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南京六千年(精)/城市里的中国 |
内容 | 内容推荐 这部书是对城市历史的解读,也是对中国何以是中国的解读,更是对整个华夏民族精神的找寻和解读。这里的六千年不仅是城市的六千年,也是中国的六千年。南京作为华夏历史中的枢纽之城,中国南北文化板块的枢纽之城,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汇的枢纽之城,它曾不止一次的接续、担当、解释过中华。没有哪一座城市有南京这样多的灾难、象征、预言与希望,它参与了中国整个历史进程,在每一个文明推进的关键路口,深刻地思考过华夏的未来,解读南京,也就是解读中国,理解南京,也就是理解华夏民族精神。 目录 南京:中国的枢纽之城◇◇ 它曾不止一次地接续起中华文明的脉络,即便中原大地遭遇一次次异族文明的冲击或战乱,由于它的存在,中华仍能在 南北相望中继续 序章 六千年的缩影◇◇ 六千年前北阴阳人的墓葬里,口中含着雨花石的尸骸默默述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那些空灵多彩的纹路一定指引过他们 向上的灵魂。人们在高高的台地上燃起炽热的火堆,祭司们努力从灰烬的样子、树干的走势、星星的光亮,以及风的气 味里辨认神的旨意,一些有着特殊纹路的石头被当作通往彼岸的灵器……这方式被一直保留了数千年,并在城市的历史 中,激起无数次回响 一 六千年的密码 二 消失的地标 三 缩影与宿命 第一章 平衡的中华◇◇ 六千年前的阳光在古埃及人黢黑的肌腱上迸溅出一轮迷人的光晕,几乎同一时期,黄河两岸,伏羲、神农和黄帝的故事 也升腾起华夏的序章。 南京从无名的高地,到春秋时期的棠邑、越城,再到秦汉时期的秣陵,一步步成为中华的一部分 ;因为天下格局的向心力,被吸纳进华夏的圈层中,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一些视野广阔、洞悉其未来的人塑造着它的面 貌,令它踌躇满志;而孤注一掷的冒险者也曾让它一败涂地,每一次转折都令它不得不在新的名字里重新登场 引子 名字的故事 一 天下之中 南京之初 // 中原旅人 // 纳入框架 // 文明的归顺 二 中国化进程 地图里的中国 // 男人的复仇 // 成功的刺客 // 秦始皇与秣陵 // 从内里成为中国 三 文化的冲突 被打破的平衡 // 孙权来了 // 左思的怀想 四 另一种平衡 司马睿的上巳节 // 新的南京 // 不同的平衡方式 五 与京城对话 河流与城市 // 守护观念上的中国 第二章 城市的符号◇◇ 南京的城市布局很像一座现代图书馆,所有的故事都不是随机摆放,而是有着特定形式的分类,这些分类让我们在探索 这座城市时有了方向。穿越这座城市,你会遇见无数的符号,有些是有形的,比如纪念馆和指路牌;有些是无形的,比 如一句对白,一个影子。你可以随意选取其中的一些,与城市产生连接,通过连接你可以深入到城市的内心,听见它的 叹息 引子 故事的分类 一 王者之城 襟怀天下 // 意义与象征 // 成为一种理想 二 名士之城 同一气类 // 王导家的聚会 // 自由的灵魂 // 家学与气度 // 思想的光芒 // 被塑造过 的城市 三 离乱之地 苏峻之乱 // 卞壶之忠 // 侯景围城 // 平荡耕垦 四 复兴之城 人心所向 // 礼乐与复兴 // 首都的荣光 五 信仰之城 佛教来了 // 法显和他的伙伴 // 城市的信仰 六 开放之市 商业之城 // 贸易之地 // 市场之城 // 商人之家 七 文学与风流 烟云水气 // 文学之路 // 最爱金陵 第三章 时间的旅人◇◇ 爬满青苔与藤蔓的过去隐藏在城市的建筑、市场、风俗、植物与寓言中,只有放弃用认识每一个细节的方式理解城市 才有可能真的看见它。比如,看到它涨水的河流带着大批的木材用作城中庙宇和宫殿大梁时,我们懂得了帝王与城市之 间的契约;当看见它茅舍零落的村庄如何在商人的算盘声里长成臃肿的集市时,我们理解了城市的走向;当看清六朝的 符号怎样深刻镌印进城市每一寸后来的时光时,我们感受到城市的心跳 引子 城市的森林 一 成为江南 第三层逃逸 // 意象里的江南 二 两张面孔 富与雅 // 往事知多少 三 进退之间 王安石的进与退 // 城市的进与退 第四章 向内的帝国◇◇ 好多年前,河水在城市里常年是污秽的,河岸两旁密不透风的生活倾倒了太多不可辨认的污垢,但河水总是会重返源头 ,这意味着它总有重新来过的希望。这希望就像城市本身,无论再怎么千疮百孔,不可辨认,它总可以先从河岸两旁复 苏 引子 被设计的城市 一 风水与寓言 朱元璋的政治秀 // 版图的中央 二 心理的城墙 宇宙的杰作 // 帝国体系 // 伟大与堕落 三 虚构的沈万三 聚宝盆的传说 // 富民的下场 // 虚构与真实 // 王安石的余响 四 消失的船队 红衣刺主 // 帝国的声威 // 走进泥沼 五 考试与希望 保持希望 // 江南科举 // 状元之路 // 起点与终点 // 积重难返 六 理想与现实 徐光启的仕途 // 利玛窦来了 // 祖制不可改 七 倭寇之祸 停摆的城市 // 倭寇来了 // 朽坏的内囊 八 残梦不可觅 时尚之都 // 秦淮烟柳 第五章 属于人的城◇◇ 城市是没有秘密的,每一张饭桌上都堆满佐酒的故事。城市也是最有秘密的,每一个角落可能都有一段隐名埋姓、完全 不被知道的半生惊涛。那些鸿鹄之志的情节被收进掉了漆的黑黢木门后,再没有一点声响 引子 城市的味道 一 清风不识字 人心已去 // 戛然而止 // 小民的噩梦 // 屠刀与文字狱 二 好物不长久 过于灿烂 // 锦缎之城 // 极速坠落 三 一整座军营 集体生活 // 崩溃的边缘 // 榨干最后一滴血 四 回光返照 妓女与科举 // 金陵制造局 // 病根上的顽瘤 // 洋学堂 // 南洋劝业会 五 清晰如昨 迎接孙中山//修建中山路 // 城市新建设 // 奇芳阁的早茶 // 绕不过的鸭子香 六 学生、战士、运动员 女学生来了 // 学人与名士 // 永远的伤口 第六章 永远 导语 1.这里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六千年,更是中国六千年的缩影;六千年是一座城市的年轮 也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 2. 南京曾不止一次地接续起中华文明的脉络,即便中原大地遭遇一次次异族文明的冲击或战乱,由于它的存在,中华仍能在南北相望中继续。 3. 南京是历史的枢纽,几乎见证了中华的整个历史进程,影响了华夏近千年的权力格局。它也曾是中华平衡的中心点、权力斗争的角斗场、思想争锋的对峙前线,多次成为被宗教、文化、政治所集中滋养的聚焦点。在历史的进程中,正是这个枢纽的存在,让我们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不曾断绝。 4.南京是中国南北两大文化板块的枢纽。广袤的中国大地虽然始终未断绝中华文明的根脉,但确实也因为地域广阔而形成了人文风俗差距甚大的南北二系。商周以来,北地多庄穆,长怀忧患;南方仍散逸,颇多灵趣。总体来说,北方文化质胜于文,南方文化文胜于质,而南京地处南北交汇点,兼容南北。北地的淳朴与蛮气,南方的精腻与娇柔在这里得到中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南京六千年(精)/城市里的中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文心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5575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80 |
出版时间 | 2023-06-01 |
首版时间 | 2023-06-01 |
印刷时间 | 202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06 |
CIP核字 | 2022238898 |
中图分类号 | K295.31 |
丛书名 | |
印张 | 2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