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徐坤精选集(精)/世纪文学60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徐坤,中国常用名,比较著名的有辽宁沈阳的女作家徐坤;北京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男子射击运动员徐坤。辽宁沈阳的作家徐坤,女,1965年3月生于辽宁沈阳。文学硕士,曾从事亚太文化文学研究工作,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读博士生。

《徐坤精选集(精)》收录了徐坤本人精选的11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

内容推荐

《徐坤精选集(精)》收录了徐坤本人精选的11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包括《厨房》《狗日的足球》《鸟粪》《遭遇爱情》《白话》《先锋》《斯人》《呓语》《梵歌》《含情脉脉水悠悠》《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小说以调侃、讽刺的态度揭露文人光鲜外表的背后,如《先锋》和《斯人》在荒诞中揭开文人的本质。均是其获奖作品及最有特色的作品,是目前市场上最具收藏价值的精选集版本。

目录

后的以后是小说

厨房

狗日的足球

鸟粪

遭遇爱情

白话

先锋

斯人

呓语

梵歌

含情脉脉水悠悠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试读章节

这个夏天的傍晚,在一阵骤然而至的雷阵雨的突袭过后,燠热和喧嚣全被随风吸附而走。大地逐渐静止了。城市一枚火红的斜阳正从容地在立交桥上燃烧,一层层散漫的红光怡然飘落而下,照耀着一个在厨房里忙碌的叫作枝子的女人。女人优美的身体的轮廓被夕阳镶上了一层金边,从远处望去,很是有些耀眼。女人利手利脚无比快活地忙碌,还不断在切洗烹炸的间隙,抬头向西窗外瞟上一眼。夕阳就仿佛跟她有某种默契,含情脉脉地越过一棵临窗的茂盛玉兰树枝头对她俯首回望。

枝子的目光,也便跟着燃烧在一片红辉之中,润润的,柔柔的。

厨房并不是她自己家里的厨房,而是另一个男人的厨房。女人枝子正处心积虑地,在用她的厨房语言向这个男人表示她的真爱。

一条鳜鱼浑身被横横竖竖切了无数刀后,周身码放好了蒜片、葱丝和姜条,然后放进锅屉里热气腾腾地蒸着。卷心菜和河藕也油亮亮地沾着水珠儿洗好,与沙拉酱一起错落有致码放在盘子里边等待搅拌。水汽正顺着不锈钢盖子的缝隙慢慢地一点点往上溢起来。枝子停下手,幽幽地喘了一口气,转头偷眼向客厅里望了一眼。透过宽大明亮的钢化玻璃厨门,她看见男人松泽正懒散地蜷坐在沙发上,一张报纸遮住了大半个脸。男人的身子、手、脚都长长大大的,T恤的短袖裸露出他筋肉结实的小臂,套在牛仔裤里的两条长腿疏懒地横斜,大腿弯的部分绷得很紧,衬出大腿内侧十分饱满,很有力度——枝子的脸突然莫名其妙地红了,浑身进过一阵难以自抑的幸福。她赶紧收回自己潮润润的目光,慌慌转回身去放眼观望窗外斜阳。  夕阳巨大的圆轮现在只剩下半个,它正在被树梢和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奋力衔住,一口一口激情地往下吞吻。枝子的脸庞转瞬间又被烧红,周身辉映起一阵盲目的幸福。

我爱这个男人。我爱。

枝子在心里这样迷乱地对自己说。在这样说着的时候她的心里充满了羞涩。

枝子是被称作“女强人”的那种已然不惑的女人。爱情到了她这个年纪并不容易那么轻易来临。经过了岁月风尘的磨洗,枝子早年的一颗多愁善感的心,早就像茧子那样硬厚,那样对一切漠然、无动于衷了。多少年过去,一番刻苦的拼搏摔打,早年柔弱、驯顺,缺乏主见,动辄就泪水长流的枝子,如今已经百炼成钢,成为商界里远近闻名的一名新秀。

她这棵奇葩,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向上茂盛地茁茁固定之后,却偏偏不愿在那块烂泥塘里长了,一心一意想要躲回温室里,想要回被她当初毅然决然抛弃割舍在身后的家。

不知为什么,就是想回到厨房,回到家。

事业成功后的女人,在一个个孤夜难眠的时刻,真是不由自主地常要想家,怀念那个遥远的家中厨房,厨房里一团橘黄色的温暖灯光。

家中的厨房,绝不会像她如今在外面的酒桌应酬那样累,那样虚伪,那样食不甘味。家里的饭桌上没有算计,没有强颜欢笑,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或明或暗、防不掉也躲不开的性骚扰和准性骚扰,更没有讨厌的卡拉OK在耳朵边上聒噪,将人的胃口和视听都野蛮地割据强奸。家里的厨房,宁静而温馨。每到黄昏时分,厨房里就会有很大的不锈钢精锅咕嘟咕嘟冒出热气,然后是贴心贴肉的一家人聚拢在一起埋头大快朵颐。

能够与亲人围坐吃上一口家里的饭,多么好!那才是彻底的放松和休息。可她年轻气盛的时候哪儿懂这些?离异而走的日子,她却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她受够了!实在是受够了!她受够了简单乏味的婚姻生活。她受够了家里毫无新意的厨房。她受够了厨房里的一切摆设。那些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全都让她咬牙切齿地憎恨。正是厨房里这些日复一日的无聊琐碎磨灭了她的灵性,耗损了她的才情,让她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女才子身手不得施展。她走。她得走。说什么她也得走。她绝不甘心做一辈子的灶下婢。无论如何她得冲出家门,她得向那冥想当中的新生活奔跑。

果真她义无反顾,抛雏别夫,逃离围城,走了。

现在她却偏偏又回来了。回来得又是这么主动,这样心甘情愿,这样急躁冒进,毫无顾虑,挺身便进了一个男人的厨房里。

真正叫人匪夷所思。

假如不是当初的出走,那么她还会有今天的想要回来吗?

此时她只是很想回到厨房。回到一个与人共享的厨房。她是曾经有过婚姻生活,曾经爱和被爱过的人,比较明了单身和已婚的截然不同。一个人的家不能算家,一个人的厨房也不能叫作厨房。爱上一个人,组成一个家,共同拥有一个厨房,这就是她目前的心愿。她愿意一天无数次地悠闲地待在自家的厨房里头,摸摸这,碰碰那,无所事事,随意将厨房里的小摆设碰得叮当乱响。她还愿意将做一顿饭的时间无限地延长,每天要去菜市场挑选最时鲜的蔬菜,回来再将它们的每一片叶子和茎秆儿都认真地洗择。做每一顿饭之前她都要参照书上的说法,不厌其烦地考虑如何将饭菜营养搭配。慢慢料理这些的时候,她的心情定会像水一样沉稳,绝对不会再以为这是在空耗生命和时间。纤纤素手被洗菜水浸泡得指尖红肿、关节粗大,她也不会再牢骚埋怨。她希望她的心情就那样像水一样,温吞、空泛,温吞、空泛地在厨房里消磨时光,什么外面争斗的事情都不去想。她愿意看见有一两个食客,当然是丈夫和孩子吃着她亲手烧的好菜,连好吃都顾不上说,直顾低头吃得满嘴流油,脑满肠肥。P2-5

序言

我以为这几年该少出几位作家了。人们的选择多样化了。如王朔所言,过去,不当作家就只有去当工农兵。也如张贤亮所说,今后只有两种人才会选择文学创作——傻子与天才。

十余年前我就给青年报纸写过文章:《不要拥挤在文学的小道上》。一些文学青年很不高兴我给他们泼了冷水。

不管文人们前两年怎么样惊呼哀鸣商品大潮冲击了纯文学,反正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中国的职业作家(吃饱了只需写作而不需任何其他蓝领白领的工作,乃至,连写作也不需要)的数量最多;二、中国的纯文学刊物数量最多。仅据此两点就可以断言,中国作家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铁心拥护现有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如果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我们的作家是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共诛之的。

我还说过这话:“说到底,文学创作是人类的一项业余活动。”一位极好极好的老作家立即对之发出了异议。她认为,文学是很重要很伟大的。王某人对于文学太不敬了。

这几年我又在为后这后那而纳闷。后现代?后新时期?后××?我为此请教过一个德国人,他告诉我后现代就是把一切看成一个平面。他讲得实在好,可是我不怎么明白。

还有个学富五车的教授教导我:“后什么就是反什么之意。”他讲得明晰,也许是太明晰了。既然后而不反,怕是有反以外的意思吧。

后什么什么,其实是舶来的词,连词的构成也是按照英语。Post-roodern是“后现代”,Post—cultural-revolution是“后文革”,等等。仅仅从语义学上看,Post一词只是“以后”的意思,并不意味着反什么什么,但是所以出现“后”这“后”那的专门名词,当然不是仅仅为了说明时序,而是有它的衍生的含义。  最近读了新进学人女作家徐坤的一些中篇小说,忽然有些个了悟。

这个了悟就是:“后”者,过来人的意思也。“后”有一种看穿了,疲惫了,丢却了,淡漠了,超越了的意思,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意思。

这是又一代作家。比我们“后”多了。当然比夏衍、冰心、巴金、曹禺更“后”许多。

他们即将后二十世纪了,当然更是后二十世纪的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年代。他们后革命(这里的革命指狭义的夺取政权的斗争,不是指蓝吉列剃须刀片之类的革命性含义)后抗美援朝。后中苏友好也后反修防修。后天若有情天亦老。后反右也后“改正”。后意气风发也后三年自然灾害。后父兄也后祖宗。后“文革”也后学潮……

他们什么都“后”过了,便干什么都满不在乎起来。后知青下乡。所以,在徐坤的《白话》里,九十年代的下乡上山不再是正剧也不是悲剧,不再是讽刺型的喜剧。只剩下了调侃,彼此彼此,无悲无喜。伊腾处长与众研究生,调戏了还是没有调戏妇女,“都在一个平面上”,德国博士的话我从徐坤这里找出来了。

后科研。科研云云,到了徐坤这里也只剩下了调侃。甚至梵与佛学,也加入到闹剧式的电影里。这样的电影倒是领教过,香港重拍的《唐伯虎点秋香》,秋香还是巩俐演的;干脆来他个大杂烩,有人认为是胡闹台,我看着倒觉得挺过瘾。艺术家的胡闹台算得了什么?您不看看中东或者波黑或者哪儿哪儿包括我们自己,胡闹台的事还少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后)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闹台,呛呛呆呆抗气抗气……嗤!

欣赏一下徐坤小说里这几句闹台吧:

白马寺住持……说:“韩退之这人一向以知识分子中的精英自居……专爱与政府作对……”

韩说:“可恨那些社科院的考古专家们,慑于佛教势力的强大,不敢坚持真理讲真话……”

住持一旁急得直摆手:“牛郎是男妓的意思,好莱坞经典影片……霍夫曼主演的……”

甚至于可以说是后爱情后性。请看下面:

那晚上她那样声情并茂,而我却……水缸里涮了一下捞小看底……

他用自己的形销骨立含泪的微笑,显示自己……宁愿“精神出走”从此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壮士情怀;阿炳老婆则用自己的无畏捐躯的行动……看着他们壮怀激烈混战犹酣……

原来以为恣意调侃是男性的特权,说相声的都是男的嘛。海军里有一个女相声演员,无非表演的时候学着假小子罢了。

不想女作家中也有此类,徐坤便是一位。她描写的对象是硕士博士研究员教授。雅人不雅,雅人难雅,雅人一样地痞与胡闹台,不知道说明的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成就还是知识分子本来就俗,装雅也难,或者更“后”一点就是说,我们的博士与痞子,与白痴、诗人,与恶棍,与骗子压根就是在“一个平面上”。

后出国。出国云云,在她的故事里是多么荒诞可笑呀!

后诗。后古典,后先锋。她的《先锋》与《斯人》等写尽了一代学子又想往前追又没有多少本钱,又想出人头地又找不到门路,又想“领导世界新潮流”又举步维艰一锅稀粥……想这想那一事无成的尴尬处境。

原来也是一场闹剧!

近百年的中国,近几十年的中国,近十几年的中国,近两三年的中国,变得太快了,什么都过去了,什么都“后”了,什么都时兴过了,什么都不时兴了,什么都成功过了,什么都成功不了了,什么都练过了,什么都练不灵了,什么都闹腾过了,什么都闹不起来啦。

于是剩下了小说。后这后那,后的后后后,什么都“后”了,还剩下了小说。

于是徐坤应运而生。虽为女流,堪称大“砍”。虽然年轻,实为老辣,虽为学人,直把学问玩弄于股掌之上,虽为新秀,写起来满不论(读吝),抡起来云山雾罩,天昏地暗,如人无人之境。

当然,不会总是“后”下去。有许多局部的胡闹台也罢,人生正在后后后后之后前进,社会正在后后后后之后发展。对于年轻人来说,更重要的“后”不是过往的喜剧,而是他们的“以后”——也就是他们的“前”——前景,前途,前瞻。只有汉语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后”与“前”来回调换着用,汉语里的“前部长”其实就是“后部长”——Post—minister着实辩证得紧!对嘛,世界是不停地“后”着,又无休地“前”着。后完了生发一点闹剧性变成可以解颐的小说,也许比总是哭哭啼啼为好。但是事关“前”的时候,就得来点真格的啦。他们的以后应该比已经被他们“后”过的好一点吧。他们能无动于衷吗?

如果是玩玩而已,这就已经写得相当可以了。如果当真格的写下去,我们就想在“后”的后边寻找一些更深沉也更隽永的东西。一找,徐坤的小说未免不能叫人满足啦。可不能就是这“同一个平面呀”!就是说,还希望多来一点深一点的哪怕是闹台于外的骨子里的郑重,以及艺术的感觉与细节的体贴。

江山代有才人出,谁能说文坛寂寞了呢。前一二年的惊呼大潮——如呼“狼来了”,是不是也是一场新的胡闹台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徐坤精选集(精)/世纪文学60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35475
开本 32开
页数 48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08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2014095445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6
137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