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精)
内容
商品特色

内容简介

在中华文明赓续传承中,儒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中,在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从梳理儒学学派发展脉络切入,纵观解读了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以时代为经,以儒家各学派重要人物为纬,从儒学的开创为始,简述儒家的核心概念,继而讲述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嬗变的各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儒家派别的起源、继承和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通过本书,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对儒家及儒家学派史有系统而清晰的了解,而且能更好地看懂到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演进的底层逻辑。

作者简介

韦 力

国际儒联出版宣传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目录版本学、藏书史,中国传统文化史等,著有《觅圣记》《觅文记》《觅诗记》《书楼寻踪》《鲁迅藏书志》《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古书之爱》等三十余部专著。

前言序言

序言

本书通过梳理学派的方式来讲述儒学史,以时代为经,学派重要人物为纬,从儒学的开创为始,首先简述儒家的核心概念,继而讲述其递变环节,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述,能够使读者对儒家史有概念性的了解。

孔子曾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说明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了儒者。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儒,柔也,术士之称”,早期的术士乃是巫的一种,后来从巫中分化出来,渐渐演变为从事宗教活动及文化教育的儒士,而《周礼·大宰》称:“儒,以道教民。”可见儒者的主要事务是教化人民。

尽管儒者早已存在,但是自从有了孔子,才确立了儒家的整体概念和思想框架,因此,后世将孔子视为儒家的创始人,故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说:“孔子不是儒之创始者,但乃是儒家之创始者。”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并且学在官府,孔子在民间招收弟子,有教无类,将文化传播到了民间,这个行为对社会风气产生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使之成为儒家学派的核心经典。孔子以入世的态度来教化弟子,其观念被后世所继承。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中国无文化,自孔子以前之中国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之中国文化,赖孔子而开。”梁漱溟在《梁漱溟自述》中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孔子是接受古代文化,又影响着他之后中国文化的。这种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古人都不能与孔子相比。他生活在前二千五百年和后二千五百年的中间,他本人是承前启后的。”钱穆在《孔子传》中有着同样的论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孔子认为,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乃是由于人们不遵从礼制,所以他强调要克己复礼,同时他认为,“仁”是人类的最高追求目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见礼与仁乃是儒家的核心思想。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继续弘扬老师的思想。孔子弟子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这些人构成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学派——儒家学派。到战国时期,该学派在诸子百家中已经成为两大流派之一,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当时只有孔子创建的儒家和墨翟创建的墨家能够并称于世。

孔子在教授弟子时因材施教,使得大多数弟子只传承了孔子思想的一个侧面,同时,孔子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完成中,其在教授弟子时,早年与晚年有所不同,致使他的弟子们在一些观念上各有侧重。至战国时期,儒家分成八个大派别,这是儒家的第一次分派。此八派之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孟氏之儒和孙氏之儒,前者弘扬了孔子的仁学,强调心性和内圣;后者发展了孔子的礼学,强调礼法与外王。孟氏之儒的开创者是孟轲,他的学派被后世称为“性善派”;孙氏之儒的开创者是荀况,他的学派的主体观被后世称为“性恶派”。

现当代学者对孔门派别的划分与古人略有不同,姜广辉在《郭店楚简与〈子思子〉》一文中将子游、子思、孟子一系称为“弘道派”,认为该派的特点是:“在早期儒家之中,这一派人民性、主体性、抗议精神最强,是早期儒家的嫡系和中坚。”他把曾子一派归为“践履派”,认为该派特点是:“重孝道的践履,其基点在家庭父子关系上。这一派所讲的孝道是广义的。”同时他认为,子夏一系属“传经派”,子张一系属“表现派”。

现代学者还有另一种分法:认为曾子开创了“主内派”,其思想倾向是重仁、内省、明心见性,由孝治推衍为德之教化,孟子属于主内派,该派被视为儒家正统;子夏开创了“主外派”,这一派的思想倾向是重礼、博学,从宇宙本体推天及人,重视政治参与,发展法治思想,这一派在先秦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从先秦到现代,按照重要历史节点及学术观,学界对于儒学有原始儒学、汉唐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和现代新儒学之分,在每个时期,又分出许多学派,这种现况正说明了儒学的开放性,本书就是以此为框架,来讲述各个阶段重要的学术特点以及重要的学派。一个学派的成立,需要有宗师和门徒,以及基本一致的思想理念,但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某些派别也会发生裂变。梁启超认为一个大学派成立后会出现三种现象:注解、分裂和修正。注解就是对经典的注疏,分裂则是“一大学派,内容既然丰富,解释个个不同,有几种解释就可以发生几种派别。往往一大师的门下,分裂为无数几家。这也是应有现象之一。”(《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修正则是对本门派的观念加以补充。

秦王朝用法家言排斥儒家,儒家经典遭到严重破坏。汉朝建立后重视儒家,因为汉室起于草莽,需要利用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来稳定社会,经过一些大儒的努力,使得儒学在汉朝取得了独尊的统治地位。在朝廷的一系列措施下,很多因战乱而散失的经典再现人间,人们为了整理这些经典,以及如何阐释这些经典,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派别。自此,儒学走入了经学时代。

秦朝时,秦始皇和李斯认为天下已成为一家,各家学说没有存在的必要,儒家也在被禁之列,儒家经典遭到了第一次大破坏。到西汉时,儒家的核心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中,《乐经》已经失传,古文经学家认为《乐经》焚于秦火,今文经学家认为“乐”本无经,乐在《诗》《礼》之中。

六经原本是多家供奉的经典,至西汉时成为了儒家专学。对于如何解释六经,儒家形成了两大派别:重视师徒间口口相传的今文经学派和重视古典文献研究、解读的古文经学派。

在《诗经》方面,申培公传鲁《诗》,辕固生传齐《诗》,燕人韩婴传韩《诗》,三者属于今文《诗》学,鲁人毛亨所传则为古文《诗》学。

《春秋》的传授分为三大流派,公羊高传《公羊传》,穀梁赤传《穀梁传》,左丘明传《左传》,此即《春秋》三传,前两者属于今文经学,后者属于古文经学。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对儒家核心经典的解读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两派的斗争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可谓是中国儒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两大学术派别。

汉代是儒学第一次大放异彩的时代,经过董仲舒的努力,至汉武帝时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儒学成为了官学。对于儒家经典的研究,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韦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3102244
开本 16开
页数 62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76
出版时间 2023-05-01
首版时间 2023-05-01
印刷时间 202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244
CIP核字 2023046724
中图分类号 B222.05
丛书名
印张 4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