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法
内容
编辑推荐

全面解读经脉运行的奥妙,深入挖掘经脉养生的精华!一本易懂、易学、易用的经脉调养圣经!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医会诊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姜良铎,中医销书《人体经络使用手册》作者萧言生,《不上火的生活》作者佟彤联袂郑重推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学博士牟明威潜心打造之作!内附标准经穴部位图!

本书对《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以十二正经为脉络,重点介绍了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所统领的十二条主要经脉。在介绍每一条经脉的时候,都有机地将它们所对应的脏腑、时辰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加科学,更加贴切。

内容推荐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它由《素问》与《灵枢》二卷组成。其中,《素问》主要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而《灵枢》则以经络学说为核心,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

本书名为《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法》,实际上是对《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以十二正经为脉络,重点介绍了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所统领的十二条主要经脉。在介绍每一条经脉的时候,都有机地将它们所对应的脏腑、时辰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加科学,更加贴切。

为了消除读者的枯燥感,本书在介绍这些经络养生的知识时,还与现实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使经络养生的良方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书中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非常贴近,非常实用!

目录

第一章 导读

 第一节 《黄帝内经》是如何解读人体经络的

 第二节 十二经脉在全身分布的规律

 第三节 人体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

 第四节 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

 第五节 十二经脉与络脉、经筋、皮部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手太阴肺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掌控人体的呼吸系统

一、肺是人体的“宰相”

二、寅时养肺最适宜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中府穴:咳嗽就按中府穴,短时间内显奇效

二、孔最穴:咯血出血不用慌,一按孔最把血收

三、鱼际穴:止咳平喘,支气管与哮喘病人的救急穴

四、列缺穴:头颈不适就找它

 第三节 手太阴肺经穴位表

第三章 手厥阴心包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心包是健康的根

一、心包是心的“臣使之官”

二、保养心包在戌时

 第二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内关穴:快速止呕又止嗝,晕车晕船不用药

二、劳宫穴:镇静安神,快速缓解疲劳

三、郄门穴:心绞痛的救急穴

 第三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表

第四章 手少阴心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安心养神靠心经

一、心是身体的君主

二、养心最宜选午时

 第二节 手少阴心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极泉穴:冠心病人的福星,危急关头显身手

二、少海穴:治疗耳鸣有特效,从此告别蝉鸣声

三、神门穴:安神健脑治失眠,经期不再是梦魇

 第三节 手少阴心经穴位表

第五章 手阳明大肠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疏风消肿止疼痛

一、大肠是人体的“传导之官”

二、卯时排便养大肠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合谷穴:疏风散热治感冒,不打针来不吃药

二、曲池穴:泻热降压效果好,还能兼治臂肘痛

三、迎香穴:鼻部疾患不用愁,一按迎香诸病消

四、手三里穴:治疗肘臂酸痛最有效

 第三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表

第六章 手少阳三焦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耳部不适就找它

一、三焦是人体健康的总指挥

二、三焦保养在亥时

 第二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阳池穴:手脚发冷不用怕,一按阳池热传全身

二、支沟穴:治疗便秘有神效

三、肩髎穴:肩膀疼痛,一揉就灵

四、翳风穴:祛风通络治面瘫

 第三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表

第七章 手太阳小肠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耳聪目明疾患无

一、小肠是人体的“受盛之官”

二、养护小肠在未时

 第二节 手太阳小肠经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 少泽穴: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最有效

二、天宗穴:肩胛疼痛效果好,丰胸回乳见效陕

三、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

四、养老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要穴

五、听宫穴:解决下巴“老掉”的痛苦

 第三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表

第八章 足阳明胃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健胃消食气益增

一、胃是人体的营养之源

二、养好胃脏在辰时

 第二节 足阳明胃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四白穴:养睛明目防近视,美白养颜效果好

二、足三里穴:人体养生保健第一大穴

三、天枢穴:止泻通便双显效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穴位表

第九章 足少阳胆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肝胆之症无处藏

一、胆是人体的“中正之官”

二、子时正是养胆时

 第二节 足少阳胆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风池穴:防治感冒最有效

二、肩井穴:放松身心消疼痛

三、阳陵泉穴:疏肝理气治胆囊炎

 第三节 足少阳胆经穴位表

第十章 足太阳膀胱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不为便溺烦恼

一、膀胱是人体的“州都之官”

二、膀胱的养护在申时

 第二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睛明穴:预防近视的要穴

二、委中穴:腰酸背痛,一按就灵

三、承山穴:缓解疲劳,驱除湿气的大穴

四、至阴穴:治疗产妇胎位不正的特效穴

 第三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表

 

第十一章 足太阴脾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心情好脾才好

一、脾为后天之本

二、巳时即是养脾时

 第二节 足太阴脾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隐白穴:对崩漏出血和月经过多有特效

二、公孙穴:摆平胃痛和痛经的温阳大穴

三、三阴交穴:治疗妇科病有奇效

四、阴陵泉穴:脾经上的排湿大穴

五、血海穴:补血的最佳穴位

 第三节 足太阴脾经穴位表

 

第十二章 足厥阴肝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让肝脏适时休息

一、肝是人体的“将军”

二、养肝丑时最重要

 第二节 足厥阴肝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大敦穴:有效缓解头痛和焦躁情绪

二、行间穴:舌尖起泡,一按就消

三、太冲穴:人体最好的出气筒

 第三节 足厥阴肝经穴位表

 

第十三章 足少阴肾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肾是生命之源

一、肾是人体生命之源

二、养肾最宜选酉时

 第二节 足少阴肾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涌泉穴:人体的长寿大穴

二、太溪穴:人体温肾补阳的要穴

三、然谷穴:让你的胃口大开

 第三节 足少阴肾经穴位表

附录

一、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对应的五腧穴

二、十二经脉的原穴

三、人体的十五络穴

四、人体十二经脉饮食调养简表

五、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

试读章节

一、极泉穴:冠心病人的福星,危急关头显身手

心脏的强健是保证各个脏腑都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果心脏处于不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脏器受损,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这一点,黄帝内经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上早有记载:“凡此十二官(脏腑)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经络)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这些记载无不说明养生之道在于养心。

通过手少阴心经的运行线路,我们可以看出,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首穴,在腋窝顶点,当上臂外展时,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即是。按摩此穴有宽胸、宁神、养心的功效,是治疗冠心病的要穴,还可治疗中风后遗症、肺心病、颈椎病所致的上肢麻木等。

一般来说,因极泉穴位居腋窝针灸不便,中医很少会应用此穴进行针刺类的方法治疗,主要的操作方法都是弹拨穴位,也就是先用手指点按在穴位上,稍微加力至有酸胀等感觉为止,然后向旁边拨动,拨动时手指的力度不减。那么,要如何衡量是否弹拨到了极泉穴呢?当我们弹拨极泉穴的时候,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

由于“极泉”穴是宗气会聚之处。尤其是当冠心病人心绞痛发作时,对极泉穴进行弹拨有很好的疗效,弹拨时,常采用让病人平卧,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的做法。点弹时先用右手握住患者左手背,使其臂稍外展,可在腋下见到暴露的“极泉”穴。然后,用左手食指尖轻轻点弹此处,点弹1~2分钟后,再用同样方法,换用右手食指尖点弹1~2分钟。一般3~5分钟心绞痛的危重症状便可消失。

所以当心脏发出“警报”信号时,除一般规范用药外,采用点弹“极泉”穴相助,可收到良好效果。

此外,弹拨极泉穴还能够迅速改善因气血不畅引起的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失眠、神经衰弱以及心脑疾病。如家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家长可以让孩子仰卧,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揉患儿上肢内侧肌肉10~15次,并以食、中指点按极泉穴1~3分钟,则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到了夏季,暑热之邪容易耗心气、伤心阴,心脏不好的老人就会常常感到心慌、气短、胸闷等不适,这时坚持自我按摩极泉穴还可治疗和改善此症。其具体方法是:将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手指,有节律地捏拿腋下肌肉15次;再反复揉压15次,直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手法要轻柔,切忌用力过猛。

临床表明,弹拨极泉穴除了能缓解心绞痛,改善因气血不畅引起的症状外,对于消除腹部胀堵亦十分见效。在生活中,如果你只要吃一点食物就马上感觉饱胀难消,通常是心脏功能虚弱,无法供给胃充足的气血用于消化所致。这时按揉一下极泉穴,便可促使心脏给胃提供充足的气血,只需1~2分钟你就会发觉胸口发堵的感觉马上就消失了。再揉个5分钟,整个肚子就会感觉顺畅多了。

P49-51

序言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它由《素问》与《灵枢》二卷组成。其中,《素问》主要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而《灵枢》则以经络学说为核心,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

在黄帝内经《灵枢》卷中,不仅收有关于经络学术的多家学说,而且第一次将人体经络由“十一脉”发展为十二脉。其以手足、阴阳为名,把六脏、六腑与经脉合为一体,构成了脏腑、经脉、血气的循环系统。从此,使人体十二经脉的体系臻于成熟。

《黄帝内经》认为,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可以保健康、定生死。所以,黄帝内经在《灵枢·经别篇》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可见,十二经脉与人体“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它既是“人之所以生”的根本,也是“病之所以起”的源头。

从人体经穴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十二经脉遍布全身,它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将人体各个器官与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运行气血,营养机体,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和平衡。如果这些经脉出现失调,就会影响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这时,疾病自然会乘虚而入……

那么,人体十二经脉是如何确定的?它与脏腑、时辰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对此,黄帝内经在《灵枢》卷中指出,人体经脉有正经和奇经之分。正经有十二,分别为手足上的三阴经和手足上的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鉴于正经与奇经分属两大不同的体系,所以,本书主要侧重于十二正经的养生与解读。

在《黄帝内经》一书中,人体的十二经脉都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脏器。如手太阴经对应“肺”;手少阴经对应“心”;足阳明经对应“胃”;足少阴经对应“肾”;足厥阴经对应“肝”……也就是说,十二经脉与人体的六脏六腑(含心包)是紧密相连的。哪一条经脉出了毛病,其相对应的经脉肯定也会出现异常。所以,中医常常以“把脉”的方法来诊断疾病的类型。如宋代名医窦材就在《扁鹊心书》上说过:“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由此可见,中医诊病是非常重视经络运行的。

当然,人体的十二经脉不仅与十二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十二时辰也有着独特的对应关系。如子时是“胆经”当令,对应的经脉就是足少阳胆经;丑时是“肝经”当令,对应的经脉就是足厥阴肝经;寅时是“肺经”当令,对应的经脉就是手太阴肺经……

总之,《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问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本书名为《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法》,实际上是对《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以十二正经为脉络,重点介绍了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所统领的十二条主要经脉。在介绍每一条经脉的时候,都有机地将它们所对应的脏腑、时辰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加科学,更加贴切。

为了消除读者的枯燥感,本书在介绍这些经络养生的知识时,还与现实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使经络养生的良方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书中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非常贴近,非常实用!

对《黄帝内经》这样的医学名著进行解读,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作者愿接受各位专家的指正,为祖国医学的繁荣昌盛而共同努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牟明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8448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24.1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