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作者(李华伟)从市场经济的大视野考察小乡村的基督教,从社会现代转型的高度研究最基层民间基督教的演变,以及基督教对农村民众生活中的儒家伦理的影响。作者按照“己/自我—五伦—五伦之外”的顺序,通过李村教会的典型事例,深刻揭示了由于社会结构性的变动和失衡,基督教在落后农村发展的社会根源。在农村社会中因宗族的弱化形成的道德失范的局面后,乡村基督教建立了五伦之外的新型人际关系。

内容推荐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由李华伟编著。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按照己一五伦一五伦之外的顺序,考察了李村普通村民与基督徒在自我、五伦内及五伦之外关系建构上的不同展示与表达。

伦理的转型与自我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宗族的弱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个体自我中心主义膨胀,传统时期作为继嗣续谱内的自我日益异化为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在道德权威与道德舆论压力缺席之下,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必然不断突破伦理底线,造成道德失范的局面。

李村个案说明,村民孝道现状堪忧,儒家孝道伦理已在李村教堂区域内失去了基础,只是作为一种需要被激活的伦理之一处于潜伏状态。与非基督徒村民的普遍不孝行为相反,李村基督徒相对比较孝顺。在基督徒新自我以及分别为圣、与世人相区分的观念下,基督徒强调孝顺,但所践行的孝道伦理,却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充满悖论的事实是:乡村基督教恰恰充当了激活儒家孝道伦理的工具。基督教激活了儒家伦理,但同时也改变了儒家伦理。

就五伦之外的伦理而言,儒家比较薄弱,而基督教则较为丰富。李村基督教领袖通过塑造魔鬼、开展属灵运动、分类治理、树立榜样等治理术,树立了基督徒群体的身份边界。基督教传人后,基于信仰而产生的“灵胞”之间的信任,甚至扩展至从未谋面的基督徒,信徒之间建立了超越五伦之外的新型人际关系。基督徒独特的群体身份促使其培养了博爱、怜悯与宽容精神,逐步改变着当地的某些社会交往规范。在传统“积德行善”的公共参与伦理之外,李村教会树立了新的公共参与伦理。李村教会对内可以促进合作习惯与公共精神之培养,对外可以促进国家意识之培养,可成为一定程度上富有公共性的社会组织。

研究发现,基督徒新自我的确立是基督徒能够践履孝行、改变交往规范及从事公共参与的前提,而“分别为圣”“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做盐做光”则是基督徒践行伦理的动力。基督教并未像韦伯所言的那样全面塑造基督徒的生活,“区别于世人”“分别为圣”的逻辑只适用于李村基督徒孝道、 “行善”式的公共参与行为,而并未延伸至计划生育、送礼等行为。

在“区别于世人”“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等基督教观念的影响下,李村基督徒与世人相区分的愿望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果真将基督徒塑造得与非信徒不一样,这种不同反而成为其自我的定位和群体身份标志。这样,在外人看来,基督徒在孝行、社会交往和公共参与方面确实与非信徒不一样,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 论

第一章 导论

 一 关注的问题与选题意义

 二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本书架构

第二章 李村与镶嵌于地方社会中的李村教会

 第一节 李村周边社会经济概况及其生活心态

 第二节 李村所在县宗教历史与现状概览

第三章 豫西宗族的弱化与基督教在李村教堂区域的发展

 引 言

 第一节 宗族:清末民初第一代信徒入基督教的障碍

 第二节 “宗族弱化”:李村之实例与学者之佐证

 第三节 宗族弱化与信仰个体化

 第四节 宗族弱化与基督教的发展策略:历史考察与李村基督徒的祭祖个案

 小结乡村基督教是宗族的功能替代项吗?

第四章 苦难与改教:李村民众改信基督教的社会根源探析

 引 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第一节 社会风险、社会结构转型与信仰复兴

 第二节 苦难与改信基督教的可能性:宗教市场与李村

 基督教的发展

小结与讨论

 第一部分“己”/自我

第五章 李村民众之自我与道德变迁

 第一节 传统时期继嗣续谱内的自我

 第二节 日益“虚空”的李村、异化的自我与道德危机(1979年至今)

 第三节 无公德的个人

第六章 规训的自我:李村基督徒自我观的形成及其“治理术”

 第一节 人神关系的建立:基督徒新自我观的维系、例行化

 第二节 圣经还原主义与基督徒自我观的建构

 第三节 “罪”与悔改:基督徒新自我的塑造机制

 小结

 第二部分 五伦之内:李村基督徒激活并改变儒家孝道伦理

第七章 儒家伦理之式微:以保障机制为中心的讨论

 第一节 作为教育制度构成部分的儒学教育之式微

 第二节 传统国家法律对儒家伦理的保障之缺失

 第三节 作为基层组织制度的宗族之式微

 第四节 豫西地区儒释道以及民间信仰的衰微

 第五节 推进儒家伦理潜移默化之民间曲艺的衰落

第八章 李村孝道伦理之现状:以养老、敬老为中心

 引 言

 第一节 不孝的事例——不仅仅因养老起争端

 第二节 谁在孝顺?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下的不孝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群际比较与神圣维度下的基督徒孝行

 第一节 “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基督徒孝顺之道的来源与动力

 第二节 孝道伦理的再造:以灵诗《孝双亲》为中心的讨论

 第三节 道德保障机制的重新考量

第十章 孝道的延伸——传统葬礼与基督教礼仪的冲突与交织:

 理念与符号视野下的考察

 引 言理念与符号观点简说

 第一节 基督教内对中国信徒葬俗的意见之变迁

 第二节 李村葬礼的一般模式

 第三节 交织的葬礼:历时视角

 第四节 “假孝”与“真孝”——葬礼背后的灵魂观与

 孝道观之冲突

小结理念与符号:从葬礼看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

 文化变迁的模式

第十一章 孝道伦理的交融与限度

 第一节 对孝的积极表述与实践缺位

 第二节 顺从父母还是顺从子女?——信徒在子女婚姻上的无力

 第三节 婚前性关系与计划生育

 小结与讨论道德话语与道德实践的界限

 第三部分五伦之外:交往规范建构中的

 李村基督徒

第十二章 领袖的治理术与基督徒群体身份的建构

 第一节 传道人:基督徒群体的强有力塑造者

 第二节 领袖的治理术

 第三节 普通信徒:超世的生活与在世上斗争

 小结基督徒群体身份的塑造

第十三章 社会交往规范变迁中的李村基督徒

 第一节 社会交往规范的变迁:差序格局的式微

 第二节 社会交往规范建构中的李村基督徒

 小结

第十四章 宗族、庙会、基督教与李村公共空间之变迁

 第一节 李村社区公共空间的变迁及其原因

 第二节 李村民众与形塑社区公共空间的基督教的最初相遇

 第三节 “咱们这一教”与基督教——形塑公共空间的两种力量之对垒

 第四节 基督徒意义系统的内化与再生产

 第五节 意义系统模塑的基督徒与社区公共生活空间

 结语风险社会与农民的公共生活空间

第十五章 公共参与精神之变迁与重塑中的李村基督徒

 第一节 李村公共空间与公共参与之变迁

 第二节 “积功德”与做盐做光:儒教和基督教的社会参与伦理

 第三节 李村基督徒社会公益活动及其生存的制度空间

 第四节 基督教与公共参与精神及公民社会的关联

 结语与讨论

 一 儒家伦理困境与道德危机

 二 己/自我

 三 五伦之内:李村基督徒激活并改变乡土儒家孝道伦理

 四 五伦之外

 五 李村基督徒伦理与“自我实现的预言”

附录一 李村教会释经举例-008年8月24日讲道

附录二 灵诗及灵诗存目

附录三 天主教和儒家孝论的冲突与对话——以《天主实义》为中心的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华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40316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7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79.2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21:33