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从图画手工到学院美术(清末民初师范美术教育转型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清末民初师范美术教育的两个典型范式及其转型为研究重点。第一个重点是研究两个范式的形成原因和发展面貌,第一个范式是以移植日本美术教育为主的图画手工科教育,典型代表是李瑞清和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李叔同和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图画手工科、丰子恺和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图画手工教育;第二个范式是以模仿欧洲师范美术教育理念为主的学院美术教育,以两个范式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构成、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流向等问题为核心,研究两个教育范式在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历程中的存在位置和历史作用。 作者简介 崔晓蕾,1987年生,山东青岛人,201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工艺美术馆学术研究部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美术思潮。 目录 第一章 概念提出与研究基础 第一节 概念提出 第二节 研究基础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学堂教育与师范教育观 第一节 张之洞与《劝学篇》 第二节 康有为的“大学院” 第三节 梁启超的《论师范》 第四节 蔡元培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第五节 教育宗旨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 图画手工教育的范式形成 第一节 学科概念与课程体系 第二节 师资与生源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 第四节 理念与思想 第四章 学院美术教育的范式形成 第一节 高等教育学制的调整 第二节 以写实为核心的美术学院教育 第五章 师范系科中的美术教育——以国立中央大学为例 第一节 理念与模式:现代教育的规范性 第二节 科学与人文:学院教学的综合性 第三节 自立与立人:人才培养的自足性 小结:学院化与师范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清末民初,师范美术教 育形成了两个典型范式。第 一个范式是以移植日本美术 教育为主的图画手工科教育 ,其师资构成、课程设置、 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基本仿 照日本师范教育模式而形成 ,典型代表是李瑞清和两江 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李 叔同和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 校图画手工科、丰子恺和上 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图画手 工教育。李瑞清和两江师范 学堂图画手工选科开创了清 末图画手工教育的先河,确 立了清末图画手工教育的基 本学制和教学理念;李叔同 和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图 画手工科、丰子恺和上海艺 术专科师范学校图画手工教 育,则开创性地引入写生教 学,进一步丰富了图画手工 教育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图 画手工教育的内涵,为清末 的图画手工教育注入了审美 和人格的元素。这三所师范 美术学校,形成了清末图画 手工教育范式,为清末民初 美术师资的培养提供了系统 的保障。 第二个范式是以模仿欧 洲师范美术教育理念为主的 学院美术教育,主要体现在 吸收西方科学思潮影响下的 写实主义教育理念,典型代 表是徐悲鸿和国立中央大学 教育学院艺术科的西画教学 。其教育学院艺术科以培养 美术师资为主,是民国初年 最早的大学本科美术师资培 养模式,徐悲鸿移植法国美 术学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 想,在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 院艺术科西画组形成了系统 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写实 课程体系、写实师资构成和 写实教学实践,以此创立了 中国学院美术教育范式。这 个范式又在徐悲鸿和其学生 的共同努力下,在民国时期 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形成了 所谓的学院美术教育系统, 为中国现代学院美术教育的 主要范式。 这两个师范美术教育范 式,基本代表了清末民初的 主要师范美术教育范式,不 仅为当时美术师资的培养提 供了保障,其所形成的教育 理念也为其后师范美术教育 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典 范。但是,图画手工教育范 式旨在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 ,其师范性的特质在清末民 初体现得非常明确;而国立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学 院化的美术教育范式,在其 后的发展中,呈现出由美术 师资的培养逐渐向专业画家 培养的发展趋势,其师范性 教育特质被逐渐淡化。 同时,从图画手工教育 范式向学院美术教育范式的 转型,也成为清末民初师范 美术教育转型的历史必然。 转型的必然主要体现在两个 关键时间节点上:从第一次 世界大战之后中日关系的紧 张及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对欧洲科学与民主思潮的提 倡开始,中国对外学习的目 标就开始从日本转向欧洲, 学生留学及考察的目标也由 日本转向欧洲;1927年南 京政府的成立,1928年“三 民主义”教育宗旨的提出和 对以蔡元培为主的德育、美 育、世界观教育宗旨的放弃 ,留学生对西方科学思潮的 引进和传播,打开了中国全 面向西方科学思潮学习的大 门。在此背景下,师范美术 教育走上西方科学思想指导 下的学院写实主义美术教育 道路就成了科学思潮推动下 的历史的必然。 作为清末实业救国和教 育救国思想的直接产物,两 江师范学堂在清末最早开设 了图画手工科,成为以培养 实业人才和实用师资为主的 高等师范学校。同时,随着 清末向民初的历史转变,图 画手工科的课程内容、学制 构成、教育理念等也在不断 发生变化,从作为实利教育 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构成到 作为审美教育的独立学科体 系,从工艺专修科到综合院 校教育体系下的艺术专修科 ,这一发展脉络既体现出高 等师范美术教育早期的存在 状态,也呈现出图画手工科 向艺术专修科的转型路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图画手工到学院美术(清末民初师范美术教育转型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崔晓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737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23-04-01 |
首版时间 | 2023-04-01 |
印刷时间 | 202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38 |
CIP核字 | 2023002553 |
中图分类号 | J12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