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书这么好的事(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为什么在野蛮残酷的战争中,一本书竟会产生这样神奇、动人的作用,给予一个青年如此巨大的安慰:“好像有了它在,我的生命也就有了安全”?

熊秉明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其实隐含着人类集体的一种诉求,那就是,人的生活,需要基本的安全保障;而基本的安全保障,一方面是物质的、身体的,还有一方面是精神的、心理的。战争,这头野蛮的怪兽,不仅威胁和摧毁着物质的、身体的安全,同样也恐吓和打击着精神的、心理的安全。当战争似乎笼罩了整个世界的时候,有什么可以抗衡这头残忍的怪兽?抗衡野蛮的,只能是文明。书是文明的象征,是文明世界存在的证据。一本小书近乎一个小小的护符,赋予它护符功能的,是文明巨大的力量。越是在野蛮力量肆虐的时候,人越渴望文明的庇护。

熊秉明毕业于西南联大,这所战争期间的大学所创造的学术、教育上的辉煌成就仿佛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和战争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说到底,这个奇迹就是文明力量的奇迹。当年联大的学生王佐良(1916-1995)多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境:“联大的屋顶是低的,学者们的外表褴褛,有些人形同流民,然而却一直有着那点对于心智上事物的兴奋。在战争的初期,图书馆比后来的更小,然而仅有的几本书,尤其是从外国刚运来的珍宝似的新书,是用着一种无礼貌的饥饿吞下了的。这些书现在大概还躺在昆明师范学院的书架上吧:最后,纸边都卷如狗耳,到处都皱叠了,而且往往失去了封面。”

还可以举一个更熟悉的例子:沈从文(1902-1988)。

沈从文高小毕业,十五岁开始当一个小兵,随部队辗转。他从小见惯了杀人和死亡,动荡不安的军中生活充满艰难和辛酸。不过,有谁能够想象,这个每月只有三四块钱的小兵,他的包袱里,有一本值六块钱的《云麾碑》,值五块钱的《圣教序》,值两块钱的《兰亭序》,值五块钱的《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还有一部《李义山诗集》——“这份产业现在说来,依然是很动人的。”

沈从文后来在箪军统领官陈渠珍身边作书记约半年,日常的事务中有一件是保管整理大量的古书、字画、碑帖、文物,《从文自传》里说:“这份生活实在是我一个转机,使我对于全个历史各时代各方面的光辉,得了一个从容机会去认识,去接近。”“无事可作时,把那些旧画一轴一轴的取出,挂到壁间独自来鉴赏,或翻开《西清古鉴》《薛氏彝器钟鼎款识》这一类书,努力去从文字与形体上认识房中铜器的名称和价值。再去乱翻那些书籍,一部书若不知道作者是什么时代的人时,便去翻《四库提要》。这就是说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熊秉明深切感受到的,“文字与内容使人猛然记起还有一个精神世界的存在,还有一个可以期待、可以向往的天地的存在”,用在当年的小兵沈从文身上,也是恰当的吧。

读书与安全,似乎极不相干,我们在平常的日子里也很难做这样的联想;极端的生存环境,把被日常安稳日子所遮盖的紧密联系显现出来了。即使我们在平常时曰不大有物质的、人身的安全之虞,在精神上、心理上却常常感觉安全感不够。给人以安全感的世界一定是一个文明的世界,读书,是和文明世界的联系,是置身于文明力量的庇护之中。

P31-34

后记

今年春天,参加一个活动,一位中学教师向我提问:“出版《读书这么好的事》的时候你三十七岁,今年你已经五十了,你还觉得读书是这么好的事吗?”

她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一是我没有意识到书最初出版时候我的岁数,二是我大概有意识要忘记我现在的岁数。经她这么当头一问,我不得不在心里做了一下加减法。

实际上还要早,二○○一年,也是春天,我三十四岁,轻松愉快地写出十八篇谈读书的文字,组成一个小整体,成为《人文知识读本》的一部分。二○○四年,出版单行本,起名《读书这么好的事》。此后,这本小书经不断补充,出过几个不同版本。

蒙上海人民出版社诚意,如今又出此书的新版,趁此机会,我想重复对那位老师的回答:我仍然觉得,读书是这么好的事;只是,五十岁,比三十七岁的时候,更懂得,读书是这么好的事。

不过,说实话,我心里真不觉得写这本小册子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每当想起这本书,我总以为是不久前——去年,或者上个星期——才写的。现在,这本书印出来,我也会以为,这是一本新书。

张新颖

二○一七年六月六日

目录

致敬

上篇 读书这么好的事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留在我们身上的种子和朝向自我的过程

 不放弃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好像有了它在,我的生命也就有了安全”

 不读书的种种理由

 很困难,所以很快乐

 书中的恒星

 “不懂”的召唤

 起死回生的一骂

 亲密与美妙,还有幸福

 普通读者

 工具书不是工具书

 “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要看的书”

 书的侦探

 和写书的那个人见面,还是不见

 重读

 像这样的一篇读书笔记

 网络时代的笨拙精神

 读书的历史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向谁去抱怨书籍的命运

 阅读因阅读经验的唯一性而存在

 鲁迅在知用中学的演讲

 十二种声音

 阅读者从书中抬起眼来

下篇 读书这件事——一次演讲

 一种基本的精神活动方式

 带着满脑子的想法来读书,可能造成大的障碍

 在“无知”的位置上去“胡思乱想”

 阶段和顺序:野,从,通,物,来

 离开,扬弃

 一本没有读懂的书

 “不求甚解”,为什么还能有所“会意”?

 你对书好,书就会对你好

外篇 关于书的书

 经典,把现在的噪音调成背景轻音

 书的价值和价格,还有人对书的感情

新版后记

序言

致敬

这本小书篇幅不大,按比例来说,引用的文字却不算少。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方式,一种在已经存在的书中、从其他人那里寻找自己的认同的情趣;比这种情趣更重要的,是一种致敬的方式:向读过的书,向那些书的作者致敬。

内容推荐

《读书这么好的事》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张新颖教授应报刊编辑之约专为年轻读者撰写的读书之作。所涉内容有为何读书、如何读书、读什么书、读书之乐等一系列有趣话题。作者娓娓道来,叙述庄谐并重,文字张弛有致。读后给人平易亲切之感,掩卷之余又感深受启迪。

编辑推荐

读书既是一种兴趣,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人与书的那些亲密的互动;书的漫长历史中那些美妙的时刻和经典的心得;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在新的时代读书人的选择和坚持……张新颖著的《读书这么好的事》是一本让人重新回到“为书倾倒”的年代的小书,回味书本曾经带给我们的丰富的心灵世界,也让更多已经和最好的书籍疏离了的人们重新学会在书本中得到快乐和永恒。

书中配有二十二幅世界经典藏书票,更增添了浓浓的书卷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书这么好的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新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43449
开本 32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8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2017030855
中图分类号 G792-49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1
13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