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之巍峨(林则徐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内容
编辑推荐

郭雪波著的《山之巍峨(林则徐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讲述了林则徐当差地方遍布十四省,令人咂舌,道光帝拿他当“膏药”贴遍了所有痛处。作者是个属于“体验派”的写作者,为弥补自己与传主生活环境之间的巨大反差,必须做好基本的功课,靠臆想去描写不熟悉的人物环境,那会如瞎子摸着一头从没见过的大象般不靠谱。

然后,回到书桌前静静地想,思考梳理林则徐这个人物的一生。

渐渐,脑海里便滋生出能够看清他的一个独特角度,如迷蒙晨雾散去后的山峰,变得清晰了许多。也许,这就是作者一直寻找的解读和阐释林则徐风骨、内心世界、精神风貌、历史功绩与时代缺陷等方面的视觉脉络,帮助他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与历史迷雾中,慢慢剥离出一个真实的林则徐来。

内容推荐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为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干事轰轰烈烈,成绩卓然,可惜生逢颓世,虽奋力作为而终存缺憾。传主这些丰富复杂,乖巧多变,高出低回,英雄无奈等经历情形,郭雪波著的《山之巍峨(林则徐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都给予了疏祥有度,情境互备的很好描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的诗句,他的誓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目录

开篇自说

引子 星斗南

第一章 恰书生少年背着行囊出发

第二章 官场如泥泽奈何我铁脚独行

第三章 南国罂粟红承天意烧他娘的去

第四章 毒枭贼心大战争狼烟冲天起

第五章 西域风凛冽天朝挽歌唱罢去

尾音 擎大旗者星斗终落南

附录一 林则徐大事年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引子 星斗南

“星斗南……”林则徐弱弱地说出这句话后,便一命呜呼。

这是公元1851年11月22日,广东潮州府普宁县洪阳镇行差公馆病榻上,六十六岁的林则徐,手指朝空中举了举,两眼定定地望着西南,便辞去这混沌的世界,结束了自己艰难多舛的一生。

黄昏中的偏僻小镇洪阳,被一时布上来的阴雾笼罩,平添了几多哀婉气氛,而西南天际一闪而殁的那颗陨落的大星,似乎又兆示着什么人世间的不祥。大街小巷不见人影,家家禁门闭户。

朝廷命官,钦差大人,肩负皇上使命从福建赶赴广西上任途中,因拉肚子小病而命丧此地,这可是天大的事。为他诊病的黄氏大夫华珍,满门拘役待审,地方小官吏县衙等统被问责,一路伴随的朝廷御吏急报京城等候新皇帝咸丰御旨。

而最令当场众人不解的就是,那一句不完整的话“星斗南……”

弥留之际,一生智慧过人的林则徐未及言明此话含义,便撒手归去,竟把谜团留给后人猜测。渐成千古之谜的这半句话,以及他的死因,引来众说纷纭,在繁杂浩帙的史料堆中时隐时现,朦朦胧胧,待后人不断去挖掘探密,论证求索。

史家们争论“星斗南”,大致可分三种说:

一说,乃下毒。广州十三行洋买办和英国人,衔恨林则徐当初销烟,固安插一厨子下毒巴豆汤,致使林则徐下泄而死。“星斗南”,指的是洋买办商行所在街“新斗栏”谐音。

二说,林则徐发配新疆,治理伊犁地区水利垦荒等事宜时,对近邻俄人野心动向十分明晰,中华地理位置正处于星斗之南,依北辰而居,林曾言“英易与耳,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故临终时以星相学预示“北斗南移”,须防大患于未然,警惕俄人之南侵也。这一说也颇得人们推崇,后来俄毛子在八国联军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正好也佐证了这一点。若真是此意,林则徐眼光之远,令人佩服,世人出其右者少。

三说,据郭伯苍《林文忠公遗事》记述,林则徐弥留之际,众人曾见大星坠地,林抬手指言毕“星斗南”,即逝。之前,林本人《乙巳日记》5月5日记:“是日为金危,昏后见星,与彝儿具在院中祭之”。道光皇帝也曾曰“闽粤近事,绝少见闻,怡制军渡台之后,不知作何办法?仰观天象,先有白气,继有赤星,恐兵戎未能遽戢,殊堪焦系耳。”足见,林则徐心中也把“大星坠”于西南之地,和早先与儿祭“星”等事联系起来,已预感到天象异常,乃是兆示兵灾起祸之事,只是处于弥留之中,心思迷糊,未能来及说明意思而已。

纵观这三说,第二种若是证明林则徐远见之明,第三种则是显示他近临之忧。而第一种说是最荒诞而不靠谱的臆测了,儿子聪彝和幕僚刘宗仁始终紧随左右,一路相伴身侧,岂容一个下毒的厨子存在并得手?他们都是明察秋毫的精明之人,何人有那么大本事,再说销烟之事已过去十余年,英国人也全面获胜,没必要加害朝廷命官再起周折。

二〇一四年二月四日(正月初五),南方天气晴朗,海风在慢慢地吹拂着堤岸,潮汕人李嘉诚献建的跨海桥上烟雨蒙蒙。本人从潮汕揭阳出发,驱车百里,抵达普宁县洪阳镇时已是下午。当地朋友引路,我们找到那所林则徐去世的行馆倒也没费什么事。那所建筑叫文昌阁,清康熙六十年(1721)始建,昔时两用,既是当作祭祀文昌帝之处,又作各路经临使节的停驻“公馆”。现在已改作林则徐纪念馆,馆内重点介绍林则徐生平,以及他彪炳史册的禁毒事迹。这里业已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不少红领巾学生娃在老师带领下进进出出。

悄然来到行馆东侧一间小屋。

室内,安放一张简陋的竹床,挂着蚊帐,靠墙木桌上放一盏孤灯几本线书,旧砚搁竹笔,屋里显得潮湿而阴暗,清清冷冷。

唯墙上垂挂的一行对联,入目醒眼,一见便无法移开目光。(P1-3)

序言

开篇自说

心中一直忐忑。

最初大胆应下此书写作后便自生疑,能否完成此书稿?

林则徐是何许人也,生平光灿无比,历史定论天下皆知,有关此公的书籍和其本人著作浩帙如山,我又能写出什么新鲜的文学传记来?悔当初逞一时之勇接下,不好再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决定读读看,走走看,想想看,试试看。于是,用心搜集和研读数百万字林则徐史料、评传、文集以及牵涉到他的如鸦片战争历史、新疆地理、漕运、黄河治理和他所处的清道光时期大事记等等。接着,从二○一四年大年初三始,先去他赴官途中去世的广东潮汕普宁县踏查,再登虎门炮台、看销烟池、走三元里、观林则徐纪念馆和鸦片战争纪念馆等等,然后马不停蹄赴福建福州参观其出生地、青少年时期成长环境、了解民俗民风情况。做了这些仍觉不够,背上行囊再赴新疆、陕甘、云南、苏杭、河南黄河流域等林则徐足迹所到之处,走马观花式地去感受那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几乎是扫荡般地大范围游历,可以说本人写了这么多年书还是头一次为完成一本书而走过这么多的地方。林则徐当差地方遍布十四省,令人咂舌,道光帝拿他当“膏药”贴遍了所有痛处。我是个属于“体验派”的写作者,为弥补自己与传主生活环境之间的巨大反差,必须做好基本的功课,靠臆想去描写不熟悉的人物环境,那会如瞎子摸着一头从没见过的大象般不靠谱。

然后,回到书桌前静静地想,思考梳理林则徐这个人物的一生。

渐渐,脑海里便滋生出能够看清他的一个独特角度,如迷蒙晨雾散去后的山峰,变得清晰了许多。也许,这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解读和阐释林则徐风骨、内心世界、精神风貌、历史功绩与时代缺陷等方面的视觉脉络,帮助我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与历史迷雾中,慢慢剥离出一个真实的林则徐来。

写作进程是艰难的,用不太擅长的传记文体写一个似熟悉又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其中甘苦滋味唯我自知,先不去说它。现把此书奉献给大家,以求指正评说。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贴着人物进入历史,自然、可亲,全书栩栩如生刻画出林则徐的一生,对于晚清的社会形态、文人心理、国家命运,做了有特色的描述。诗笔与史笔相间,涌动着诸多悲壮的画面。千回百转之间,流溢着民族正气,又能在多民族文化中思考中国社会的走向,显示了一种博大的气象。

——文史专家 孙郁

林则徐一生,几任钦差,数任巡抚,三拜总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轰轰烈烈的人物之一。可惜,他生逢颓世,抱负难张,虽有坚毅性格、济世之心,却因禁烟受挫而祸及一生。本传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用激越悲悯之真情,追踪描述林则徐努力“经世致用”,但却跌宕起伏、坎坷流离的无奈人生。作品结构紧凑,内容丰富畅达,有高山之巍峨壮行,亦有别情离愁之忧伤,是一部充分呈现传主历经艰难挫折,但却屡屡奋起的英雄之概的文学传记。

——文学专家 李炳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之巍峨(林则徐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雪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91252
开本 16开
页数 34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74
CIP核字 2016209414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