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帕斯卡尔(改变世界的天才)/走近大思想家
内容
试读章节

如果相信这种家庭的英雄史诗的话431,那么从布莱兹有可能在那时就写出第一篇文章的角度来看,1634年也是个吉利年。他(当时11岁)像每个孩子一样,喜欢在用餐时玩耍,用餐刀把各种盘子和玻璃杯敲出声音。他注意到玻璃杯发出的叮当声不一样,而且把手放在杯子上时,发出响声的时间就更短。他并不满足于弄出声音来玩,而是像在学习语言时父亲教过他的那样,力图搞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他琢磨隐藏在这种枝节问题后面的原因,亦即他后来所说的“作用的原因”。他用木头、铁和许多其他的材料重新试验;他希望不但要搞懂声音从何而来,而且还要搞懂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据说他甚至还为此而下到一口井里大声叫喊。而且,因为父亲不那么经常在这方面回答他的问题,所以他就把这些问题和自己的答案写下来。关于这点,他的姐姐吉尔贝特指出:“在任何场合,孩子们都会问:为什么?那时布莱兹却经常观察事实。有人曾在用餐时当着他的面用餐刀敲打一只上彩釉的陶器盘,他注意到这发出很响的声音,但用手一按在上面,声音就消失了。他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和为什么一个如此小的声源会源源不断地发出这种声音。”431他按照家中的惯例,据此写出一篇《论声音》的论文,但这篇文献已荡然无存。

他始终受到父亲的控制,即便他有时可能会同他发生争吵。宠爱他的艾蒂安认为,儿子对他的爱不如他对儿子的爱。布莱兹后来写道:“父亲们生怕孩子们天生的爱会消逝。那么这种可能会消逝的天性是什么呢?习惯是第二天性,它摧毁了第一天性。然而天性又是什么?为什么习惯不是天生的呢?我很担心这种天性本身只不过是第一习惯而已,正如习惯是第二天性一样。”(第159段)

那时,布莱兹仍然没有开始学习数学。艾蒂安总觉得让他学习太难的东西决不合适,生怕他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坚持要儿子再进修物理、拉丁文和希腊文。但这个孩子却背着父亲,独自一人发现了数学,而且是心醉神迷。

那些史书对这种发现持有两种相当不同的说法。这两种说法的共同之处是,艾蒂安有一天晚上从梅尔塞纳家开完会回来,发现他儿子席地而坐,“正在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各种圆、角和平行线”431。布莱兹“向他父亲承认,他正在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于一个平角的度数"431。这个孩子甚至能证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其他基本定理。他为了阐明这些定理,就将线条称为“横杠”(barre),将圆称为“圈”(rond)。然而奇怪的是,他是根据他称之为“公理”和“定义”的东西来加以证明的,但他父亲还没有教过他这些词的含义,甚至都没有告诉过他存在着这些词。这一切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根据这段史实的第一种说法,即他姐姐吉尔贝特的说法,他从未在任何地方看到过这些定理,就发现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所有定理,包括恰好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的第32条定理431。吉尔贝特明确指出,布莱兹在被父亲突然发现之前,已长时间地练过画一些准确的图形、完美的圆圈、完全平行的线条43l。

塔勒芒·德·雷奥是未来的红衣主教雷兹的朋友,时常光顾朗布耶夫人的沙龙。按照这位同时代人写入其《逸事录》的另一种说法500,布莱兹可能在父亲的书房里找到了一本在1545年出版的数学书,里面有《几何原本》的拉丁文译文,即:将几何学的基本原理概括成355条定理的12页译文。因为他父亲不准他学数学,所以他只是偷偷地把这本书翻了翻,而且不怎么看得懂;他生怕被父亲撞见,马上又把它放好527。但他至少已能在扉页上读懂副标题(定义与公理),于是他在重新发现,但不是按欧几里得所表述的顺序发现他刚浏览过的某些定理时,就使用了这两个词66。布伦士维格补充道:“很难令人接受,他(帕斯卡尔)曾像他姐姐吉尔贝特的叙述所力求让人相信的那样创造了这种顺序,因为欧几里得的顺序是一种人为形成的顺序,它与长期对最初全凭经验部分获得的成果进行方法论的加工有关。”66既然他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看过,那么对他来说,他所发现的一切就已经算是创新了……  面对这种极其早熟的明显征兆,艾蒂安请求梅尔塞纳同意让他儿子作为不开口的旁观者出席他们的会议。这位学者痛快地答应了。这样,布莱兹在12岁半就被允许接近他那个时代的那些最有名的数学家。一个神童被接纳出席巴黎科学院的会议……他与父亲在布里兹米施街经常接待的有些成员已经认识。他同比埃尔·伽桑狄展开讨论,因为伽桑狄向他阐述了一种受伊壁鸠鲁影响的世界观,认为人来自于自然,以便更好地回归自然:“因此,”他说,“你看到的这个人,可能在60年前是我花园里的一簇草……”164布莱兹还听人提到笛卡儿和费马之间的争吵,因为他俩在1637年同时发现了解析几何的原理。这是对最先发现者资格最早提出的争议……也是同笛卡儿研究成果的首次相撞。笛卡儿尽管表面显得友好,但后来终身都对费马嫉妒、戒备和蔑视。P25-27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整个法国文学只能让我选择一部书留下,我还是会皂不犹豫地选择留下《思想录》,它是一个崇高的纯粹法国天才的标本。

——【法】维克多·吉罗

正如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样,他的书也是他自己的精冲自传。

——【美】梭罗

帕斯卡尔是一位注定要被人们一代一代研究的作家,改变的并不足他,而是我们。并不是我们的知识增加了,而是我们的世界和对他的态度变化了。

——【美】T.S.艾略特

在这些不朽的争论者之中,只有帕斯卡尔留存到现在,因为只有他是一个天才,只有他还屹立在世纪的废墟之上。

——【法】伏尔泰

他之于法兰西,犹若柏拉图之于希腊,但丁之于意大利,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莎士比亚之于英格兰。

——【法】谢瓦里埃

目录

译者序(鲁方根)

引言

第一部分 常识(1623一1650)

 一、神童(1623—1640)

出生与巫婆(1623—1626)

克莱蒙费朗(1626—1631):父亲的教育

那些年,世界……

帕斯卡尔一家抵达巴黎;发现奇迹(1631—1637)

克莱蒙避难(1638年)

雅克琳与黎塞留(1636—1638)

圆锥曲线以及在鲁昂的任命(1639年)

在鲁昂就职:国王之手(1640年)

 二、思维机器(1641—1650)

在鲁昂的权力(1641—1642)

计算器(1642—1645)

人类机器的原动力:发现冉森教派教义

艾蒂安·帕斯卡尔的意外事故(1646—1647)

在鲁昂的真空计算(1646—1647年夏)

笛卡儿与帕斯卡尔(1647年9月)

发现波一罗雅尔修道院

1648年的布莱兹和雅克琳:一对

最高法院掀起投石党运动;艾蒂安在1648年回到巴黎

奥弗涅的实验(1648年9月)

雅克琳的志向;撤回克莱蒙(1648年9月一1650年12月)

第二部分 瑰宝(1650—1662)

 三、碰运气的赌博和爱情游戏

(1650年11月一1654年11月23日)

沙龙的怀疑主义(1651—1652)

父亲去世(1651年9月24日)

雅克琳进入修道院(1652年1月4日)

那些物理学论文;实验与进展(1651—1654)

那些巧合的三角形(1654年)

一些数字和一些字母

爱情游戏:那喀索斯与俄狄浦斯(1652—1654)

直至《追思》之夜(1653年12月一1654年11月23日)

 四、热爱和平的孩子(1654年11月23日一1657年7月)

忏悔师、决疑论者与神师

波一罗雅尔修道院跟耶稣会士作对

帕斯卡尔登场(1655年1月一12月)

《致外省人信札》是这样写成的(1656年1月)

写给外省人的前五封信札:嘲笑决疑论者(1656年1月23日一1656年3月24日)

《论神恩文集》(1656年)

圣荆棘的奇迹(1656年—3月24日)

其他的13封《致外省人信札》(1656年3月一1657年3月)

与夏洛特·德·罗昂内决裂:世俗生活的结束(1656—1657年7月)

 五、希望之痛苦(1657年7月一1662年8月19日)

巴黎的本堂神甫介入论战(1657年7月一1659年2月)

教育王族来改革政治(1657年7月一1659年2月)

无限的几何学(1657年7月一1659年2月)

《思想录》的准备:内心与理智(1657年7月一1659年2月)

再次发病(1659年1月一1660年6月)

《思想录》所提出的问题(1660年10月)

人没有上帝的可悲:通过娱乐逃避这两种无限

人与上帝相遇,但没有耶稣

人同上帝和耶稣在一起的荣耀

上帝的真空概率:打赌

雅克琳之死(1660年10月一1661年10月)

上帝的那些四轮马车(1662年)

帕斯卡尔之死

第三部分 启蒙(1663—2000)

 六、死亡与重生(1663—2000)

整理,审查和作假

与波-罗雅尔修道院了断

帕斯卡尔的启蒙

神话的诞生:从格雷吉瓦修道院院长到维克多·库赞

“内心”的回归对抗20世纪的大屠杀

弗洛伊德、马克思以及其他人

 七、全才

法语的特质

法国的精神特质:全才

一种法国人的姿态:知识分子

无边界

在无限的四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致谢

序言

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在1623年出生于法国中部奥弗涅省克莱蒙市的一个属于外省小贵族的家庭。他3岁丧母,从未上过学,从小就由父亲在家亲自教他。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个自学成才者。他天资聪颖,很早就在科学界崭露头角。在数学领域:他在16岁就写出了《圆锥曲线论》的论文;而后又发明了投影几何;在代数研究中,发现了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规律,即著名的“帕斯卡尔三角形”;为减轻父亲税务计算工作的劳累,搞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计算机;后来又创立了概率论和积分学。在物理领域: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自然界存在着真空,并著成《论液体平衡》(1654年),提出著名的帕斯卡尔定律,即“加在密闭流体任一部分的压强,必然按照其原来的大小由流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同年发表《论空气重力》,确立了大气压力的基本规律。在文学和哲学方面:其传世之作是《致外省人信札》和《思想录》。前者是他生前伪托路易·蒙达尔之名,代表冉森派与耶稣会就神学理论问题展开论战的作品,全书由19封信札构成。由于其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文采飞扬,行文直白,文章布局寓诙谐、变化于庄重、严谨之中,为世所公认。此书为帕斯卡尔在法国文学史上赢得了最优秀的散文家的盛誉。后者《思想录》一书,本来是帕斯卡尔生前尚未完成的一部草稿的残简,在他死后,由后人加以整理和注释后正式出版。由于对每段文字编排次序的不同,历代有过不同的版本问世。此书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而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光辉典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帕斯卡尔在世上只活了39年。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世人作出了多方面的历史贡献。在去世前,他已疾病缠身,十分痛苦,与波一罗雅尔修道院的朋友们产生了严重分歧,几乎分道扬镳。在此情况下,他还用7辆可乘坐8人的四轮马车,创办了巴黎第一家公交公司,为后来的城市公共交通开创了先河。

3个多世纪以来,法国历代都有人研究帕斯卡尔,出版过不少论述这位天才人物的书籍,但这些作品只是研究了他的部分著作。在雅克·阿塔利之前,还没有人如此详尽、系统地研究过他整个一生。阿塔利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讲阿拉伯语的家庭,从小接受的却是法语教育,并终身酷爱法语和法国文化。他毕业于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曾当过密特朗总统的私人顾问,是著名的经济分析家、时事评论家和小说家。作为一个多产的作家,他曾发表过各种体裁的著作近30部。20世纪末,他凭借自己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决定为帕斯卡尔撰写一部传记。他曾认真阅读和研究了帕斯卡尔的全部著作,查阅过无数的手稿、专著、论文以及一些未曾发表过的文献资料,光是参考书目,他就列出了531本。经过3年的辛勤笔耕,他终于在2000年9月通过法亚尔出版社发表了这部长达542页的题为《帕斯卡尔:异常的天才》的传记。

全书分为3个部分,作者按编年史的方法撰写各个章节,由于在论述传主的生平事迹中采用了大量的史料,几乎逐页均有引文,并在每段引文结尾处的右上角标有出处编码,以便读者对照查阅参考书目。原著对正文中所涉及的大量历史人物和事件未加任何注释,译者为便于读者阅读,适当加了一些译注。

要读懂帕斯卡尔的原著,对于一般的法国读者来说,均非易事;而要准确无误地译好这部学术性很强的传记,对于译者来说,更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在翻译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阿塔利在书中所引用的《思想录》片断,是出自菲利普·塞利埃和路易·拉菲马的版本,而何兆武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翻译出版的《思想录》,选用的是布伦士维格的版本,两者的编排次序完全不同。鉴于他的译本已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多年,在国内学术界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为了便于读者对照阅读,凡在本书中出现有关《思想录》的引文,除了有些措辞有所改动之外,原则上均采用何先生的译法,在此予以感谢。

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阿塔利所采用的史料中,有许多是17、18世纪的文字,其语法现象与现代法语不尽相同。为了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我曾多次请教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深翻译家李棣华教授,他不厌其烦地为我释疑解惑,使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

第三个难题,是书中所采用的史料中,夹有一些拉丁文的句子或段落,而不知何故,作者未将其译成法文。为此,我曾请教过上海宗教界信奉天主教的老先生,尽管他年轻时学过拉丁文,但无法为我解决问题。在我感到束手无策时,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副教授范晓雷女士向我伸出了援手。她帮我将这些拉丁文句子和段落转给在巴黎进行学术访问时结识的好友梅·布尔吉(May Bourgi)女士,让她帮忙译成法文转发给我,使我破解了这一难题。

此外,我还得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屠玮涓女士给了我翻译此书的机会。由于种种原因,我的翻译进度相当缓慢,断断续续竟花去十多年时间。当我将原著译至400多页时,我再次因诸事缠身,无法集中精力继续将书译完。为了不再延误此书的出版计划,屠玮涓女士特邀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赵伟先生将此书的剩余部分接续译完。对此,我谨表歉意。

本书译文若有不妥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鲁方根

2014年7月

内容推荐

帕斯卡尔是十七世纪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哲学家,他的《思想录》以富有哲理的警示名言而使之晓喻全球。帕斯卡尔在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的同时,考察了人的本性以及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知识、宗教信仰等方面,发表了对思想史极具有影响的观点和书籍。在生活方面,他是位情感丰沛而又终身未娶的绅士。雅克·阿塔利编著的这本《帕斯卡尔(改变世界的天才)》对他生活的各方面作了精致的刻画。

编辑推荐

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

帕斯卡尔在世上只活了39年。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世人作出了多方面的历史贡献。

《帕斯卡尔(改变世界的天才)》对他生活的各方面作了精致的刻画。全书分为3个部分,作者雅克·阿塔利按编年史的方法撰写各个章节,由于在论述传主的生平事迹中采用了大量的史料,几乎逐页均有引文,并在每段引文结尾处的右上角标有出处编码,以便读者对照查阅参考书目。原著对正文中所涉及的大量历史人物和事件未加任何注释,译者为便于读者阅读,适当加了一些译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帕斯卡尔(改变世界的天才)/走近大思想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雅克·阿塔利
译者 鲁方根//赵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24165
开本 16开
页数 4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2014142689
中图分类号 B565.23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4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