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织娘的一生--用生命培育了一群优秀儿女的伟大母亲
内容
编辑推荐

  《陈织娘的一生》是洋媳妇唐福德为中国婆婆写的传记,呈现了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

陈织娘是一位平凡的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织娘无怨无悔地以裁缝维生,孜孜教养儿女成人。如今,七个儿子都有不凡的成就,其中有五人专职传道,成为牧师,华人基督教所熟悉的唐崇平、唐崇明、唐崇安、唐崇荣、唐崇怀都是她的儿子。

陈织娘一生的故事尽管已成为遥远的历史,但其事实的记载与流传却不因时光的消逝而褪色,反而更显得弥足珍贵。

内容推荐

陈织娘,一位生长在爪哇的华裔女子,在父命难违的情况下,随着续弦的丈夫远嫁中国,自此尝尽生离死别的苦难。 她是如何面对生命的坎坷,担下生活的重担?到底是怎样的母亲,可以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坚守信仰,在漫漫人生中怀念丈夫,抚养儿子?织娘如何在严格管教孩子的同時,又不失慈爱,把自己最宝贵的信仰传递给她的子女?  陈织娘是一位平凡的妇女,但是这样平凡的女性为什么却又那么地不平凡呢?

《陈织娘的一生》有最好的答案。

《陈织娘的一生》是陈织娘的儿媳唐福德多次采访陈织娘,以录音的方式存留采访记录,其写作过程客观、真实。内容的记载翔实可靠,具有珍贵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目录

再版序

前言

作者序

1.童年往事

2.媒妁之言

3.婚姻生活

4.大家庭

5.骨肉之亲

6.生命的转机

7.信心的操练

8.重回故土

9.儿女篇

10.牧者家庭

11.最终旅程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九一二年,荷属东印度君岛,日惹,爪哇。

福源是个俊秀的小男孩,剪得短的头发竖立在头顶上。一大清早,天气便已经热得很,他叹了一口气。母亲要他上药房去取回她惯用的胃药,他不敢空手而返。

“等一下,”药房的人吩咐他,“再几分钟就好了。”每次来到这家药房,他们总是要他等,而他最讨厌等。已经十岁的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对那些成排的瓷罐和各种尺寸的木头抽屉感兴趣了。药房老板总是应顾客的要求,打开那些抽屉,拿出他们所要的草药;问题是,他若是一个人来到这里,都会受到差别待遇。成人顾客可以享受到柜台后面送出来的微笑和礼貌的问候,但他只是个孩子,他觉得药房老板总当他是个小讨厌鬼,而且就以这种态度对待他。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第一次和母亲来这里时,福源大概才只有六岁,他仍然记得空气中飘浮着的那股奇异又刺鼻的气味,他不确定那是什么,但知道,在这个奇怪的地方可以买到各式药物和补剂。曾经,老板甚至允许他坐在长长的柜台边上,看着药剂师刘老先生挑选出药引子,放入一只小木碗里,用一根小木杵将药磨碎,再熟练地倒在一张张小小的白纸上,然后俐落地折成整齐的方形小包。将药包交给母亲时,刘老先生总会幽默地调侃这个小跟班,并顺手在福源的脸上轻拧一下。

但现在,刘老先生的儿子却一脸严肃地吩咐他:“等一下。”是的,他会等,但却是在外面“等”。

神秘的算命先生

此刻,福源走到日惹的大街上,来往的三轮车和街边展示的陶瓷制品都引不起他的兴趣,但在不远处,有两个人却吸引了他的注意。福源看到其中一人沉思的黑眼珠正审视着另一人的手掌,仿佛要从中读出某些东西来,他猜想那人一定是个算命先生。这个好奇的小男孩走近去,佯装不在意地站在那位伸出手供人审视的中年男子身后。他也曾在别的街上做过这种事,竖起耳朵听那些算命的可能会说些什么。

“没问题。”看命的老人说道,“尽管照你的计划去开创新事业,现在正是好时机;你可以从手上这条线看见……”突然间,福源发现那声音逐渐消失。从眼角,他看见那算命的目光从那人的手掌上移开,好像正在思索。福源继续假装等人,他有意而好奇地斜视了一下,就在转头之际,他发现一道锐利的眼光,正从头到。脚地打量他。福源一阵心慌,很想拔腿就跑,只是这样一来,必会泄露他佯装等人的秘密。于是他决定,最好还是假装不经意地走开。但就在他跨出第一步时,算命老人的话却飘进他耳中。

“那孩子长得真好。只可惜,他活不过十二岁。”

这小男孩停住脚步。一阵惊悸袭上心头,他再看一眼那老先生的面孔。错不了,那算命先生仍然用黯然的表情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既不愉快,也不悲哀。

接着,一股突如其来的恐惧攫住了他,他开始跑,拼命朝回家的路上飞奔。现在,在接近他家的街上,他喘着气、流着汗。无法放慢他惊恐的脚步。他很害怕,是的,但也愤怒,他生那名算命先生——以及他自己的气。虽然父亲早已告诉过他,他已经.长大了,不可以再哭,但他仍止不住流下害怕的眼泪。到了父亲的布店门口,他冲了进去,幸好父亲不在,他一头栽入母亲温柔的怀抱里,放声大哭。

下午,缓慢行进的送丧车队终于抵达这个城市的郊区,卖力地驶进通往墓地那条满布尘土的小路。铜锣低沉的铿锵声与唢呐尖锐的颤音凄厉地响着,好像不肯放过每一个过路人的耳朵。披麻戴孝的职业哭墓人领着车队,每一辆车子的前座皆坐着两人或三人,穿着临时裁制的白色丧服。每个人的双手都紧紧交握着,仿佛是想在这黯然的时刻寻求一些慰借。

只有陈啄记一人是挺直地坐着的,他紧绷着脸,不愿在大众面前显露他的哀戚。然而坐在他旁边的陈金枝却不能自已,在喧嚣、凄厉的哀乐声,以及阵容庞大的前进队伍中,她没有引起多少注意,但她的悲恸却在连续的饮泣中表露无遗。这是哀伤的适当时刻,情绪的发泄是无论如何也止不住的,因为在送葬队伍的后面,载着的正是他们独生子的遗体。

小织娘的困惑

年仅五岁的小织娘,紧紧地握着姐姐的手,一路上倾身向前张望,试着捕捉坐在前面那辆车上父母亲的身影。她本来希望和母亲同乘_辆车,但是父亲坚持要她待在这里。要是能跟母亲一起,便可以赶走母亲的眼泪,因为她是母亲最爱的孩子。她可以把手放在母亲的面颊上,一如她经常做的一样,这样,很快地母亲便会再度露出笑容。为什么父亲不能了解呢?现在织娘的两个姐姐严肃地坐在她旁边,在第二辆车上。

记得几天前,福源——她的大哥哥,才在外面捉到一只巨大的绿色金龟子,放在她脚边捉弄她。她尖声惊叫,跑去告诉母亲。但是织娘并没有生气或害怕太久,当母亲绷着脸强迫哥哥道歉时,他眼中闪过的一抹淘气的神色,逗得织娘咯咯地笑出声来。

现在,福源到哪里去了?“走了。”兰娘姐姐这样说道,但这根本就不是答案。不久以前,她才看见他躺在楼上的卧室里,苍白着脸,一直打冷颤。她当时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那么暖和的天气还有人会冷得发抖?但母亲将她赶出哥哥的房间,始终没有人告诉她答案。“他走了。”她反复地想着。 “但是,他到哪里去了?”P1-3

序言

《陈织娘的一生》一书于上世纪90年代由台湾校园书房以繁体字出版,继由马来西亚人人书楼以简体字面世。后来,为方便海外华侨子弟阅读,新加坡探索者福音机构便出版了该书的英文版。

《陈织娘的一生》自出版后,深受海内外华人认同,订购该书者来自世界各地华人社团及家庭。今为满足国内庞大读者之需要,决定由我熟悉的尼西书屋代理在国内出版。此举也是作者本来的初衷;时至今日能得以实现,实为作者之莫大慰藉,深望该书能发挥其最大的果效与功用,给喜爱此书的读者带来启示与激励。

本书的作者为陈织娘的洋媳妇。其写作过程是先由作者多次采访自己的中国婆婆陈织娘,以录音的方式存留采访记录,然后以英文整理成书,继以翻译中文出版。故写作的过程是以西方客观的立场撰写而成。内容的记载甚为翔实可靠,其珍贵价值对东西方读者均有福益,特别对信仰的流传与成果更为适切。

陈织娘一生的故事尽管已成为遥远的历史,但其事实的记载与流传却不因时光的消逝而褪色,反而更显得弥足珍贵。只因这是永恒世界中的一段人类的历史记录,她的后裔要继续见证她的事迹,她的信仰实质要不断发扬光大。就如圣典所说:至圣者已坚定他手中所作的工。作工的果效也要随着他。有永生的人虽然离世,但在至圣者的眼中却是极其宝贵。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亲都能听从古旧圣典的教导,蒙受诗篇中所言的祝福:“凡敬畏至圣者,遵行他的道的人,便为有福……愿你看见你儿女的儿女。”这是何其美好的应许! 愿平安归于地上所有持守敬虔生活者之后裔!

唐崇平于美国加州喷泉市

2010年春

书评(媒体评论)

八岁时,我记忆很深,每一个早上起来,第一个听见的声音,就是那忠心敬虔的母亲祷告的声音。

我的母亲没有高深的知识,却有非常高深的智能,因为她敬畏上帝。

——唐崇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织娘的一生--用生命培育了一群优秀儿女的伟大母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福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06678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16.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7: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