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从三次历史对谈到自我革命)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以大历史观视角,阐述了三次 “历史对谈”提出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观点,新中国成立后,党一直坚持对 “三次对谈”的探索与实践;同时,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民主新路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本书具体内容有:“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从延安到西柏坡;新中国成立后,党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解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三次“历史对谈”的探索与发展;从“历史对谈”到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回答;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体系建设;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实践创造;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两个答案的历史互动与新时代的赶考之路;等等。
目录
第一章 “甲申对”———“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
一 提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
二 《甲申三百年祭》的发表
三 “甲申对”对党的前途命运的警鉴
第二章 “窑洞对”———“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一 党的七大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二 “窑洞对”的提出
三 中国共产党能跳出历史周期率
第三章 “赶考对”———“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一 新中国成立前,如何做好执政准备的忧思
二 “赶考”前的教育
三 “考个好成绩”
四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理论与实践升华
第四章 从延安到西柏坡,对三次“历史对谈”的首次回答
一 三次“历史对谈”的精神内核
二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再次转移
三 进行新的理论探索与创新
四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后,对破解历史周期率的解答
一 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实践
二 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举措
三 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次“历史对谈”的理论与实践提升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回答“历史对谈”的新贡献
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回答“历史对谈”的再次探索
三 党的十六大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回应“历史对谈”的系统总结
第七章 新时代为回应“历史对谈”对民主新路的守正创新
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
二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意义
三 从人民当家作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
四 “三次对谈”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启示
第八章 坚持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回答
一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
二 两个答案的历史互动
第九章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
一 以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
二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三 党的二十大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四 二十大党章修正案增写“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第十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具体实践
一 知行合一,创造性推进
二 制度重构,为推进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
三 实现自我革命理论自觉、行动自觉和制度自觉
第十一章 把新时代伟大自我革命向纵深推进
一 筑牢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的思想基础
二 增强推进自我革命的自觉性
三 增强自我革命的坚定性
四 为纵深推进自我革命提供历史启迪
后记
序言
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是关系党千秋伟业的
一个重大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
制度的兴衰成败。党史上事关党生死存亡的三次“历史
对谈”,让我们把中国共产党赶考能否成功的焦点落在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上。一百多年来,党在领导伟
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也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毛泽
东与郭沫若的“甲申对”,警醒中国共产党对腐败问题
的重视。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 中,毛泽东给出了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
政府”。进京赶考之前,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
出“两个务必” 思想,再次强调要保持党同人民的血
肉联系。
1949年3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乘车离开西柏坡
前往北平时,两人的“赶考对” 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
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 形
成的客观标志和关键节点。“赶考精神” 包含着深刻
的思想内涵。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西
柏坡考察之时指出: “它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
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
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
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
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
三次“历史对谈” 丰富了毛泽东给出的第一个答
案的深刻历史内涵与现实逻辑。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
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
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
止人亡政息。
勇于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监督是内在一致的,都源
于党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
接受人民监督,党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
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
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共产党人只有做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才能本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检视自身、常思己过,
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做斗争;才
能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
腐蚀,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才能让人民信赖我们、支持
我们,真心实意帮助我们改正缺点,坚定跟着党一起奋
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
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致力于的社会革
命。社会革命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所在,自我革命是共产
党人的职责所系,二者相互依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
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
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
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二十大党章总纲中,增写“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容。这一要求
,深刻揭示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伴相随、互促共进的
辩证关系,集中体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
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
高度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穿越百年风风雨雨,多次在危
难之际重新奋起、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打不倒、压
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
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这本书的一
个突出特点是,以大历史观视角,梳理从三次“历史对
谈” 到自我革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解读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
依旧的成功密码。三次“历史对谈”的故事警醒中国共
产党要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始终
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
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始终成为伟大
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导语
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和强调加党的建设这一“伟大的工程”,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都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监督,没有党的自我革命,就没有伟大事业的发展。本书作者多年深耕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从党史上三次“历史对谈”谈起,梳理了党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及在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维度中,探索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历史经验与重大意义。两个答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奥秘之所在。
本书可作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学习用书,促进党员干部树牢廉政意识,淬炼优良作风。
精彩页
甲申对:《甲申三百年祭》的发表
在延安,对《甲申》的评价却是另一番景象。
毛泽东从《新华日报》上读到该文,立即看出它关于李自成功败垂成教训的叙述,在历史转折关头对中共全党的教育意义。
4月18日、19日两天,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了《甲申》,并在编者按语中称它“科学地解说了历史”,指出国民党御用文人对《甲申》的“围剿”,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只是“增加了郭先生文章的历史价值而已”。5月,延安新华书店总店又出版了《甲申》单行本。
5月20日,即《甲申》发表后两个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第一部所作的讲演中,明确把《甲申》列为学习材料。他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第一次是在1927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到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忘记了国民党将要袭击我们。结果犯了陈独秀路线的错误,使这次革命归于失败。第二次是在1930年。红军利用蒋冯阎大战的条件,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李立三路线的错误,也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损失。第三次是在1931年红军打破了第三次“围剿”,接着全国人民在日本进攻面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更严重的路线错误,使辛苦地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第四次是在1938年。抗战起来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和陈独秀路线有某些相似的错误。这一次,又使得受这些同志的错误思想影响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甲申》,要求党员, “首先是高级领导同志,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与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的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8月下旬,周恩来从延安托专人给重庆的郭沫若带去《甲申》和《屈原》(郭沫若著的历史剧) 的单行本。郭沫若收到后当即给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一致函,感谢他们的鼓励和鞭策。下文便引自毛泽东给郭沫若的复信,其中有论及《甲申》的内容。
  大示读悉。奖饰过分,十分不敢当;但当努力学习,以副故人期望。武昌分手后,成天在工作堆里,没有读书钻研机会,故对于你的成就,觉得羡慕。……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议,恐怕太累你。最近看了《反正前后》,和我那时在湖南经历的,几乎一模一样,不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那样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此次抗日战争,应该是成熟了的罢,国际条件是很好的,国内靠我们努力。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恩来同志到后,此间近情当已获悉,兹不一一。我们大家都想和你见面,不知有此机会否?
……
毛泽东高度评价《甲申》,说它具有强烈的现实考虑。《甲申》发表的1944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胜利的前夕,在《学习与时局》中,毛泽东便提出加强城市工作、争取全国胜利的问题。在即将来到的胜利面前,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考验。而经过多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确实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希望早日获得胜利以松一口气的思想苗头和厌战情绪。《甲申》所述李自成起义军进北京后,若干首领生活腐化,不注意巩固边防、不讲究政策和策略、脱离群众、忘记潜在的危险等,对将面临进城考验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敲响了警钟,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时,时局急剧变化,形势错综复杂,措施稍一失当,就会影响全局。所以,毛泽东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说自己的心情是: “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正基于此,毛泽东说郭沫若的史论、史剧(如《屈原》)“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同时提议郭沫若写一篇太平军的经验。洪秀全、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军在攻入南京建立天朝后,几乎是犯了和李自成同样的错误:生活腐化、内部不和、脱离群众。
毛泽东熟读史书,历来重视以史为鉴,而《甲申》恰好是一面与中国革命现实相契合的明镜,引发毛泽东对党的前途命运的深思。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同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吸取李自成的历史教训,避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甲申》一直被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当作戒骄反腐的重要学习材料。这对中国共产党吸取历史教训,提升党性修养,避免历史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从三次历史对谈到自我革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登才//张明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78631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24-01-01
首版时间 2024-01-01
印刷时间 202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386
CIP核字 2023105229
中图分类号 D262.6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