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可·波罗行纪(图注经典西方人之中国印象)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马可等人在中国生活期间及其往来于中国和欧洲之间时的所见所闻,其中的重点是中亚、西亚、东亚、东南亚等亚洲地区的情况,而重中之重是马可在当时东方最富庶的国家——中国的见闻。在书中,马可给西方人描绘了一个天堂般富庶、美好的国度,一种迥异于西方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文明,它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另一方面讲,马可·波罗也是在用一个西方基督徒的眼光来评判其所见所闻,其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内容推荐

《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马可·波罗在当时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此书成书不久即传遍欧洲,知识界人士几乎人手一册,被视为“世界一大奇书”。

在本书中,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以一个游历者的视角记叙了他往返于中国和意大利威尼斯之间的沿途见闻,其中的重点是讲述当时正处于元朝的中国,给西方人描绘了一个天堂般富庶、美好的国度,一种迥异于西方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它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另一方面讲,马可·波罗是用一个西方基督徒的眼光来评判其所见所闻的,其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目录

编者序

马可·波罗赠谢波哇藩主迪博(Thibaud de Cep○y)——钞本原序

马可·波罗小传

小引

 引言

 第一章 波罗兄弟离开孔士坦丁堡周游世界

 第二章 波罗兄弟二人离开速达克

 第三章 波罗兄弟二人穿过沙漠抵达不花剌城

 第四章 波罗兄弟二人听从使臣的建议,前去朝见大汗

 第五章 波罗兄弟二人抵达大汗驻地

 第六章 大汗问及基督教徒和罗马教皇

 第七章 大汗任命波罗兄弟为回访教皇所的专使

 第八章 大汗赐给波罗兄弟金牌

 第九章 波罗兄弟二人到达阿迦城

 第一○章 波罗兄弟二人带着尼古剌之子马可前去朝见大汗

 第一一章 波罗兄弟二人带着马可从阿迦起程

 第一二章 波罗兄弟二人返回并拜谒教皇格烈果儿十世

 第一三章 尼古剌、玛窦、马可三人奔赴大汗所

 第一四章 尼古剌、玛窦、马可觐见大汗

 第一五章 大汗派遣马可出使

 第一六章 马可出使归来

 第一七章 尼古剌、玛窦、马可请求大汗准许他们回国

 第一八章 波罗兄弟和马可拜别大汗西行回国

第一卷

 第一九章 小阿美尼亚

 第二○章 突厥蛮州

 第二一章 大阿美尼亚

 第二二章 谷儿只及其诸王

 第二三章 阿美尼亚东南边境的毛夕里国

 第二四章 报达大城及其陷落

 第二五章 报达的移山圣迹

 第二六章 基督教徒听哈里发之言惊恐万分

 第二七章 主教会见独眼靴匠

 第二八章 靴匠祈祷移山

 第二九章 帖必力思城

 第三○章 波斯大州

 第三一章 三王归来

 第三二章 波斯八国及其名称

 第三三章 耶思德大城

 第三四章 起儿漫

 第三五章 哈马底城及其破损

 第三六章 又下坡到了忽鲁模思城

 第三七章 一路疲劳而走过的荒寂之道

 第三八章 忽必南城及其制造品

 第三九章 绵延八天行程的沙漠

 第四○章 山老

 第四一章 山老训练哈昔新的方法

 第四二章 山老的覆灭

 第四三章 撒普儿干

 第四四章 巴里黑城

 第四五章 盐山

 第四六章 巴达哈伤州

 第四七章 帕筛州

 第四八章 客失迷儿州

 第四九章 巴达哈伤大河

 第五○章 可失合儿国

 第五一章 撒麻耳干大城

 第五二章 鸭儿看州

 第五三章 忽炭州

 第五四章 培因州(播仙)

 第五五章 车尔成州

 第五六章 罗不城

 第五七章 唐古忒州

 第五八章 哈密州

 第五九章 欣斤塔剌思州

 第六○章 肃州

 第六一章 甘州城

 第六二章 亦集乃城

 第六三章 哈剌和林城

 第六四章 成吉思汗成为鞑靼人的第一汗

 第六五章 成吉思汗率军进攻王罕

 第六六章 王罕进击成吉思汗

 第六七章 成吉思汗与王罕之战

 第六八章 成吉思汗驾崩后继任的君主及鞑靼人的风俗

 第六九章 鞑靼人的信仰

 第七○章 哈剌和林平原及鞑靼人的种种风俗

 第七一章 额里湫国

 第七二章 额里哈牙州

 第七三章 天德州及王罕的后裔

 第七四章 上都城

第二卷

 第七五章 大汗忽必烈的彪炳千古的伟业

 第七六章 大汗征讨诸父乃彦之战

 第七七章 大汗讨伐乃彦

 第七八章 大汗与乃彦的决战

 第七九(1)章 大汗诛杀乃彦

 第七九(2)章 大汗赏赐给基督徒、犹太教徒、回教徒、偶像教徒节庆的荣誉及其不公开当基督徒的理由

 第八○章 大汗返回汗八里城

 第八一章 大汗的龙颜仪表

 第八二章 大汗的众位王子

 第八三章 大汗的宫廷

 第八四(1)章 大汗太子的宫苑

 第八四(2)章 汗八里城的叛乱及其主谋的被问斩

 第八五章 名为怯薛丹的一万二千骑禁卫军

 第八六章 大汗每年的万寿日

 第八七章 年底时大汗所举行的节庆

 第八八章 在大节庆日领受十三袭金袍的一万二千名王爵

 第八九章 大汗命人行猎

 第九○章 豢养用于捕猎的狮、豹、山猫

 第九一章 为大汗管理猎犬的两兄弟

 第九二章 大汗的行猎

 第九三章 大汗田猎后举行大朝会

 第九四章 汗八里城发达的贸易和繁盛的人口

 第九五章 大汗用树皮制造的纸币通行于全国

 第九六章 执掌大权的十二王爵

 第九七章 从汗八里奉命去各地的使臣、差役

 第九八章 大汗赈济遭遇饥荒和牲畜频繁死亡的臣民

 第九九章 大汗命人在要道两旁植树

 第一○○章 契丹人所饮用的酒

 第一○一章 契丹人用黑石当燃料

 第一○二章 大汗在物价上涨时开粮仓赈济臣民

 第一○三(1)章 大汗赈济贫民

 第一○三(2)章 汗八里城的占星师

 第一○三(3)章 契丹人的宗教对于灵魂的信仰及其各种风俗

 第一○四章 契丹的边界及桑干河石桥

 第一○五章 涿州大城

 第一○六章 太原府

 第一○七章 该州或太斤堡

 第一○八章 王罕如何对待俘虏黄金王

 第一○九章 哈剌木连大河及哈强府大城

 第一一○章 京兆府城

 第一一一章 行人步履维艰的关中州

 第一一二章 蛮子境内的阿黑八里大州

 第一一三章 成都府

 第一一四章 土番州

 第一一五章 再说土番州

 第一一六章 建都州

 第一一七章 哈剌章州

 第一一八章 再谈哈剌章州

 第一一九章 金齿州

 第一二○章 大汗征服缅国及班加剌国

 第一二一章 大汗众将士与缅国国王的战斗

 第一二二章 再谈大汗众将士与缅国国王的战斗

 第一二三章 走下一个大坡

 第一二四章 上缅国的都城有金、银二塔

 第一二五章 班加剌州

 第一二六章 交趾国州

 第一二七章 阿木州

 第一二八章 秃落蛮州

 第一二九章 叙州

 第一三○章 哈寒府城

 第一三一章 强格路城

 第一三二章 强格里城

 第一三三章 中定府城

 第一三四章 新州马头

 第一三五章 临州城

 第一三六章 邳州城

 第一三七章 西州城

 第一三八章 大汗征服蛮子地域

 第一三九章 淮安州城

 第一四○章 宝应城

 第一四一章 高邮城

 第一四二章 泰州城

 第一四三章 扬州城

 第一四四章 南京城

 第一四五章 襄阳府大城及其被城下大炮攻破之事

 第一四六章 新州城

 第一四七章 瓜州城

 第一四八章 镇江府城

 第一四九章 镇巢军城

 第一五○章 苏州城

 第一五一(1)章 蛮子国都行在城

 第一五一(2)章 行在城补述(出自剌木学本)

 第一五二章 大汗每年都从行在及其所辖地区征收巨额赋税

 第一五三章 塔皮州城

 第一五四章 福州国

 第一五五章 闻名遐迩的福州城

 第一五六章 剌桐城

 引冯承钧先生《第二卷译后语》

第三卷

 第一五七章 在印度所见的奇事异物及其人民的风俗

 第一五八章 日本国岛

 第一五九章 避难岛上的大汗军攻占敌城

 第一六○(1)章 偶像的形式

 第一六○(2)章 海南湾及各河流

 第一六一章 占巴大国

 第一六二章 爪哇大岛

 第一六三章 桑都儿岛和昆都儿岛

 第一六四章 朋丹岛

 第一六五章 小爪哇岛

 第一六六章 加威尼思波剌岛和捏古朗岛

 第一六七章 案加马难岛

 第一六八章 锡兰岛

 第一六九章 陆上名为大印度的马八儿大州

 第一七○章 使徒圣多玛斯的遗体及其奇迹

 第一七一章 木夫梯里国

 第一七二章 婆罗门所在的剌儿州

 第一七三章 加异勒城

 第一七四章 俱蓝国

 第一七五章 戈马利地方

 第一七六章 下里国

 第一七七章 马里八儿国

 第一七八章 胡茶辣国

 第一七九章 塔纳国

 第一八○章 坎巴夷替国

 第一八一章 须门那国

 第一八二章 克思马可兰国

 第一八三章 只住着男子的男人岛和只住着女子的女人岛

 第一八四章 速可亦剌岛

 第一八五章 马达伽思迦儿岛

 第一八六章 僧祗拔儿岛

 第一八七章 陆上名为中印度的阿巴西大州

 第一八八章 阿丹州

 第一八九章 爱舍儿城

 第一九○章 祖法儿城

 第一九一章 哈剌图湾及哈剌图城

 第一九二章 前面已经提到的忽鲁模思城

第四卷

 第一九三章 大突厥

 第一九四章 海都与大汗军的数次征战

 第一九五章 关于大汗说其侄儿海都是祸患一事

 第一九六章 海都王的女儿非常神勇

 第一九七章 阿八哈派其儿子前往敌国海都

 第一九八章 阿鲁浑战后听闻父亲死讯并前去继承理应属于自己的王

 第一九九章 算端阿合马率大军前去拦阻理应回来即位的侄子

 第二○○章 阿鲁浑与诸将商议攻打篡位的叔叔算端阿合马

 第二○一章 众藩主回复阿鲁浑的答语

 第二○二章 阿鲁浑派使者前往阿合马的驻地

 第二○三章 阿合马回复阿鲁浑使者的言辞

 第二○四章 阿鲁浑和阿合马之间的战争

 第二○五章 阿鲁浑的被擒与被救

 第二○六章 阿鲁浑收复王国

 第二○七章 诸藩主委质于阿鲁浑

 第二○八章 阿鲁浑诛杀其叔叔阿合马

 第二○九章 阿鲁浑之死

 第二一○章 阿鲁浑死后,乞合都夺得王位

 第二一一章 乞合都死后,伯都占据王位

 第二一二章 北方国王宽彻

 第二一三章 黑暗州

 第二一四章 斡罗思州及其居民

 第二一五章 黑海口

 第二一六章 西鞑靼君主

 第二一七章 旭烈兀与别儿哥的战争

 第二一八章 别儿哥率军进攻旭烈兀

 第二一九章 旭烈兀对部属的演说

 第二二○章 旭烈兀和别儿哥之间的大战

 第二二一章 再谈旭烈兀和别儿哥之间的大战

 第二二二章 别儿哥的英勇神武

 第二二三章 脱脱蒙哥取得西鞑靼君主之位

 第二二四章 脱脱派使者到那海所质问秃刺不花之死

 第二二五章 脱脱派遣的使者到达那海驻地

 第二二六章 脱脱前去讨伐那海

 第二二七章 脱脱对众将士的说辞

 第二二八章 国王那海的勇武

 第二二九章 结束语

试读章节

第一六章 马可出使归来

马可奉命出使,归来后谒见大汗,详细地奏报了自己出使之事,犹如叙说其他分内之事一样言简意赅,条理清晰。接着,马可又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在出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大汗及其左右臣子听见他所讲的,无不感到惊诧万分,都说这个年轻人今后必将成为博学多才之士,是可塑之材。从此以后,人们便称他为“马可·波罗阁下(Messire Marc Pol)”。因此,在本书其后的章节中也常常会沿用这一尊称。

此后,马可·波罗在大汗手下供职的十七年中,备受垂青,经常奉命出使,来往于世界各地。他不但聪明能干,而且还能揣摩大汗的所有嗜好,因此,他相当了解大汗喜闻乐见的事情。每次奉命出使归来,他都奏报得详细、明了。所以,大汗非常宠信他。凡有重要的事务或命令,大汗常常派遣马可去;而马可每次都尽职尽责,不辱使命。故而,大汗更加宠他,赐给他优渥的待遇和贵重的物品,还常常将他带在身边,以至于马可·波罗被很多朝臣嫉妒。

马可·波罗阁下因熟悉世界各地之事而著称,尤其在访询方面能力突出,以备向大汗奏陈。

第一七章 尼古刺、玛窦、马可请求大汗准许他们回国

关于波罗兄弟二人和马可留在大汗所的时间,本书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后来,他们想返回自己的家乡,数次向大汗委婉请辞,然而,大汗爱才心切,想将其长久地留在身边为自己所用,所以没有准许他们回国。

恰巧,东鞑靼君主阿鲁浑的后妃卜鲁罕(Bolgana)死了,留下遗命说,只有其族人才能承袭阿鲁浑妃之位。因此,阿鲁浑派遣尊贵的三个使臣,即兀刺台(Oulatai)、阿卜思哈(Apousca)和火者(Coia),携带不少侍从前往大汗所,请求大汗赐故妃卜鲁罕的部族的女子为阿鲁浑妃。

三人抵达大汗的汗廷,奏明来意。大汗礼遇了他们,下诏命卜鲁罕族名叫阔阔真(Cogatra)的公主前来觐见。这个公主年仅17岁,姣美动人。大汗让二三位使者见了她,三位使者非常高兴,愿意将其奉迎回国。

恰逢马可阁下出使印度归来,将自己沿途所见所闻、所经过的海洋都详细地向大汗奏陈。三位使者见尼古刺、玛窦、马可都是拉丁人,而且聪明过人,便计划让他们同行护送。由于其计划是走海路,怕女子不宜走陆路长途跋涉,再加上马可等拉丁人曾屡次涉足印度海诸地,熟悉沿途情形,因此,三位使者非常愿意与他们同行。

所以,三位使者就向大汗说明他们将从海道返回,请求大汗准许这三个拉丁人同行护送。大汗十分宠爱这三个拉丁人,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然而,情非得已,只好忍痛割爱,准许他们随从三位来使一起护送赐妃阔阔真公主前往东鞑靼。

第一八章 波罗兄弟和马可拜别大汗西行回国

大汗见波罗兄弟俩和马可阁下将要起程离开,于是将三人召来,赐给他们两面金牌,准许他们的给养由沿途驿站供应;另外还将信札托付于他们,命令他们将这些信札转呈教皇、法兰西国王、英吉利国王、西班牙国王以及其他信奉基督教的国家的国王。此外,大汗又下令准备好十三艘船,每艘船都有四根高大的桅杆,可以张挂十二张帆。关于这种船只的具体情形,以后再作详细叙述,因为要描述它实在需要太长的篇幅。

船舶准备好以后,三名来使、赐妃阔阔真公主、波罗兄弟同马可阁下,一行人遂拜别大汗,然后携带大量的仆从以及大汗赏赐的可供两年食用的粮食登船出发。船航行了三个月,抵达南方的一个岛上。该岛名为爪哇(Java),岛上奇物很多,不胜枚举,在以后的章节中会对此作详细论述。从该岛解缆起锚,船继续在印度海上航行,十八个月以后,他们终于抵达了本次航行的目的地。在这一路上,他们也遇见了不少逸闻,以后会详细描述这些。  他们到达目的地以后,才听说阿鲁浑王已去世多时了。因此,他们决定把一路护送来的阔阔真公主交给阿鲁浑的儿子合赞。当初,他们从海上起程时,除水手之外,另有六百人,结果一路上几乎伤亡殆尽,只有八个人幸免于难。这是实情,绝非妄言。他们见监国的是乞合都(Chiato,阿鲁浑之弟,其名一般通写作Kaikhatou,马可·波罗将其意大利化,故写作Chiato——译者注),于是就把护送而来的赐妃交给了他,并完成了大汗交给他们的所有使命。波罗兄弟俩和马可既然已经执行完毕护送赐妃的使命,于是告别诸人,又重新起程出发了。临行前,阔阔真公主赐给他们四面金牌,两面是鹰牌,一面是虎牌,还有一面是净面牌,其上撰有文书:“这三个使者沿途所到之处,各地方都应以礼相待,如我亲临,必须供应马匹、一切费用及护卫仆役。”所以,他们每到一处,都能得到充足的供给,护卫的骑士常有二百人。

他们行进了很长一段时日,才到达特烈比宗德(Trebizonde),然后抵达孔士坦丁堡,又从此地出发经奈格勒朋回到物搦齐亚,这一年正是公元1295年。

以上都是引言,以后的内容则是记录的马可阁下耳闻目睹的种种奇闻逸事。

P13-16

序言

《马可·波罗行纪》(也有《马可·波罗游记》等多种译名)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17年后由自己口述、作家鲁思梯谦笔录而成的。本书面世后,一开始,马可·波罗及这部游记遭到了整个欧洲的怀疑,但后来却激起了整个欧洲对东方的热烈向往。本书开始风靡欧洲,知识界人士几乎人手一册,被视为“世界一大奇书”。当时正值西方“地理大发现”的酝酿期和发展初期,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本书的流行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到过中国,尽管如今的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但马可·波罗及其“游记”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早在作者还在世时,《马可·波罗行纪》就已经出现各种手抄本,包括著名的老法文本、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本、威尼斯方言本、拉丁文本等,截止到15世纪末的手抄本中保存至今的至少有138种。活字印刷术诞生后,欧洲又出现了各种印刷体版本,如1477年的德文本、1485年的拉丁文本等。国外《马可·波罗游记》的版本,据1956年的统计(向达:《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游记〉》,载《旅行家》1956年第四期)就有一百多种,现在恐怕就更多了。目前,世界上流行的“游记”版本非常多,由于传抄或刊印错误、不同版本之间的翻译等各种原因,良莠不齐,其中,1938年出版的由牟里(A.C.Moule)、伯希和(P.Pelliot)合译的英译本《马可·波罗游记》(原名《马可·波罗寰宇记》,Marco Polo: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是中外马可·波罗学者公认的标准本,其他版本相形见绌。

清同治十三年(1874),《中西闻见录》(华北地区最早的教会刊物,内容颇为丰富,主要介绍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新的工艺技术、中国学者对近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西方人物传记和科技发展史、用图画介绍近代科学知识等。撰稿者多为外国人,也有李善兰等中国学者)第21号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元代西人入中国述》的文章,署名为“映堂居士”,这是中国介绍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的开始。此后,该书的汉文译本不断出现,从1913年到1981年期间,共出现了六种汉文译本:

1.魏易:《元代客卿马哥博罗游记》,1913年北京正蒙印书局出版

2.张星琅:《马哥孛罗游记》,1929年北美印刷局印刷,燕京大学图书馆发行

3.李李:《马可·波罗游记》,1936年4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发行

4.冯承钧:《马可·波罗行纪》,1936年1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2月第三版,建国后中华书局曾于1954年重印。全书分上、中、下三册

5.张星■:《马哥孛罗游记》,1937年7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6.陈开俊等合泽:《马可·波罗游记》,1981年11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由牟里、伯希和合译的《马可·波罗游记》(Marco Polo: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综合各种版本为一书,并于正文旁注明版本的缩写,可称为“百衲本”的马可·波罗书,这一版本在国内已经有人在翻译,但出版尚遥遥无期(杨志玖:《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而在现行的中文版本中,以张、冯版本最佳。

张星娘先生的两个译本中,其前一个译本是以英国和法国对马可·波罗书颇有研究的学者的英译本为蓝本,并附有丰富且有学术价值的注释,有助于人们理解马可·波罗书,但正文只译了30章;其后一译本报依据的蓝本是一种较新的《游记》版本,即被称为《Z写本》的拉丁文写本,《Z写本》由意大利的拜内戴拖译为意大利文,又被人译成英文本,张先生就是依据其英译本而译的。这一译本有许多记载是其他译本所没有的,因此异常珍贵,不足之处是没有注解(原英译本就没有注解),又因张先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力求忠实,所有语句,类皆照译”,以致行文欠流畅,也不够简练,但作为史料,该译本的价值仍然非常高。冯承钧先生所译《马可·波罗行纪》是据法国人沙海昂(1872-1930,字利农,他接受法国利来公司的聘请于1898年来到中国,担任修建滇越铁路的工程师;1908年,担任清朝的邮传部顾问,并于宣统二年,即1910年,加入中国国籍)的法译本而译出的,沙氏译本则是将法人颇节(也被译为鲍梯)的旧法文体转译为新法文体,并将玉尔·考狄本注释摘要附录,还将颇节本没有收录而在剌木学(一译赖麦锡)本中有记载的内容也补录于书中。据冯先生说,沙海昂译此书仅出于业余爱好,并非专家之作,其个人注解难免有误,因此,冯先生翻译此书时“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另外,加上他在元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造诣颇深,所以,与其他汉文译本相比,冯译本在译文及注释方面独具匠心。

而本书所采用的就是冯承钧先生(1887-1946,字子衡,我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杰出的翻译家,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精通法、英、德、意、比、拉丁、梵、蒙、藏等文字,以毕生精力从事著述和翻译工作,在蒙元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作出了不少开拓性、奠基性的贡献)的译本。由于各种原因,即便到了今天,马可·波罗书中依然有很多的地名、人名、事件、风土人情等还没有被完全考证出,在很多方面也都存在较大的争议,而有一些名词,如契丹、涿州、南京、襄阳、爪哇、黑海、亚历山大等,到现在也依然在使用或流行。所以,在从文言文、半文言文转译到白话文的过程中,本书比较严格地遵循原文,相关的地名、人名等都承袭原版本,而没作相应的改变,此外,还特意保留了冯先生在第二卷末的译后语。在一些章节中,我们保留了沙氏译本补录,包括剌木学本、地学会法文本等。此外,对于马可·波罗书原本中的一些错误,如年代、人物关系等,我们作了详细说明。

本书共分四卷,外加一个小引,共计229章(重章除外),每章都介绍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事件。其中,小引概括地介绍了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离开威尼斯周游世界,从西方来到东方再回到西方、然后带着小马可前往元大都并再次返回家乡的过程及见闻;第一卷记载了他们东游至上都为止的沿途见闻;第二卷是本书的主要部分,它详细地记叙了元初(主要是忽必烈在位期间)的政事、战争、经济、宫殿、节庆、游猎及娱乐等,尤其详细地介绍了元大都的经济、文化和民俗风情,此外还大致按自北向南的方向介绍了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以及成都、大理等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城市和繁荣的商埠;第三卷则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和非洲东部的概况;第四卷主要介绍了统治中亚、西亚的成吉思汗的后裔诸宗王的战争以及亚洲北部的一些情况。综合起来,整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居民及其职业、经济贸易、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逸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这部书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马可等人在中国生活期间及其往来于中国和欧洲之间时的所见所闻,其中的重点是中亚、西亚、东亚、东南亚等亚洲地区的情况,而重中之重是马可在当时东方最富庶的国家——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元王朝)的见闻。在书中,马可给西方人描绘了一个天堂般富庶、美好的国度,一种迥异于西方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文明,它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另一方面讲,马可·波罗也是在用一个西方基督徒的眼光来评判其所见所闻,其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烈缪萨(Abel Remusat)在他的《亚洲杂纂新编》中说:“校勘一部马可·波罗书不是一项容易的事业。要从事这项事业,必须确知中世纪的地理、东方的历史、此时代旅行家的行纪、当时同现在鞑靼(Tartares)人和印度人与其他亚洲民族使用的语言及其风俗和世人不大认识的出产。掌握了这些以后,还必须加以适当的批评,慎重的鉴别。无论一个人学识如何渊博,用力如何勤勉,这些事都很难兼而有之。”这话的确不错。在本书的编译期间,我们同样有这种感慨。因此,我们竭尽所能,全力以赴,以期完成一版被广大读者认可的马可·波罗书,就算抛砖引玉吧。

编者

2009年2月12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他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创造了亚洲。

——梅斯菲德

这些描述最初是引起了整个欧洲的怀疑,接着是激发了整个欧洲的想象力。

——英国史学家 赫伯特·乔治·韦尔斯

马可·波罗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从一个新的角度记述了忽必烈大汗的形象,他的记述与中国史家过分注意制度和军国大事,而不注意外表形象和日常生活的记述方式不同。因此可以补充汉文史料之不足,这也是《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所在。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 杨志玖

波罗对亚洲东海岸的描述,对于清除去远东的海防上的许多困难有巨大价值。

——美国史学家 吉莱斯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可·波罗行纪(图注经典西方人之中国印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马可·波罗
译者 张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34594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6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19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9
171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