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生死死/漫说文化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人类最难摆脱的诱惑,或许就是生的欲望和死的冥想。死促使人类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以及人生的意义。《生生死死》就是这样一本关于生死与人生意义的集子,由陈平原选编,收入许地山、冯至、何其芳、李健吾、杨绛等41位名家的59篇文章。在书中,他们追问生与死的意义;谈论丧礼之礼与改革;从“生命价值”与“选择权利”分析国人对于自杀看法变化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分享在中年这一人生盛衰交界的重要阶段,人在身心和情感上的变化。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书中作者对于生死各自不同的感悟、对生命意义的总结让我们看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生死观的同时,也提醒每个人“好好的活”“好好的死”,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
目录
序|陈平原
附记|陈平原
再记|陈平原
导读|陈平原
“无限之生”的界线|冰心
别话|许地山
死之默想|周作人
唁辞|周作人
笠翁与兼好法师|周作人
人死观|梁遇春
独语|何其芳
门与叩者|陆蠡
生死|柯灵
死|唐弢
忘形|冯至
关于死——抄抄摘摘之一|宋云彬
三过鬼门关——改正之后(之五)|萧乾
我对于丧礼的改革|胡适
回丧与买水|周作人
墓碣文|鲁迅
死后|鲁迅
冥屋|茅盾
不甘寂寞|叶圣陶
祭文·悼词|叶圣陶
送殡的归途|夏丏尊
盂兰夜|芦焚
山村的墓碣|冯至
送葬的行列|袁鹰
身后事该怎么办?|廖沫沙
杨彭年手制的花盆|周瘦鹃
大祭|李健吾
看坟人|李健吾
一份精美别致的讣告|秦牧
国民之自杀|梁启超
绝命辞|陈天华
陈星台先生《绝命书》跋|宋教仁
自杀|瞿秋白
林德扬君为什么要自杀呢?|瞿秋白
对于梁巨川先生自杀之感想|陈独秀
青年厌世自杀问题|李大钊
论自杀|徐志摩
死法|周作人
关于活埋|周作人
说死以及自杀情死之类|郁达夫
论秦理斋夫人事|鲁迅
论“人言可畏”|鲁迅
略论暗暗的死——写于深夜里(二)|鲁迅
处决|靳以
阮玲玉与食尸兽|柯灵
怀《柚子》|聂绀弩
秋|丰子恺
中年|俞平伯
中年人|叶圣陶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
冬天来了|叶灵凤
中年|苏雪林
当我老了的时候|苏雪林
人生之最后|弘一法师
老——棕榈轩詹言之十六|王力
中年|梁实秋
病|梁实秋
孟婆茶|杨绛
霞|冰心
导语
1. 三十年前“漫说文化丛书”开分专题选编之先河,一度风靡中国,新版归来!以文学为经、文化为纬、兼及思考与休闲的专题散文集,文章好读、装帧好看。
2. 《生生死死》由陈平原主编并导读,汇集41位名家的59篇文章,书中的文章或是在面对亲朋好友的死亡时所发的肺腑之言,或是反思自身人生历程、直面时间流逝并窥探其必然终点时的感慨:鲁迅在社会的责难前为自杀的死者辩护,胡适记录的丧礼改革也是一种对死亡意义的重新思考,而叶圣陶、梁实秋等人对于中年的谈论则带着自我调侃,“讲出了中年人的可爱又可悲,可敬又可怜的秋天般的心境。”这些知名作家在不同人生阶段对生死的切身感悟,引领我们在有限的人生中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
3. 漫说文化丛书系列封面插画由2023年美国传达艺术奖(CA奖)获奖者、插画师Stano绘制,丛书书脊“笔写山河”logo突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文化理念。知名设计师广岛倾心设计,采用中国传统配色,兼具复古与现代气息。
4. 漫说文化丛书封面使用雅纹白纸,采用击凸工艺,内文使用JM书纸,纸印精良,久读不伤眼,久藏不泛黄。阅读、收藏、赠送皆宜。
5. 随书赠送全文配乐有声书,沉浸式感受文学的魅力。
精彩页

丰子恺
我的年岁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得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实际,我两年来的心情与秋最容易调和而融合。这情形与从前不同。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与燕子。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我曾经名自己的寓居为“小杨柳屋”,曾经画了许多杨柳燕子的画,又曾经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象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其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那时候我每逢早春时节,正月二月之交,看见杨柳枝的线条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这狂喜又立刻变成焦虑,似乎常常在说 :“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我读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句,曾经真心地感动。以为古人都太息一春的虚度,前车可鉴!到我手里决不放它空过了。最是逢到了古人惋惜最深的寒食清明,我心中的焦灼便更甚。那一天我总想有一种足以充分酬偿这佳节的举行。我准拟作诗、作画,或痛饮、漫游。虽然大多不被实行 ;或实行而全无效果,反而中了酒,闹了事,换得了不快的回忆 ;但我总不灰心,总觉得春的可恋。我心中似乎只有知道春,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而对于秋,尤无感觉 :因为夏连续在春的后面,在我可当作春的过剩 ;冬先行在春的前面,在我可当作春的准备 ;独有与春全无关联的秋,在我心中一向没有它的位置。
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然而情形与前不同 :并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与焦灼。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且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而对于春,又并非像昔日对于秋的无感觉。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 :“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的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 ;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的祖先们的后尘!”
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像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地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况且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灭、有无之理。过去的历史昭然地证明着这一点,无须我们再说。古来无数的诗人千篇一律地为伤春惜花费词,这种效颦也觉得可厌。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于前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我对于春与秋的舍取,也是为了这一点。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 :“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 ;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 ;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 ;有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就是我们阅历了三十几度寒暑的人,在前几天的炎阳之下也无论如何感不到浴日的滋味。围炉、拥衾、浴日等事,在夏天的人的心中只是一种空虚的知识,不过晓得将来须有这些事而已,但是不能体感它们的滋味。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郎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状态便是这对于“死”的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又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我的一生最有意义,似乎我是不会死的。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又何足珍惜?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犹之罹了疯狂的人,病中的颠倒迷离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生死死/漫说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陈平原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131983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23-09-01
首版时间 2023-09-01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0
CIP核字 2023040746
中图分类号 I26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