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伯随笔》是一部集文学、史学、哲学、政治谋略、东西方思想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东游漫录》《其他文章》章节主要涉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天真烂漫谈》章节是一个儿童读物专栏,关心儿童教育的可以从这个专栏读起。《征途剪影》章节涉及重庆大轰炸期间的防空洞生活。《财会剪影》章节涉及第三次全国财会会议史料、花絮。《读书札记》章节涉及上古典籍点评,主要与巴蜀有关的人物、名胜、山川地理等。
图书 | 崔敬伯随笔(上下) |
内容 | 内容推荐 《崔敬伯随笔》是一部集文学、史学、哲学、政治谋略、东西方思想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东游漫录》《其他文章》章节主要涉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天真烂漫谈》章节是一个儿童读物专栏,关心儿童教育的可以从这个专栏读起。《征途剪影》章节涉及重庆大轰炸期间的防空洞生活。《财会剪影》章节涉及第三次全国财会会议史料、花絮。《读书札记》章节涉及上古典籍点评,主要与巴蜀有关的人物、名胜、山川地理等。 作者简介 崔敬伯(1897-1988),1927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1930年留学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1934年加入国立北平研究院(中科院前身),任院长秘书及财政主任。先后任燕京大学、北平大学、中法大学、中央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中央政治大学、湖南大学等教授或兼任教授。 目录 东游漫录 去国之悲 渤海湾中 扶桑晚日 旅楼月夜 最高的使命 民族性完成之四阶段 镰仓道上 隔壁诗声 德川家康之隽语 扶余王之憧憬 出了茅塞之谷 血泪之痕 光自东 “一桥”踟蹰 巨人片影 红恐怖的夸大 心的波纹 十字坡前 一个曲解 思想宽容的好例 迷之透视 鲈蟹之语 “无产文艺” 乡心 “知”的普化运动 史的观照 诗人之再生 田园的幻梦 枫林余响 怆恨之感 天真烂漫谈 致小朋友 推己及人 前人栽树 天真烂漫 勇于担责 童言无忌 自然为美 谁知盘中餐 保护环境 财会剪影 有雨此有财 天时不如地利 还是人和 人和高于一切 漫话田赋 有诗为证 说省 江上数峰青 征途剪影 生活即战斗 风雪万重山 长亭更短亭 燕市到渝州 存诚即守真 晓月忆卢沟 尽量下乡去 标语回文锦 天下第一桥 清风泛五车 凌危且再战 孤月此心明 无人不自得 机敏和勇敢 翘待雨和雾 有雨万事足 盛夏草木长 山城新雨后 瓦砾有洞天 完课且欣然 徙宅忘其妻 忆敦刻尔克 居安不忘危 仕而优则学 我亦有三余 草庐漏亦足 人洞拾零 错节盘根惯 公退随笔 公退随笔(小引) 生活与趣味 标语在餐厅 饮者与标准美 直道而行 直捣黄龙 直与真 忆书城 北望 还我书城 释生趣 生趣以外 释谐趣 苦亦有趣 释昧 广味 导之以和 当歌 听歌 战争与人性 寻源爱仁 征吴之谏 孝直若在 关侯得失 缚鞭督邮 落凤坡前 阴平凿道 即从巴峡 西城晚眺 夜郎佳话 丁东院 夜郎曲 其他文章 读了《物的根据和解释》以后的几个直观的感想 拉斯基论罗素 鉴赏贤于批评 河北局面的改变 萧伯纳——现代最大的强壮剂 崔敬伯先生之嘉言 辩证法是可骇的么? 礼让与斗争 宽容与不屈 无产哲学之史的素质 为精神的独立而奋斗的布鲁诺 “客观”浅释(一) “客观”浅释(二) “客观”浅释(三) 多事与无事 文化与客观 发挥国殇之精神 十一月七日 忆战场 释陪都建设 可尊敬的湖南精神 教育之师表作用 人才消长与均权政治 为天下重河北 献身教育者的自任 面对着下代的苦难 安定天下与安定一方 不忍人之心与政 政治之窍——取和与 悼政之先生 爱护人民,保全文物 国家与青年 豪门赞 政治家的风度 谈谈“精简节约” 迎人民政协 道德的阶级性 再没有贫与富的对立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对我生财 种田人靠天,生意人靠骗 《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节选) 中国税务系统历任主要领导人名录 存目 端节忆屈原(原文不清晰,略) 李衡贤助(原文不清晰,略) 释争 导争 射义 公平竞赛 善争于政 有容 警报来时 夜袭之下 又是疲劳 相忍 容忍 过节 风雪驱车 自井探奇 对己控诉 无腔爱咏 意境不隔 人生三境 断肠人在天涯 风雷有余怒 无我之境 客观与文化 客观与意识 从军乐 南开精神 南开话旧 教学三F 小学回忆 小学教材 蒙以养正 教材与时代 教学与客观 读书与做事 多务与读书 谈版本 书的爱好 书的搜集 书摊巡礼 读书与识解 三国人才之盛 曹魏之兴 仲谋冰鉴 伯符雅量 江东友道 重庆赞 蜀奇赞 蜀汉晚盛 武侯与客观 街亭之失 樊城之守 赤壁之役 武侯之操守 曹魏选士 徐邈清学 三国之幽默 辞岁 迎春 三国之幽默(二) 三国之幽默(三) 战乱与读书 壮悔 纳诤 骄奢 慎赏 宏奖 选公 闻识 女范 卜规 戒盈 明责 却介 风骨 服善 谦实 忆战场 行恕 趣人翼德 趣人左慈 妙术华佗 爆竹声中 桃符与屠苏 火树星桥 春正忆童时 野台子戏 元夜夺昆仑 春梦婆 水村山郭酒旗风 军旅之什 威福权势 儿子 释名利 释节约 节约典范 节用而爱人 兴俭亡奢 俭身与华国 节衣缩食 此母此子 节约之神 菜花黄 草色遥看 春雨 春光归 忆劳合乔治 金之话 再说金 三说金 时与金 交易与战争 金与邱相 金与筹码 戴月 眼中月 卢沟晓月 月照宝刀新 披星 鸣琴与戴星 抗尘 拜土 同尘 同尘再释 同尘三释 集体支出 少花与善用 岁出极则 岁出与综理 山城之夏 山城夏梦 端午乡心 森林与海 山城之树 林与都市 松之颂 槐之话 杨柳依依 绿竹猗猗 郁郁涧底松 右军旷识 郗超雅鉴 黄葛息肩 渔火江枫 李 序言 本书作者崔敬伯 (1897一1988)先生名 翊昆,字敬伯,号钦壁。 笔名静泊、劲柏、天吁、 千山万水楼主人、风雪荡 舟客、警、六无居士。系 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财 政学家、财政史学家和教 育家、财税法学家。曾担 任北平研究院(中科院前 身)总干事,国家财政部 税务总局副局长,中央财 政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 财政金融学院顾问,中国 财政学会第一届理事、顾 问,中国税务学会第一届 理事、顾问,民建中央委 员,九三社员。敬伯先生 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汉沽 庄(今天津滨海新区)。 1919年以第一名成绩毕 业于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 校商科(该校商科1949 年并入南开大学),22岁 留校任教。 1927年春敬伯先生东 渡日本赴东京大学学习, 师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大内兵卫教授,主修财政 学,同年开始研究德贝尔 的原著《社会主义通史》 。1928年夏回国,任河 北省政府秘书,1930年 春公费赴英国留学,就读 于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师从拉斯基教授(与凯 恩斯、哈耶克并称为改变 世界的三大经济学家), 研究财政学,同时研究社 会主义思想,那时即向往 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根 据其精神去研究财政学, 但当时也颇受悉尼·韦伯 、萧伯纳的费边社会主义 思潮的影响。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为赴国难,学 业未竟,于1932年春提 前返国。先后在燕京大学 、中法大学、北平大学法 商学院、中国大学、朝阳 学院、民国大学等校担任 教授,讲授《财政学》《 租税论》《预算论》等课 程。1930年起敬伯先生 发表大量财政学、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比较财政 学、教育学等学科论文。 敬伯先生1934年起历任 北平研究院秘书、经济研 究会财政组主任、总干事 职务,参与创建北平研究 院,创立北平研究院财政 学科。1934年敬伯先生 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财 政学各论》讲义里提出社 会主义初期要保留一部分 私有和私营的理论。 1935年敬伯先生积极 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抗日 救亡运动。敬伯先生被推 举为北平文化界救亡协会 、北平文化界救国会领导 成员。1937年“七七事变” 一周后,出席了国民政府 召开的首期庐山谈话会。 敬伯先生代表财经界在会 上作了“坚持全民抗战, 建立非常时期财政”的主 题发言,之后随即遭到日 伪的通缉。 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 原有主要税种盐税、统税 、关税,即将面临枯竭. 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 “一国财力”,1937年国民 政府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敬伯先生因发表《所得税 实施问题》,1937年被 邀请加入国民政府。负责 撰写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法 ,而后担任国民政府川康 直接税局局长,财政部直 接税署副署长,亲自操盘 税改,主持税政。在任期 间参与创建所得税、遗产 税、财产税、过分利得税 。为保障税改成功,敬伯 先生举办各种培训班,业 余时间在大学授课,培养 新税人才,并在《时事新 报》上担任主笔,同时也 在其他主流报纸杂志上大 力宣传新税和呼吁捐款, 这些新税和捐款有力地保 证了八年抗战资金的筹集 。 1948年5月辞去直接税 署副署长职务,先后'- 3选为国立北平研究院学 术会议会员(院士),立 法院立法委员。1948年 11月辞去立法委员职务。 应长沙湖南大学李达等三 教授电邀,担任湖南大学 经济系教授。敬伯先生 1949年9月应华北人民政 府副主席杨秀峰、蓝公武 的电邀,北上来京参加新 中国的建设工作。 1949年10月到达北京 ,12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财政部税务总局副 局长,撰写新中国第一部 税法,参与创建新中国的 税制体系,为中国财经事 业做出重要贡献。为尽快 培养建国财经人才, 1949年敬伯先生除参与 创建国家税务总局、华北 税校(中央财经大学前身 )等繁重工作。敬伯先生 1949年还兼任北京大学 教授,讲授《财务学》, 1950年兼任北京大学教 授,讲授《中国近代财政 史》《财务行政》及兼任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讲授 《财政学》。1950年1月 敬伯先生在《新民主主义 财政政策及税务政策纲要 》一文中提出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的经济体制。 1950年3月在《从特权财 政到人民财政》一文中提 出人民财政执政理念。 1950年底敬伯先生加 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历任 第一、二、三、四届中央 委员。1955年敬伯先生 担任税务总局副局长期间 ,同时兼任中央财政干部 学校(中央财经大学前身 )副校长。这一时期主抓 教学工作的敬伯先生统一 了中央、华北、西北财政 干部学校的教学大纲,指 导编写了10部新中国第一 版财经教材。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 ,敬伯先生被打成右派。 1979年1月财政部党组为 其落实政策,6月被任命 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顾问 ,后受聘为中国财政学会 第一届理事、顾问,中国 税务学会第一届理事、顾 问。并以顾问身份参与80 年代对外财经立法。 1980年出版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全国统 编教材《中国财政简史》 ,1978年至1987年受全 国政协副主席、原教育部 部长杨秀峰、财政部代部 长戎子和委托,指导七校 八老、财科所、税务研究 机构相关学者编写上千 导语 在这本随笔集中,崔敬伯先生以流畅优美的笔调,结合自身的学术经验和人生体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学、哲学、东西方文化、政治、谋略、抗战等诸多人们关注的话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他的文字有时轻盈灵动,有时波澜壮阔,有时文白相间,或又随意穿插着中外经典、中外诗歌,不乏诗意。 精彩页 心的波纹 秋风起来了。天一发亮,已经落着潇潇的秋雨,打在帘前铁瓦上,淅沥作响。从朦胧的窗子里,望见远远的松梢,随着风,雨,不住地摇动。暑中穿着还要嫌它沉重的衣衫,已经飘飘然,轻得站不住了。窗前蹀躞着,抚着自己的手臂,不住地摩擦。眼望着沉黯的天空,不转睛地注视着——也许是作深呼吸,也许是凝想。 “故人各在天一角,相望落落如晨星”,迎着秋风,忆起旧游,这是伺等的惆怅呢?人类本来是好群的动物,一旦令他离群索居,当然是很苦的事。每天虽说是有一点努力,然而冥行擿埴,不得当年好友,相与上下而杨榷之,又能有何等进步?每值西风过后,隔海吹来嘤鸣的音响,带着些故国的消息,辄觉空谷足音,欣然色喜,可是这些慰情的消息里,有时也挟着几缕幽暗的尾光,告诉我:在这离人觉着很长,实际不过很短的时光里,竟有少壮老友,一朝殗逝,“故人慷慨多奇节”,扼腕西凤,怎不下旧游的热泪呢! 虽然长得这么大,用不着母亲的看顾和招呼,可是一想到:老母快到六十岁了,自己的爱儿,还要仓卒之间,跑到数千里外。虽然母亲很脱达的,不老是牵挂着,而在蓬瀛浪迹的幼稚的心灵里,有时也要想起旧作中'“老母眺望时,归心似箭驰”的句子。 不敢自命为“不失赤子之心”的大人。然而一见赤子——裸着膝盖的西洋小孩儿也好,穿着“子供下肽”的东洋小孩儿也好——我是都喜欢的。而况与自己有关系的呢?老杜之诗有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日人泽村琴所之诗有之“遥怜稚子衡门下,竹马相迎倚夕阳”,这些个句子,触到羁人的眼帘,多少要发生一点作用。 从小就灌入了:尊重理性禁止本能的教训,四四方方的,也有一点儿习惯了。况且心的深处,早已伏下一条不可磨灭的创痕,又怎能跟着常人走常道呢?可是海外稽迟,蹀躞市桥之际,有时也瞥见:映着日光,随风飘浮,带着些绛紫色或绀碧色的裙影。有时也瞥见:笔直的砥路上,偶然掠过,随即为飘风所摇下来的落叶所深埋的足迹……。自然也不免惹起神秘的廻想,随着脑海的潜流,曲曲折折地冲到记忆的深处。 当我想起这些的时候,我的理性又来了,呵叱着说:“没有出息的!远征海外的男儿,是不能说想家的,是不能动乡思的。想了,思了,便是远征军的最大耻辱!你纵不能像巴尔沃亚,站在达林峰顶,发见了太平洋;纵不能像麦哲伦,经过风涛的海峡,环游了世界;纵不能采得明珠,网得珊瑚,至少你要给祖国带回一点海草来!你没有听见范仲淹喊着:‘燕然未勒归无计’么?空着手回去见江东父老,那是最没面目的了!”我听着,唯有俯首,唯有听命。然而“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武穆快人,也要付心事于瑶琴啊! 情绪的源泉,是没有穷竭的。你要是不断地开垦,它就要不断地流动,秋泛之势,与日俱增。流的力量呢?可以冲动创造的理想,微妙的玄思;可以演出歌泣的场面,不朽的影片。 然而情感的水势,无论如何,不可缺了理智的堤槽。堤槽不是壅塞的思。禹疏九河,和他老翁专去壅塞的手法不同。理智的堤槽,是要往深处做,成一种天然的障壁——“水从地中行”——不要仅往高处做,却忘了河身比堤还要高!理智的堤槽工作愈深,则情感的畅流容量愈大。我们看一看惊天地泣鬼神的往昔懿踪,在浩然的正气之中,有不含着浓厚的情感的么? 如果没有什么理智,也没有什么情感,浮浮掩掩的一辈子,也倒罢了。但是有了丰富的情感,而理智的工作,不足以副之,或者一点无有。势必至于:喷涌之流,泛滥心海,冲倒智苗,淹没灵台,其害不堪设想!固然,奄奄的尘世,不应该有这半夜中,山水的吼声,从数千载的迷梦里,将他惊醒么?然而我终要认为:这是青年的“危机”,这是我们青年迫在目前,可以判定自己的生死存亡,而且判定他的国家的前途的“大危机”! P58-5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崔敬伯随笔(上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崔敬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93987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8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39 |
出版时间 | 2022-10-01 |
首版时间 | 2022-10-01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470 |
CIP核字 | 2022202019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5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4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