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洛杉矶长大的故事(一位美国导演的童年往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位美国导演--葛磊格先生的自传体小说,回忆了他在洛杉机长大的童年往事。他有一个非常快乐且丰富的童年,躲在柠檬树后摘柠檬砸过往车辆结果砸了警察的车,夜深入静去闯废弃的据说闹鬼的屋子,打电话给接线员无理取闹被捉……好莱坞的银幕也曾深深影响了他,一个有趣的旅程,就请你随着作者一起回到童年,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寻找人生的真实意义。

目录

7/第一章:   博士达街

15/第二章:  戈纳伦先生,我的灵友

31/第三章:  搬到望远街的新家

49/第四章:  我的青梅竹马

59/第五章:  三个小丑以及棒棒糖的故事

65/第六章:  用柠檬砸过往车辆

71/第七章:  措辞与咒语

77/第八章:  拜访我的外婆莱玛

91/第九章:  爱迪生小学

99/第十章:  鳄鱼

105/第十一章: 侏儒荷西与鬼屋历险

111/第十二章: 马丽·怀特

117/第十三章: 费加罗和菲力士的故事

129/第十四章: 泰拉斯和盒子里的断指

135/第十五章: 帕萨迪那的一块银元

141/第十六章: 马文和他的魔术把戏

149/第十七章: 兔子脚护身符

157/第十八章: 童子军

171/第十九章: 迪斯尼乐园

177/第二十章: 好莱坞的梦想

187/第二十一章:黑人白人

199/第二十二章:玩棒球的经历

207/第二十三章:外星人和宇航事业

219/第二十四章:郊游历险记

255/第二十五章:信仰与生活

241/第二十六章:间谍与选举

251/第二十七章:挖到中国去

试读章节

我家后院的门通往一个小树林,这小树林就在银湖边上。银湖是最早居住在洛杉矾的土著美国人命名的小湖。洛杉矶是天使之城的意思,但作为一个孩子,我对天使之类的没有概念。

我的父母经常带我从家后门进入屋后茂密的小树林,但他们总是告诫我不能独自出这扇门去冒险,并说如果走出这扇门就可能会迷路,因为那个树林很大,很难找到回家的路。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警告过我在树林中可能会潜伏着野兽、人或其他的危险。

一天黄昏,我独自在后院玩的时候,觉得那扇通往树林的门诱惑着我去推开它,去探寻门外的新奇。起初我只是玩一种尝试性的游戏,即开了门,向外跑几步,张望一下,马上跑回后院的安全地带。过了一会儿,我的逍遥和放纵感被刺激起来,渐渐开始恣意妄为了,认为那片树林比起自己熟悉的环境来会有更多的刺激。于是我跑了出去,想看看能发现什么。我对自己说,树林里肯定会有其他小朋友在玩,我可以去找他们。毕竟,很多周末我跟着父母到这树林里去野餐时看到过许多家庭在枝叶交错的松树林中游玩、嬉戏。只是现在是工作日,黄昏时分的林子出奇的宁静,我很自信,只要自己不离开大路,一定能顺利地找到回家的路的。

我记得我是一边高声哼着歌一边遛达着朝前探险的。唱歌可以壮胆,这点我妈妈说我是无师自通的。正当我唱得起劲的时候,突然被一种高而粗暴的声音吓住了,原来是三个青年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不知怎的他们看起来并非良善之辈,我能感到一股凉气从头顶直穿进我的脊梁骨,只觉得皮肤发凉,异常的害怕。接下来的事情也足以让我惊恐,其中一个年轻人走近我说:“让我们看看有什么东西走来了,过来,小男孩,让我好好瞧瞧你。你叫什么名字?”我的父母经常告诫我不要与陌生人讲话,于是我撒腿就逃,可是松林像迷魂阵一样,那三个人在我后面紧追不舍,边追还边喊:“小朋友你过来,我们有东西给你看!”我拼命地越过倒在地上横七竖八的树木,边跑边使出吃奶的力气哭叫:“救命啊!”试图摆脱背后的追猎者。但他们很快就追上来了,将我三面围住。

我预感到可怕的事情就要发生了,想逃,却无路可逃。一个穿着红白条纹衬衫的人抓住我的手臂,粗暴地大笑着。我感到死到临头了。

就在这时,我的惊恐被一阵踩着枯树枝和松树果的脚步声打断了。抓我的人很快放开了我,开始后退。我转回头去看是谁把坏人镇住了。

站在那儿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皮肤灰灰的人,粗粗的眉毛,大大的黑眼睛锐利逼人;他披着风衣,穿着闪亮的绿衬衫,腰间系着一条宽大的褐色皮带,皮带上有椭圆形的镶嵌着珠宝或是发光物图案的扣子——这人散发出来的力量和威严简直难以形容。那三个看上去野蛮邪恶的臭小子被他的出现震住了。树林突然变得安详和宁静起来,我感到一阵温暖涌过,笼罩全身;恐惧被一种前所未有、至今也不再有过的平安和宁静的感觉所替代。

P15-16

序言

我写这本书有很多动力,主要的动力却是我太太逼迫性的催促。本书的内容全是我晚上哄孩子睡觉时给他们讲的我小时候发生的事情。

我有个快乐的童年,回忆起来非常欣慰。我妻子项慧芳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长大,她的童年和我的正相反,经历过相当多的磨难,这造就了她个人奋斗的自我意识。移民美国后,她发现她日常所经历的美国和她概念中的美国很不相同,连成功这个概念都不相似,所以她对我在洛杉矶长大的童年往事特别好奇,正是她的鼓励和好奇让我写出了此书。

躲在柠檬树后摘柠檬砸过往车辆结果砸了警察的车,夜深入静去闯废弃的据说闹鬼的屋子,打电话给接线员无理取闹被捉,将自己的手指涂上红漆放在纸盒里假装断指吓唬人的恶作剧被戳穿,模仿电视小丑用钉子砸小朋友脑袋差点闹出人命,一本正经地为肯尼迪总统拉选票……正是这些童年的冒险经历、游戏、恶作剧,还有神奇的故事、小朋友之间的摩擦和友谊为我后来的人生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在洛杉矶度过的童年正是美国处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变动之中。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战后美国的经济正迅猛地发展着。从世界局势来说,美国正和苏联、中国冷战中。美国和中国刚在朝鲜打完仗,没多久美国又在太空和苏联干上了。美国国内市场经济高速地发展;好莱坞娱乐事业突飞猛进;政治家肯尼迪和尼克松的名字家喻户晓;原子弹这个新名词使我们这批顽童在学校里乖乖地练习如何躲避它。那个时候,报纸上经常登载的是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可以在天空中飞的小汽车、以及人类上月球和火星的文章。

美国这个社会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呈开放式的,然而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又是封闭式的,充满了贫富的对立、黑白人种的矛盾以及政治上所走的极端。我认为是美国的1950年代到1960年代早期那些特定的岁月造就了今天美国的现状。那是个理想和现实、国内和国外矛盾的年代。幻想中的朋友、《圣经》描述的天使与邻居小朋友一同生活在人的心中。那也是个讲究英雄和魔鬼对立的年代,而且英雄总是获得最后的胜利。好莱坞的银幕上开始总有极其邪恶的魔鬼出现,接下来又总是英雄救美那既浪漫又悲壮的场面,激荡人心,令银幕下的男男女女无比疯狂。

在这样的年代生活,深深影响了在洛杉矶成长的我。

尽管我是独子,但我和街上的小朋友们不仅仅是校友、同学、邻居,我们胜似亲兄弟。我认为正是我们的童年经历塑造了我们彼此的人生理想,长大之后也都能锲而不舍地去追寻实现。我们从小就被反复教导:想象力是人类最大的礼物,做一名原创者去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教导了我们,不管是谁,不管他的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我们都要相互尊重,彼此爱护。从懂事的时候我就被告知,任何人,无论愚拙,都有天生的特长,只是表现有所不同而已。我们需要礼貌待人,分辨是非,不能因为某人的金钱地位而改变对他的态度。因为有一天我们在人世间的所作所为,甚至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受到最后的审判。

我常去中国,多次和我妻子的侄子外甥们接触,略知一点中国孩子的生活。我亲眼看见他们从早到晚读书,睁开眼睛就是读书,吃饭也在读书,睡觉也得让位给读书,而家长和社会仍热切期待着孩子能够再用功一点,翘首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走在别人孩子的前面。我的童年生活和这些孩子们比,让我感到尽管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美国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却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美国12岁以下的孩子除了一星期五天,每天平均五小时的学习之外,其他时间都属于自己玩耍的。他们有很多时间去发展童趣,做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所以相比之下,美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勇气去冒险、去探索不可知的事物,他们学习如何被爱和爱别人,在尊重别人的同时获得别人的尊重。

童年是多么短暂又美好的时光!可是我觉得太多中国小朋友的童年被学习给剥夺了。我爱中国,但当我看见中国的家长们太爱护孩子,爱护到为孩子准备一切,把孩子关在单一的教育的环境中,除了学校,就是课本,使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生活的兴趣与能力,人云亦云地把人生的目的单一地划分为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好工资,至于如何去探索人类存在的真实意义,如何去发展自己的天赋,如何自己去开拓新的领域,甚至如何拥有自己的家庭生活,都交托在社会和父母手中,我觉得这样的爱有点过于沉重了。

像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我也成长在父母的深情厚爱里。今天的孩子有很多我小时候不可企盼的物质的东西,但我童年的记忆里父母给我最大的温馨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父母给我他们的时间,他们和我面对面类似朋友之间的讨论,我做错事后给我的安慰,还有我不讲理时他们给予的耐心。他们在各种场合公开对我的赞美和拥抱,我一点小小的成功在他们脸上所荡漾出来的自豪,让我对人生充满了自信。我父母所表露出来的对孩子的爱和鼓励我很少看见中国的父母公开地表露,也许中美有风俗之别吧。

自小我们就学会了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们不是一群完美的孩子,常常闯祸,但小时候的跌跌撞撞其实是很好的人生课程,使我们学会面对不同的事物要用分析的头脑。我们从小就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如果我们不喜欢所见所闻,就要学会如何去改变它,我们有权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这也是我们的义务。不光是我们的老师、家长和教会教导我们要爱地球上所有的人,我们自己也学习认识到身边所有的人和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所以我们要爱护他们、尊重他们。

回忆起来,我觉得当年我们望远街上的家长们都鼓励孩子们尽情地去享受童年,去发展我们的自然天性,因此每个望远大街上的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时光流逝,童年的挚友如今都分散在世界不同的角落,但他们仍然生活在我心里,因为我们身上都有相似的东西,这东西是时光所不能抹去的,它从我的身上流到我的后代身上,永远是那么的美好。

我希望你们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能够回到自己的童年,让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长不大的我”和书中的小男孩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去寻找人生的真实意义。其实,正是我们内心那个“长不大的我”使你我每天都能充满希望地面对每一个今天和明天,让你我知道为什么活着,如何去面对每天遇见的人和事。就是这个“长不大的我”不愿意戴着假面具活着,它不断地提醒自己,人生可以活得很充分、很有意思、很满足,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好奇。

我有个小心愿,是希望中国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能容忍有不同的理念。希望他们能从我的童年回忆中看到,孩子最大的快乐是允许他们做孩子。同时也希望中国的儿童能够从本书中了解做个美国人的真正意义,这样最起码达到了中美文化交流的目的。

人生真的是一个有趣的旅程。请允许我带你一起去经历一次在洛杉矶长大的生活旅程。

安德曼·葛磊格

2004年1O月于檀香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洛杉矶长大的故事(一位美国导演的童年往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葛磊格·安德曼
译者 项慧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28280
开本 其他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712.45
丛书名
印张 14.6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