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淡定的智慧(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
内容
编辑推荐

佛法即活法,淡定即幸福。车流人海,谁又知道谁的心事;满脸漠然的表情中,谁又理解谁的境遇。我们大喜过望、我们纠结恐惧、我们孤独寂寞……这一切都需要温暖祥和的包容,都需要一颗宁静致远、淡定从容的心来化解。弘一法师用一颗普度众生的佛心赋予你清透的灵悟、豁达的包容、淡定的智慧,带你回归真实的内心!

《淡定的智慧(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的文字中渗透着弘一法师的风骨和智慧,让浮躁的人们学会放下,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

内容推荐

淡定是心灵的修炼,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弘一法师修行,修得了一份淡定与超然。我们羡慕这份淡定,我们追求这种超然。淡定的智慧就像佛的修行,这种修行让一切回归内心,让人宠辱不惊。《淡定的智慧(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的文字中渗透着弘一法师的风骨和智慧,让浮躁的人们学会放下,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淡定的智慧(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让人们在淡定中滋养心灵,在智慧中升华人生;它让人们的内心清澈如水;让生命重新回归平衡;让人们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超凡脱俗。

目录

1 回归灵魂的清澈

做真实的自己

跟随内心的感觉

让心灵不迷失

心开阔你才从容

最通透的智慧

获得真正的价值

修一颗清净心

心灵的皈依

保持通灵的心境

2 更坚定才能更从容

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处

付出必能硕果累累

不受诱惑心境更开阔

贪爱容易迷惑心智

最精进的智慧

不炫耀是大智慧

定力才是真功夫

认清事情的根本

心永远是定的

不固执心性更通达

心安就是圆满

3 放下就是拥有

给自己一份淡定心情

留一份善心与他人

摒弃重负抓住现在

修一颗通灵之心

超越是非才能还原自己

好心态是一种定力

调一颗怡然心

心量放宽人生通达

放下梦幻走向真实

4 培育一颗清透心

心无外物自有慧眼

七分理性三分情感

自作聪明是劣智

不慕他佛,塑造自身

不畏现象遮望眼

不要被烦恼迷惑心智

活出生命的真谛

远离内心的煎熬

善悟才是真智慧

5 心不动更淡定

不要违背自己

如何突破困境

低调处事保留余地

修一份平和之心

开悟心智世事洞明

行为随心而动

让世情淡一分

不为情绪所动

放下心中的“怕”

6 勇者从容,智者淡定

从容是一种修炼

心念不乱烦恼自断

让自信变得优雅

勇者回头自省

境界滋养智慧

淡定让你平心静气

长存一颗吃苦心

真智慧巧生活

有内涵更淡定

留一份镇静在心中

7 让精神更丰盈

常发一颗慈悲心

抓住当下的幸福

好心态是大智慧

财富是无形的

保持天性中的智慧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不强求才有收获

以一颗禅心做事

爱是成长,美是心境

培养善根福德

8 淡定地向前走

无须刻意追求

放下虚妄修自身

让烦恼不攻自破

以修佛之心修身

人生没有如果

给内心一片自由

内心宁静才能致远

让心与事业融合

简朴滋养智慧

放低身价声誉长存

9 淡定在舍得之间

劳筋骨铭心志

自省让人更淡定

从容面对生死

舍一份虚荣,得一份真相

菩提之心是一种灵悟

天然无饰,便是本性

璞玉无暇靠打磨

合弃繁杂见真谛

没有恐惧更淡定

思考才能得智慧

智慧由心生

10 智慧在高处,淡定在内心

坚持自己的路

修养美德是智慧

从容面对生活的磨砺

佛心就是开悟心

保持淡定清醒

放低心态,才能吸纳智慧

心定气平淡定自如

不躁动才能应万变

有内涵才能更淡定

试读章节

弘一法师曾指点听他讲佛的人说,“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忏悔不是叫你天天想已做的事,这个错了,那个错了,如再这样想就是再造罪,每想一次即再造一次。已做的过失知道了,以后不再做叫忏悔,至于究竟圆满彻底的忏悔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五逆十恶的罪业都能彻底铲除,怎能不清凉呢?

如果要获得内心的清凉,回归真实的本性,做真实的自己,除了忏悔外,还要懂得原谅,不懂得原谅的人总是纠缠于一些小事儿,从而错失了自己的本性。

朱友峰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为了赶到大佛寺参加早课,天刚破晓,他就捧着鲜花及供果赶到了寺院,可是刚踏进院门就与迎面而来的香客撞了个满怀,鲜花和水果散了一地。

朱友峰看着散落在地的东西,心疼地说:“是谁这么冒失,撞翻了我的贡品,一定要给我一个交代。”

香客看着盛怒的朱友峰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干嘛那么凶巴巴的!”

朱友峰见对方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于是提高了嗓门说:“你的态度太气人了,今天没有个说法别想离开。”

于是,他们争吵起来,后来甚至相互谩骂。

争吵之声惊动了广圄禅师。于是禅师循声找到了他们,并问起争吵的缘故。

听完他们的叙述后,广圄禅师解劝道:“莽撞自然不应该,但是不接受道歉同样不对,能够相互包容对方的过失,寻找自己的缺点并诚心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原谅是善的本心,这位居士与香客的争吵就错失了两人的本心。弘一法师在讲述本心时就说,本心即禅宗讲的真如本性,教下讲的菩提心,《大乘起信论》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儒家讲的诚意、正心。大乘佛法通常讲的四弘誓愿、六度——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禅定心、般若心,这都是大乘菩萨的本心。净宗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是本心。就净宗总括来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心。这个心要是失掉,立刻就要忏悔。真心陶玫,心地即清凉。

居士与香客的争执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让他们的心境更加繁杂,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所以,如失本心当即刻忏悔。内心没有繁杂才会清凉,清凉之心才能保持坚定,我们才找到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面临多重选择时,总是左右衡量,反复对比。其实当你权衡不下时,必定是在为取舍而烦恼,然而真正剔除烦恼的根本就是跟着自己内心的感觉走,只有这样,你才选择了心灵的宁静,这就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弘一法师在讲经时说,“泥塑木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一个象征,能启发我们的本性,所以见到佛要尊重。”《华严经》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无量寿经》说:“一切众生皆成佛。”所以随顺供养尊重承事一切众生就是随顺供养尊重承事诸佛。

现在问题来了,假如这个众生无恶不作,思想行为都是违逆本性的,也要随顺吗?佛在世时弟子们已经代我们请示,佛说不可以随顺,善行善事应随顺,恶行恶事不随顺。见其作恶,以真诚慈悲心劝导之,如其不听即随他去,不再说,佛法称之为“默摈”。

曾经有一个小沙弥问无名禅师:“大师,您曾经教导我们要慈爱,普度众生,如果是大恶之人,那么还要超度他吗?”

禅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个“我”字,并故意将字写的正反颠倒。他指着字问小沙弥:“你看看,这是什么?”

小沙弥看了看说:“这是个字,只是字写反了。”

无名禅师问道:“这是一个什么字?”  小沙弥说:“这是一个‘我’字。”

无名禅师继续问道:“那么这个写反的‘我’字到底算不算字呢?”

小沙弥想了想说:“不算字。”

无名禅师继续追问说:“那既然不算字,又为什么说是个‘我’字呢?”

小沙弥愣在那里,不知该如何作答。

无名禅师说:“正写是字,反写也是字,你认得它是反写的‘我’字,是因你心里认得那是反写的‘我’字,相反,如果是你原本不认识的字,就算是我写反了,你也无法辨认出来,只怕别人告诉你反写的‘我’,遇到正写的,你倒要说是反写的了。”

小沙弥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无名禅师接着说道: “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的是你要认得人的本性。当你认得恶人的时候,依然会立刻将他的善恶分辨出来,并唤出他的‘本性’,本性明了,就不难普度了。”

禅的艺术是表达平等的精神,宇宙平等,一切事理平等。善人要度,恶人也要度,我们要平等地对待他们,越是恶人,更要拿出慈爱来感化他们醒悟,让他们弃恶从善,得到解脱。

当然。如恶人恶事一时难度。随他而去,有一天他将行至边缘。那个时候,你的度化将从他心中闪现。佛度人。是度人心,心念转则行为转,只有跟随内心的感觉,人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P2-5

序言

佛祖拈花的手指,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迦叶使者那会心的一笑,笑得那么自然、那么恰到好处,让人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超凡脱俗。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叫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在文学、律学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总是充满“但是”,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李叔同已死,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弘一法师。法师修行,修得了一份淡定与超然。我们羡慕这份淡定,我们追求这种超然。

我们每天都在车流人海中奔忙,匆匆的脚步中,.谁又知道谁的心事;默然的表情中,谁又理解谁的境遇。每个人都感觉自己过得辛苦,每个人都有一份不如意放在心头挥之不去。我们被担心、恐惧、失望、思念等无数种情感纠缠着,没有一刻能享受内心的那份纯净和质朴。其实,人生也是一场修行,修得一颗清净心,人生便多了一份从容。

春风得意马蹄急的大好前途中,你的内心是否被那种得意之情迷醉?苦苦挣扎力求上进的过程中,你是否疲乏到需要休息?平静如水的外表下,你是否正陷于一份无法摆脱的情感纠结中?美酒鲜花的环绕中,你是否正被孤独寂寞所困?

在这纷纷扰扰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需要那种祥和安静的理解与包容。然而生活没有那么理想化,能带给你这种祥和安静的只有你自己。修一颗淡定心,内心便多了一份平和。

与其在诱惑中辨错了方向,在名利相争中离内心越来越远,我们倒不如驻足片刻,调整好呼吸,聆听自己真实的内心,只有这样,你才会更淡定,才能让内心清澈如初,生命才能重新调整平衡。让生命回归平衡,是一种解脱生活桎梏的大智慧。

淡定是心灵韵修炼,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勇者从容,智者淡定,越是真正有内涵和能力的人,越是低调、沉着、淡定从容。

淡定的智慧就像禅的修行,这种修行让一切回归内心,让人宠辱不惊。本书的文字中渗透着弘一法师的风骨和智慧,让浮躁中的人们学会放下,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让人们从淡定中滋养心灵,从智慧中升华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淡定的智慧(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弘一法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19447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1
15
整理 庆裕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