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何日是归期
内容
试读章节

其实这车已走访过石门不知多少家摩托车店,店里大多是留着半边黄发的农村小伙子和小姑娘,脸上稚气未脱,举手投足间却带着一种不安与焦躁的俗气。每次试过两三次车之后,便断定这车已经死掉,不如留个空壳作为标本纪念罢了。可眼前这个已是华发斑斑的师傅,却用几秒钟时间便把我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去了。他沉默着打开那个包裹,在地上铺开一块青灰色的可能是牛仔裤上剪下的方布,然后把家伙什物一一在手边摆放整齐,就像即将开示的佛,而那槐树下的几平方米方砖便是他的道场,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这块小天地制造出凡人不可见的天花乱坠来。他的眼神开始关注于发动机的细微振动,他的耳朵开始具有了独立的思想和计算,我们完全被修车男人那种近乎于深刻的专注所感动,就像茨威格笔下的罗丹一样,他把这项工作当成了一种艺术……

大概三五分钟过去,他才停下对于车子的望闻问切,准备试一下车子的状况。他并没有走多远,发动机熄火三次,他也敲敲打打修理了三次。第四次时,发动机依旧熄火,这时,我们看他有些皱眉。老强便问了一句,要不行我们就把它推走吧。他没有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要说话,于是便再次启动了发动机。不到一分钟,他的脸上露出胸有成竹的微笑,接着,便开始解剖发动机。又是十来分钟,他终于从最细微的一根输油管里取出了一颗不到半只小米粒大的锈块。他把锈块拿给我们看,又踌躇满志地笑了笑,说,去试试吧。我们都知道,根本无需再试,师傅已经擦手进屋,就像“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侠客一般。我想,一般的师傅大概早已放弃,那锈块几乎是机器也难以检测出的细微之物了。

经过这件事,我大概猜出他所以选择这安静的一隅,或是因为不愿那敏感的耳朵受城市噪音的损害吧?但无论如何,这位修车师傅也总是沉默寡言,对世事仿佛已无挂念,他少收修车钱,对这本已衰退的行业没有任何影响,我想这个与世无争的人,多半也看得很轻吧。

如果说修摩托车一事只在他的认真与执着,那么第二次相遇则真的让我叹服他的天才,我看到了几近神奇的一幕。那次又是老强的车,失掉了一把钥匙,因为是老车,找遍城里配钥匙的地方都莫能相助,于是我们又把车拉来求助这位大隐。师傅看了看,这次才终于肯开口说话:这钥匙是配不上了,钥匙已经不是我们这个年代的物件了,我也没那手艺,不过,我倒是能给你寻个别的法子。说完,师傅又整齐地摊开他的百宝箱,从里面拿出一两件精致的小工具,然后三下五除二把整个车锁从车子上拆除了下来。接着,师傅坐到小马扎上,另掏出一块白布铺好,我们看着他竟把那车锁麻利地拆成了一个个小零件,整齐地摆放在了白布上。师傅冲我们笑了笑,说,他们那时候有一首诗很流行,叫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其实再也找不到钥匙的时候,不如想想是不是锁已经过时了。我正在惊讶这样一个市井小民,如何能够说出这般有哲理的话,师傅却已经开始一块一块地组装起那把锁来,十来分钟,我们就只有睁大眼睛看着的份,当白布上的所有组件都已完美无缺地拼装到他手中的新锁上时,他又从百宝箱里掏出一把钥匙,说,试试吧。

P22-23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的名字和树有关。我看,这本书的内容和叶有关,无边落木萧萧下,每一片叶子都是历史的细节,真实地还原了历史这棵大树。

——原中央文献出版社副社长、知名媒体人周志兴

目录

代序 以第二类写作审查内心/ 刀尔登

一座书社的建立

一把心锁千重怨

爱摇曲终人散去, 江湖何日是归期

不语乱力的乡野

石门焚书场

诗意的栖居

学风不存师安在

乱世不可恋悲歌

海子·山海关

杀手十三

命运无常

逢上张浅潜

此心安处是故乡

耕牛、铁犁和诗人

月之暗面

我的眼球破碎了

思想的哪吒

每个时代的疯癫者

序言

如以阅读为行路,第一类书,如同经验丰富的旅者手绘的地图,记录着他对外部或内部世界之探索的可观结果,他发现一些前人所未至的幽僻地方,或将已有的道路行至更深之处,提示危险所在,评价沿途的景致,使读者足不出户,便能安然领略世界之大,以及人类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精神的或物理的扩展。我读过的书大半属于这类。一个好的作者,对他的书可以放心地期待,他不会将我们带到知识的绝路或精神的荒漠,即使他在探索途中,体会过彷徨无依,步入过各样绝境,但他或者将这些无效的经历隐藏起来,或者虽所有表现,而终于曲径通幽,带领我们完成圆满的旅行。

第二类书,作者分享的更像是自己的冲动,旅行的冲动,表达的冲动。在这样的书里,作者对自己的经验在人类整体经验中的地位,并没有时间或耐心仔细估量,那是他个人的经验,这已足够,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个人的精神仿佛初次跃出云层,光线微弱而抖动,投射于漠然不为所动的世界,所照亮的,并不广大,所穿透的,亦不一定深入。如继续以旅行报告为例,我们读到的,将是一个步履匆匆的行者,满怀好奇,却不能说对所见到的一切都满怀喜爱;当他赞美一事时,未必知道以前有多少人题咏在前(顺便说一句,这种担忧及随之而来的检索功夫,我相信,使不少值得公开的感受给锁在了抽屉里或别的什么地方),当他诅咒一物时,也只是基于个人的性情,而非整体的价值估算;他会轻易转入无希望的野径,也会因把鞋子丢在泥潭里而伤心那么一小会儿;世界对他来说,至多只有一半意义上是有秩序的,而其所交融的这些秩序,在作者的未来岁月中,又至少有一半会被他重新判断,而如果我们静心想一想,便知道在当今,能够设法将自己置于无秩序——哪怕是部分,一小部分——之中是多么难得的事情。这第二类书,与第一类著作不同,几乎不提供秩序,其中杰出的一些作品,确实隐含着新的秩序,但即使如此,作者——特别是我喜欢的一批作者——并不将自己视为秩序的建立者,他们怀疑,他们把兴趣放在另一些地方,他们只是写作。这样的书,几乎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有的读者,甚至会发问道,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书呢,既然没有完美的路线,值得公示的发现,信手可采的纪念品,甚至没有可供书评或读书报告来萃取的“景点”,难道我们自己的烦躁与苦恼,瞬间的欢喜与漫长的沉闷还体验的不够。非要买一本书再来回味一遭吗?我回答不了别人的问题,只说自己,这第二类书,我读过的数量,显然不如前一类,但其中确有许多我终身喜爱的,自究其原因,或在于我们,普通的读者,固然愿意接受别人的精神布施,但有的时候,又喜欢看到他人与我们一样,赤手空拳进入这个世界,迷惑而不是满怀义理,混乱而不是井井有条,我们——仍然是有时——不甘于被人呵护,而怀念自己年青时的勇气与好奇心,迷茫与发现的欢乐,甚至怀念痛苦——痛苦是人生最好的导师,不是吗?如从鼓舞人进行探索的方面说,第二类书与第一类书是相等重要的,因为美好的前景引人入胜,而对精神的自我摸索同样是富于激励的。

对一个年轻的作者,我很高兴萧萧树的书——此刻——属于第二类作品。他的才能在我们的小圈子(如果可以如此使用这个词的话)里是公认的,他对语言的敏感是这些年里越来越少见的。而我一直相信,一个不审查自己语言的人,会真的——不论是愿望上还是能力上——审查自己的内心。古人云,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哕嗦这么多,惟愿作者继续言而有文,终于行之甚远。

内容推荐

萧萧树著的《何日是归期》通过记述书社经营者的爱恨挣扎、杂志社编辑的拼搏与无奈、乡村教师的希冀、民间技艺的失传、诗人理想的破灭、摇滚歌手的生存现状等,细腻而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历史与文化。作者从读书人的理想情怀和志向抱负出发,以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基础,描绘了中国社会群像,表现了中国知识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编辑推荐

一个无限真实的现实中国,一部刻骨三分的时代写真。写作是一种流浪,从来没有一个地方会是永恒的家,人的精神从不需要禁锢。萧萧树著的《何日是归期》从书社、摇滚杂志、民间技艺的兴衰出发,刻写理想主义青年的内心悸动,细致描摹了中国社会现状。理想的立与破,生活的欢与愁,思想的沉默与爆发,都被容纳在萧萧树极富耐心的文字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何日是归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萧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15090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5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201716966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