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的历史之路(基于社会和经济的阐释)(精)/社会经济史译丛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为何能长期维持统一而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最终走向瓦解?
中国为何能在中世纪处于经济领先地位,并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14世纪之后的经济发展为何会缺乏技术进步的支撑?
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为何会陷入所谓“高水平平衡陷阱”?
这是一本从一个典型的欧洲人视角来看中国历史发展模式的重要研究著作。书中将中国的历史发展与同时代罗马帝国或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对比,得出了令人信服或予人启发的结论。作者认为:尽管传统后期的中国出现了技术停滞,但中国人的技术创造力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一旦苏醒,将令世人震惊。
作者简介
伊懋可(Mark Elvin),1938年生于英国剑桥,剑桥大学毕业。1990年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中国史教授。曾在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高师和海德堡大学任教,在哈佛大学担任访问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的模式》《另一种历史:从一个欧洲人的视角论中国》《华人世界变化多端的故事》,合编了《中国文化图集》《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还发表了署名为约翰·达顿(John Dutton)的小说《圣伊莱斯集市》和《虎岛》。
目录
图表目录
上编 世界上最大最持久的国家的形成
第一章 帝国及其幅员
第二章 早期中华帝国
第三章 公元3世纪的危机
第四章 中国北方的民族融合
第五章 中期中华帝国
第六章 非封建的庄园制
第七章 铁、火药与蒙古人
第八章 明朝的后勤优势
中编 中世纪经济革命
第九章 农业革命
第十章 水运革命
第十一章 货币与信用革命
第十二章 市场结构革命与城市化
第十三章 科学与技术革命
下编 没有技术变化的经济发展
第十四章 14世纪的转折
第十五章 佃仆制的消亡
第十六章 农村市场与农村工业
第十七章 量的增长与质的停滞
第十八章 结论
译校参考文献
译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的历史之路(基于社会和经济的阐释)(精)/社会经济史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伊懋可
译者 译者:王湘云//李伯重//张天虹//陈怡行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233125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23-02-01
首版时间 2023-02-01
印刷时间 202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622
CIP核字 2022227310
中图分类号 F124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7
155
2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