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代文坛点将录(3)》由何镇邦、李广鼐、谭好哲、李春风编,这是一部用民间话语和以作家为主体的另类的生动的当代文学史,作者何镇邦是中国作家鲁迅文学院教授。这套书旨在向广大读者介绍当代文坛的名家,让他们了解名家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为人的情况,加深对作家和作品的许多了解。

内容推荐

《当代文坛点将录(3)》由何镇邦、李广鼐、谭好哲、李春风编,本书所收入的当代文坛名家创作与生活印象记,均选自山东大型文学期刊《时代文学》“名家侧影”专栏。“名家侧影”于1997年初开栏,迄今已整整十六个春秋,推出当代文坛名家近百位。其中少数已故去,大部分仍活跃在文学创作第一线。对他们的描述介绍限于专栏发表之前,之后的情况难以赓续。为了保存历史面貌,本书编辑出版时也不作任何补充和续写。

《当代文坛点将录(3)》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陆文夫

 有限/陆文夫

 文夫与茶/李国文

 陆文夫二三事/范小青

 文夫的平常心与平常事/何镇邦

吕雷

 满树繁花忆土城/吕雷

 抚掌之交张贤亮

 吕雷印象/邓刚

 我的朋友吕雷/何镇邦

苗长水

 纪念军艺建院50周年言谈/苗长水

 这一次,写写儿子/苗得雨

 那一天,我们踏雪回家/李德昌

莫言

 马语/莫言

 话说莫言/从维熙

 我的高密同乡莫言/杨守森

 莫言的90年代进行曲/张志忠

 我与莫言/何镇邦

潘向黎

 为了永远不告别/潘向黎

 老妹来信/裘山山

 潘家有女已长成——潘向黎印象/潘凯雄

 上海的向黎静悄悄/毕飞字

 阿黎出息了/何镇邦

彭名燕

 拒绝刺激/彭名燕

 “资深美人”彭名燕/常振家

 彭名燕这个人/张黎明

 我哥彭名燕/李亚威

 彭名燕的魅力/何镇邦

邵燕祥

 词诗一束/邵燕祥

 致燕样(诗三首)/吕剑

 琐记燕祥/黄伟经

 又见邵燕祥先生/韩石山

 燕祥的诗心和文心/何西来

 鸿鹄安知燕雀乏志——说说邵燕祥/雷霆

 布衣燕祥/何镇邦

苏童

 关于写作姿态的感想/苏童

 苏童故事/越玫

 闲适的苏童/迟子建

铁凝

 铁凝印象/汪曾祺

 写作者的魅力一我认识的铁凝/陈超

 我看铁凝/何玉茹

 一颗美丽诚朴的心/何镇邦

王安忆

 我是一个匠人/王安忆

 永远的雨——我认识中的王安忆/陈世旭

 长看王安忆/陈村

 感觉安忆/陆星儿

 她看上去那么沉稳平和——关于王安忆的一点印象/何镇邦

试读章节

文夫与茶

◎李国文

烟,酒,茶,人生三趣,文夫全有了。

那一年,到宜兴,时值新茶上市,我们便到茶场去品茗。

时正仲春,茶事已进人盛期,车载着我们,穿过散布在坡间谷地的茶园,只见一片郁郁葱葱,不免有些遗憾,想喝上好的新茶,应该说是来晚了一点儿。

虽然茶场例行的规矩,要沏出新茶招待。但因为当地友人关照过的缘故,对我们破了例,那一盏凝碧,说是该场最上品的茶,饮来果然不错。

于是想起唐代卢仝的诗:“天子欲饮阳羡茶,百花不敢先开花。”看来,言之有理。古阳羡,即今宜兴。此地的茶,自古以来享有盛名。在座的其他同行,喝了也就喝了,说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未免糟蹋诸公。但值不值得花费如许价钱,来买这种据称是上品的茶,却不大有把握。值否?不值?几个人都把眼睛瞅着文夫,看他如何说?如何办?

因为,他家住苏州,近一点的,有太湖的碧螺春;远一点的,有西湖的龙井。应该说不会舍近求远,但他呷了几口阳羡茶以后,当时就放下钱,要了三斤新茶。或者还可能多一些,事隔多年,我记不得了,要不然不会留下这个印象。反正,他买了很多,令人侧目。因为茶叶不耐储存,当年是宝,隔年为草。文夫认定可以,于是,别人也就或多或少地买了起来。

从那次阳羡沽茶,我晓得他与我同道,好茶。

然后,转而到一家紫砂厂买茶壶,这是到宜兴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项节目。但壶之高下,有天壤之别。好者,爱不释手,但价码烫手;孬者,粗俗不堪,白给也不要。挑来挑去,各人也就选了一两件差强人意、在造型上说得过去的小手壶,留作纪念。文夫却拎了一具粗拙可爱,古朴敦实的大紫砂壶,就是村旁地头,豆棚瓜架常见的农家用物,而怡然自得。

有人喝茶,十分注重茶外的情调,所谓功夫在诗外是也。我属于现实主义者,容易直奔主题,只是看重茶的色香味,兼及水,兼及器皿,其他繁文缛节,雅则雅矣,但我本不雅,何必装雅,所以,就一概略去。因此,日本人来表演茶道,我敬佩,从不热衷。

看文夫这只茶壶,我也很欣欣然,至少在饮茶的方式上,我晓得他与我观念趋同。

那年在宜兴,我记得,他抽烟,吃酒,饮茶,都来得的。近两年,他到北京,我发现,他烟压根儿不抽了,酒喝得很少了,只有饮茶如故。

我问他:如何?

他答曰:不行!

一个人,该有的,都曾经有过,当然是幸福;或者,有过,后来又放弃了,那也没有什么;或者,压根儿就付之阙如,又怎么样呢?那也未必不是幸福。不仅仅是烟酒茶,一切一切的物质,和一切一切能起到物质作用的精神,都可以算在内。有或没有,得或不得,想开了,求一个自然,然后得大自在,最好。

无妨说,自然而然而自在,这就是我认识的陆文夫。

他原来,烟曾经抽得凶,甚至电脑照打,酒曾经吃得凶,而且醉态可掬。不过,现在,烟和酒,从他个人的生活场景中,渐渐淡出。守自己的方针,写自己的东西,一台电脑一杯茶,听门前流水,看窗外浮云。诚如王蒙所言,写是一种快乐,不写也是一种快乐,自在而自由,何乐不为?

到了我们这样年纪的一群人,只剩下茶,是最后一个知己。

好多人终于把烟戒了,把酒戒了,从来没听说谁戒茶的。看来,能够全程陪同到底的乐趣,数来数去,唯有茶。茶之能成最后的朋友,是由于它不近不远,不浓不淡,不即不离,不亲不疏。如果人之于人,也是这样的话,那友情说不定倒更长久些。君子之交淡若水,所以说,茶者,君子也。

文夫,就总保持着这种淡淡的君子风度。

试想一想茶,你对它无动于衷的时候,如此;你对它情有独钟的时候,仍如此。色,淡淡的;香,浅浅的;味,涩涩的;不特别亲热,也不格外疏远,感情从不会太过强烈,但余韵却可能延续很长很长。如果懂得了茶的性格,也就了解了文夫一半。

我是这样看的。

记得有一年到苏州,文夫照例陪我去看那些他认为值得我看的地方。

我这个人是属于那种点到为止的游客,没有什么太振作的趣味,实在使东道主很败兴的。但我却愿意在走累了的时候,找一个喝茶的地方,坐下来,这才是极惬意的赏心乐事。与其被导游领着,像一群傻羊鱼贯而人,像一群呆鸟静听讲解,像一群托儿所娃娃得到大满足后雀跃而去,这样游法,任凭是瑶琳仙境,也索然无味。我记不得那是苏州的一处什么名胜,他见我懒得拾级而上,便提议在山脚下找个地方喝茶。

找来找去,只有很普通的一个茶摊,坐在摇晃的板凳上,端着大碗,喝着粗茶,也算是小憩一番。但这绝不是喝茶的环境,这边是大排档的锅碗瓢盆,小商贩的放肆叫卖。那边是过往行人的拥挤堵塞,手扶拖拉机的招摇过市,往山上走的善男信女,无不香烛纸马,一脸虔诚;下山来的时髦青年,悉皆勾肩搭背,燕燕莺莺。说实在的,这一切均令我头大,但我很佩服文夫那份平常心,坦然,泰然,怡然地面对这一派市声与尘嚣。

在茶水升腾起来的氤氲里,我发现他似乎更关注天空里那白云苍狗的变幻,这种通脱于物外的悟解,更多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此刻,夕阳西下,晚风徐来,捧着手中的茶,茶虽粗,却有野香。顿时间,我也把眼前的纷扰,混乱,喧嚣,嘈杂的一切,置之脑后,在归林的鸦噪声中,竞生出“天凉好个秋”的快感。

茶这个东西,使人清心,沉静,安详,通悟。如果细细品味这八个字,似乎可以把握一点文夫的性格。

所以,我以为,饮茶时的文夫,更像江南秀士一些。

P003-005

序言

前言

◎何镇邦

1996年秋天,我应邀到山东枣庄参加青年作家张继的作品研讨会。会上,见到作为主办方的《时代文学》杂志社的主编李广鼐、当时的编辑现任社长房义经等文友。会议休息期间参观万亩石榴园时,李、房同我聊起他们刊物准备辟一推介作家的专栏而讨我的主意,我提出请名家写名家,并在一期中推出一位健在的著名作家,同时请几位了解他的名作家、名评论家或他的亲人一起聚焦式地写他这一办法。我当时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他们却当了真。会后他们回到济南同社长于友发研究后,派房义经、郭牧华专程来京商议请我主持专栏的事。经商定,这一名家写名家的专栏定名为“名家侧影”,当即开始组稿,1997年元旦在《时代文学》推出。我找到当时还健在的汪曾祺先生,请他作为开栏第一位被聚焦描写的名家,老爷子慨然允诺。于是,“名家侧影”在1997年第一期上开了栏。1997年中,共推出汪曾祺、林斤澜、艾煊、铁凝、李国文、王蒙等六位名家的专辑。打那以来,这个专栏已不间断地出了将近十六个年头,应邀为这个专栏写作的名家也达数百位。专栏编辑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均为当代文坛所仅见。

“名家侧影”之所以能坚持连续编辑出版十六年之久,并产生较大影响,首先是由于《时代文学》杂志社领导和编辑的重视和支持,杂志社原社长于友发、原主编兼社长李广鼐、现主编谭好哲、社长房义经、执行主编黄强,都把这个栏目当作维系杂志生命的名栏来办,栏目的责任编辑李春风更是十几年如一日地为办好这个栏目付出忘我的劳动,并为办好它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其次,这个专栏能办到今天,能有这样的影响,当然有赖于广大作家和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尤其是近百名作为传主的名家和数百名为专栏撰稿的作家的关爱和支持,没有他们的关爱和支持,是没有这个专栏的今天的!因此,借此机会,向支持本专栏的各位文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这儿,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栏目之所以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在文坛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还在于它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潜质。

首先,撰稿人均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加之本专栏发表的名家印象记,大都出自名家之手,篇篇堪称美文,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诸如汪曾祺先生写林斤澜、铁凝的两篇文章、女作家张欣与池莉互动的两篇文章、毕淑敏写迟子建、迟子建写刘震云的两篇文章,还有王蒙写宗璞的文章,均可作为美文来读,读后令人难以忘却。至于像范小青的父亲范万钧写她的文章,尤凤伟的妻子写丈夫的文章,由于占有材料独特,爆出某些隐私,读来则别有一番风味。

其次,本栏既为读者与作家之间架设了相互沟通的桥梁,也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另一种样式的当代文学史。本专栏已经刊出的数百篇文章,对于研究近百位当代文坛名家来说,均具有不可或缺的文献价值。其中,像关于陈忠实的专辑,何启治关于《白鹿原》创作与出版、获奖前后的长文,对于研究《白鹿原》的学者们来说,便具有重要的史料甚至文献价值。这是我们开设这个专栏时始料不及的,也是这个专栏生命力之所在。

这个专栏在文坛内外产生的影响,为我们始料不及。不仅广大读者关注这个名家写名家的专栏,不少名家也通过各种渠道表示加入的愿望。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不少名家在这个专栏中被聚焦之后,名声日隆,影响更大;其中,还有不少被选为省、市作协主席,如黑龙江的迟子建,河北的关仁山,上海的王安忆,湖北的方方,福建的杨少衡,等等。当然,王安忆、莫言先后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铁凝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则更是让人感到高兴的事了!

编辑主持这个专栏十六年之久,我和《时代文学》的朋友们都有把这几百万字编辑成丛书出版以便保存、以广流传的打算,可惜只有山东文艺出版社十几年前出了几本年选,之后就没有什么消息了。去年年底以来,四川新华文轩集团旗下的四川文艺出版社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出这一套书,并定名为《当代文坛点将录》,今年先编辑出版五十位作家共五卷。出版合同签订后,六月中旬,我冒着酷暑赶到济南,在《时代文学》的领导和编辑们,尤其是本专栏的责任编辑李春风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前五卷的编辑工作。以便按时交稿,年内出版。

关于体例,哕唆几句:一、为节省篇幅,删去所有评论文字,尤其前年改版扩容后组来的总体评论。二、按被写的名家姓氏英文字母为序编排。三、保留名家的漫画像、速写素描、相片及主持人语,专页印制。

最后,再次感谢长期支持我们的众多作家和广大读者,感谢《时代文学》的新老领导和朋友们,感谢下决心出这一套书并为之付出心血的四川文艺出版社的黄立新社长、叶勇社长、胡焰总编辑和张春晓主任。

编辑工作疏漏之处,恳请方家及广大读者指正!

2012年10月10日于北京亚运村之望云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镇邦//李广鼐//谭好哲//李春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36214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2012292491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1
16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