的记忆,接通人类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让他们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同时启迪他们智慧的成长。请千万不要忘记,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也是知识之源,人类正是在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才使得科学技术发展到辉煌灿烂。即使到今天,生命的起源仍是最艰难的命题。

道德是一个人的品质、修养、不朽的精神;道德力量的伟大,犹如日月星辰。我一直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在山野(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精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先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610617
开本 32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8
CIP核字 2015287669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