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史速读/彩色速读系列丛书/图说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时间为序,精选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读者完善知识结构、丰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书中设置“大事年表”、“重要人物”、“重大成就”等辅助栏目,多角度解读中国历史,方便读者阅读、理解、记忆。300余幅精美图片立体展现中华5000年灿烂文明,图文联袂、相得益彰,使读者获得愉悦的视觉享受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的理想工具书。编者通过简明的体例和通俗的语言,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地讲述了中国历史,在主线叙述的基础上配以“大事年表”、“重要人物”、“重大成就”三个专栏,将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目了然,方便阅读、理解与记忆。同时,全文配入编者精心挑选的与文字内容相契合又自成体系的精美图片,多层面地使读者快速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版式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在注重视觉美感的同时大大丰富版面信息量,使读者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广博性和震撼力。多种视觉要素的结合使历史与文字变得亲切轻松,陪伴读者开始一段愉快的彩色读书之旅。

目录

第一编 中央的中国

 第一章 文明起源——三皇五帝

1 远古人类

2 炎黄传说

3 尧舜禹的禅让

 第二章 从部落转向国家——夏、商

1 夏朝建立

2 夏桀与商汤

3 商代兴衰

 第三章 “封神榜”的朝代——西周

1 姬姓诸侯满天下

2 国人暴动

3 烽火戏诸侯

 第四章 五霸与七雄——春秋与战国

1 齐桓公和管仲

2 诸强争霸

3 三家分晋

4 魏国的强大

5 秦国的崛起

 第五章 一统华夏——秦帝国

1 秦国的兴起

2 秦王扫六合

3 秦末大起义

 第六章 无为而治——西汉初期

1 楚汉相争

2 萧规曹随

3 文景之治

 第七章 中国的第一次全盛——两汉中期

1 真实的刘彻

2 重剑出击

3 霍光与中兴

 第八章 天灾不断,人祸不绝——西汉晚期、新

1 该结束的汉朝

2 书生的改革

3 “新”朝的不幸

 第九章 刘氏的复兴——东汉初期

1 儒家皇帝

2 世家大族的兴起

 第十章 外戚与宦官的时代——东汉末期

1 “跋扈将军”

2 党锢之祸

3 黄巾大起义

第二编 东方的中国

 第一章 三国鼎立——魏蜀吴

1 “挟天子以令诸侯”

2 赤壁之战

3 诸葛亮与蜀国

4 高平陵政变以及蜀汉和东吴的灭亡

 第二章 分裂时代中的短暂统一——西晋

1 司马炎统一中国

2 白痴皇帝

3 儒学与玄学

 第三章 混乱与争战——东晋、南北朝

1 北方的战乱

2 南方门阀政治

3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4 南朝的更迭

 第四章 重回统一的时代——隋及唐前期

1 关陇集团

2 隋炀帝的悲剧

3 唐朝的建立

4 唐太宗

 第五章 封建社会的高峰——盛唐气象

1 天皇与天后

2 后女皇时代

3 开元盛世

 第六章 世界帝国的衰亡——唐末割据

1 安史之乱

2 藩镇割据

3 甘露之变

4 黄巢起义

 第七章 割据与战乱——五代十国

1 梁唐更迭

2 “儿皇帝”

3 黑暗中的光明

 第八章 黄袍加身——北宋初年

1 耶律帝国

2 杯酒释兵权

3 御驾亲征

 第九章 为了富国强兵——北宋改革

1 先天下之忧而忧

2 王安石变法

3 靖康之耻

 第十章 南北对峙——金、南宋

1 抗金的悲剧

2 金国盛衰

3 屡战屡败的北伐

4 败局已定

第三编 世界的中国

 第一章 一代天骄——元朝初期

1 蒙古大帝国

2 元朝的建立

3 重用聚敛之臣

 第二章 元帝国的忧思——元朝末期

1 变局频频

2 皇统纷争

3 白莲教与红巾军

 第三章 朱元璋及其时代——明初

1 “乞丐皇帝”

2 “靖难之役”

3 仁宣之治

 第四章 宦官专政——明中后期

1 王振的任性

2 张居正改革

3 魏忠贤专权

4 “大顺”和“闯王”

 第五章 八旗入主中原——清初

1 后金的建立

2 山海关之战

3 少年天子

 第六章 帝国余晖——康乾盛世

1 康熙初政

2 皇位之争

3 雍正王朝

4 “十全武功”

 第七章 大梦未醒——一清中后期

1 嘉道守成

2 两次鸦片战争

3 太平天国

 第八章 从改良到革命——晚清

1 洋务运动

2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3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

 第九章 共和时代的尴尬——民国初期

1 打破帝制

2 共和与复辟

3 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十章 孕育全新的时代——民国后期

1 红与白

2 国民党的统治

3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十一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试读章节

第一编 中央的中国

第一章 文明起源——三皇五帝

1 远古人类

中国的历史记载是从神话开始的。最早的神被称为盘古,最开始时宇宙就像一个鸡蛋一样处于混沌状态。盘古一觉醒来,用斧子把混沌劈成两半,清而轻的部分上升化为天;浊而重的部分下降化为地。盘古担心天地还会重合,就用手擎天,以脚踏地,将天地永远分开了。

盘古死后,他身体的各部位都化成了宇宙的一部分,眼睛是太阳和月亮,鼻息化作风,血液成为江河,声音变成雷,躯干变成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毛发则化为草木。

盘古之后宇宙寂静了许多年,而后又出现了一位女神,人们今天称之为女娲。她觉得宇宙中应该有些生气,就用泥和水塑造了人。她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健的,一种是娇柔的,于是就有了夫妇,有了儿女,伦理观念也就相应形成了。

很多年以后女娲还做了一件大事。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后,天突然塌了,女娲炼五色石,用巨龟的脚做柱子,把天补合起来,天地都再不会倾斜了。

女娲之后再没有创造事物的神了。人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但是最初的人住在山洞里,只会爬到树上摘果实吃,然后又进步到渔猎阶段,但对捉到的鱼虾和动物,也只能生吞活剥。

这时候,一些介乎神与人之间的“氏”出现了。据说“氏”原来也是指神,不过后来“氏”越来越多,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家族祖先。

最先出现的有巢氏,他教会人们在树上用树枝、树叶建造出简陋的篷盖,后来人们又用类似的方法在地面上盖房子,从此就不用再居住在山洞里了。

然后是燧人氏,他从木头里钻出火来,并且把这种方法传播开来。人类有了火,就改吃熟的东西,寿命也就越来越长了。

这些都只是传说,实际上,最早在中国生活的人类,如云南元谋猿人,大约有170万年历史;陕西蓝田猿人,大约有80万年历史。而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距今约有40多万年历史,他们已经能够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不仅使用了石斧、石锤,而且还用骨头磨制成骨针。有了骨针就可以证明,人类不再赤身裸体,而是有抵御风寒、遮蔽身体的衣服了。

伏羲氏把结网、打猎、饲养的经验总结起来,神农氏又推广了耒耜耕地和种植五谷的方法。神农氏还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同时发现了可以治病的药材,这样人的生命就有了保障。

2.炎黄传说

炎帝和黄帝被供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实际上,炎帝和黄帝的部落是对立的,炎帝开始是统治中原的盟主,黄帝所领导的部落兴起以后,吞并了炎帝的部落,从此才有炎黄子孙的繁衍。

黄帝所领导的是有熊部落,在今天的河南新郑一带。黄帝的名字是姬轩辕,集军事家、科学家和法师于一身。

在阪泉战役中,黄帝首先统一了炎帝部落。接着黄帝率军渡过黄河,一直挺进到九黎部落所在地涿鹿。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指挥天师布置了滚滚浓雾,黄帝的士兵都被困在里面。黄帝在天神的指导下发明了指南车,使他的部队辨认出方向。风神雨神帮助蚩尤,风雨大作,波浪滔天。黄帝请来干旱之神旱魃,霎时间雨过天晴。斗法失败以后的九黎部落族长蚩尤战死,九黎部落残余的民众向南迁居,成为后世苗族的祖先。

黄帝战胜蚩尤建立王朝的日期,据说是公元前2698年。黄帝统一中原地区,当上了“天子”,这是无比崇高的荣誉,以至于后人都自称或被称为黄帝的后裔,并且以“炎黄子孙”为荣。

黄帝时期的发明和创造非常之多,这些中华文明的结晶被归结到黄帝一个人身上,黄帝改用泥土或石头建筑房屋,用兽皮制作衣裳。又发明车船,使得人民可以利用工具开辟更远的疆域,又制定了井田制度,使得人民耕种更加方便。黄帝还发明了阵法和弓箭。制定了五个主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黄帝152岁的时候仍然坚持出巡,到桥山(今陕西黄帝陵)时,在山下铸了一只大鼎。天上忽然降下一条黄龙把黄帝接到天庭去了。人们把黄帝遗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之下,即现在的陕西黄帝陵。

值得一提的是,黄帝的大臣仓颉发明了文字,这种象形文字发展到今天,就是方块汉字。据说仓颉是看到爪印和蹄印而产生灵感的,文字发明以后,“天雨粟,鬼神啼”,也就是天上落下粮食,鬼神大声痛哭。这当然不可能是文字发明的结果,可能是偶然的龙卷风或者大风暴引发的自然奇观。

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本有血缘关系,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今天的中华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为了纪念两位传说中的祖先,后人在山西高平市城东北的庄里村建立了“炎帝陵”,在陕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建造了“黄帝陵”。

P2-5

序言

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是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梦想与追求,也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历史悠久的一个优良传统。仅以中国为例,从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诞生到张居正向万历皇帝上图文并茂的《帝鉴图说》,从司马光呕心沥血编撰编年体巨著《资治通鉴》到吴乘权等著述《纲鉴易知录》,中国近代史家更是创造了成熟的通史体例,其间无一不是将多如恒河沙数的历史事实予以压缩、整合、编辑,无一不渗透着速读的精神。我们编写的这部《中国历史速读》也正是继承和发扬这种速读理念的。当然,为了适应当代读者的需求,满足更高层次的阅读需要,编者还在如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和开拓。

一、编写体例科学简明。在吸收借鉴通史体例菁华的同时,特别增设了“大事年表”、“重大成就”、“重要人物”等栏目,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历史,将关键知识点一一展现给读者,使之能在较短时间内对中国历史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二、文字凝练。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勾勒出中国历史的大致轮廓并使之尽可能丰满起来,本书精心锻炼文字,力避生涩艰深,力求晓畅易懂,以使读者理解和接受。如此,凝练的文字和适中的篇幅相结合,必将大大节省读者的宝贵时间。

三、图文配合。由于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等原因,历史对当代人而言无疑会有一种隔膜感。而具象的图片能够消除这种隔膜,拉近读者和历史的距离,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文精神,且能弥补文字叙述无法言传之缺憾。本书精选300余幅精美图片,内容包括历史遗迹照片、名人画像、历史名画、珍贵文物照片、自然风光、手绘地图等,本身即具有丰富的内涵、高度的典型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以精心组织以后,构成一个形象具体的“图片中国史”,必将大大深化读者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四、版式创新精美。在追求精美的同时,我们还对版式进行了精心的创新。力图将图与文、历史与现实、严肃与活泼等相辅相成或对立统一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架构一部井然有序、内容丰富充实的中国史,使读者能够轻松阅读,提高学习效率,以满足其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的初衷,而且,这种满足必将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

如此,本书通过编写体例、文字、图文配合和版式设计的有机结合,使一部宏大的中国历史浓缩于很小的篇幅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回归历史的时空隧道中。在这里,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古代文明色彩斑斓,人类生活真切鲜活,历史事件宛然在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史速读/彩色速读系列丛书/图说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晶//李明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26103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8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彩色速读系列丛书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