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散文家海宁的代表作。从巴黎特殊人群的视角出发,通过叙述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一个特殊群体进行了深刻的人类学探讨,带领读者走进了这群人的生活和内心。本书可读性很强,以客观的视角、理性的思考、生动的语言,多方位地向读者揭示了一个从未被人真正了解的隐秘世界。
图书 | 窥视者(巴黎另类情感访谈录)/左岸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法国著名散文家海宁的代表作。从巴黎特殊人群的视角出发,通过叙述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一个特殊群体进行了深刻的人类学探讨,带领读者走进了这群人的生活和内心。本书可读性很强,以客观的视角、理性的思考、生动的语言,多方位地向读者揭示了一个从未被人真正了解的隐秘世界。 内容推荐 法国文化时尚作家海宁,独辟蹊径之畅销书,其擅长另类题材的写作,屡屡突破社会禁忌! 他们挖掘人们最深的秘密,那些如蒙田所说,当人们完全独处、隐退时,“出于喜爱而惬意地做着”的事情。他们要窃取的就是这种东西,这种秘密。窥视者是花边新闻的报道者,他们揭露人的隐私,暴露人的烦躁心理和混乱情绪,总之是人类最脆弱的一面,包括失败、遗弃和粉碎。他们是秘密持有者和不露面的证人。有赫耳墨斯的一面,也有摩菲斯特的影子。 窥视者就是这样,带着幻想阅读事物,把事物看成是自己的复制品,自己的彩虹。他们爱抚着一个细节,醉心于一个龌龊的举动,掠过一段爱情。不知他们在向别人掩饰什么,那或许是他们的秘密,或许是他们的命运。接着他们悄悄溜掉,像一个普通的过客,一个观看海市蜃楼的人,一个盗火者。 目录 卷首语 窥视者颂 访谈 1 眼睛的军队 天使们 乡村聚会 2 孤独者们 萨纳西斯 日本望远镜 对面的女演员 男爵的小秘密 下流故事 家丑 青苗 3 秘密仪式 窥视包房 闪电 太平洋城的茨冈女人 塞巴斯蒂安的殉难 克罗索斯基与双杠 4 器械的眼睛 柏林,1963年 亚历山大的影像 一个新闻摄影师的忏悔 我在街上给她拍了照片 丑陋的乔治 在小女孩身边 后记 梦想者,窥视者 试读章节 女孩儿躺在水泥地上,身子几乎全裸,头微微向后仰着。她背靠着一个齿白唇红的年轻男子,男子有些心不在焉。海滩的平坦地带只有他们俩。远处,一群小男孩在水里嬉戏着,争吵着。海鸥在水上滑翔。而这个人就坐在栏杆上,嘴里嚼着什么东西。他压低的帽檐盖住了眼睛,棕色皮肤,蓝色文身,看似个旅游者。我相信他只是在觊觎着那个女子,因为他颀长的身子没表达出什么内容。 当我再次经过时,他已经不见了。我对他一无所知。他好像是个茨冈人,是额头很低的那种,头发密得足以跟岁月抗衡。窥视者往往都这样,行为谨慎,不易让人察觉。他们像一阵风似的活着,能够很快摆脱人们的视线。他们时常会在什么地方与你擦肩而过,比如汽车站、忧郁咖啡馆的里间、圣心大教堂一带的台阶、庭院深处、昏暗的光线处或散发油烟味儿的地方。他们往往很突然地出现在某个性感女郎或在工地上正像运动员一样勃起的男孩儿的旁边。有些时候,你会跟着他们来到小海湾或压扁的草地上,看那里的两个人忘情地互相抚摸。我跟踪他们,仿佛眼睛组成的队伍带我去观察事物。 这是一些有趣的狂热者。他们到处闲逛,经常守候在淋浴间的缝隙处,或埋伏在折叠望远镜或雅西卡的相机后面,行于森林里,混杂于轮盘赌博者中间,或花去—下午的时间在干燥的乡间痴迷于某个不值一提的秘密。不能说他们是盗贼,但他们也绝非完全无辜。应该说他们是盗窃影子的人,是执著于别人秘密的无赖。他们不放过任何人们羞于让他人知道的事物,因为他们的行为一旦暴露,总会令人感到很没面子。他们挖掘人们最深的秘密,那些如蒙田所说,当人们完全独处、隐退时,“出于喜爱而惬意地做着”的事情。他们要偷窃的就是这种东西,这种秘密。窥视者是花边新闻的报道者,他们揭露人的隐私,暴露人的烦躁心理和混甜情绪,总之是人最脆弱的一面,包括失败、遗弃和粉碎。他们是秘密持有者和不露面的证人。有赫耳墨斯的一面,也有摩菲斯特的影子。他们的热情既是可怕的又是无意义的,从某种角度看还很残忍,同时又具相当的诱惑。此外,他还能尽快消失,像个机智的上帝,又像无可改变的魔鬼,因为他能毫无内疚地重操旧业,直至目光疲倦,陷于某种眩晕之中。那时他想同时抓住一切和拒绝一切。他是犯罪领域的完美冠军。完美大概是因为他总是失败。 这种调查无疑是不慎重的。如何能抓住溜走的目光、极大的关注、猜疑、怦怦乱跳的心和嫉妒背后的烦躁?怎样书写瞬间回眸的故事?而且,怎样才能超过一个窥视者?这无疑是个冒险的举动。在我希望见面时,他们往往把脸藏匿在电话后面,列举出一千种困难,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声音被录下来。他们失约或拒绝定下见面时间,他们执意保持匿名状态。这很正常。他们的策略和机智,就是回避。他们不喜欢暴露面孔,被正面观察。他们多少耻于自己的爱好。他们从不谈起自己的喜好,总之不会对外人谈起。他们固守着自己的秘密,似乎保守着一种隐蔽的宗教,一种他们既是主持者又是拥护者的家庭仪式。可以说他们最终总感到被诅咒,在道德上受谴责。的确,他们的激情或他们所做的破坏,在今天已经充满悖论地成为最不道德的和最不被认可的。 人们认为他们腼腆、内向、不够机灵、屡受伤害、有些邪恶、有些奸诈。窥视者身上聚集了巨大的恶的能量,确实是人们所能想象的最坏的样子。他们是些无所事事、抑制本能的人,是阳痿患者、性虐待狂。如果说他们曾受到过迎头痛击,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人们是否还记得《精神病》杂志上的那个家伙:凸出、圆睁的双眼,搭在脸上的一绺头发,极其紧张的面部表情。他把眼睛伸进了墙上的洞里,看着女孩子脱衣服。窥视者没人喜欢。人们认为他们是坏蛋、流氓、魔鬼、犹大。而且这些男人们往往诋毁独处的女孩们。他们在播撒谋杀的种子,这是他们必然的命运。然而最终人们却看到,他们的激情实际上是这个世界最普遍的。人们诅咒他们的同时了解到,实际上有个由大量正常纳税人构成的窥视者队伍,他们只是躲在了他们荣誉的后面,然而看到的并不少。他们中有班房看守、有摄影师,这里指的不仅是狗仔队,也包括战地摄影记者。他们醉心于残酷争斗的场面。此外还有警察、精神病医生、记者和社会新闻编辑,有听忏悔的神甫、有间谍和社会上所有保持沉默的人,从吊车司机到法庭的记录员。但人们却把他们漂白了,人们因其他的事情而感激他们。然而这些人只是窥视者,就是说他们除了窥视不干别的,窥视只为自己喜欢。对他们而言,因窥视而没有任何动机的犯罪,是最糟糕的一些人。 在日内瓦,就有这么一个人,人们称他Jojo。日内瓦集会广场的Jojo。他应该是个调查员,在某个社会部门任职。他个子不高,穿灰蓝色衣服,年龄不好确定,没有任何特点,有点像玛格丽特笔下穿黑长袍,戴瓜皮帽,衣领挺立的那种老好人。他到帕吉思来,到女孩子们待的地方,可以整个下午地待在那里觊觎着她们。他没有一个星期不来看看都有谁在那里,是不是又有新人,穿着打扮如何,等等。他是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人物,还有些羞于以这种方式观察她们。在一次宴会上,了解他这一嗜好的同事们决心不惜任何代价让他承认他至少去过那里一次,就为了体会一下到底是什么感觉。所有人都去过了,你也一样,肯定去过,哪怕仅仅一次,承认这点又没什么了不起,等等。但这个沉闷的小个子男人愣是一言不发,甚至没有一丝笑容。 实际上他们是些谜一样的人。把他们看成是轻症患者或准窃贼,不能算是一种解释。他们身上有种注重神秘的特点。他们醉心于另外的东西,崇敬其他的事物,一种失去信任的宗教。其实,谁又知道他们是不是另有激情,而且很感性?也许他们因此而成了窥视者,这其实解释不清。他们的某些人甚至生活得中规中矩,正常结婚,不显山露水,没有任何外遇。然而他们生活的中心却有陷阱,他们的生活由此被颠覆,迷失在一个他们竭力保守的秘密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执著和迷恋,导致他们在大街上没有任何企图地跟踪女孩子,其实并不想真正靠近她们?导致他们甚至从脱钩的百叶窗钻进房间里面?或者付出了不知什么代价,以便去小房间看女孩子的西洋景,而这在其他地方随意就能看到,只是少了窗户的阻隔?似乎这些罪恶的小阴谋让他们激动,似乎所有满足好奇心的花招、所有的预感以及所有对周围事物的想象让他们欲罢不能。“所有已看见的东西并没什么意思”,一天一个四十岁的胖男人对我如是说,他头上扣着一顶软帽,“往往是有可能看见,或是冒险能够看到的东西才值得去看。” 他童年时住在一幢旧房子里,上个世纪卡斯特里公爵所建,距星型广场不远。公爵在底层设计了马厩,而且由于本人濒于破产,遂占用了一楼的套房,并将其他的房间租给外人。童年的他就住在那里,看得见对面的仆人们睡觉。 “……整个房子的形状像个弯月。在院子的深处,很久以来都是马厩的所在,其上方一直用来存放干草,从我记事起就是这样,后来变成了仆人的住处。我们就住在对面的底层。于是我成了一个窥视者,站在百叶窗后面观察。您知道,光线是斜着照进来的,正好在你和外界之间形成一个屏幕。总共有六个房间能被住在一层的人看见,而我住的房间是唯一朝向院子的。”P5-8 序言 一家五金制品店的橱窗。那个被社会唾弃的人看着货架。一些步行者穿过人行道。他一边吃着苹果一边盯着货架。他的脸环绕在陈列的小刀反射出的正方形光线之中。勺子和其他餐具也都反射出光线,按它们位置的不同,有的发出半圆形的光,有的发出直线形的光,反射在玻璃橱窗上。那个人的背后,街道的视线被一辆停放着的小型卡车挡住了一部分。 小刀的正方形光线中映出一个小女孩儿的身影,她刚刚背靠在商店对面的一个栏杆上。那个人手背贴着嘴唇,目不转睛地盯着小女孩儿的影子。他瞪大双眼。他垂下摇晃的手臂,呼吸开始变得困难。他闭上眼睛,摇摇晃晃,然后倚靠在栏杆上。身体的不适过去了。小女孩儿离开栏杆。那人猛地回过头,看着那个孩子,开始吹起悲伤的小曲。 书店的橱窗。书中间,一个纸板做的螺旋体不停地旋转着,同时一支箭被弹簧弹来弹去。小女孩儿着迷地看着这个广告,然后漫不经心地沿着橱窗走着。突然,她张开双臂,扑向一位非常优雅的年轻女人,双手抱住了她的脖子。伴随着这幅画面的口哨声戛然而止。女人和孩子相拥着渐渐走远。那人躲到了书店的入口处。他惶恐地张望着周困,最终又走上大街。他看着女人和孩子走远,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他的身后是玻璃橱窗中旋转的螺旋体和似乎要穿透它的那支箭。这个被社会唾弃的人使劲地用左手的手背搔着痒。 《M就是凶手》弗里茨·朗,1931 后记 我梦见S对我说,睡着的时候,她一个指头扯开她的三角裤(她睡着,但继续看发生的一切,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样)。一个男人看着她,他裤子上有个下流的隆起物。她对我讲的这个故事,就像是整个故事、整个色情画面都在我眼前现了形,我也参与其中,就好像我进入了一枚小邮票的方寸间,就好像我从眼至全身穿过了一个画出的锁眼。 皮埃尔·巴舍《紧盯的夜晚》 “在《紧盯的夜晚》的一个时段里,您讲述了一个您看见得女人的故事,一个正在手淫的女人,类似这样。” “这是个梦。” “这是个梦。而确切说来是窥视者的场景,也就是说她被框定起来,您看得到她而她看不见您,您稍微窃取了她的隐私,而如果梦差不多是一系列的图像、一系列被框起来的场景,而人们总是感到极其有意识地掌握了这些场景,就是说离它们有一段距离,最终,人们或许能颠覆常理并说,窥视者有些处于幻觉的状态,梦的状态。自从有了断裂,也就是说自从有了外界的干涉,比如某个人突然撞见了窥视者,在这样的时刻才会有一个梦的完整断裂。断裂……” “一种魅力的断裂……” “是的,是这样。” “而我呢,我认为以我感兴趣的样子出现的梦,的确是一个框架的问题,但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是‘框架’。这是因为人们试图依照绘画和呈现方式来考虑它,而在呈现方式上,框架总体而言是一种几何学上矩形、四边形或是圆形的界限,划分内部与外部。” “或是像其他的,电影也是一样。” “电影已经更加使人不安并且更加接近梦了。什么是框架?如果说我们要找到一个字眼的含义,并且这一字眼同时涵盖了画、梦的图像以及窥视者的图像三者的框架,那就是一个图像的场所,它引入了一种起伏,指出并不断唤起图像之中和图像之外的东西。” “是这样的。一个窥视者对我说:‘我看到一个肩膀,我于是想象,我用一切不在框架之内的东西去梦想,用一切不在窗户里的东西梦想,因为它常常发生在一栋房子到另一栋之间。’而事实上,创造那些发生在别处的事情是非常闲适的,可以从一扇窗到另一扇窗,同时又可以说我们并不是很清楚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 “是的。我们会沉浸在图像中独特的部分里,框架,以及最终被框定的部分,应当朦胧隐约,应当失去它神经敏感的特征。也就是说这个框架并未消失,但它不再是个框架了。一个框架,并不仅仅是一条线,框架在诉说。在此意义上,当一幅画的框架不停地诉说:‘这幅画在那,它在墙上,它在这间房间里。’既有其内之物,也有其外之物。其内之物具有价值,但这价值永远不该损毁其外之物的价值。这就是说:我看着这幅画,但我不应该忘记,在这一时刻,框架还在诉说另一些东西,它邀请人进入画中。就在其中迷失。在梦中,我认为要启动梦境,在初始之处必须有这个框架,而一定程度上,这一框架不断地深入直到画作本身,直到图像本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入画’,被千万人和中国故事所讲述的‘入画’,由此它假设我们保留那个框架,然后我们再进一步,那些框架就互相脱离。与真实的框架不同,与现实的表现相异,它具有某种固定性。另外这也就是我们要求它的,否则我们就稍微有一点点惊慌:如果我们在电影院,我们就不再清楚什么是真实,什么不是了,如果影片中的恐怖偶然间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会恐慌。对我而言,梦境中决定性的部分,不是屏幕,而是屏幕的边缘。当然与此同时,一边同您说话,我脑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图像,用那些图像我可以做许多事,它们不断地被带回来,按照我所知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代表我所要做的事,不断地被划分等级。依我看来,在梦中,每个图像呼唤着……以一种别样的坚持、而后迫切的方式,它为自己邀请并允许成为一切,它力图使其他的图像都被人忘记,因此我们便能深陷其中。然而在一种或另一种情况下,图像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太大区别。有区别的是,在梦中,它是不被保护的。它没有被限定起来,或者说它是以不明确的方式被限定。因此,屈服于梦的图像,就是在无尽的过程中重新获得我们所不能再拥有的,以及我们不能再分级的。这并不是说我们丧失了所有控制力,但我们不能将其分级了。因为一开始,我们就接受了完全地进入其中。这难以描述。我认为事实上,如果不是梦想者满足于接受一个看似独立成就自己的图像的诱惑,而窥视者承担了组织视角、监视以确定图像出现的任务的话——在图像中,窥视者某个时刻会迷失自己——那么窥视者和梦想者是处于两个可以比拟的位置上。” …… 人们以为大家都生活在那里面,但很少有人生活在其中。纽约人口中有一部分人,仅此而已。南加利福尼亚的某些人,这非常表面。窥淫癖有如此长远的未来以至于有好些公寓,而这,这根本不是正在改变的东西,我们不是在柬埔寨,不是在奥斯维辛,我们是处在一个隐私受到保护的社会。我想不要忘记窥淫癖的基础是很重要的,这是个人存在,个人存在是种很难去想象的东西。我认为个人存在,以窥视者感兴趣的方式看,是和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有很大区别的。的确,就与自我的关系而言,马克思只有鄙视,但是组成了今天我们的每个姿态,那不是窥淫癖,而是社会要实现它们的透明性。柬埔寨避难者的证据中有趣的是,他们向您讲述了做金边市民是什么样的,而后渐渐地,日复一日地,被这个社会引导,而窥淫癖在其中没有更多的意义,而与自我的关系是不可能的了。 “您认为在西方社会中没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透明性的状态,而西方社会是有些禁止这种东西的。通过计算机通信的方法,这些都……” “这些,这只是长篇大论。最后,会有现实的危险,我同意,但您不会在您的生活里发现它。” “总而言之,是国家窥视?” “这是冒险,但我们没有身处其中。柬埔寨人,他们曾经历过一个强大的国家。但这非常不同,他们忍受的不是一个窥视的国家,而是一个完全盲目的国家。柬埔寨的红色高棉(也就是波尔布特领导的组织),那就是一个完全盲目的国家。因此它不会去看,它仅仅追求用许多的科学、许多的仇恨去破坏这种与隐私与自我的关系,在此关系中,人们是弱小的、不牢固的,是有点微不足道的,在此关系中,人们满足于自我,一定程度上自我消化,人们抱怨自己的身体,同样也怜悯。如果您小时候读过《匹克威克外传》,里面很美的是匹克威克先生是个爱吃的人,他喜欢像他那样做他自己,他有点儿胖,有点儿可笑,但他从不卑鄙。狄更斯懂得让我们喜欢这样的人物,而窥视者或许有一种强烈的怀旧,一种对那种东西的热情。但这是一种对于它正不断毁灭的东西的热情。他需要的是隐私存在并且大体上受到尊重,也需要为了自己而与隐私决裂(对于说谎者大概也一样)。不过这一立场只有靠花招、靠机遇才能维持。或许还必须在满足于看、对所看之物表现出一种尊重,以及屈服于利用所看之物的欲望这两者之间辨别,比如说,让他们的牺牲者知道他们看他了,或者让他自行假设。在厄斯塔什的电影《下流故事》中,有个时刻,我觉得窥视者让他观察的其中一个女人知道了,或者他把玩着这个念头……我想,那是谦虚,或许是在谦虚中寻找真相。这是另一回事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窥视者(巴黎另类情感访谈录)/左岸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让-吕克·海宁 |
译者 | 岳瑞//朱志平//褚淑芬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30243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3-01 |
首版时间 | 2010-03-01 |
印刷时间 | 201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756.58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01 |
宽 | 141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7-2008-2020号 |
版权提供者 | Jean-Luc Henning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